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的调研报告(经典3篇)
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的调研报告 篇一: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引言
高速公路事故频发且救援难度大,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的现状和问题,为相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二、现状分析
1. 救援力量不足
目前,高速公路事故救援力量相对薄弱。救援人员数量不足,无法及时响应事故现场,导致救援时效性较低。此外,救援队伍中缺乏专业化人员,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事故情况。
2. 救援设备落后
目前,高速公路事故救援设备相对滞后。救援车辆和器械老化,无法满足救援需求。缺乏先进的救援设备,限制了救援效率和救援质量的提升。
3. 救援协调机制不完善
高速公路事故救援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协调机制不完善。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救援工作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协同不力的问题。此外,缺乏有效的指挥调度机制,导致救援工作的混乱和延误。
三、问题分析
1. 人员培训不足
目前,高速公路事故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战能力存在不足。缺乏系统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导致救援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无法应对复杂的事故救援任务。
2. 设备更新缓慢
高速公路事故救援设备更新缓慢,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救援需求。缺乏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导致救援设备老化,无法发挥最大的救援效能。
3. 协调机制不畅
高速公路事故救援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协调机制不畅。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机制,导致救援工作的效率低下和救援质量不高。
四、改进建议
1. 加强人员培训
建立高速公路事故救援人员培训机制,提高救援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战能力。加强救援技术培训,提升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建立考核机制,保证培训成果的实际应用。
2. 提升设备水平
加大高速公路事故救援设备的更新投入,引进先进的救援设备。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救援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提高救援设备的质量和效能。
3. 健全协调机制
建立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的指挥调度中心,统一协调事故救援工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结论
高速公路事故救援面临着救援力量不足、救援设备落后和协调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为了提高救援效率和救援质量,应加强人员培训、提升设备水平和健全协调机制。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应对高速公路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的调研报告 篇三
高速公路事故救援的调研报告
山区高速公路由于其纵贯山脉,受地理条件限制,因此具有地形复杂、桥隧多、弯道多、陡坡多、受气候环境影响大、容易发生不良地质反应和自然灾害等实际特点,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山区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其安全状况令人担忧,特别是特长隧道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救援,更是摆在高警队伍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旨在基于对山区高速公路特点分析的基础之上,结合沪蓉高速公路宜巴段隧道交通安全管理实际,就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进行初探。
一、高速公路宜巴段的基本情况
沪蓉高速公路宜巴线全长,其中桥梁138座,总长,隧道39座,总长,桥隧比达74.5%,全线互通7处,服务区3处、停车区2处,是G42沪蓉高速最后开通的一段路,也是长江三峡库区北岸唯一的陆上快速通道,起于宜昌市夷陵区,止于恩施州巴东县。宜巴高速省际卡口神农溪收费站2014年7月20日开通后,主线日均车流量已突破4000台次,预计到年底全线贯通后将分流沪渝高速鄂西段60%至70%的车流量,由于该路段系典型的山区高速公路,因此预计全线贯通之后将成为我省高速公路事故预防的又一重点路段。
二、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故的种类和特征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故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据研究,隧道突发事故的发生同时取决于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车辆的不安全状态、隧道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等四个因素,如果这些因素之间出现“不和谐”,就会导致突发事故,其中管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其他三个因素,是杜绝事故的抓手。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故一般分为交通事故、危险品事故、火灾事故和重大堵塞事故四类,交通事故为最基本的突发事故形态,是导致危险品事故、火灾事故和重大堵塞事故的重要成因。
根据国内外隧道内交通事故成因统计表明,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隧道内驾驶员自身不当行为导致交通事故发生;二是在隧道内因自身机械故障引发交通事故;三是在隧道内有障碍物没有及时清理引发的交通事故;四是在隧道内因自然因素而引发突发性事故;五是隧道内灯光照明因素,形成“黑洞”现象,引发交通事故。
