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社区矫正工作年终总结【通用3篇】
篇一:个人社区矫正工作年终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一个个人社区矫正工作者,我充分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我在矫正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在这篇年终总结中,我将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经验,总结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首先,我想总结一下我在个人社区矫正工作中取得的成功。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与被矫正对象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并积极主动地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我不仅帮助他们制定了个人矫正计划,还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适应能力的提升。通过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我逐渐建立了他们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使他们逐渐融入到社区生活中。
其次,我也要反思并总结我在个人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首先,我发现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工作量较大,我常常会感到时间不够用,导致无法充分安排和利用好时间。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与被矫正对象沟通时有时会显得过于严厉,缺乏温和和耐心。这些问题影响了我的工作效率和效果,也给被矫正对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制定了以下的改进措施。首先,我会加强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和利用好工作时间,避免任务拖延和时间浪费。其次,我会加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学会更好地与被矫正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此外,我还计划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适应个人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
总之,过去一年的个人社区矫正工作经历让我收获颇丰。我通过与被矫正对象的交流和合作,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制定了改进的措施。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为个人社区矫正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二:个人社区矫正工作年终总结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在个人社区矫正工作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成长。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耐心、责任心和关爱之心。在这篇年终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在个人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体会和思考,以及我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首先,我要感谢这一年来与我合作的团队成员们。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让我的工作更加顺利和高效。我们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为被矫正对象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在团队合作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学会了与不同的人合作,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其次,我要总结我在个人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成长和进步。通过与被矫正对象的接触和交流,我逐渐学会了理解和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心理状态。我不仅帮助他们制定了个人矫正计划,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处理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与被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然而,我也要正视我在个人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首先,由于工作量较大,我常常会感到压力和疲劳,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其次,我发现自己在与家属和社区人员的交流中缺乏耐心和理解,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这些问题影响了我的工作效果和形象,也给被矫正对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打算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出以下努力。首先,我要加强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和利用好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其次,我要增强与家属和社区人员的沟通能力,学会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并积极解决问题。此外,我还计划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适应个人社区矫正工作的需要。
在结束这篇年终总结之前,我要再次感谢团队的支持和帮助。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为个人社区矫正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能够帮助更多的被矫正对象重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个人社区矫正工作年终总结 篇三
