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优选3篇】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
标题: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探索与应用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交叉学科,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其中,有望为医疗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本研究旨在探索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以提高疾病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疾病诊断;治疗;健康管理
引言:生物医学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工程学、医学和生物学的知识,致力于研究和应用工程学原理和技术解决医学和生物学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研究旨在探索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以提高疾病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归纳总结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然后,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设计并开展一系列实验,验证人工智能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效果。
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能够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全面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同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验证人工智能技术在疾病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效果,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本研究的探索和应用,有望为疾病诊断、治疗和健康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并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Wang, F., et al. (2018).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healthcare." BMJ 363:k4018.
2. Topol, E. J. (2019). "High-performance medicine: the convergence of huma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ature medicine 25(1): 44-56.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
标题:生物医学工程中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及其伦理问题探讨
摘要: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带来了重大的突破和机遇。然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如人类基因改造、遗传疾病筛查等。本研究旨在探讨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就其引发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基因编辑技术;伦理问题;人类基因改造;遗传疾病筛查
引言: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通过对基因组的精确改动,可以实现对基因的精准编辑和调控。这一技术的出现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带来了重大的突破和机遇。然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如人类基因改造、遗传疾病筛查等。本研究旨在探讨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就其引发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和研究报告,归纳总结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同时,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探讨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引发的伦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能够全面了解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就其引发的伦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同时,通过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伦理指导。
结论: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潜力。然而,其应用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科学、伦理和法律等多个因素,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和讨论,有望促进基因编辑技术的健康发展,并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伦理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 Doudna, J. A. and Charpentier, E. (2014). "The new frontier of genome engineering with CRISPR-Cas9." Science 346(6213): 1258096.
2. Lanphier, E., et al. (2015). "Don't edit the human germ line." Nature 519(7544): 410-411.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三
论文题目:基于多生理参数的动脉硬化检测技术研究
一、选题背景
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以及人口迅速老龄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12]。2014年8月8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北京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报告显示,心血管疾病死亡位于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在城市居民疾病死亡构成中占41.1%,在农村居民疾病死亡构成中占38.7%,平均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中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不容乐观,今后十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且其患病与致残、致死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至少1700万,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也高达300多万。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一直是中国人第一致残致死的疾病。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一般在四五十岁以上,六十五岁以上发病率更高
。但是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逐步降低,目前年龄在三四十岁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人民健康的严重威胁[3]。根据临床资料,约60%的脑血管疾病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而50%以上的脑血管病患者同时患有心血管病。所以心脑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统称为心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血液粘铜、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所导致的心脏和大脑组织发生出血性或缺血性疾病的通称。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常见的脑血管病包括脑栓塞、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在我国,每年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费用非常高昂,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⑷。因此,政府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研究人员必须重视起来,寻求更加经济有效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心脑血管疾病中,90%以上都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的。特别是冠心病、心脏病、脑梗塞、脑栓塞等疾病,都是由于长时间的动脉硬化造成心脑血管硬化、闭塞、管腔狭窄等引起的。所以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直接关系[5]。动脉硬化是众多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生理和病理基础,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能够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则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会大大降低。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用于动脉硬化检测的有创方法主要指动脉造影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它是一种常见的和有效的用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侵入性诊断技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然而,由于动脉造影属于侵入性操作,对技术和设备的条件要求较高,且检查价格十分昂贵,会对病人身体造成损伤,这些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有创动脉造影技术只对已经有了明显的管腔狭窄的动脉病变有效,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蹄查和诊断帮助较小,所以,只依靠动脉造影是不足以有效提高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早期防治水平的。
