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数学教后反思【优质3篇】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数学教后反思 篇一
在数学教育中,教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知识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他们后续的数学学习和应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通过教后的反思,我发现在教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还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意识到在教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注重机械的运算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而忽视了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应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实例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本质和运算的规则。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同分母分数的例子,并让他们思考如何进行加减运算,从而增强他们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理解。
其次,我发现在教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应用练习,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例如,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最后,我认识到在教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讨论的学科,在合作和交流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讨论和分享思路,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他们能够互相学习和借鉴,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讨论解题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总之,通过教后的反思,我意识到在教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解、实践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才能真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为他们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数学教后反思 篇三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数学教后反思
一、三个收获
1、实践出真知——自己课堂带来的收获
当我坐在电脑前敲打文字的时候,一次次实践这节课的情形再次浮现于脑海间。回想这段日子,这节课来来回回我共上了五次,每次都不一样、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正所谓“课堂——师生挥洒智慧的舞台”。正是在这个小舞台上的不断实践和发现,才有了自己对教学的一点点认知与感悟。
记得于科长在Z会场时讲得“情境是知识的外衣,算理是算法的拐棍。”我想,自己在整节课“拐棍”的寻求上收获很大:
课伊始我通过用“画图”的方法和用“组成”的方式来作为第一根“拐棍”复习分数的意义,一方面打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另一方面以此为“拐棍”又为学生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指明了方式方法;
第二个“拐棍”我是通过具体的“食物”来沟通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的本质,即相同单位数和量的累加与减少;
在练习题地处理上我也是找了第三个拐棍那就是“竞赛形式”,正是由于“竞赛”的作用,孩子们才积极参与、乐此不彼,正是由于采用了“竞赛形式”,才把每个孩子的思维聚焦到算法中来,才使得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
课堂的延伸,我又通过第四根拐棍即“不同量的加减道理”引发学生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延伸课外。
记得叶澜教授曾说“没有精心的预设,绝不会有精彩的生成。”回想自己实践课的过程,现撷取一二,分享自己调控课堂的进步。
如“错例分析”此环节在自己的预案中有,可是在五次的课堂中,出现的却都不一样。Z的时候是学生自己出来的,Z的时候却是我硬牵出来的。但不管怎样,自己心里不慌,我想这正是因为自己心里有了底,多了一次次的实践,才能灵活自如,收放随心。
再如:其中的一个练习题的设计与处理,我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开始预案中想的很简单,我想学生应该会想到+﹦,可是学生想到的都是+﹦。当学生回答出来的时候,听课的老师都笑了,原因很简单我们没想到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开始我也没想到,但是由于一次次地实践,才使我临危不惧,我知道怎么应对,怎样引导。我想正如刘德武老师所说的只有踩到了学生的思维点上,我们的课堂才能精彩,我们的教学才能有效,我们的处理才能不慌不乱,临危不惧。
2、名师做引领——学习名师带来的收获
常常抱怨自己的工作繁忙,也常常以种种理由推脱自己的懒惰。19日下午在Z双语学校当我亲眼目睹了孙成美老师的风采后,我才懂得什么是教育的情节、什么是教育的境界?作为我市首位省教学能手,62年出生的老教师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教学的状态比年轻教师还“年轻”呢!而且孙老师现场为老师们传经送宝。回来的这段日子每当坐在桌前静静思考时,我就会被她的教育胸襟和教育思想所震撼!真可惜没有聆听到她精彩的课,但她在“一线报道”中举得那个小故事“鸡俺也撵了,鸭俺也赶了”一直刺激着我,我想这肢体语言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孩子们来说真的很重要;当然,她所剖析的计算教学
中“算理”与“算法”的关系,更是给了我很好的引领。还有来自临沭进修学校的吕健校长和刘秀艳校长她们同样带给我感动和震撼,激励我不断前进和学习!她们身为学校副校长事务性的工作不言而喻,可是她们仍能腾出时间、静下心来、潜心研究、认真做学问。尤其当于科长向大家介绍吕健老师的每年要写几十万字的反思和读几十万字的文字的时候,心中除了敬佩吕校长更多的是为自己感到汗颜,缘由是自己比与会的其他老师更早的了解吕健老师的这个读书和写字的习惯,也曾不止一次的发狠学习,可是当我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却真的未能做到,一次次的为自己找理由,一次次的放纵了自己。此时此刻让我记起了一句话“不要为失败找理由,应该多为成功想办法”。
是啊,你们正是我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3、专家精点评——教研员评课带来的收获
很早,自己就习惯和喜欢聆听教研员的评课,就喜欢静静聆听专家的报告,因为总感觉,那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方向、一个引领。由于这次会议自己有上课的`任务,所以错过了很多聆听专家报告和点评的好机会。
回首一位位教研员精辟的点评和报告,于老师的“教什么”与“怎样教”的报告仍记忆犹新,我想只有像于老师所讲的我们只有明确了“教什么”,学生已经会了哪些,学生的起点在哪儿?我们才能确定“怎么教”、“为什么教”,学生的归宿和终点我们才能把握。没有对教材的深刻把握与理解,怎能达到“站在教材教教材”的境界?
