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口语交际课题开题报告(精选3篇)
最新口语交际课题开题报告 篇一
标题:探索多元文化背景对口语交际的影响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多元文化背景对口语交际的影响。通过调查和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在口语交际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以及他们采取的应对策略,本研究旨在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学习建议,以促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引言:
在全球化的今天,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口语交际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人们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的机会增多,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成为了必备的能力。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常常会给学习者在口语交际中带来一些挑战和困难。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多元文化背景对口语交际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学习者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如下:
1. 调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在口语交际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
2.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学习者的口语交际策略;
3. 提出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学习者的口语交际教学和学习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法收集数据。首先,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我们将收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在口语交际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然后,我们将选择一些学习者进行深入访谈,以了解他们在口语交际中采取的应对策略。
预期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我们预期得出以下结果:
1.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在口语交际中可能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困难;
2.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在口语交际中采取的主要策略;
3. 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学习者的口语交际教学和学习建议。
结论:
本研究将有助于教师和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口语交际挑战。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学习建议,我们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全球化时代的交流和合作。
最新口语交际课题开题报告 篇二
标题:电子媒体对口语交际的影响与挑战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电子媒体对口语交际的影响与挑战。随着电子媒体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子媒体进行交流和社交。然而,电子媒体与传统的口语交际方式存在差异,这给学习者在口语交际中带来一些挑战。通过调查和分析电子媒体对口语交际的影响,本研究旨在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指导和建议,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引言:
电子媒体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电子媒体进行交流和社交。然而,与传统的口语交际方式相比,电子媒体存在一些独特的特点,这给学习者在口语交际中带来一些挑战。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电子媒体对口语交际的影响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和学习建议。
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目标如下:
1. 调查电子媒体对口语交际的影响;
2. 分析学习者在电子媒体口语交际中面临的挑战;
3. 提出针对电子媒体口语交际的教学和学习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收集数据。通过发放问卷调查,我们将了解学习者在电子媒体口语交际中的使用习惯和体验。然后,我们将选择一些学习者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观察和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他们在电子媒体口语交际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
预期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我们预期得出以下结果:
1. 电子媒体对口语交际的影响和差异;
2. 学习者在电子媒体口语交际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3. 针对电子媒体口语交际的教学和学习建议。
结论:
本研究将有助于教师和学习者更好地了解电子媒体对口语交际的影响和挑战。通过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学习建议,我们可以帮助学习者充分利用电子媒体进行口语交际,并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最新口语交际课题开题报告 篇三
2016年最新口语交际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口语交际的课题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XX年3月,在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我校承担了区级课题《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课题研究的着眼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学,有效地推进了学校新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及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将我校课题组研究的情况作出如下汇报:
一、课题的提出
1、时代发展的需要。
