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报告【推荐3篇】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报告 篇一
标题: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摘要:
写作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探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研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供适当的写作指导和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因素。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让学生了解到写作的重要性和乐趣,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作文和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写作题目,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写多练,通过不断地写作来提高写作水平,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二、提供适当的写作指导
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通过适当的指导和训练来提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写作指导。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讨论和互评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详细的批改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具体的改进意见。
三、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
良好的写作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的时间和空间。其次,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如写作素材、范文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参考。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分享和写作展示,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和成就感。
结论: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供适当的写作指导和创设良好的写作环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因素。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报告 篇二
标题:小学语文课题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摘要:
阅读习惯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研究,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研究发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首先,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如图书、报纸、杂志等。其次,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为孩子树立榜样。最后,家长可以与孩子分享阅读的乐趣,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学校可以建立丰富的图书馆,提供多样化的阅读资源。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后,学校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三、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也起到重要的作用。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社会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书展、文学讲座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其次,社会可以加强对阅读的宣传和推广,让社会各界都重视阅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阅读的氛围。最后,社会可以加大对图书馆建设和阅读推广的投入,提高阅读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结论: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报告 篇三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报告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多种课型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明确的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而以阅读教学为主要载体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为此,小学语文一、
二、四年级教师和青青子衿专业社群的教师,围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多种课型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小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年来,我们按照计划有步骤地对“诗歌散文”、“童话神话”、“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四类课文进行了策略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也发现紧紧建立在课型的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为此,我们将原计划一年完成的小课题研究,延长至两年,以便更好地落实课标精神,把握教学规律。
一、前期小课题研究的成果
1.研究特点,发现规律。明确了“低中年级诗歌散文类课文”和“童话神话类课文”语言表达的特点,明确了学习这两类课文语言文字运用的一般规律。
2.初读课文,感受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语言特点,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语言的美。配乐朗诵、范读、赏读都是常用的方法。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谈感受、想法。除了安排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读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朗读指导,加深学生感受。
3.理解课文,品味词语。语文学习应该是先有语言文字再有思想内容,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深入文本,品味语言。文章有些词语抽象概括了具体的事物,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字面的分析上,学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指导学生阅读,可以有选择的做具体的深入文本,对语言进行品析、演绎。
5.积累语言,学习运用。学生的语言发展是有规律的,要经历识字、理解、积累运用的过程。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孤立的进行,应把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有效地整合,使语言训练的内容相互联系,训练要求逐步提高,形成浑然一体的教学过程。
二、目前课堂教学的问题
1.课程意识的缺失。阅读教学处于封闭状态,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板块严重隔离,偶尔看到读写结合,也是停留在表层。
2.目标意识的淡化。教师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领
悟方面,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缺乏整合与联系。
3.单元意识的缺乏。教师处理教材简单化,阅读教学的模式基本上都是以“篇”为单位的,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站在单元主题的视野下来确定每篇课文教学的侧重点。
4.课内外结合的.简单化。许多教师在处理课内外结合的时候视野不够开阔,课内外阅读界限过于明确,多侧重于内容的拓展,学生课外阅读实践不能向深层次发展。
三、深入研究的理论支撑
1.课程意识,指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它蕴涵着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等几方面。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其课程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着教改的成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课程意识意味着“教师即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动态构建者、课程的生成者。课程意识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意识形态的“课程哲学”,是教师教育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目标意识,指人在言语行为及其过程中,有意识地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标准。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等教学的各个方面。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撑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教与学的方向。顾泠沅教授指出:“现代教学研究中,教学目标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几乎成了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钱梦龙先生也曾说过:“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学生达成度高,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志。”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决定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过程实施目标,促使课堂教学有效展开。
3.综合能力,指对人能够同时对知识网络,语言表达,身体协调自由灵活操控的能力。所谓综合能力,指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以上五种能力形成的综合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途径和策略
1.常规教研课题化
主题: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策略研究
共进行了三个年级的12次主题式常规教研活动。
(1)专题讲座:
一年:《今天,我们怎么教语文》
二年:《让二年级语文教学承上启下》
四年:《阅读教学走向何方》
(2)课例观摩研讨:
一年《画家乡》
二年《丑小鸭》
四年《触摸春天》
(3)各年级“我的一招”征集及经验介绍
(4)期末复习指导
一年级教研:《期末命题说明,凸显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二年级教研:《期末命题说明,凸显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四年级教研:《期末命题说明,凸显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2.区域集体备课课题化
一年级:(1)主题:《探索识字规律发展儿童语言》
(2)主题:《抓好词语教学发展儿童语言》
(3)主题:《有效朗读指导发展儿童语言》
二年级:(1)主题:《阅读教学训练的常态模式》
(2)主题:《教课文?还是教语文?》
(3)主题:《通过句子训练提高运能能力》
四年级:(1)主题:《积累运用教学的一般流程》
(2)主题:《各种段落教学的迁移运用》
(3)主题:《学生如何学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社群活动课题化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明确了“中高年级叙事写人类课文”的一般教学规律,即“揭题质疑,感受特点”、“初读感知,交流体会”、“词语牵动,引入深思”、“二次质疑,发现矛盾”、“深入读书,学习语言”。
2.总结了“低年级阅读教学”学习语言运用的规律。
(1)内容上,“抓字词”牵动理解推敲,“抓重点”生成画面情感,“抓空白”促进想象思维,“抓语段”掌握积累表达。
(2)策略上,落实以读带讲,体现读与看相结合,读与思相结合,读与说相结合,读与演相结合,读与画相结合,读与写相结合。
3.创编了100篇“童话式教学反思”,形成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提炼和课外阅读的补充。
4.整理了小学1—5年级,阅读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作业设计。
六、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思考
1.如何发挥母语教育的优势。
教学中,教师常常机械落实教学目标,主观臆断学生的需要,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就不断训练,忽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及生活常识,忽视学生的感悟、体验等学习能力。
2.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
思维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目前的语文教学,教师落实知识用力多,对于字音的辨析、词语的理解、句式的表达训练得多,而对于训练学生如何提问,如何发现,如何思考,如何概括训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