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节日作文(最新5篇)
中元节节日作文 篇一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祀和祈福活动,以表达对祖先和鬼魂的敬意。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元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的历史记载中提到了这个节日。根据传说,七月十五是鬼门关打开的日子,鬼魂可以离开阴间到阳间活动。为了避免鬼魂伤害人类,人们就开始举行祭祀仪式,希望可以平安度过这个特殊的日子。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到庙宇或祠堂里上香祭拜祖先。他们会烧纸钱、燃香、摆放供品,以示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同时,人们也会在家中摆放祖先牌位,供奉祖先,祈求祖灵保佑家人平安幸福。有些地方还会举行盂兰盆会,人们会穿着盛装,上街游行,燃放烟花爆竹,庆祝这个节日。
中元节不仅是对祖先的敬意,也是对鬼魂的敬畏。人们相信,在这一天,阴间的鬼魂会来到阳间,他们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厄运和灾难。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会注意避邪、避凶,避免做一些犯忌的事情。同时,也会举行一些驱邪的仪式,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平安。
中元节不仅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色彩,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这个节日,不仅可以缅怀祖先、表达敬意,还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个节日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凝聚力的象征。
中元节的到来,让人们对祖先和鬼魂充满敬意和畏惧。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避邪驱凶,同时也会开展各种庆祝活动,以庆祝这个传统的节日。无论是祭祀还是庆祝,中元节都承载着人们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希望,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中元节节日作文 篇二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祀和祈福活动,以表达对祖先和鬼魂的敬意。
中元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的历史记载中提到了这个节日。根据传说,七月十五是鬼门关打开的日子,鬼魂可以离开阴间到阳间活动。为了避免鬼魂伤害人类,人们就开始举行祭祀仪式,希望可以平安度过这个特殊的日子。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到庙宇或祠堂里上香祭拜祖先。他们会烧纸钱、燃香、摆放供品,以示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同时,人们也会在家中摆放祖先牌位,供奉祖先,祈求祖灵保佑家人平安幸福。有些地方还会举行盂兰盆会,人们会穿着盛装,上街游行,燃放烟花爆竹,庆祝这个节日。
中元节不仅是对祖先的敬意,也是对鬼魂的敬畏。人们相信,在这一天,阴间的鬼魂会来到阳间,他们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厄运和灾难。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会注意避邪、避凶,避免做一些犯忌的事情。同时,也会举行一些驱邪的仪式,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平安。
中元节不仅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色彩,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这个节日,不仅可以缅怀祖先、表达敬意,还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这个节日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凝聚力的象征。
中元节的到来,让人们对祖先和鬼魂充满敬意和畏惧。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避邪驱凶,同时也会开展各种庆祝活动,以庆祝这个传统的节日。无论是祭祀还是庆祝,中元节都承载着人们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希望,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中元节节日作文 篇三
闽南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我们这美丽的家乡――闽南同样也具有别具一格的民俗民风:有跑王的端午节、看烟花的元宵节…但我还是喜欢最有闽南特色的走火炬中元节。
盼啊,盼啊,盼……终于盼来了家乡热闹的中元节了。
这一天,可热闹了…
中元节,俗称“鬼节”。
传说掌管地府的是地藏菩萨。
他的母亲被关在了地府里。
地藏是个孝顺儿子,不忍母亲被折磨得不成样,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徇私把母亲放了出来。
没想到牢房里的小鬼蜂拥而出,成了各个地方的“游鬼”。
