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报告的利润质量分析【实用3篇】
基于财务报告的利润质量分析 篇一
财务报告是企业经营情况的重要反映,利润质量则是评估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的关键指标之一。利润质量分析旨在揭示企业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供决策者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准确评估。本文将从收入质量、费用质量和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探讨基于财务报告的利润质量分析。
首先,收入质量是利润质量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入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估至关重要。通过分析财务报告中的收入构成、收入来源和收入确认方式,可以判断企业收入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例如,如果企业过度依赖于非经常性收入或关联方交易,那么其收入质量可能存在潜在风险。此外,收入确认时的会计政策选择也会对收入质量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企业采用了过度保守的收入确认政策,可能导致其盈利能力被低估。
其次,费用质量也是利润质量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费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估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财务报告中的费用构成、费用支出和费用核算方式,可以判断企业费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例如,如果企业存在虚增费用或滥用费用的情况,那么其费用质量可能存在潜在问题。此外,费用核算时的会计政策选择也会对费用质量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企业采用了过度保守的费用核算政策,可能导致其盈利能力被低估。
最后,会计政策选择是利润质量分析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可以根据自身利益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从而对利润质量产生影响。例如,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来确认收入、计提减值准备或资产摊销等,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通过分析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政策选择和变更,可以对企业的利润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同时,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应当对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以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基于财务报告的利润质量分析是评估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收入质量、费用质量和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揭示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盈利能力评估。在进行利润质量分析时,应当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基于财务报告的利润质量分析 篇二
财务报告是企业经营情况的重要反映,而利润质量则是评估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的关键指标之一。本文将以收入质量、费用质量和会计政策选择为切入点,分析基于财务报告的利润质量,并探讨其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首先,收入质量是利润质量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入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估至关重要。通过分析财务报告中的收入构成和收入来源,可以判断企业收入的真实性和可持续性。例如,如果企业过度依赖于非经常性收入或关联方交易,那么其收入质量可能存在潜在风险。此外,收入确认方式的合理性也会对收入质量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企业采用了过度保守的收入确认政策,可能导致其盈利能力被低估。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应当注重收入质量的提高,以提升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其次,费用质量也是利润质量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费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估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财务报告中的费用构成和费用支出,可以判断企业费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例如,如果企业存在虚增费用或滥用费用的情况,那么其费用质量可能存在潜在问题。此外,费用核算方式的合理性也会对费用质量产生影响。例如,如果企业采用了过度保守的费用核算政策,可能导致其盈利能力被低估。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应当注重费用质量的控制,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盈利能力。
最后,会计政策选择是利润质量分析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可以根据自身利益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从而对利润质量产生影响。通过分析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政策选择和变更,可以对企业的利润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同时,对于企业管理层而言,应当对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说明,以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对于投资者和决策者而言,应当关注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以准确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
综上所述,基于财务报告的利润质量分析对于评估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收入质量、费用质量和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揭示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盈利能力评估。在进行利润质量分析时,应当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基于财务报告的利润质量分析 篇三
基于财务报告的利润质量分析
摘要:考察利润的质量,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对企业核心利润形成过程质量的考察;对企业利润结构进行考察;对企业利润结果进行考察,通过对判断企业利润质量恶化来客观的对企业利润质量进行分析。