人类已经走进崭新的21世纪,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实施,我国的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灵活开放、自由竞争的态势。人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与劳动技术,交流工作经验与研究成果,乃至自由择业、事业竞争、开展多样文化生活等,都具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渠道与机会,社会交际活动空前广泛、活跃和频繁起来。因此口头语言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更经常地担负起了每个人社会交际的效率甚至成败的重任,显得更为重要。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成为了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基础语文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XX年9月,“口语交际”以全新的面貌出现,正是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潮流,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意味着观念的更新,同时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开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探讨口语交际教学的规律,总结教师在口语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对于突破课堂教学经验层次和传统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促进我校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全体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换句话说,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育。做到这一点,必须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具体化地表达,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让学生的听说能力在交际实践中协同发展。
3、课程改革的呼唤
当前,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导下,围绕《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的要求,广大教师正在大力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课程改革强调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克服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倾向;强调学习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求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对问题允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给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新课程力图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教学的片面看法,倡导探究性、合作性、开放性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在如火如荼的教改大潮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应该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现实任务。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有两大目标:一是科研目标;二是育人目标。它是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口语交际课教学模式,实现对口语交际课的深层次、规律性的探索。在理论层面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口语交际教学在模式使用过程中的事实、行动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在实践层面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乐于表达,敢于交流,善于思考,切实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使他们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形成具有团队精神的适应新课程教学的师资,从而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办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标的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另外,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他认为个人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相关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它在哲学上坚持马克思的实践论,在心理学上主张情知对称论,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乐学论,在培养目标上追求全面发展论。同时,创设情境属于情境教学的一部分,保加利亚情境教学的倡导者洛扎诺夫认为,学生与情境之间发生种种信息交流,能极大的开发人的潜力。
2、集体动力和动机理论
根据集体动力理论和动机理论,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国教育社会学者马和民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人际互动的过程。现代教学论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流发生的“教学”是微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课改的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建构主义等理论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就是传承优秀的教学模式,整合优秀教师的智慧,实现资源共享,营造教与学的氛围,改善教与学的过程和方式,从而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条件
1、队伍组建
实验教师的选定:XX年4月,我校成立课题组,曾红斌副校长任主持人,成员有罗汉雄、肖小
坚、陈运兴、古秀花、杨桂梅老师。XX年9月,由于学校内部工作的分工变动及肖小坚老师调出良井,曾红斌副校长改任顾问,由罗汉雄主任担任主持人,同时增加了黄菊梅、梁晓燕老师为课题组成员。实验学生的选定:以实验老师担任语文科教学的班级为实验班,现有6个班,277名学生参加了实验。
2、队伍建设:采用舆论宣传、集中培训、交流研讨、派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提高课题组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3、环境建设:学校建有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图书室等功能室,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齐全的设施。
4、组织管理:学校从行政上、业务上支持本课题的研究。
5、经费投入:学校每年拨出5000元的专项经费用于课题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的内容
(1)组织好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的教学,用好教材,实现口语交际课堂的最优化。
(2)结合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写话、习作的各项教学,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渗透到语文课堂的每一个适当时机中。
(3)探究口语交际课如何与语文学科的其他训练或与课外活动教育及生活实际密切结合。
(4)初步构建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
2、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在教学常态下进行,主要运用自然实验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以达到“总体求善、局部求真”。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1、领导重视,组织有序。