所以,人们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都要“盛情款待”各地的游鬼以保平安。
我觉得地藏菩萨真的好勇敢,好有型啊,觉得连传说中的鬼怪似乎也不那么可怕了。
到了中元节,家家户户都摆出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发?、水?、鸡蛋糕,特别是我最爱吃的松?,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
听说做的大米要放到井里浸泡几天呢。
蒸熟的松?雪白雪白的,松、糯、软、冰,夏日里能吃出一片冰凉,比冰淇淋还好吃,且更绿色。
现在因为商场多了起来,购物比做这些小吃简单多了,所以在七月十五的前几天,大人们则会次数繁多地带我们去逛商店,让我们“大开杀戒”。
但我还是很怀念松?的味道,回味和大人们制作中的乐趣。
说说中元节这天晚上吧。
这天晚上,不等太阳公公说再见,大家就开始准备上香了。
六点多时,刚开始还只是一两户人家,可过了一会,就陆陆续续的愈发多了起来。
香烟缭绕,烛火摇曳,煞是热闹。
络绎不绝的香客摩肩接踵,乡音中热情地相邀,于是乎甩开膀子的酒客吆五呼六,微醺中大笑开怀,围坐一群的茶客茵茵水汽中娓娓莞尔。
夜色渐渐的来了,孩子们喜上眉梢,因为属于我们时光到了,小伙伴们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火炬――青青的竹竿灌上煤油,塞了毛巾,点燃了,呼朋唤友,蜂拥着游走于阡陌、田间,嘻嚷着谁家的火光明亮,哪家的火炬持久,宛如一条夜行的火龙映照着灿烂的童颜,彻夜不眠。
于是,大人们品味着乡俗,放松着盛夏下的'身心,孩子们追逐着乡俗,娱悦着无忧无虑的童年……
故乡的文化底蕴深厚,“鬼节”的传说中也洋溢着浓浓的乡情!我希望我们的故乡――闽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中元节节日作文 篇四
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传说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阴间鬼门关大开众鬼可以到阳间自由游荡。
至于鬼门所敞开的时间,各地说法不一。
全国较普遍的说法是一天,也有说是几天的。
因为农历的七月十五道家称之为“中元”,此节故得名为中元。
在我的家乡,中元节算是一个较为盛大的节日,自然习俗也不少,只是其中有些过于细碎,难以一一列出,还有些我甚至未曾亲历,只是道听途说罢了,再次便不例举,以免贻笑大方。
“接老客”是中元节很重要的一项仪式,主要目的是祭祖祈福。
一般每家每户都会在家门附近堆燃纸钱,以引导家中老去的先祖的魂灵回家。
这项仪式一般是在傍晚阳气殆尽的时举行,以免灼伤魂灵。
坪上一带多是七月初十进行,但两地送老客的时间相同,都是七月十五,即中元节。
曾姓族人大都在七月十四日便完成了仪式,传说是曾氏老人们酷爱看戏,七月十五阴间唱戏,所以要提前回去过戏瘾。
将鬼魂接入家中进行接待的礼数也是极讲究的的。
一般由家中辈分最高、最有威望的长者主持。
首先,由长者筛茶斟酒,撒于地面,算是敬茶酒;接着,要请先祖上座,餐桌上的菜肴以肉食荤腥为主,碗筷应事先摆放好;先祖上座后再将筷子插在盛有饭的瓷碗上,以方便其取食。
随即,将纸钱燃于火盆之中,将准备好的纸钱全部燃尽后,仪式才算结束,人们也才能上座进食。
据说食用过供过先祖的供品的人能强壮筋骨,延年益寿。
这是我从长辈那儿听到的,而这说法的出处已无从考证了。
斋粑是家乡中元节人们必须食用的一种传统美食。
具体做法很简单,即将糯米粉与芝麻、白糖和匀,裹以桐叶,蒸熟即可。
也有不放芝麻白糖的,虽失了几分香甜,但糯米的香气却显得愈发浓烈。
这外裹的桐叶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所以这种粑也称为桐叶粑。
我不知别处是否也有这粑,即使有也应该是少有的吧。
在乡下这桐叶粑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些,有些地方还会请僧道进行斋醮、作法,超度孤魂野鬼,算是做好事,也不知这是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呢,还是鬼道主义精神?无法可想。
斋醮完后,人们会哄抢被做过法的斋粑以求平安。
不过这种做法如今是越来越少了。
或许随着老人的离去,终有一天,这种风俗会被当做封建的代表而被彻底摒弃吧。
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再看到这哄抢斋粑的场面了。
或许就在下一个中元节,抑或再也不会了吧。
中元节节日作文 篇五
中元节又称鬼节,记得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据说是地藏菩萨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饿鬼来寻觅食物,我们家乡习惯做一些叫“什么钱”的东西(具体怎么叫我也忘了)。
它是这样做的:首先,用糯米粉沾水,然后把沾水后的糯米粉揉均匀,捏出一块,像揉橡皮泥一样揉出一个圆,压扁,在中间按一下,最后下锅煮,等到浮上来后,放在薄塑料片上,就
完成了。
奶奶说,这天的阴魂会在街道游行,所以不能出去。
因为这样,我们这一天就整天的闷在家里,不能出门,很不爽――啊――
传说,在这天出生的人,会看见常人看不见的东西,像孤魂野鬼之类的东西,长大后就慢慢的看不见了。
相传目犍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佛祖释迦牟尼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目犍连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
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盆节(中元节)这一节日。
可见中元节的传说还真不少呢,你们知道这些传说吗?
不知你们家乡会怎么过这个节日呢,如果你知道,请你告诉我,让我多学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