用于动脉硬化检测的间接方法主要指通过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或生物标记物,如微量白蛋白尿、C反应蛋白等或通过内皮功能测定来间接判断动脉硬化程度,反映血管的病变情况[6]。但上述生化指标水平与动脉硬化的病变过程并非总是同行的,并不能直接反映动脉的弹性特性。而内皮功能测定等方法尚缺乏足够的前瞻性研究结果的支持。
通过直观的影像学手段通过使用超声成像、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手段,可以检测某个动脉的管壁内中膜厚度情况、粥样斑块形成情况和冠状动脉韩化积分情况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脉硬化程度。通过影像学手段可以较为可靠地确诊动脉硬化性疾病,不足之处是难以发现早期病变,只有在病变程度较深的时候才能确诊,且这些影像诊断方法只能对某一局部血管进行分析,了解某一截面动脉管腔的弹性功能变化,不能详细了解动脉整体的弹性功能。另外,上述方法均需要借助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昂贵的检测仪器才能进行。通过分析人体各生理参数人体的生理参数包含了人体大量的生理和病理信息,通过对人体生理参数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表征动脉硬化程度的特征参数,这其中主要指人体血压信息、心率信息、心电信息、脉搏信息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表征动脉硬化的特征参数主要有脉搏波传导速度和錁胺指数[7]:A.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心脏将血液搏动性地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壁产生脉搏压力波,脉搏波以一定的速度沿血管壁向外周血管传导。通过测量两个动脉记录部位之间的脉搏波传导时间和距离,就可以计算出脉搏波传导速度。无创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需要选择两个动脉搏动点,该点要在体表能够触摸至IJ,通过测量这两个点之间的等效距离,再除以这两个点之间脉搏波的传导时间,即得脉搏波传导速度。例如,选择胺动脉和騍部动脉可以测定臂踝PWV(baPWV)、选择颈动脉和股动脉可以测定颈股动脉PWV (cfPWV)、选择颈动脉和烧动脉可以测定臂PWV (crPWV)、选择颈动脉和胺动脉可以测定上臂PWV (cbPWV)等[8]0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定在较长的时间内都被广泛用来评价动脉壁的扩张性和硬度等。脉搏波传导速度取决于血管的几何特征、动脉壁的弹性、、血液密度等,由于血管几何特征和血液密度的变化相对较小,因此,脉搏波传导速度能够反映动脉壁的弹性情况。目前的测定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检测仪价格昂贵,且检测指标单一,误差不易控制。B.踝胀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测量踝胺指数是血管外科最常用和最简单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测量踝部腔前动脉或腔后动脉以及胺动脉的收缩压,得到躁部动脉压与胞动脉压之间的比值,即为課胺指数。踝胺指数可以用来评估下肢动脉血管的开放情况。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对人体生理参数的发生机理进行了全面研究,确立了表征动脉硬化的特征参数的计算方法,搭建软硬件平台,建立人体多生理参数的采集及分析系统,实现对人体生理参数的检测和对动脉硬化特征参数的计算,并对计算结果做出分析。本文的安排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
第二章介绍了动脉硬化的基础理论,从人体动脉系统、动脉硬化形成机制、病理过程、不同类型、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六方面进行阐述。
第三章介绍了人体各生理参数(血压、心电、脉搏)的发生机理及意义,分析了表征动脉硬化的特征参数,主要包括基于血压参数计算的脉压、基于心电波和脉搏波计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和基于脉搏波形分析的其他心血管参数如动脉顺应性、外周阻力等参数,并且给出了这些参数的详细算法及流程。
第四章介绍了系统软硬件平台的设计及实现过程,主要包括信号的采集、实时显示及信号的传输和分析过程。
第五章给出了动脉硬化参数的检测过程及结果,并做出分析。第六章对全文做出总结,提出展望。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Bayod C, Villarroel M T, Perez Lorenz J B, et al. Arteriosclerosis. Factores de riesgocardiovascular[J]. Medicine - Programa de Formacion Medica Continuada Acreditado, 2013,11(40):2383-2395.
[2]马国强.人体生理信号预处理算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3]顾东风.心血管病预防的现状和展望[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75-76.
[4]俞文,张敏,凌杰等.163例心脑血管疾病知识、态度、行为综合干预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2,6(12):737-739.
[5]李维胜.心血管参数检测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09.
【国际会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名称:浅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企业集团作为若干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最重要的联结纽带是资金。在企业集团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财目标的情况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具有较为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由于企业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选择适当的资金管理模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与模式,以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论文的构思建立在现代企业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基础上,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探讨企业资金管理的内容和作用,指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再着重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多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并对它们的适用性和现实中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试图提出作者自己对于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建议。
本论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逻辑方法,同时结合案例分析、数据分析、图表分析进行了论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选择合适的资金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论文提纲
一、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1.企业集团的概念与特征;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内容;
3.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目标;
4.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原则。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分析——基于图表
1.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
2.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优劣分析
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所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基于案例和数据分析
1.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2.监管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3.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解决企业集团资金管理问题的对策
1.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现金池先进管理技术介绍
2.探索多种监督方式,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序号论文各阶段内容时间节点
12015.9.10选题
22015.10.5确定论文题目
32015.10.10开始写开题报告
42015.11.1开始写论文初稿
52015.2.28完成论文初稿
62015.3.30论文定稿
72015.5.15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
[2]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3]袁琳。论企业集团化与财务管理集中化。[J],《会计之友》,2000年第9期。
[4]马学然。树立资金管理的三个理念。[M],《经济师》,2015年第1期。
[5]赵东方。集团结算中心结算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5年第19期。
六、指导教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