还有吕主任关于计算教学的全面剖析与解读,同样给我以引领。吕主任既从课标的要求“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高度进行诠释,又从计算教学的一般思路“铺垫复习——尝试练习——归纳算法——理解算理——巩固应用”的角度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给我们计算教学指明了思路,让我们既有“章”可循又有“法”可效。
其他教研员的报告和点评,除了欣赏更多是敬佩!一是敬佩他们对教材的深刻把握与理解,二是他们对年青教师的宽容与理解。没有经历公开课历程的老师,也许不能真正理解做课教师的真正感受。自己清楚的明白只有经历心的煎熬,才能有新的收获和感悟,正所谓磨课的历程——痛并快乐着。我想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和许多上课的年青老师一样,很感谢于老师给我们农村偏远地区有梦想、有追求的年青小伙和姑娘们的展示机会,或许我们在这个舞台上并不亮、也不灿,或许我们有太多的遗憾、不足,或许我们也有太多的难于言表的悔恨与伤心……但我们真诚付出了、我们追求了,所以我们也收获了!
二、三个遗憾
1、对教材理解不深不透
总感觉自己对教材和教参读了N遍,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但当我看到几位资深教研员的点评与解读时,才明白自己认识的肤浅与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分数加减法含义的处理如过眼烟云。自己在教学目标中也有意识的涉及,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如过眼烟云没能真正提及,当时设计课的时候,我想学生在解决“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这个具体问题中“理解”就可以,我把这个内容定位为“理解”所以也就漠视了,正如吕主任点评时所说的如果能用一句话点一下岂不更好?再有就是约分的处理也是轻轻点水。因为凭自己的直觉告诉我约分在计算的过程中是多数学生极易忘记的,我就想能不能在学生抢答的时候让学生故意犯错加深学生的对“约分”的注意力,事实上在课堂中我的处理也是过于急躁,未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警醒,现在想来,如果在例题的教学中不改变教材中原有的分数,让学生借助图形来理解是不是会更好?不应该遗漏的遗漏了,真的感到很遗憾!
2、对细节处理不实不细
常常听到“细节决定成败”这句经典的话语,也常常听到很多人说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对细节的巧妙处理,因此也常常以此来告诫自己,可是在自己的课堂中,有好多细节未能引起自己的重视。诸如:在例题+﹦﹦的教学时,中间的计算过程,在学生熟练计算后可以省略不写,我未能给学生说明;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要注意计算的结果带上单位名称并写上答语,我也未关注到;还有学生的正确书写、书写习惯等问题都未能贯穿教学的过程等等;想想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了弄清算理,讲清算法而忽视了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常规中的这些细节问题真的不应该。
3、个人素养亟待提高
在活动的会场不时会听到老师们对孙成美老师课堂的收放自如、灵活处理的赞叹不已,也极其羡慕吕健、尤梅等老师的干练与沉稳,想想自己预设的很好却表达得不到位,不能巧妙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我想自己在调控课堂、应变处理等方面的能力还应该好好锤炼,好好感悟。
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与精炼,想想自己课堂中的语言随意性还较强,有时候信口开河、有时候拖泥带水,评价语言也不够丰富巧妙、引导语言还不够准确与恰当……我想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做到精炼、干净、准确、严谨应该是我下一步不断努力的方向。
有人说遗憾也是一种美丽,我想我们的课堂不正是在一次次的遗憾中成熟起来的吗?有了遗憾就有了思考,有了思考就有了收获,有了收获我们便会不断进步。
三、一个心愿
不知曾几何时,心灵深处便萌生一种心愿:数学好玩、课堂轻松、上数学有趣、让学生喜欢。很羡慕名师们的完美、底蕴、干练、豁达、灵动……也想追寻属于自己的课堂,更想拥有自己的风格,于是想给自己一个追寻的目标:风趣幽默、沉稳大气。我知道这个目标很高、很远,但我在努力的追寻,不断的探索!没有机会调查两地学生上课后的感受,但在课堂的过程中孩子表现出来的对数学喜爱与积极的状态却溢于言表,我想孩子的喜爱应该是对我向往目标的激励,为了心底里的愿望,我会不断努力。
四、一点困惑
课堂上是应该“防微杜渐”还是应该“亡羊补牢”?回想自己的课堂教学,很多时候会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些题目,错了,错了才知道正确的方法。但站在公开课的舞台上,想想有限的40分钟,就不敢多花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上课前觉得某个内容学生要掌握很困难,备课时就苦苦寻觅为学生作了一层又一层的的铺垫,让学生往自己设好的圈里跳,甚至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越位的提示。看似学生掌握了知识,课堂效果也不错,但时间已久,学生也就随之遗忘。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因,学生学得顺利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课堂上没有矛盾冲突,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就不会深刻。正如华应龙老师所说的: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虽然我也不认为所有的教学都要“亡羊补牢”,但我在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把握“防微杜渐”与“亡羊补牢”之间的度呢?
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绽放美丽的花朵;每次学习总带给自己无限的遐想与思索,彷徨与徘徊……我想:心若在,梦就在。只要我们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行走在教育的岁月中,我们定能一路欢歌笑语拾取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