小学生劳动实践总结(优质3篇)
小学生劳动实践总结 篇一
在小学生劳动实践活动中,我认为最有收获的是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首先,团队合作是小学生劳动实践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参与的劳动实践活动中,我们通常会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项具体的任务。例如,清理校园垃圾、整理图书馆书籍等。在这些任务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责任。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可以共同完成任务,提高效率。而且,在团队合作中,我们还学会了互相帮助、相互支持。当有人遇到困难或者遇到问题时,我们会一起商量解决办法,共同克服困难。这样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仅在劳动实践中有用,也会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起到积极的影响。
其次,劳动实践还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在劳动实践中,我们通常需要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例如,修剪花草、种植蔬菜等。通过这些实际操作,我们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组负责修剪校园里的花草。起初,我对如何修剪一无所知,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逐渐学会了正确的修剪方法。通过实际动手的练习,我不仅学到了修剪的技巧,还培养了耐心和细心的品质。这些都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劳动实践的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
总的来说,小学生劳动实践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劳动实践,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这些都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参与更多的劳动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
小学生劳动实践总结 篇二
在小学生劳动实践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劳动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乐趣。
首先,劳动实践让我明白了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通过劳动我们可以改变和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在劳动实践中,我们通常会参与校园的清洁工作、植树造林等活动。通过这些劳动,我们不仅让校园变得更加整洁美丽,也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和爱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劳动也让我明白了付出和回报的关系。当我们付出劳动时,我们会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通过学习无法获得的。
其次,劳动实践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在劳动实践中,我们不仅可以学到一些实际的操作技巧,还可以了解到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例如,在参与种植蔬菜的劳动实践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种植的基本步骤,还了解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通过劳动实践,我明白了劳动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乐趣。劳动不仅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责任心和爱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劳动实践也让我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我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参与更多的劳动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
小学生劳动实践总结 篇三
小学生劳动实践总结
实践活动案例【1】
一、实践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1、当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正悄然地、势不可挡地向我们走来。
而对这样一个新时代,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是促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内容。
在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当今世界,加强中小学生科技素质的提高尤其显得重要。
2、中国目前教学与国外教育相比,中国学生操作能力较差,缺少动手能力的培养,或许这正是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一种重要原因。
让学生参与现代农业的实践,既能增长农业科技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观察、实验、动手操作中萌发创造灵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农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农业生产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制约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环境遭到了巨大破坏;二是农业生产徘徊不前,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因此开发有机食品与农业产业化逐渐在中国变成现实,让小学生正确理解有机农业的基本知识也是非常必要的。
4、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学生是未来农业生产的生力军。
从这个意义上讲,参与现代农业实践尤为重要。
围绕一个“农”字,组织学生去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参观、学习、实践,从小培养学生知农、学农、爱农的思想,可以为将来从事农业现代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二、活动地点及活动对象
活动地点:农村种植基地
活动对象:小学生
三、活动的目标
1、情感目标:在实践过程中,亲身感悟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效益和生机,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的感情,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
如温室菜棚的出现使蔬菜的生产基本不受节气影响,可以四季供应等。
2、认知目标:了解有机农业和循环经济的模式,认知“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了解农业基本知识,并参与实践。
如:除草是因为杂草的生长会给农作物带来病虫害,并与作物争肥争光,造成减产,所以要除草。
而前期除草事半功倍,后期除草事倍功半,等等
3、技能目标:在教师和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发表宣传作品,培养初步吸收一部分农业科普知识并向家庭宣传推广的能力
四、遵循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参与现代农业实践,主要特征是实践性,“实践出真知”,任何理论知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正确与否,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田间,参与实践,就能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把《科学》课、《劳动》课中学到的科学知识用于实践。
在参与实践中,请科技人员作现场示范,使科技教育更具体、更实际。
如菜棚拉秧,先请科技人员讲解为什么要拉秧,接着进行现场示范。
学生再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就悟到了拉秧的基本知识和要领。
2、主动性原则:参与现代农业实践,提高学生科技素质能否有效取决于学习者的主动心理因素的充分发挥。
我们首先给学生较多的时间深入田间,欢迎学生到农村实践。
其次学校采用激励机制,在学生中开展科普小论文、小作品评比展览活动,这样做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获得了农业科技知识,而且获得了科学方法,受到科学态度的教育。
3、协作性原则:参与现代农业实践必须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个人立足社会发展的自身的要求。
在农业实践中,有些劳动靠一个人是难以完成的,只有通过几个人共同协作,才能取得成功。
在参与现代农业实践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既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活动内容
参观塑料大棚菜,听取校外辅导员讲解科普知识,动手实践。
六、总结
在社会实践中,技术员是技术操作的示范者,特色农业经验介绍者,教师和学生则是模仿者、学习者;在学校,教师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家庭学生是自主实践者,农业新科技的传播者,教师是监控者、辅导者。
在科普活动中,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在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构建了“农村—学校—家庭”的活动模式,由学校在村委的帮助下,确立“农业科技实践”的模式,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先到田间学习、实践,然后回学校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消化,到图书室寻找理论根据,丰富实践内容,最后回到家里利用庭园开展小养殖、小种植实践。
总之,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这种三点循环、不断滚动的实践模式和这些直观新颖的实践活动,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也使只知书本知识的学生大开眼界,在充满趣味性的活动中,增长知识,达到我们寓教于乐的最终目的。
小学劳动教学总结【2】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
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
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
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
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
"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
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
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
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
"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
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
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
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
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
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
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看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
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坚信,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