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来历【经典3篇】

月饼的来历 篇一:传统历史与文化背景

月饼作为中国传统的糕点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每到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品尝着这美味的糕点。那么,月饼的来历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相传,月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当时,中国七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而楚国的秋天饥荒尤为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楚国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食品,即现在所称的月饼。据说,楚国的士兵们将一些含有馅料的糕点偷偷传给了其他国家的士兵,以此来安抚他们的心情,达到缓和战乱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月饼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带有特殊寓意的食品。月饼的形状,圆圆的象征着团圆和完整。而月饼的馅料则是多种多样的,有豆沙、莲蓉、果蓉等等,每一种馅料都有着不同的寓意。比如,豆沙馅代表着甜蜜和幸福;莲蓉馅象征着团圆和家庭的和谐。这些寓意让月饼成为了中秋节不可或缺的食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月亮有着崇高的地位,被视为团圆、美好和吉祥的象征。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与月亮最相关的一个节日,因此月饼也成为了中秋节的重要象征之一。每到中秋佳节,人们就会品尝着月饼,欣赏着皎洁的月光,表达对家人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除了传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月饼还有着一些现代的发展和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对于月饼的口味和外观也有了更多的需求和选择。因此,现在市场上除了传统口味的月饼,还有各种创新口味的月饼,比如巧克力月饼、冰皮月饼等等。这些不同口味的月饼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口味需求,也让传统的月饼焕发出新的魅力。

总的来说,月饼作为中国传统的糕点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中秋节团圆和祝福的象征。无论是传统的月饼还是现代的创新口味月饼,都在传承和发展着这一传统文化,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中秋节的温馨和美好。

月饼的来历 篇二:传统制作工艺与习俗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其制作工艺和习俗也是丰富多样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月饼的制作过程和相关的习俗。

传统的月饼制作工艺一般包括制皮、制馅、擀皮、包馅和烘烤等步骤。首先是制皮,制皮的原料主要是面粉、色素和水,面粉需要经过筛选、揉搓和和面等步骤,然后加入适量的色素和水搅拌均匀,最后将面团醒发一段时间。接下来是制馅,制馅的过程包括将豆沙、莲蓉等馅料与糖、油等混合搅拌均匀,然后再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使馅料更加细腻和香甜。然后是擀皮,将醒发的面团擀成薄皮,这个过程需要一些技巧和经验。接下来是包馅,将制好的馅料包入擀好的皮中,然后用手或模具进行包装,使月饼的外形更加美观和规整。最后是烘烤,将包好的月饼放入烤箱中,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温度烘烤,直到月饼的色泽金黄,香气四溢。

在制作过程中,还有一些传统的习俗和讲究。比如,在擀皮的过程中,制作师傅会用竹签在月饼的表面刻上一些花纹或图案,这是为了增加月饼的美观和独特性。在包馅的过程中,制作师傅会将馅料包裹得十分紧密,以避免馅料溢出。此外,烘烤的时间和温度也是十分关键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口味和馅料来进行调整,以确保月饼的口感和风味。

除了制作工艺和习俗,月饼还有着一些特殊的包装和赠送方式。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用精美的包装盒装饰月饼,以增加月饼的礼品性和精致感。而赠送月饼则是一种表达情谊和祝福的方式,人们会将月饼送给亲友和长辈,以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此外,一些企业和机构也会将月饼作为礼品赠送给员工和合作伙伴,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和祝福。

总的来说,月饼的制作工艺和习俗丰富多样,代代相传。无论是传统的制作工艺还是现代的创新包装,都体现了人们对中秋节的重视和祝福之情。在中秋佳节,让我们一起品尝着月饼,感受着团圆和美好的时刻。

月饼的来历 篇三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之后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齐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之后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简单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此刻,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此刻已颇为相近了.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构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供月月饼到处皆有。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阅读精选(2):

  月饼的由来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齐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之后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民国年间,南京的月饼市场为广(帮)式、苏(帮)式和本地(帮)产“三分天下”,广式的馅料以火腿、枣泥、椰蓉等为主,厂商以冠生园为首,其次有大三元、康乐园等。它们以声势浩大的广告战为手段,在报上刊登巨幅广告,于橱窗布置霓虹灯。著名的苏帮厂商有小苏州、太平村、稻香村,在广告制作上颇具海派特色,爱搞噱头;苏式月饼质量不逊于广帮,价格则较之便宜,故而节后盘点,财源滚滚胜于广帮。广帮的顾客是达官贵人、豪商巨贾;苏帮的顾客多为小康人家;而广大普通市民则乐趋本帮,虽然其馅料但是是荤五仁、素椒盐两种,全市100多家本帮点心铺的店容店貌亦老气横秋,既不布置橱窗,更不打广告,但都靠质量和诚信及价廉赢得顾客盈门,市场份额相对广帮、苏帮而言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之后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齐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祖时,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构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

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齐,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这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完美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阅读精选(3):

  月饼的由来

  月饼是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食品,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之后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完美,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完美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恋。

  汉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子”。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构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此刻,月饼不仅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划,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一些地方还构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明代起有超多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月饼寓意团圆,也就应是明朝开始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就应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齐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构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相关文章

快乐国庆节作文350(实用3篇)

快乐国庆节作文350 国庆节作文【一】 十月一日到来已久,这次国庆节是我们祖国母亲的56岁生日。 在此,面对这熟悉的节日时,我认为它还是一个特别的节日,是祖国母亲辉煌的节日。 1949年10月1 日那...
假日作文2014-06-02
快乐国庆节作文350(实用3篇)

我最喜欢的节日作文【最新3篇】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我最喜欢的节日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最喜欢的节日作文...
假日作文2017-08-01
我最喜欢的节日作文【最新3篇】

小学生作文中秋节(实用5篇)

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带来小学生作文中秋节作文,希望这些作文能够帮助到各位小学生!  小学生作文中秋节(1)  今天是中秋节,一大早起来我就打开门,看见外面的人不是去亲戚家过节,就是拎着一盒包装精致的月...
假日作文2014-02-02
小学生作文中秋节(实用5篇)

我和青春有个约定作文【通用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和青春有个约定作文,仅供参考,大家...
假日作文2013-05-08
我和青春有个约定作文【通用6篇】

端午节【精简6篇】

端午节优秀作文精选六篇 【#端午节# 导语】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家还对这个节日充满热情,很注重这个传统节日。同学们端午节会写下很多优秀作文,下面?就给大家分享几篇,供参考。...
假日作文2011-09-09
端午节【精简6篇】

最感动我的一件事作文300字【精彩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感动我的一件事作文300字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最感动我...
假日作文2013-04-07
最感动我的一件事作文300字【精彩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