三、沪蓉高速公路宜巴线特长隧道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特点分析
隧道突发事故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但和隧道自身的安全管理状况是息息相关的。沪蓉高速公路宜巴段特长隧道突发事故处置救援往往呈现出以下四个“难”点:一是进入难。发生隧道内突发事故,救援力量往往很难及时的到达和进入隧道进行施救;二是分流难。隧道内发生突发事故,由于隧道路段的封闭性特征,导致分流疏散难;三是疏通难。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等突发事故,大型的施救设备无法施展,空间的狭小导致疏通十分困难;四是救援难。由于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往往地处偏远,远离市区,如有人员伤亡,医疗急救部门很难在救援的最佳时间内到达展开救援,这也是隧道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客观原因。
四、沪蓉高速公路宜巴线特长隧道安全管理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隧道应急处置预案,确保突发事故得到有效处置
高速公路隧道突发事件具有次生事故率高、救援难度大等特点,如果处置不及时,极有可能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和长期交通中断,造成巨大社会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相应的高速公路隧道应急处置预案。
1、要建立统一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由总队应急指挥中心对下属各相关单位的人员进行统一指挥和科学调度,各部门在接到指挥中心的指令后按照各自的功能和职责分头执行。
2、要建立科学的应急救援指挥机制。要实现快速有效的应急救援还必须要有科学的应急救援指挥机制,机制应当遵循“坚持先控制后处置,以人员抢救为第一原则;救援因以隧道管理单位为先,地方救灾单位在后的原则;救援行动以已有硬件设施为主,救灾单位的装备为辅的原则;路网一盘棋、协调救灾的原则;
3、细化制定隧道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处理流程。科学的机制要通过科学的流程来实施,应急救援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步,缺一不可。一是事故发生与察觉(预警和报警);二是受理确认;三是通报派遣及前导作业;四是人员避难指导及交通疏导管制;五是救援单位初步应变;六是事故处置及受困者、伤员救助;七是灾后恢复。
4、隧道群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应急救援预案能否在事故应急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不仅仅取决于预案本身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还有预案中的机构、人员及各种资源需通过定期的演习才能熟悉不同类型的事故处理方式。通过演习,可以了解各单位反应及协调能力、各救灾设备配备和人员是否足够、各救援力量到达事故现场的时间、熟悉各救援单位救灾路线、熟悉整个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程序及现场指挥体系等,进而可分析预案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进和完善。
(二)增加高速公路安全管控措施,确保最大限度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1、强化驾驶员隧道行车安全意识。隧道内事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为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或缺失,因此,作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主管部门的高警大队及营运公司要加强驾驶员隧道行车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如发放行车安全宣传单、借助媒体播放安全行车教育短片等,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考虑将隧道行车安全知识加入到驾驶员考取驾驶资格证的理论考试中去,提高隧道行车安全意识从源头抓起,从驾驶员抓起。
2、提高特长隧道突发事故的预警报警能力。一是增加隧道监控,消除监控盲区,监控人员24小时值班查看视频,实现全方位监控;二是对隧道应急停车港进行编号和提示报警电话,以便当事人能准确报警,执法和救援部门能快速准确确定突发事件具体位置,迅速作出应急救援部署。
3、加强特长隧道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以沪蓉高速公路宜巴段为例,随着全线贯通,车流量的逐日增加,隧道内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将大大增多,隧道的安全隐患也将更大,但是高警部门在隧道内进行现场纠违不现实,只能通过科技手段来弥补执法真空现象。因此,提高执法科技含量,完善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设备,及时消除交通违法行为对于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可以在隧道内设置固定测速仪或对现有监控设备进行软件升级,以便对超速进行抓拍,同时利用监控摄像系统对灯光不齐、两防一贴、车型车道等违法行为的报警和抓拍功能,以便打击隧道内的交通违法行为。
4、加强化危品车辆管控,杜绝重大危险。源据国内相关部门统计,国内95%的危险化学品涉及异地、长距离、大吨位运输,截至到20xx年底,危险化学品运输己占国内公路货运总量的30%。危险品运输车辆在隧道中发生意外造成的风险大,化学品燃烧爆炸可能损及隧道结构,甚至发生坍塌;毒性气体外泄,可能直接造成人员死亡,将需要庞大人力、物力支援,且隧道的封闭性使抢救工作更加困难。从其他国家隧道管理先进经验看,要减少或规避隧道路段运输危险物品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一是完全禁止通行;二是限定通行时间。在特定日或特定时段,我国秦岭终南山隧道、法国勃朗峰隧道都规定危险品车辆只能在指定时间由安全车辆引导通行隧道;三是限速或保持最小行车间距;四是引导车护送通行。如1999年勃郎峰隧道在事故后,规定载重卡车通行隧道时必须由车队护送,而且每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卡车通行;五是限定物品种类和物品数量。因此,我们可以考虑采取必要措施对我市高速公路隧道内的危险品运输通行实施限制策略,对危险品运输进行严格把关,杜绝危险品突发事故给隧道交通造成毁灭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