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前说“腊八”作文【实用3篇】
腊八节前说“腊八”作文 篇一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庆祝。在腊八节前,人们会提前准备各种食品和活动,以迎接这个喜庆的节日。
腊八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和平安。同时,也会享用腊八粥,这是腊八节最重要的食品之一。腊八粥是用大米、杂粮、豆类和干果煮成的,营养丰富,味道香甜。吃腊八粥除了象征着丰收和幸福,也有保健的作用。据说,腊八粥可以驱寒保暖,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对于冬季的健康非常有益。
除了腊八粥,腊八节前人们还会准备其他的食品。比如,腊八豆和腊八菜。腊八豆是经过炒制的豆子,味道香脆,吃起来非常有嚼劲。腊八菜则是用各种蔬菜和干果制作而成的,口感丰富,营养丰富。这些食品的准备工作通常会提前几天开始,人们会一起动手,享受着团聚的乐趣。
除了食品,腊八节前人们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活动。比如,打麻将、放风筝、猜灯谜等等。这些活动都有着浓厚的民间特色,能够让人们放松心情,增加欢乐气氛。特别是猜灯谜,是腊八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在腊八节前后,贴上一些谜语和灯笼,然后大家一起猜解,猜中了就可以得到小奖品。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智力,还能够增进亲友之间的感情。
腊八节前的准备工作和活动,都是为了迎接这个重要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穿上漂亮的衣服,走出家门,和亲朋好友一起庆祝。无论是吃腊八粥,还是参与各种活动,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团圆的喜悦。
腊八节前说“腊八”作文 篇二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庆祝。在腊八节前,人们会提前准备各种食品和活动,以迎接这个喜庆的节日。
腊八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祈求丰收和平安。同时,也会享用腊八粥,这是腊八节最重要的食品之一。腊八粥是用大米、杂粮、豆类和干果煮成的,营养丰富,味道香甜。吃腊八粥除了象征着丰收和幸福,也有保健的作用。据说,腊八粥可以驱寒保暖,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对于冬季的健康非常有益。
除了腊八粥,腊八节前人们还会准备其他的食品。比如,腊八豆和腊八菜。腊八豆是经过炒制的豆子,味道香脆,吃起来非常有嚼劲。腊八菜则是用各种蔬菜和干果制作而成的,口感丰富,营养丰富。这些食品的准备工作通常会提前几天开始,人们会一起动手,享受着团聚的乐趣。
除了食品,腊八节前人们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活动。比如,打麻将、放风筝、猜灯谜等等。这些活动都有着浓厚的民间特色,能够让人们放松心情,增加欢乐气氛。特别是猜灯谜,是腊八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在腊八节前后,贴上一些谜语和灯笼,然后大家一起猜解,猜中了就可以得到小奖品。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智力,还能够增进亲友之间的感情。
腊八节前的准备工作和活动,都是为了迎接这个重要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穿上漂亮的衣服,走出家门,和亲朋好友一起庆祝。无论是吃腊八粥,还是参与各种活动,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团圆的喜悦。
腊八节前说“腊八”作文 篇三
腊八节前说“腊八”作文
又到腊八节了,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初八,大家在腊八节过得开心吗?!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腊八节作文,请阅读!
腊八节前说“腊八”作文【1】
再有几天,就该过腊八节了。
说起腊八节和喝“腊八粥”大家可能都不会陌生,若是讲起腊八节的来历和喝“腊八粥”的缘由,恐怕不少人还真说不上个子午卯酉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着名的雍和宫腊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谷杂粮外,还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红枣、桂圆、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青红丝等。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其中以老北京的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
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
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
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
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头小狮子。
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
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
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腊八粥吃了几天还有剩余的,是个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寓意。
怀念腊八面【2】
走进腊月,年的味儿渐渐地浓了起来。
这味儿是从家乡喷香的腊八面里溢出来的。
提起腊八面,现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记忆的尘埃,往事便会清晰地浮现眼前……
在我家乡,腊月里最重大的节日就是腊月初八,也叫腊日。
每年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上一大锅香喷喷的腊八面。
家乡有句俗语叫“红白萝卜似疙瘩,母亲叫你吃腊八”,“疙瘩”是家乡的土话,意思是说吃腊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腊八臊子”,这是展示姑娘、媳妇心灵手巧、烹调手艺高低的平台。
家乡的“腊八臊子”做起来非常有讲究,是将猪肉、红萝卜、白萝卜、白菜帮子、豆腐等八种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丁(也叫“疙瘩”),然后佐以大葱、蒜苗、茴香等调料,用文火烩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别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腊八臊子”还要擀好腊八面。
在家乡,新媳妇或小姑娘不会擀面是要被人笑话的。
首先面要和的均匀,软硬适中,擀时要拿稳放平,用力要匀,先松后紧,先慢后快,富有韵律地一推一压,将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面片。
然后在摊开的面页上撒少许面粉,一层一层均匀地折叠。
用刀切时,刀尖不离案,刀把缓缓抬,伴着“咯噔、咯噔”的节奏,面可以被切成长条形也可以切成菱形。
然后,水开下锅,捞出面来,盛在碗里,再浇上提前炒好的.“腊八臊子”,这样,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着白生生热气的腊八面就能上桌了。
若再往碗里滴上几滴红艳艳的油泼辣子,更会让你垂涎三尺,吃起来酣畅淋漓,吃完后意犹未尽。
腊八节的故事【3】
从前,有一家人家,三口人过日子——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婆、一个儿子。
老头和老太婆,一年到头总是勤勤恳恳地过日子:公鸡一打鸣,老头就起来下地,老太婆就起来点火做饭;老头耪五更地回来,老太婆已把饭做好,屋里院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吃完饭,老头抽袋烟又下地了,老太婆就搬过纺车,嗡嗡地纺线。
就这样,他家年年打得粮食大囤溜,小囤满,有吃有穿,日子过得美美的。
邻人们哪个不夸呀,哪个不学呀!
