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枣产业化现状调研报告【推荐3篇】
红枣产业化现状调研报告 篇一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养生保健意识的提高,红枣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和养生食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红枣产业化的发展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次调研报告将重点分析红枣产业化的现状,旨在了解红枣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红枣产业化的现状
1.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追求,红枣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红枣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对于调理肠胃、增强体质等有着明显的效果,因此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2.产业规模的扩大:红枣产业化的发展带动了产业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投身于红枣种植,红枣的产量也逐年增加。同时,相关产业链也得到了发展,如红枣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
3.科技创新的推动:科技创新对于红枣产业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红枣的种植质量和产量;通过加工技术的创新,提高红枣的加工效率和品质;通过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创新,提高红枣的销售效益。
二、红枣产业化面临的挑战
1.品质不稳定:由于红枣的种植和加工环节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题,导致红枣的品质不稳定。一些红枣产品在市场上的口碑不佳,这给整个红枣产业化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2.市场竞争加剧:随着红枣产业化的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大型企业和品牌开始进入红枣市场,与传统的红枣供应商形成了竞争,这对于一些小型红枣企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3.市场推广不足:红枣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和养生食品,其市场推广工作相对滞后。一些红枣企业缺乏市场推广的经验和资金,导致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额不高。
三、红枣产业化的发展趋势
1.加强品质管理:红枣企业应加强品质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通过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加强加工工艺研发,提高红枣的品质。
2.加大市场推广力度:红枣企业应加大市场推广的力度,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强与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沟通,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加强合作共赢:红枣企业应加强合作,形成合作共赢的格局。通过与农户、加工企业、物流企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资源共享,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红枣产业化在市场需求增加、产业规模扩大和科技创新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红枣产业化也面临着品质不稳定、市场竞争加剧和市场推广不足等挑战。因此,红枣企业应加强品质管理、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和加强合作共赢,以实现红枣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红枣产业化现状调研报告 篇三
红枣产业化现状调研报告
为了推进县红枣产业快速发展。对红枣产业化现状进行调研,具体调研报告怎么写?下文是yjbys搜集整理的调研报告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进
一步推进县红枣产业发展,近日,我们组织力量,深入该县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一、发展现状
县是金丝小枣的故乡和原产地,是全国最大的金丝小枣基地县。全县有红枣面积60万亩,常年枣产量6亿斤,产值15亿元,已经成为该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基地规模大,标准化生产水平高。县红枣已形成运西以金丝小枣和运东鲜食枣两大基地,在全县10个枣区乡镇的45万亩结果枣树基地上进行标准化生产,常年产量效益和果品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并建有全省惟一的国家级红枣种质资源圃和良种繁育基地。
(二)产业效益大,群众生产积极性高。一是经济效益突出。目前,县金丝小枣年产值已占全县农业总收入40%以上,全县1/3的群众靠金丝小枣实现了小康,朴寺、小许庄、崔尔庄东村等省级果品生产重点村人均枣收入超万元。二是社会效益良好。金丝小枣产业极大地带动了加工、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多人。三是生态效益明显。目前县林木覆盖率为29.53%,其中枣树占所有林地面积的88.7%。县60万亩连片枣树林,相当于一个1200万立方米容积的水库,每年可吸收2万吨二氧化碳,释放1.5万吨氧气,同时还可吸收二氧化硫,阻滞大量尘埃。
(三)服务体系健全,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建立健全了技术推广网络,每年定期免费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220多期,技术咨询560多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多份。承担金丝小枣技术开发、项目推广42项,实现科技增值6000万元。
(四)、生产企业多,产业化水平高。全县现有红枣企业500多家,160多家完成qs认证,年加工红枣11000万公斤。其产品销往东南亚、韩国、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枣香村”小枣、“沛然”枣汁早在XX年就已先后打入 “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大型连锁超市。
总之,县红枣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优良品种少,普通金丝小枣占全县枣树面积的90%以上;二是营销方式单一。80%的红枣由广东、福建等客商销售到南方,并转口销往香港及东南亚,而自主外销和出口仅占总产的15%左右;三是企业规模小,名牌产品少。县红枣企业大部分属于作坊式加工企业,有一定规模和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仅10余家,同时加工量不足全年枣产量的20%,具加工产品有高科技含量且销路通畅的名牌产品很少;四是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枣业发展中仍存在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竞相压价、无序竞争等问题,一定水平上影响了红枣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声誉;五是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特别是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通过专家策划后的广告宣传;七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近年来,在枣果成熟前后出现阴雨天气,造成枣果不同程度的浆烂,已成为影响枣产业健康发展的最大因素。
二、发展对策
根据发展现代林业、推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县枣业发展实际,下一步需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发展布局。一方面,大力推行枣树品种结构调整,以高接换头的方式改接成冬枣、早脆王、金丝蜜等优良品种,使鲜食、制干、加工类枣的结构更趋合理。另一方面,搞好鲜食枣等配套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展错季栽培和货架短期保鲜、产后贮藏保鲜等系列技术的开发、推广,实现鲜枣的周年或亚周年供应。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枣树盆景的开发,为枣农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二)加强标准化生产,促进枣果提质增效。首先,降低株间行间密度和树体高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其次,深入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大农药残留微生物降解技术、全自动物理灭蛾器和粘虫胶等无公害生产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第三,加强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实行枣果质量监督检验机制,实现优质优价。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是大力推进以股份制改造为主体的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小型生产加工企业以股份制形式进行联合,鼓励果品龙头企业通过控股、兼并等形式对现有企业进行重组,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申请上市。二是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资本运营来做大做强。坚持个体、私营、集体、合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走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联合生产之路。同时,积极引进域外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驻,借助其技术、资金、销售渠道等多种优势,提高县枣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三是完善企业与果农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企业与农户协商建立企业与农户定期对话、契约联结、中介组织联结等方式,建立起利益对话机制。四是科学调整红枣加工企业发展布局。对新建的加工企业进行科学规划,对现有加工企业进行改造升级,使整个全县红枣加工产业形成原料、产品、废弃物的合理循环利用,使红枣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四)转变政府职能,搞好综合服务。一是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将有真才实学的人员充实到基层,将新技术、新品种及时传授给广大枣农。二是壮大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枣协会、研究会、合作社等民间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职能,把分散的枣农组织起来,统一管理活动,发挥规模生产的效益。三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四是按照扶优和促强的原则从资金、税收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五)狠抓综合防控,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是完善防灾预案。林业与气象部门加强合作,建立自然灾害气象应急预案,及时发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二是采取分期采收的方法,适量销售鲜枣。三是充分利用好冷库和烘干设施,以规避采收期的阴雨天气。
(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红枣的知名度。一是充分借助媒体优势,大力宣传“县金丝小枣”证明商标和原产地域保护的作用,唱响金丝小枣这一传统品牌。二是积极筹办县金丝小枣旅游文化节,让县小枣走出,走向世界,推进县小枣产业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