根据区教育局陶新强副局长在本课题开题动员会上的指示精神,杨汉东校长率曾红斌副校长等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旗帜鲜明地确立了本课题研究在学校常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拟定了“机构健全、队伍团结、程序规范、科研创新、经费确保”的工作方针。在学校管理上做到“三个确保”,即:人员确保、课时确保、经费确保。领导班子在课研指导管理上做到“三个一”,即:校长每学期参加1次阶段性总结会,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每月参加1次研讨会,课题主持人每周检查1次课研活动开展情况。
在曾红斌副校长和罗汉雄主任的具体领导下,我校课题研究实验小组按照计划,工作有序地开展了“五个一”的研究工作,即:每周一次小组学习(包括:理论学习、技能训练),每月一次经验交流(包括:听课、评课、谈经验、谈心得),每学期一次校级以上的成果汇报活动,每年举行一次专项测试,每学年组织一次经验总结及资料汇总活动。
2、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为了开展好本课题研究,我们对研究重点及内勤事务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研究重点的分工有:罗汉雄、陈运兴、杨桂梅、黄菊梅老师重点研究如何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提高高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梁晓燕老师重点研究如何上好中年级的口语交际专题课;古秀花老师重点研究如何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内勤事务的分工有:罗汉雄主任负责档案的收集与整理;陈运兴老师负责文本资料的整理;杨桂梅、黄菊梅(后来增加)老师负责搜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资料、古秀花老师负责课件制作;肖小坚(后来调离)、梁晓燕(后来增加)老师负责音像资料的制作。三年来,小组内部团结一致,既分工又合作,各位老师工作重点明确,工作态度认真,工作责任落实。
3、分步实验,层层深入。
全期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一阶段都定有研究目标和内容,彼此之间呈螺旋上升,层层深入。主要有:
第一,准备阶段(XX年3月~XX年4月)
主要是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确定研究对象。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了有关《语文课程标准》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学习了区级主课题的实验方案,组织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件制作技术、教育分析统计理论及课题教育理论,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实施阶段(XX年5月~XX年年2月)
此阶段历时较长,我们分如下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XX年5月~XX年1月)练好教师基本功,组织教师每周学习信息技术2小时,每学期参加兄弟学校课题研究经验交流活动一次以上。在教学实践中重点探索了在课堂中创设口语交际情境的'途径,改变了学生怕说、厌说的倾向,使学生敢于表达。
第二层:(XX年2月~XX年1月)组织实验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竞赛及外出到兄弟镇同课题组观摩学习。在教学中探索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个适当时机渗透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加强各学科的横向联系,让其他学科渗透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乐于表达,表达正确,让口语交际课充满生机。实验教师分别在语文科组内作了专题讲座,向其他语文教师介绍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学校对实验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了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及时向师生反馈,调控实验方式、方法,提高实验成效。
第三层:(XX年2月~XX年年2月)开发课外课程资源,做到语文大课堂与小课堂相结合,探索在教学中有效引领学生进行口语实践的途径,让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中反复训练,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语言习惯和交际态度。
第三,巩固总结阶段(XX年年2月~XX年年3月)
全面总结口语交际教学研究情况,整理图片资料、研讨材料,把有关教学设计、案例、论文汇集成册,分析实验结果,形成教学模式,撰写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构建了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
1、开发资源:我们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充分利用网络、图书室及查阅各类参考书的方式进行对课文中、生活中挖掘一切可利用的素材,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专题等教学工作中灵活使用,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创设情境: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根据小学生表达欲望一般都较强的特点,遵循心理学“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这一理论,分别通过用语言描述、多媒体、角色表演、模拟社会活动等形式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如:杨桂梅老师教学的《怎样保护环境》;古秀花老师教学的《安全旅行》的口语交际专题课;罗汉雄老师教学的《草船借箭》等课例都能充分体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成效。
3、多方互动:
(1)作好准备,让学生有话可说。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在“互动”前就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二是帮助学生合理地组合学习小组,便于交流。
教学中要求明确,学生思路清晰,发言有序。教师针对各种情况,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如:对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不喜欢表达的孩子,我们可以预先提示他们从哪些方面准备,课前就打好腹稿;对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爱表现自己的孩子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求他们把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还可以指导他们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得更引人入胜。对“说”的孩子我们要求他们大胆说、说清楚,对“听”的孩子我们则要求他们安静听、听仔细。
课堂上小组合作,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深入。口语交际的互动很多时候都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为了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参与活动。教师在分组时,把好、中、差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并且设立主持人,有利于他们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评价、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2)加强“互动”中的调控,让学生会说。