【#工作总结# 导语】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个人社区矫正工作年终总结》,供您查阅。
做好矫正工作,对于实现“平安南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长治久安好处十分重大,我们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工作,做到管理有序,工作落实力求使每位矫正对象在解除社区矫正后都能够顺利回归社会,成为社会的一份子。围绕以上目标,我们的措施如下:
一、夯实工作基础
1、我街道总接收129名矫正对象,已成功解矫101人,此刻册28人,全年重新犯罪率为零。今年新入矫14人,已解矫9人。根据党政领导、综合牵头、社会参与、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思路,我们认真抓职责落实,建立一套工作机制,保障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运行。一是11个社区居委会都成立矫正工作站,由社区调解员负责完成社区工作任务。二是民警、社区主任、调解员及法律工作者、五老人员共组成39人的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促使矫正对象认罪服法,悔过自新。
2、充分利用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平台,利用社区信息平台及时将矫正对象信息输入平台,做到“三清”“一迅速”,即人头清、监改类别清、矫正时光清,谈心家访,联系迅速。透过网络平台有效掌握矫正对象的行踪和思想动态,提高了矫正工作的综合潜力,有效的控制了重新犯罪率。
3、在长达半年的上海世博会期间,我们做好矫正对象跟踪管理工作和请销假工作,多次与矫正对象联系、走访,做到与每个矫正对象月月见面,确保世博会期间无一例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二、因人施矫,抓好六环节
突出重点,抓好六个环节,一是抓好谈话环节,了解矫正对象心理状态,消除他们心理负担和思想顾虑。二是抓宣传环节,按市区统一程序,准时通知矫正对象,由司法所所长告知监督人,签订帮教协议。三是抓好走访工作,掌握矫正对象本人和家庭状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方案,确保矫正成效。四是抓好教育环节,组织矫正对象进行矫正知识和矫正须知考试。五是抓好公益劳动环节,对公益劳动表现定期讲评,作为司法奖惩依据。六是抓好请假审批环节,对外出务工经商的矫正对象,司法所报请上级给予批准,由司法所进行外出前思想教育,并提出行为要求和每周电话汇报及思想汇报活动,工作状况。
三、探索四个结合,丰富教育形式
在思想教育方面我们开动脑筋,想办法,改善和丰富教育矫正手段和形式;一是个别教育与家长监督紧密相结合,家长是青少年矫正对象第一职责人,让家长监督和配合,提高了效率。二是专职教育与兼职教育相结合,矫正工作者作为专职矫正人员,对矫正过程进行统筹规划,制定矫正个案,确定阶段矫正目标。志愿者及调解员则根据矫正办的安排,参与矫正工作,在一些专业领域带给兼职服务,构成层层管理确保不漏管。三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消除矫正对象不健康心理倾向,促进其心理尽快回归社会,如矫正对象柳某入矫谈话中还存在一种想法,认为法院当初判决的较重,认为自我不是盗窃行为在朋友家发生突发性的行为,我们和她讲你的本质是好的,你不论在犯罪前,还是在监狱服刑时的表现较好,而且还获得4次减刑,减了五年九个月。透过谈话我们了解到她心理还有一种爱面子思想,不想在登记表上填写判决资料。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期望你在假释期间放下包袱,对自我的犯罪行为真心悔改,努力学习些法律知识,调整好自我的心态,多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多与志愿者交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四是课堂教育与互动教育相结合,组织矫正对象每月集中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去雨花台凭吊烈士,去南京*纪念馆、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等地方进行爱过主义教育。开展社会公益活动,透过社会的认同增强其社会职责感,与看守所监狱服刑人员座谈,提高其遵纪守法和自觉理解矫正意思。
四、加强心理矫治力度
在如何让限度的减少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方面,我们坚持监管、矫正并举的矫正方法,针对有些矫正对象具有冲动好斗的性格特征,及具有自卑消沉的心理,重点采取了多帮一的矫正方式,个别谈心及好友提示交谈来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正面看待社会事务,从而走上正常的社会轨道。例如:矫正对象叶某是未成年人,又是流动人口,由于其父母没有什么文化,每一天忙于工作,疏于管教,平时管教方式简单、粗暴。造成孩子逆反心理相当严重,有事从不和家人讲,自入矫之后,我们从心理疏导入手,告诉他其父母也不容易,打工收入不高,要租房还要培养你上学,吃了不少苦,你就应好好改造,来报答父母才对,我们帮其树立自新意识,要对父母负责,要自尊自信。在公益劳动时表现用心,我们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促其质变。
五、主动想方设法帮困解难
在主动做好矫正对象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作为对矫正对象教育感化的切入点。如:矫正对象唐某出狱后,剥权7年,以前房子拆迁,老婆已离异,无其他亲属,生活住房都成了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唐某每一天来司法所,站在办公室,只讲一句话:“你们是领导,我就找你们”。他一站就是一天,司法所针对这种状况多次找民政和有关部门协调,为其办理了低保,每月440元,鼓楼区补贴慈善卷130元,另外又帮他办理了无房补贴,每月300元,共870元,真正解决了生活、住房问题。不但他本人十分感激,就连周围的居民都说司法所救了他,再不好好改造就对不起政府了,同时,也体现了社区矫正宽容精神和人性关爱的理念。
在今后的矫正工作中,我们一是探索教育转化工作新路子,帮忙矫正对象回归社会,探索适合本街道各社区特点和学习其他街道的经验,使我们矫正工作上新台阶。二是强化矫正工作深度,家庭是矫正对象最贴近生活空间,我们坚持对矫正对象做到“四必访”,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家庭有重大变故时必访,不按时报道时必访;另一方面,我们根据矫正难度和重点对不一样的矫正对象,还要进入其家庭生活深入细查,透过接触其家人了解并掌握最直接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目的就是让我们制定的矫正个案更有成效,促使我们的矫正工作得以四个加强:一是深入家庭细查,加强个案矫正力度;二是发动各方力量,加强施实矫正工作的温暖关爱的工程;三是加强矫正工作质量检查;四是加强矫正档案管理。透过进入家庭深入细查,提高矫正针对性,有效性。以确保重点人员始终在管控监督范围内,防止重新犯罪,从而不断强化矫正工作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