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棉花生产现状与对策的工作报告【精选3篇】
蒙城棉花生产现状与对策的工作报告 篇一
1. 引言
近年来,蒙城棉花生产一直处于困境中,产量不稳定,质量下降,农民收入较低。为了改善蒙城棉花生产现状,制定有效的对策,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本报告将对蒙城棉花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现状分析
2.1 产量不稳定
蒙城棉花生产的产量存在波动较大的问题。一方面,天气因素对棉花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会导致产量的不稳定。另一方面,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管理经验,也是导致产量波动的原因之一。
2.2 质量下降
蒙城棉花的质量已经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是农民对农药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导致棉花受到了严重的病虫害侵袭。此外,农民对于肥料的使用也存在问题,过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棉花的生长和发育。
2.3 农民收入较低
由于棉花产量不稳定和质量下降,农民的收入较低。此外,市场竞争激烈,农民面临着销售困难和价格波动的问题。这些因素导致了蒙城棉花生产的盈利能力较低,农民的收入也难以提高。
3. 对策建议
3.1 科学种植技术
培训农民科学的种植技术,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减少产量波动的情况发生。此外,建立气象监测体系,提供准确的气象数据,帮助农民做出合理的种植决策。
3.2 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
加强农民对农药和肥料的合理使用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建立农药和肥料使用的监测系统,加强对农药和肥料的质量监管,确保其安全使用。
3.3 增加销售渠道
拓宽棉花的销售渠道,建立与棉纺织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提高棉花的销售价值和稳定性。同时,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棉花产品。
4. 结论
通过科学种植技术的培训、合理使用农药和肥料以及增加销售渠道等对策,可以改善蒙城棉花生产现状,提高产量和质量。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推动蒙城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蒙城棉花生产现状与对策的工作报告 篇二
1. 引言
蒙城棉花生产一直面临着种植技术落后、产量低、质量差、销售困难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本报告将分析蒙城棉花生产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蒙城棉花生产的发展。
2. 现状分析
2.1 种植技术落后
蒙城棉花生产主要依赖传统的种植技术,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导致了棉花的产量低,品质差,农民收入较低。
2.2 产量低质量差
蒙城棉花生产的产量一直较低,且质量不稳定。主要原因是农民对农药和肥料的使用不当,导致棉花受到了严重的病虫害侵袭。此外,管理不善也是产量低的原因之一。
2.3 销售困难
蒙城棉花生产面临着销售困难的问题。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农民往往难以找到稳定的销售渠道。同时,棉花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入也难以提高。
3. 对策建议
3.1 推广现代化种植技术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推广现代化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通过引进新的种植技术和品种,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3.2 加强病虫害防治
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提高农民对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环保意识。同时,加强土壤管理,提高土壤质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3 拓宽销售渠道
建立与棉纺织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拓宽棉花的销售渠道。同时,加强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棉花产品。
4. 结论
通过推广现代化种植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和拓宽销售渠道等对策,可以改善蒙城棉花生产的现状。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蒙城棉花生产的发展。
蒙城棉花生产现状与对策的工作报告 篇三
蒙城棉花生产现状与对策的工作报告
摘 要:分析蒙城棉花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棉花生产 现状 对策
1 棉花生产现状
1.1 杂交抗虫棉推广速度加快 由于多年前受棉龄虫危害的影响,棉农首先要考虑用药安全问题,然后才是产量,品种从低产的常规抗虫棉逐步向高产的杂交抗虫棉发展,由于杂交抗虫棉抗棉龄虫、产量高、抗逆性好,比例越来越大,已占植棉面积的70%。
1.2 棉花面积向技术好的棉农集中 由于外出务工收入较高,一部分农民种植机械化程度高、易于管理的粮食作物,农闲时间外出打工,加之粮食作物当前效益不错,棉农植棉积极性下降,只有那些植棉技术好的农民由于加强管理,产量高,种棉才有一定收益。
