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调研报告(优质3篇)
自然资源调研报告 篇一
我国自然资源调研报告:亟需加强保护与管理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我对我国的自然资源进行了调研。
首先,我对我国的土地资源进行了调研。我发现,我国的土地资源存在着面积较小、质量不高、利用效率低等问题。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田被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导致农田面积减少,给粮食生产带来了压力。因此,我们亟需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推动土地的高效利用,确保粮食安全。
其次,我调研了我国的水资源。我发现,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而南方地区则相对较富。此外,水污染问题也十分突出,许多湖泊和河流已经严重受到污染。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的调配和保护,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另外,我还对我国的森林资源进行了调研。我发现,我国的森林资源存在着砍伐过度、森林面积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推动森林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最后,我还调研了我国的矿产资源。我发现,我国的矿产资源丰富,但存在着开采不规范、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矿产资源,我们需要加强矿产资源的管理,推动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我国自然资源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自然资源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需加强保护与管理。只有通过加大保护力度,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调研报告 篇二
我国自然资源调研报告: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自然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对我国的自然资源进行了调研。
首先,我调研了我国的能源资源。我发现,我国的能源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资源。然而,能源的高消耗、高污染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能源的结构调整,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我调研了我国的农业资源。我发现,我国的农业资源丰富,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然而,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农田的持续耕作能力不足,农业面临着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推动农业的高效节水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另外,我调研了我国的生态资源。我发现,我国的生态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湿地、森林和草原。然而,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恢复仍面临着困难和挑战,许多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状态。为了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最后,我调研了我国的水资源。我发现,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地区相对较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的调配和保护,推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水污染治理。
综上所述,我国自然资源调研报告显示,我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只有通过加大保护力度,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改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自然资源调研报告 篇三
自然资源调研报告
篇一: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一、凤庆县简介
凤庆县,亦称蒲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临沧市市辖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临沧市的东北部,跨99°31′E~100°13′E、24°13′N~25°03′N之间,东与巍山县(属大理州)、南涧县(属大理州)相连,东南与云县毗邻,西南与永德县交界,西、西北与昌宁县(属保山市)接壤。是“世界滇红之乡”,“中国核桃之乡”,滇西文献名邦,临沧市教育大县。
全县辖13个乡镇,45.6万人(20XX年),国土面积3335平方公里, 年平均气温约16.5℃。县城所在地凤山镇居县境中部,距云南省省会昆明市580公里,距临沧市政府驻地临翔区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1公里。
境内均为山区峡谷,仅营盘镇有少许丘陵盆地。最高点为大雪山黄竹林,海拔3098米。最低点为猛统河出境处,海拔900米。县城海拔1578.8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素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四季如春”之称。立体气候状况孕育了凤庆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和植被类型,赋予了凤庆丰富的生物景观。
