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驻村蹲点调研报告(精彩3篇)
干部驻村蹲点调研报告 篇一
干部驻村蹲点调研报告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乡村振兴战略,我单位组织干部驻村蹲点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探寻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的途径和方法。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
1. 调研内容
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农民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
2. 调研方法
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与农民、党员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并结合实地观察,全面了解问题所在及原因。
三、调研结果
1. 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通过调研了解到,一些乡村基层党组织存在党员缺乏活力、组织力不足的问题。部分党员对党的理论知识和政策了解不够,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同时,一些基层党组织的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2.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民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普遍存在缺乏创业意识、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
3. 农民生活水平提升
调研发现,虽然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农民在社会保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建议和对策
1.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大对基层党组织干部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组织能力。同时,创新党组织活动形式,增加党员参与度,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引导农民树立创业意识,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技术培训和资金扶持,鼓励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多元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五、总结
通过干部驻村蹲点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明确了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和方向。我们将结合调研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干部驻村蹲点调研报告 篇二
干部驻村蹲点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调研目的和背景
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乡村振兴战略,我单位组织干部驻村蹲点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探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
1. 调研内容
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农村环境污染状况、生态保护措施、农村垃圾处理等方面。
2. 调研方法
采取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与农民、环保部门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并结合实地观察,全面了解问题所在及原因。
三、调研结果
1. 农村环境污染状况
通过调研了解到,一些农村地区存在水质污染、农药残留等环境污染问题。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措施,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2. 生态保护措施
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地区已经采取了一些生态保护措施,如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部分农民对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农村垃圾处理
调研发现,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相对滞后,存在垃圾分类不彻底、处理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农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执行力度有待提高。
四、建议和对策
1.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
加大对农民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水平。组织相关培训活动,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技能。
2. 推动农村生态保护
加强对农田、湿地、水源等重要生态资源的保护,鼓励农民参与生态保护工作,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经济支持。
3. 完善垃圾处理设施
加大对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和培训,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五、总结
通过干部驻村蹲点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明确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我们将结合调研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努力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干部驻村蹲点调研报告 篇三
干部驻村蹲点调研报告2016
驻村工作要从“细、实、难”三方面入手,关注民生、了解民情、收集民意,尽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社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详实可靠的一手材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干部驻村蹲点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xx镇xx村现有人口740人,172户。耕地1400余亩,深机井4眼,粮播面积约1200亩,果树面积约200亩。党支部由2人组成,其中村支部书记王建刚现年58岁,支部副书记68岁;村委会由2人组成,其中村主任王友才56岁,村会计兼村委副主任霍玉刚现年64岁。村内有公路3条,全部用皱砖硬化,总里程约1500米。村民全部吃上自来水。去年,该村经多方筹措资金新上80变压器1台,解决了变压器过小、供电不足的问题。全村有80%的农户都安装上有线广播电视。
全村各户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棉花等大众作物为主,总面积约1200亩,另外每户约有1亩多果树,总面积约200亩,村内有存栏30—40头的'小型规模养猪场5家。该村没有工业企业,由于该村是原xx乡政府所在地,阜霞线横穿该村,该村居民主要以从事服务业为主,有临街门店30多家,其中约60%靠出租盈利,约有30%以自己经营为主,经营种类齐全。
按照县总体安排,我到该村进行了走访和调研,重点对该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思考。总的来看,该村经济基础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是:
1、无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部分企业仍然是随行就市收购农民的产品,没有提前与群众签订合同;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还不够多,有的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
3、目前,多数年轻力壮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妇女和老人。他们文化水平偏低,接受农业科技的渠道少、速度慢。
针对该村实际,着眼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辐射带动千家万户,扮演着连结市场和基地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关键。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科技含量的高低、带户功能的大小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因此,应当把培强造大龙头企业放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首要位置,引进新上与技改扩建相配套,使龙头企业的规模效益不断提高,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基
本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工商、产加销一条龙经营体系。一是培优扶强壮大一批。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创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引导、扶持龙头企业扩能改造、膨胀规模,靠大投入扩大产销规模,带动更多的种养基地。二是招商引资新上一批。把农业龙头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打好“优势牌”、“资源牌”,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 2、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培植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树立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广泛宣传发动,典型示范引导,特别是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鼓励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相关政策,从税收减免、信贷、财政扶持、用地、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给予扶持,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组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整体上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村经济的带动力。3、切实为“三农”搞好信贷服务。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出发点,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千方百计增加支农资金投放,积极支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流金融服务。大力推广联户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提高授信额度,实行优惠利率,放宽使用期限,拓展农村消费信贷品种,满足农户在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和运销等方面的合理资金需求。扎实推进“信用工程”建设,逐步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充分发挥农村信用贷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促进作用。 4、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应整合现有技术力量和培训设施,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等方式,积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使科学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