叶澜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指出:“学生动起来了,绝不意味着老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老师要在收集整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做更高水平的动,通过教师这一层面的动,形成新的、连续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课堂在重视学生交际互动的过程中,一定也需要教师的调控。
榜样示范是基础:国外研究发现,一位一年级的教师如果能向学生做随时随地的口语表达示范,那么他的学生三个月内就会有喜人的成绩,这是因为任何一种技巧的传授,往往从示范开始。小学生虽然正处于学习运用语言的阶段,生活经历少,口语能力较弱,但他们模仿能力强,直观形象的示范,能使他们学到甚至悟到一些交际语言、方式和态度。所以教师在课内外待人处事、谈吐举止都要注意语言规范,讲究文明礼貌,坚持说普通话,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启发引导是关键:在口语交际课上,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虽然不能代办,但可以通过语言提示、问题探究等手段,启发学生自我解决。方法一:指导方法,仔细观察。如教学《找春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在干什么。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说的时候,有序可循,在进行其它训练时,也能思路清晰,言之有序,避免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的现象;方法二:以问助说,丰富内容。学生说的时候往往只能把看到的简单地说下来,内容枯燥。如果教师能提出几个富有提示性的问题就一定可以丰富学生说话的内容,如拨云见日,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局面;方法三: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口语交际的训练要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特点,先指导学生连贯完整地说一句话,再激发学生用一定的句式把每句话连起来,形成一段话,使思维与语言表达融为一体。
形式多样是保证:上口语交际课,一定要互动,让学生有听有说、有评有议,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互动的形式有:①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语言交际的参与者。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是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不是学生在教师的权威下被动地做出反应。②生生互动。这是口语交际课的重头戏,生生互动主要有竞争和合作,学生从合作的经验中获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社会能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没有课堂上的合作,学生很难形成社会所要求的合作性。③群体间互动。群体间的互动对学生要求更高,因为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分子。在群体中可以培养人相互关系、相互帮助的态度及参与意识与交往能力。④扩大型互动。教师有时候可以根据口语交际课内容的需要,请来学校的领导、孩子的家长、热心于教育事业的朋友等参加活动,以扩大学生交际的对象和范围,使学生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清楚,应对自如,从而扎实地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4、实践运用:
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这种能力的获得离不开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光靠口语交际课上的几十分钟来培养交际能力,只不过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关于听人说话、听故事、复述、讲述、转述等方面的要求,都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我们从以下途径引领学生进行实践:
(1)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口语交际实践机会
机会一:让学生在阅读课中拥有语言实践机会。
阅读课在语文教学中占的课时是最多的,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果我们在阅读课中也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那么无论从实现整个语文的教学目的还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主要在以下几处创造机会。
①在课文的重点处
课文的重点之处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或深刻的意义,因此,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不仅能使学生读深、读透,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教学《匆匆》一文第三段时,作者以他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教学时通过品读,联系生活,回顾自己的时间又如何地过去的,将如何珍惜时间?让学生懂得利用和珍惜时间。
②在课文的矛盾处
我们知道很多课文在文字上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其实是作者独具匠心的点睛之笔。学生囿于认知范围、阅历的局限,有时未能理解作者的用心。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体验,感悟作者构思的巧妙。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引导学生理解人们“耐心”和“焦急”的心情。
③在课文的空白处
课文的空白处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教师可以把握课文的空白处,引导学生交流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穷人》一文中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段落,让学生展开想象后会填写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自己填写的语句,体会出桑娜此时的心理是十分为难和矛盾的。当学生体会出这一点后,再让学生带着为难的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④在思维的求异处
求异即不同于传统或一般的答案或方法,常提与众不同的设想、结论。抓住求异点,让学生展开讨论,大胆想象,有利于学生思辩能力的提高。如《将相和》、《田忌赛马》、《草船借箭》等课文中都有许多熠熠闪光的人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认识说说自己欣赏的人物及欣赏的理由,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蔺相如,知错就改的廉颇,聪慧过人的田忌,敢于认输的齐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热心忠厚的鲁肃……由于学生性格、阅历的不同及对课文理解的差异,势必不会产生千篇一律的答案,所以教师应该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个人见解。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能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产生丰富多彩的回答,出现更多的精彩,在师生交流对话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机会二:让学生在其他课型中拥有语言实践机会。
只要教师用心,在作文课、识字写字课等课中也能找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机会。比如教学生字“清”、“晴”、“睛”,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询问:“小朋友,大家看这些字宝宝多像啊,大家有什么办法认清他们吗?”学生们非常积极地观察、思考,然后全班学生一起交流,有的说:“清水的清,和水有关,所以这个字的偏旁是‘三点水’。”有的说:“太阳也可以说是日,日出来了就说明这是个大晴天,所以晴天的‘晴’是日字旁。”有的说:“眼睛是目,目字旁的这个字读眼睛的‘睛’,眼睛有一双,所以大家别忘了偏旁里有两横。”通过学生丰富的联想,使这些字和生动鲜明的语言环境统一起来,从而激发学生更有兴趣地探索这蕴涵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文字世界。