1.3 接茬棉占主导地位,两茬作物效益有所提高 由于当前粮食作物效益较好,种植一季春棉已经没有优势。大(小)麦—接茬棉花已成为种植业增收的重要方式,我县接茬棉面积占到植棉总面积的90%以上。
1.4 主栽品种崭露头角 经过近几年的检验,许多不适应我县生态条件的棉花品种被淘汰,而几个优秀杂交抗虫棉品种如皖杂3号(皖棉24)、南抗3号、南农9号、当杂棉1号、皖棉8号等已成为我县主栽的抗虫棉品种。这几个杂交棉花品种,早熟、优质、耐高温、耐连阴天、耐涝、抗枯耐黄、结铃性好,高产稳产,受到广大棉农的喜爱,接茬种植表现比较突出。
1.5 统一供种,保证种子质量 2009、2009年蒙城已连续两年实施棉花良种补贴项目,由于操作规范,认真负责,统一招标,种子质量达标,没有出现质量纠纷事件。
2 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棉花生产重视程度不高 由于我县是全国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上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重点抓粮食生产,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并进行奖励。如小麦科技入户、高产攻关、配方施肥等,而棉花生产没有这些优惠条件,滤布重视程度不够,棉花生产下滑。
2.2 植棉风险加大,比较效益下降,面积逐年缩小 市场变化莫测,棉农无力掌握市场信息,常常受害;低温、连阴雨、高温、干旱发生频率加快,影响棉花正常生长发育;农田基本建设薄弱,抗灾能力下降;粮食效益较好,粮棉比价不合理,每年棉花面积都在下降。2009年实收面积只有10万亩,只占全县耕地面积的5%。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出口不畅,无人收购棉花,棉农苦不堪言。
2.3 主栽品种没有稳定 2009年以前,跨生态区域、跨省、不同类型的品种每年有近40个。千棉斤、双抗棉、懒汉棉等误导棉农,种子名不符实,价格欺
诈,栽培技术不配套或不适应等,今年上当,明年换,走不出年年受骗的怪圈,严重影响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2009年、2009年虽然连续两年进行棉花统一供种,但品种多、换的快,让广大棉农无所适从,看不到品种的很多优点及不足之处。2.4 技术老化,新技术推广速度慢,推广形式单一,限制产量发挥 抗虫棉不同于常规棉生育特点,杂交棉管理要加强,接茬棉栽培的技术路线不同于春棉等。但乡镇农技人员大多从事乡镇政府安排的其它中心工作,经费不多,无力从事棉花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只能开个广播会或在有关会议上进行宣传;而不少农资经营户,以营利为主,推广技术是从有关资料上现学现卖,较少深入实践进行指导。许多品种在介绍上进行误导,要求稀植,由于配套措施跟不上,造成丰收年份不丰产,遇到灾年个体发育差,减产严重;由于不施或少施有机肥,肥料运筹不合理,管理不科学,以及天气灾害等影响,造成一定面积的早衰;由于宣传不到位,灾伤不能肥补,产量下降;抗虫棉、杂交棉、接茬棉按常规春棉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没有发挥各自特点,产量不能提高。
2.5 品质提高不快,产业化水平上升慢 品种多,栽培技术水平不一,导致品质一致性差;收摘不合理,摘桃不摘絮;群众对三丝认识不足;县棉麻集团已破产,不轧花,从事籽棉收购的外调居多,初加工的少;虽然我县华洋纺织厂和第二轧花厂能进行深加工,但从周边地区调原料多;致使我县棉花价格上不去。
3 对策
3.1 重视棉花生产,加大扶持力度 蒙城县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压滤机滤布多年前,植棉成为我县增加种植业收入的一种重要方式,给全县带来了可观的财政收入。因此,现在要象重视粮食生产那样抓棉花生产,采用科技入户、生产扶持基金、良种补贴、资金奖励等各种方式,让棉农得到实惠,提高棉农生产积极性,把农技人员从非农事务中解放出来,提供条件,支持农技人员做好植棉技术的推广。
3.2 加强市场管理,推广高优品种 一是严格执法,凡未经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审(认)定的品种一律不准进入市场;对种子质量达不到国标要求的不准销售;严肃处理坑农、害农事件,维护棉农利益。二是组织专业机构对已审(认)定的品种进行生产对比,确定主栽品种,把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迅速进行推广。三是棉花良种补贴工作继续抓紧抓好,为棉花生产打好基础。
3.3 加强农田建设,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增加抗灾能力,提高植棉科技水平 农田建设要做到沟相通,井配套,旱能浇,涝能排,大大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技术人员要针对抗虫棉、杂交棉、接茬棉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和高产要求,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学习,进行科技入户,采用大众化的语言,个性化的服务,有点有据进行推广。如:抗虫棉要早施重施花铃肥;杂交棉要发挥个体优势,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接茬棉要以促为主,促控结合;密切注意斜纹夜蛾、烟粉虱的发生动态,做好病虫测报与防治等工作。技术推广不但要使棉花高产,更重要的是让棉农自己掌握和运用先进实用的技术。
3.4 加强产业化经营,提高棉花品质,增加效益 政府牵头,促进龙头企业进行产业化经营,统一供应高产优质棉种;让龙头企业与技术人员共同做好服务,进行订单种植,使棉农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防止混收、混贮,杜绝三丝,让企业与棉农之间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真正优质优价;使棉农与企业双赢。还要进行深度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整个棉花产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