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霜降的习俗介绍(通用3篇)
二十四节气霜降的习俗介绍 篇一
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天气逐渐转凉,农作物开始进入收获季节。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霜降节气都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霜降祭祖: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霜降是祭祖的重要时期。人们会在这个节气里扫墓祭奠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感恩之情。一些地方还会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人们穿着传统的服饰,向祖先敬香、献花、烧纸钱,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2. 秋游踏青:霜降时节,天空晴朗,气温宜人,是秋游踏青的好时机。许多地方会组织秋游活动,人们结伴出游,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秋天的宜人气息。一些名胜古迹也会迎来游客的涌入,人们在这个时候可以感受到秋季的独特魅力。
3. 吃食物:霜降时节,农作物丰收,市场上各种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充斥着人们的视野。人们会利用这个时机,大快朵颐,品尝各种美食。一些地方还有特色的节日美食,比如北方的糖葫芦、南方的糍粑等,让人们的口福得到满足。
4. 风筝比赛: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举行风筝比赛已经成为传统习俗。人们会在霜降节气的时候放飞各种各样的风筝,展示自己的技巧和创意。风筝比赛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能增强人们的团结合作意识,促进社区和谐。
5. 补身体:霜降是秋季进补的好时机。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霜降时节人体的阳气开始逐渐减弱,此时适宜进补,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人们会选择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材,比如山药、核桃、糯米等,制作各种美味的补品,保持身体的健康。
霜降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气之一,它不仅标志着季节的变化,也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文化传承。通过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人们不仅能感受到秋天的美好,还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区的凝聚力。
二十四节气霜降的习俗介绍 篇二
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天气逐渐转凉,农作物开始进入收获季节。在中国的不同地方,霜降节气都有着各具特色的习俗,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1. 赏秋景: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正是秋天的魅力爆发的时候。人们会选择一些风景秀丽的地方,如公园、山区等,赏秋景、观赏红叶。在这个时候,大自然的色彩变得格外绚丽,给人带来无限的美好感受。
2. 迎接丰收:霜降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人们会在这个时候收割成熟的庄稼。一些地方会组织丰收庆典,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的喜悦。同时,还会有一系列的习俗活动,如破五谷、祭祖等,表达对大地恩泽的感恩之情。
3. 穿秋衣:霜降时节,气温逐渐下降,人们会开始穿上秋衣。在一些地方,还有特殊的习俗,如穿上“霜降袄”,这是一种由缝制多个棉袄而成的特殊服装,既能保暖又能展示人们的手工艺技巧。
4. 做香肠: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那就是做香肠。人们会利用这个时候的天气条件,将猪肉加工成各种口味的香肠,用来储存过冬。这不仅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加工技艺,还能为农村地区提供额外的收入。
5. 霜降养生: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霜降时节是一个重要的养生时期。人们会选择一些具有滋补功效的食材,如柿子、红枣、莲子等,制作养生食品,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此外,还有一些养生活动,如按摩、针灸等,有助于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
霜降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标志着季节的变化,也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文化传承。通过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区的凝聚力。
二十四节气霜降的习俗介绍 篇三
【#节日作文# 导语】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本文是©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节气霜降的习俗介绍,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
霜降的习俗
1、霜降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其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个人一天吃一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
柿子虽然美味,但一定注意不要空腹吃;吃的时候也要适量,每次不要超过100克;未熟的柿子不要吃;患有糖尿病、慢性胃炎、排空延缓、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不宜食用。
柿子含糖高,且含果胶,吃柿子后总有一部分留在口腔里,特别是在牙缝中,加上弱酸性的鞣酸,很易对牙齿造成侵蚀,形成龋齿,所以在吃柿子后应该马上喝几口水,或及时漱口。秋季是大闸蟹上市的季节,中医认为,螃蟹与柿子都属寒性食物,故而不能同食。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含高蛋白的蟹、鱼、虾在鞣酸的作用下,易凝固成胃柿石。
2、霜降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
登高的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登高过程中,应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带根手杖,这样既省体力,又有利于安全。在爬山时要注意力集中,并注意脚下石头是否活动,以免踏空。在陡坡行走时,采取“之”字形路线攀登,这样可缓解坡度。
3、霜降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古人眼里,菊花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被认为是“延寿客”、不老草。《杂五行书》说:在屋舍旁种“白杨、茱萸三根,增年益寿,除患害也。”侵害身体的晚秋寒气在古代常被视为鬼魅恶气,能驱风逐邪祛寒的茱萸,民间作驱病疗疾之用。
4、霜降到了拔萝卜
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喜食萝卜。农谚有“霜降萝卜”一说,是指霜降以后早晚温差大,露地萝卜不及时收获将出现冻皮等情况,影响萝卜品质和收成。
白萝卜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价格便宜的植物性食物,民间自古就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之谚语,现代也有人称萝卜为“土人参”。白萝卜还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止咳化痰、除燥生津的作用,此外白萝卜还有抗病毒、抗癌的作用。
这段时间的饮食尽量吃些生的白萝卜块。白萝卜皮白而不透者肉味偏辣,只能熟吃;皮色透明,肉不辣而甜者,可以生吃。生吃白萝卜一是下气,解腹胀之围;二是白萝卜入肺,肺应秋季,白萝卜可以加强肺的“肃降”功能,既止咳,又促大肠运动,“肺与大肠相表里”。
5、鸭子好吃霜降补
闽南台湾的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乐得卖鸭子的老板们嘴都合不拢了,看来他们也必定会过一个开开心心的霜降节气了。
鸭可谓餐桌上的上乘肴馔,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尤其当年新鸭养到秋季,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润燥首选吃鸭。
不但鸭子浑身都是宝,更是全身皆美味,除了有着名的北京烤鸭、南京盐水鸭、杭州老鸭煲等各地招牌美食,还有鸭血粉丝汤、毛血旺、香辣鸭脖等特色小吃。即便是一碗清火老鸭汤,也能让人既饱了口福又滋润了身体。
6、霜降吃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牛肉是全世界人都爱吃
的食品,中国人消费的肉类食品之一,仅次于猪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凡身体虚弱而智力衰退者,吃牛肉最为相宜。牛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但牛肉的肌肉纤维较粗糙不易消化,有很高的胆固醇和脂肪,故老人、幼儿及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