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香包作文【精简4篇】
端午节的香包作文 篇一
端午节的香包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最喜爱的节日。每到这个时候,我都迫不及待地和家人一起准备香包,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望。
香包是一种用来装香料的小布袋,形状多样,有方形、圆形、动物形状等等。它的制作过程非常有趣,首先我们要准备好各种颜色的布料和香料。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形状和大小,将布料剪裁成相应的形状,然后用线缝合起来,留一个小口。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将香料倒入布袋中,然后用线扎紧,一个香包就完成了。
香包的香料有很多种类,最常用的是艾草、香叶、桂花等。这些香料都有着浓郁的香气,能够驱除蚊虫、净化空气,还能让人心情愉悦。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亲自动手制作香包,然后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让整个家充满香气和温馨的氛围。
除了给家人准备香包外,我还会亲手制作一些特别的香包送给朋友和老师。在制作过程中,我会用心地挑选布料,精心地缝制,希望能够传达我的心意和祝福。当朋友和老师收到我亲手制作的香包时,总是非常开心和感动。这些香包不仅是我对他们的祝福,也是我对他们无尽感激之情的表达。
总的来说,端午节的香包不仅是一种物质的礼物,更是一份充满心意和温暖的祝福。它让我感受到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也让我体会到制作的乐趣。每一次制作香包的过程都让我感到快乐和满足,而每一次送出香包的时刻都让我感到幸福和喜悦。我相信,这样的心意和祝福能够传递给每一个收到香包的人,让他们感受到端午节的美好和温暖。
端午节的香包作文 篇二
香包的传承和意义
端午节的香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香包的制作和赠送已经成为一种习俗,代代相传,世世不忘。
香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说最早是为了驱邪和保平安而制作的。人们相信香包中的香料能够驱散恶鬼和瘟疫,保护家人的健康和平安。随着时间的推移,香包逐渐演变成一种表达祝福和美好愿望的载体。人们会在香包中加入各种香料,如艾草、香叶、桂花等,以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祝福。香包不仅具有香气扑鼻的特点,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香包的制作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它是手工艺品的一种。在制作过程中,人们会选择不同颜色和图案的布料,并用线缝合起来。香包的形状多样,有方形、圆形、动物形状等等。每一个香包都是独一无二的,代表着制作者的心意和祝福。无论是自己制作还是收到别人赠送的香包,都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美好。
香包的赠送是一种亲情和友情的表达。在端午节,人们会亲自动手制作香包,然后送给亲人和朋友。香包不仅是一种物质的礼物,更是一份深情的表达。它代表着制作者对亲人和朋友的祝福,也代表着对他们的感激和关爱。无论是送给家人、朋友还是老师,香包都能够传递出真挚的情感和美好的祝福。
香包的传承和意义不仅体现在端午节期间,也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现代社会,香包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驱邪和祈福的工具,更是一种具有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手工艺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研究香包的制作和意义,以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总的来说,端午节的香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香包的制作和赠送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祝福的方式。无论是制作香包还是收到香包,都能够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温暖。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这一传统,让香包的美好寓意和深情厚意在世世代代中传递下去。
端午节的香包作文 篇三
小时候,
端午的香包飘着幽香,
姥姥手中的针线又在忙。
长大了,
端午的香包是她的礼葬,
姥姥已不再我身旁。
而现在,
端午的香包是一串念想,
姥姥的爱在外婆桥上。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外婆做的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于是,我国的满身都是德,犹如天花乱坠。效益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现在物是人非,我穿过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长大了,表弟已经七岁,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粽
子”。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空洞,越临近端午,越是如此。
怀念我亲爱的饰物――外婆充满爱意的香包。
端午节的香包作文 篇四
我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年糕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掺了了花生米或枣子葡萄干。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只看就很吸眼球。把煮好的年糕用薄薄的油饼卷起来,叫做“卷儿”。那样子,可爱极了。卷年糕的油饼金黄金黄的,薄的能透过光,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卷儿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花生米、葡萄干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做五六个香包给我。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最好饰品。有了它我便肆意炫耀起来。小姨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现在外婆也去世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卷儿”。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思念外婆,越临近端午,越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