儿子呢,才十多岁。
爹让他学耪地,他不去干;妈让他学管家,他不听。
他净贪玩。
他爹妈想,嗨,还小呢,也许长大了,一懂得过日子的道理就好了。
谁知儿子长成了大小伙子,倒是不贪玩了,那个馋劲头可大啦!爹妈说劝,他当耳边风;邻人们说他没出息,他装聋。
他想的好:有爹妈干着呢,我不干也行;谁让我摊上个好的“父母运”呢?
老头和老太婆渐渐地老了。
一天,老头得了重病,治也治不好,眼看就要死去。
临死时候,老头把儿子叫到跟前,嘱咐他说:
“孩子,你总要记住哇——‘谁家地上耪得勤,谁家粮食打满囤。
你要再像从前那样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头说完了就死了。
儿子没把爹的话记在心里,老头死后,他当家,仗着爹留下的房子,地,还有一囤粮食,就天天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越来越放荡了。
不久,他娶了个媳妇。
媳妇跟男人一路人。
邻人们都骂他们是“花啦虎”,老太婆气病了。
一天,老太婆倒在炕上,看看也要死去。
儿子不听话,就嘱咐嘱咐媳妇吧。
老太婆把儿媳妇叫到跟前,痛心地说:“孩子,你总要记住呀——‘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梁先红尖。
老太婆说完也死了。
媳妇没有把婆婆的话记在心里,她和男人更放荡啦!每天日头不晒屁股不起炕,地里长遍了野草不耪一锄;天天只顾吃呀花呀。
父母留下粮食吃光了,卖地;卖地的粮食快吃完了,不碍——还能卖房子呢。
他们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过下去。
邻人们都不搭理他们了!冬天到了。
寒风呼呼地嚎,大雪哗哗地飘。
冰天雪地,冷得连只野鸟也看不见呀。
父母留下的三间房子,也不收拾也不抹泥,早就露天了,风吹雨打日头晒,檩都朽了,就是卖,谁买这样的房子呢?常说的话——“腊七腊八,到处冻个大疙瘩”。
腊月初头这几天,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啊!
这两口子,挤在墙旮旯里,冻得哆哆嗦嗦直打颤,饿得耷拉着脑袋眼发花。
到腊月初八这天,他俩再也忍不住了,直直懒腰,把囤拆了。
抖抖囤底,弄把粮食,敲敲囤边,又弄把杂粮;把囤篓当柴,把粮食下锅,熬了半锅杂粮粥喝了。
心里一暖和,两人这才猛地想起爹妈的话。
可是晚啦——喝口稀粥顶什么呀!两人连冻带饿死在旮旯里了。
这件事一个传十,十个传百——大伙都知道了。
后来人们每到旧历腊月初八这天,就有这个风俗:家家五更天起来,把许多杂粮放在一起熬一锅杂粮粥,这就叫“腊八粥”。
在吃“腊八粥”的时候,老人们总爱对晚辈讲这个故事,讲完了就说:
“那对馋懒的夫妻,不听劝不服说,光凭摊上了好的‘父母运’,怎么样?吃光淘净到末了闹顿这样的杂粮粥喝,还是没误了冻死呵!”接着,老人们便念叨起老头和老婆临死时说的话:谁家烟囱先冒烟,谁家高梁先红尖,谁家土地耪得勤,谁家粮食打满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