(2)在日常生活中给学生提供口语交际实践机会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但这还很不够,语言的实践,也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①联欢活动:如“六一”儿童节全校的大联欢,大至主持人的选拔,小至小品中的配角的挑选,都需要学生的努力参与与自我展现; ②竞赛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演讲赛、讲故事竞赛,引领孩子走向更大的舞台,凡有竞赛活动,学校都在第一时间告诉学生,让学生向生活挑战,向自己挑战。这些活动不仅能单纯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③班队会活动: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阵地,开展各种主题班会,让学生有话可说,在看与听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净化心灵,陶冶情操;④各种评比:充分利用每周德育量化评比等级及学期结束的文明少年、优秀干部等评比中,指导学生实践运用。
(二)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能力得到增强。
口语交际课教学的研究,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学生懂得了认真细心地倾听他人说话,了解他人说话的内容;能够比较响亮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更喜欢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2、学生的专项测试、竞赛获得喜人成绩。
我们在每学期的语文期末质量检测中发现,参加口语交际课题研究的班级成绩更加突出,比平行班级或过去的同一年级平均分都要高出3分左右;在阅读检测中,关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或谈谈自己的体会的一题时,学生谈的特别深刻、全面。在每一年进行的复述、转述、演讲、讲故事、经验交流等各项口语交际水平测试的成绩中,学生的优秀率达85%以上。我们派出的特长生参加省、市、区、镇的各项竞赛中,共有12人次获得了奖励。在学校举行的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口语交际竞赛活动中,有40人次获得最佳表现奖励。
(三)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课题研究激活了教师潜在的科研意识,从被动到主动,从单纯模仿到开拓创新,从思路迷茫到逐渐清晰,我们站在教育改革的第一线,体验着成功的快乐,感受着充盈与丰实。三年来,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共收集论文33篇,教学设计31篇,课堂实录27篇,学生活动案例18篇,案例分析12篇,有13人次的教师获得了区级以上的各项奖励,主要有:
1、专题讲座方面,曾红斌副校长所作的《在识字教学中留给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在镇教研会上推介,得到了与会领导、教师的赞赏,该讲稿于XX年获惠州市优秀论文三等奖。
2、优质课方面,在我镇语文课堂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中,罗汉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课例《镜泊湖奇观》;陈运兴老师的口语交际专题课《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古秀花老师的“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归类识字6》均受到听课老师的高度评价;在优质课的比赛中,XX年古秀花老师教学的《比一比》,获惠阳区二等奖;XX年梁晓燕老师教学的《掌声》分别获惠阳区二等奖和惠州市二等奖。
3、在论文方面,XX年,罗汉雄老师所写的《说说口语交际的“学会倾听”》获惠州市三等奖; XX年,罗汉雄老师所写的《一朵红花让学生说起来》获惠阳区三等奖;杨桂梅老师写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获惠阳区一等奖;陈运兴老师所写的论文《小议口语交际课堂教学》获惠阳区三等奖;古秀花老师所写的论文《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荣获惠阳区三等奖。
4、在教学设计方面,XX年,陈运兴老师所写的《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和古秀花老师所写的《一元钱到底有多重》的教学设计均获国家级教学设计三等奖。
5、在课件制作方面,共收集了十多个优秀课件,其中古秀花老师的课件《比一比》于XX年获惠州市三等奖。
八、课题研究的延伸
1、几点反思:
通过三年的实验与研究,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过程的艰辛,意识到教改的重要意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遐想:
反思一:课研促发展。没有研究,没有创新,没有良好的教学方式方法,就没有教育事业的辉煌成就。科研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学校教育得到更好发展的必经之路。因为,我们在研究的同时,可以改变教师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进一步得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推进素质教育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反思二:课研找差距。第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并不单纯是语文教学的问题,它也涉及到其他学科,目前本课题的研究还仅停留在语文教学的经验操作阶段,尚不能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第二,对提升论文、案例分析与教育随笔的深度,使其更具有典型性与指导性做得还不够;第三,我们在各阶段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只限于“笔试”,缺乏完整具体的测试标准,比如如何把“口试”引入测试机制呢?如果要引入的话又该制定怎样的量化评分细则?
反思三:经费须确保。虽然现在每个学校的经济收入非常有限,但是学校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必须抽出一部分资金搞好科研工作。因为要想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设备增添和维修,各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出外观摩学习与请名师讲座,教师的奖励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否则,一切都变为空谈。
2、今后工作设想
我们在现有工作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需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1)继续探索“开发资源、创设情景、多方互动、实践运用”口语交际课教学模式的典型课例,并加以丰富、运用,使课题实验成功的经验能广泛的运用于教学实践。
(2)进一步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为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进一步强化师资培训,提高实验教师现代教育理论水平,尤其鼓励参加此次实验的教师也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也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4)向其他学科推介成功经验,由于本课题研究是我校首例,所以,我们想借这股东风进一步扩大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验中,我们有困扰、有失落、有感触,但更多的还是有思索、有收获、有成长……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定能在课研的道路上做出更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