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学校留守儿童调研报告(通用3篇)
县学校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篇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到城市打工,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在农村家中由亲戚或祖父母照料的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在人生的关键阶段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资源,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县学校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调研对象为某县的两所农村学校,选取了100名留守儿童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我们获得了一些有关留守儿童的信息和问题。
首先,我们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寂寞和孤独。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许多留守儿童也缺乏自信和自尊心,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
其次,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普遍较差。由于缺乏家庭的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往往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他们常常缺乏学习动力,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同时,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激励,留守儿童在学业上的成就感较低,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此外,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长期缺乏科学的饮食和锻炼,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体力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充足的户外活动和社交机会,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学校应当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关爱工作,建立心理咨询室,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其次,学校可以丰富课外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让留守儿童参与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农村教育中的一大难题。只有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关爱和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困境,健康成长。
县学校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篇二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县学校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通过对某县两所农村学校的10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获得了一些有关留守儿童的信息和问题。
首先,我们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寂寞和孤独。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许多留守儿童也缺乏自信和自尊心,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
其次,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普遍较差。由于缺乏家庭的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往往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他们常常缺乏学习动力,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同时,由于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激励,留守儿童在学业上的成就感较低,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此外,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长期缺乏科学的饮食和锻炼,留守儿童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体力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充足的户外活动和社交机会,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学校应当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关爱工作,建立心理咨询室,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其次,学校可以丰富课外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让留守儿童参与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农村教育中的一大难题。只有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关爱和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困境,健康成长。
县学校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篇三
县学校留守儿童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针对这一现状,为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__县妇联、县教育局、县关工委于2007年4月25、26日到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龙海乡、中枢镇、芳华镇、三岔河镇的中小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研。据抽样调查,有的学校留守儿童比例高达5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政府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普遍较差。
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况让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十分担心,在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贫困山区、半山区,这种情况已经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主课只有30分—40分,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这种情况虽然在留守儿童中所占比例小,却也提示我们,对留守儿童来说,成长和生活环境是辨证的。如何将留守儿童的不利处境转化为积极因素,是需要探讨的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喝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如双箐口小学二年级学生保傅林在父亲外出打工多年里,由于长期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干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现象发生;芳华中学学生谢小兵,由于家庭困难,父亲到广东打工,他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亲长期不在身边,他不但不听母亲话,花钱大手大脚,而且经常顶撞老师,并且敲诈低年级同学的钱财。
3、留守儿童心理出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障碍。
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我们对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双箐口小学二年级学生赵晓蓉父母双双打工,原本就内向的她在学校就更不爱讲话了,上课常常发呆,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经常独自一人躲在一个角落;芳华中学有一个有一个叫李远的男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生活,经常独来独往,从不与同学、老师讲话,极端的封闭。
4、监护管理不够强。
对169名留守儿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75;拖付亲朋好友照管的占10;有5的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独自一人生活。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甚至部分监护人,因为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也照料不周。在问卷调查中,如果生病了,有14的是忽略;8的自己配药;20的给父母打电话。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在本次调研中,有一个叫黎绍林的男生,父母都到上海打工,跟外婆生活在一起,椐他的班主任反映,他每隔一段时间,便以各种理由向外婆要钱,然后到县城去玩耍,直到钱用完后,才会回家。同时,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特别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孩子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忧。
5、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加之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就连一些年轻的农村家长也难以很好地辅导学生,更不用说老年人了。并且,由于监护人的素质偏低,也造成了学校与监护人沟通上的困难。老师们更担心,随着打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留守儿童会进一步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影响的将不再是少数人的素质,而将是未来农村建设者这个大群体的素质。
二、产生的主要原因
1、农村家庭收入低下,父母家庭教育观念淡薄。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中小学时期,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得法,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认为把钱寄回家,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
空状态。2、学校教育力不从心。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心有余力不足。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寄宿学校,在学校的.时间有限,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难以管理。再加上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有的学校人数比例小,没引起重视;有的学校虽人数比例较大,但仍在探索实践阶段。
3、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农村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处于无人员、无设施、无场所的“三无”状态。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
三、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现行的一些具体做法
1、学校领导已引起重视,并建立相应的机制。
在调研的几所学校,都有留守儿童的统计和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具体措施。部分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双箐口中学从思想教育、“五老”进校园、模拟家庭、师生、生生结对子、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等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同时,建立学校教育服务制度。发动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定点、定人的帮扶;与监护人签定《监护人责任书》;班主任与留守儿童签定《自我承诺书》,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与村社取得联系,各村设有留守儿童村社联络员;建立《留守儿童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