关键词:利润表 利润质量分析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是总括地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与资产负债表不同,利润表是一种动态的时期报表,主要揭示企业一定时期(月、季、年)的收入实现情况、费用耗费情况以及由此计算出来的企业利润(或亏损)情况。利润表的列报必须充分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和构成,有助于使用者判断净利润的质量及其风险,有助于使用者预测净利润的持续性,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高质量的企业利润,应当表现为资产运转状况良好,企业所依赖的业务具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企业对利润具有较好的支付能力(交纳税金、支付股利等),利润所带来的资产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反之,低质量的企业利润,则表现为资产运转不灵、企业所依赖的业务具有企业的主观操纵性或没有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企业对利润具有较差的支付能力(推迟交纳税金、无力支付股利等),利润所带来的资产质量恶化,其增加不能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等等。
一、企业核心利润形成过程质量的考察
对于企业营业收入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企业营业收入的品种构成;企业营业收入的地区构成;与关联方交易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部门或地区行政手段对企业业务收入的贡献。
企业对利润形成过程的操纵,是指企业对利润的实现时间、利润规模的人为调节。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出于各种原因,企业的管理层有使其对外(股东和债权人)披露的报表利润低于或高于其实际利润的动力。在会计核算中,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因而在企业会计处理的选择上,有可能实施对利润形成的操纵。此外,企业在对经营活动的控制方面,也有可能为利润操纵创造一定的外部环境。
一般来说,企业对利润形成的操纵,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完成:调节资产转化为费用的时间。例如,推迟企业的已经完工的固定资产由“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从而推迟开始计提折旧的时间;选择较为长久的固定资产折旧期,以延缓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减少速度;通过成本会计系统的处理,降低产成品的成本含量,增大在产品的成本含量;通过调节生产来调控产品生产成本和毛利水平;将本应作当期费用处理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等等。通过与关联方交易,用高于市场的价格将产成品出售给关联方,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从关联方购入所需生产经营要素。对那些应计费用推迟入账。对收入的入账时间进行人为的操纵,等等。
二、对企业利润结构进行考察
对利润结构的`质量分析主要应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企业利润表自身的结构所包含的质量信息;第二,企业利润的结构与相应的现金流量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三,企业的利润结构与资产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对利润结果的分析
从结果来看,企业利润的各个项目均会引起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相应变化:企业收入的增加,对应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费用的增加,对应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也就是说,对企业利润质量的分析,也要关注企业利润各项目所对应的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质量。
利润质量恶化,必然会反映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来判断企业的利润质量可能正在恶化。
1.企业扩张过快。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必然会在业务规模、业务种类等方面寻求扩张。在企业的创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有自己熟悉的业务领域。正是由于对自己业务领域的熟悉,企业才有了发展的基础。但是,在走向多样化经营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对开拓的其他领域不论从技术、管理还是市场等多方面的规律有逐步适应和探索的过程。
2.企业反常压缩酌量性支出。
酌量性支出是指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自身决策来改变其发生规模的支出,如研究和开发支出、宣传或广告费支出等。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指出,此类支出一股情况下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如果出现这类支出规模相对于营业收入的规模来说发生大幅降低的情况,就应被认定是反常压缩。这有可能是企业为了避免当期利润规模大幅下降而蓄意降低酌量性支出规模或推迟其发生的时间。这种迹象往往预示着企业的利润质量有可能出现进一步的恶化。
3.企业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一般来说,由于企业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由于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等原因,企业可能会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或者变更。然而,企业也存可能在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条件下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此时的目的就有可能是为了改善企业的财务业绩。因此,在企业面临不良经营状况时,如果企业所作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恰恰有利于企业账面利润的改善,那么这种变更便可以成为企业利润质量恶化的一种信号。尤其在企业管理层曾经有过利用会计手段粉饰财务业绩的“前科”时更是如此。
4.企业应收账款的不正常增加、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朗的不正常变长,有可能是企业为了增加销售收入而放宽信用政策的结果。
过宽的信用政策,可以刺激企业营业收入的立即增长。但是,企业也面临着未来大量发生坏账的风险。
5.企业存货周转过于缓慢。
存货周转过于缓慢,表明企业在产品质量、价格、存货控制或营销策略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的营业收入的条件下,存货周转越慢,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也就越多。过多的存货占用,除了占用资金、引起企业过去和未来的利息支出增加以外,还会使企业发生过多的存货损失以及存货保管成本。
6.应付账款规模不正常增加。
应付账款是因企业赊购商品或其他存货而引起的债务。在企业供货商赊销政策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的应付账款规模应该与企业的采购规模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在企业产销较为平稳的条件下,企业的应付账款规模还应该与企业的营业收入保持一定的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利润质量分析[J],管理观察,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