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彩3篇】
初三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一
在初三上学期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力的作用和力的计算。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力的定义和力的计算公式。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形状发生变化的原因,力的单位是牛顿。我们还学习了力的合成和分解,以及斜面上物体下滑的力的计算方法。
第二,机械运动学。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并学会了通过图像和公式来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我们还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实验。
第三,力和压强。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力和压强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学习了在不同条件下计算压强的方法,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实验。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液体和气体中的压强以及它们的应用。
第四,浮力和密度。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浮力和密度的概念,并学会了计算物体浸没时所受到的浮力。我们还学习了密度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实验。
第五,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我们了解了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学会了通过公式计算它们。我们还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如弹簧振子和滑块等问题。
总的来说,初三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内容丰富多样,我们学习了力的作用和计算、机械运动学、力和压强、浮力和密度、机械能和能量守恒等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不仅对物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科学素养。希望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三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二
在初三上学期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电学基础知识。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并学会了通过公式计算它们。我们还学习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实验。
第二,电能和电功。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电能和电功的概念,并学会了通过公式计算它们。我们还学习了电功率和耗电量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实验。
第三,静电学。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静电的基本现象和性质,如电荷的产生、传递和分布等。我们还学习了静电感应和静电场的概念,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实验。
第四,磁学基础知识。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磁场的概念和性质,以及磁场对物体的作用。我们还学习了磁场的产生和磁感线的绘制方法,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实验。
第五,电磁感应。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它在发电机和电磁铁中的应用。我们还学习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实验。
总的来说,初三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内容丰富多样,我们学习了电学基础知识、电能和电功、静电学、磁学基础知识、电磁感应等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不仅对物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科学素养。希望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三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三
【#初三# 导语】学习不光要有不怕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还有有勤奋的努力,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即使我们的成绩不是很好,但只要有心想要学习,那么我们就应该笨鸟先飞,所谓"勤能补拙“没有人一出生就是天才,他们都是经过秦风的努力,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不能坐等自己那天突然变成天才,而是要点燃自己的力量之火,寻找自己的天才之路,努力奋斗。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初三上学期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供大家查阅。
【力和机械】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⑴概念: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静摩擦摩擦力滑动摩擦动摩擦
滚动摩擦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四、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
或匀速转动。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
【物态变化】
1.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3.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4.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5.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8.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例如:樟脑丸变小,冬天结冰的衣服干了);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例如:霜、冰花、雾凇)。
【杠杆】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杆,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动滑轮重的几分之一。(忽略摩擦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