二、凤庆县自然地理状况
(一)气候
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16.5℃,极端最低气温-5℃,年降水量 1200mm,相对湿度约70%,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每平方米129629卡,为全省光能中等强度的地区。年平均霜期为67天。风向多为北风和西风,年平均风速2.2米 / 秒,最大风速24米/秒 。有雨热同期的特点,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冬暖夏凉,雨量集中,干湿分明。
(二)地形
凤庆县位于滇西纵谷南部,境内群山连绵,山川相间。由于澜沧江及其支流顺甸河、黑惠江、迎春河切割,从北至南形成四大峡谷。西部地势较缓,呈波浪式向西延伸,形成以营盘为中心的中山丘陵盆地。
境内山脉,属怒山、云岭两大山系。澜沧江以南属怒山山系,从南至北分布,主要有大雪山、万明山、黑龙潭山3支。澜沧江以北属云岭山系,从西北向东南分布,主要山峰有光山梁子、金堂山、卡马山头、池塘梁子、灵宝山、六五山等,连贯鲁史、诗礼、新华3个乡镇。
(三)水系 境内河流属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澜沧江从西北入境,由东南出境,穿过县城北部,过境长度59.4公里。
(四)植被
全县境内生态环境多样,生物群落组合复杂,植物资源丰富,寒温带、亚
热带植物均有分布。以壳斗科、茶科、松科、桦木科植物为主,组成常绿阔叶林植被。
海拔1400米以下的南亚热带河谷地区自然植被主要由木棉科、栎科、樟科、桑科、豆科等植物组成,主要树木有:樟树、木棉、橄榄树、滇合欢、木荷、云南松等。草本植物主要有菊科、禾木科。
海拔1400米-1700米的中亚热带低山区,以云南松纯林或松栎混交林为主。 海拔1700米-2300米的北亚热带半山区,以壳斗科的滇青岗、黄栎、高山栎等栎类和旱冬瓜、桦山松为主,混生红花油茶、白花油茶,主要经济林木是红花油茶。
海拔2300米以上的温带地区,以硬壳科斗科、山茶科、桦木科、杜鹃科等常绿壳斗科树种构成主要生物群落,主要树种有:水青岗、滇青岗、高山栎、高山栲、红花油茶和杜鹃类多种乔木、灌木,林下有生长较好的刺竹、实心竹、黄竹,草本植物有禾本科、菊科、厥类,地表和树杆上有大量的苔癣地衣。
现有森林面积160万亩,森林覆盖率32.7%
(五)土壤
境内的土壤主要有8个土类 、15个亚类、49个土属、124个土种。土壤多为红壤,pH值5.0~6.0,偏酸,适合于粮食作物和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三、凤庆县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全县国土面积33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3万亩,其中:水田14.2万亩,旱地33.1万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蚕豆、豌豆的农作物。还有种植茶叶、核桃、果树、花卉的经济作物、
(二)水资源
全县水资源较为丰富,共有大小河流168条,澜沧江过境长度59.4公里。全县地表径流量20.22亿立方米,平均年产地下水6.18亿立方米。
(三)水能资源
凤庆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不含澜沧江)为17.1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5.1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29.75%,可利用系数0.13。而澜沧江是县内主要的大河,主要是进行水利、水电开发,主要的水利枢纽有小湾电站。小湾水电站装机容量420万千瓦,保证出力185.4万千瓦,年保证发电量190亿千瓦时,电站静态总投资223.31亿元,计划总投资277.31亿元。20XX年8月6台机组已全部投产。总库容149亿立方米,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拦沙及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是澜沧江中下游河段的“龙头水库”。
(四)地热资源
全县地热资源丰富,有热泉2个,中热泉6个,中温泉2个,低温泉3个,这13个温泉的放热量约为17.68兆瓦。
(五)生物资源
凤庆县境内生物资源丰富,植树种类繁多。有家畜24种,家禽14种,昆虫
类动物10种,两栖类动物、软体类动物数10种,鱼类31种,鸟类42种,兽类动物24种 。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七种:金钱豹、绿孔雀、四爪陆龟、云猫、云豹、马来熊、黑鹤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三十六种:、豺、黑熊、马鹿、岩羊、巨松鼠、树狗藤狸、白鹇、蟒蛇、猕猴等。
植物资源有82科212属
365种。主要优势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栎类、桤木、木荷、桦木、油杉、麻栎、核桃、杨树等。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五种:秃杉、水青树、杉栎等;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三种:云南松、野生茶树、云南山茶 。重点植物药材有鸡血藤、黄连等。四、凤庆县经济状况
凤庆县经济总量(GDP)位于临沧市第四名(次于云县、耿马县、临翔区),人均GDP位于临沧市第七名(次于云县、耿马县、临翔区、镇康县、沧源县、双江县,全省第110名)(全省共有129个县域经济体),经济相对落后,是临沧市七个国家贫困县之一(云南省有73个)。
“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达31.51亿元,年均增长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3.78亿元,年均增长33.9%。财政收入达4.66亿元,年均增长42.6%。财政支出达14.5亿元,年均增长41.9%。实现招商引资12.52亿元,年均增长6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6.39亿元,年均增长24.8%。各项贷款余额达24.88亿元,年均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6元,年均增长2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06元,年均增长1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54亿元,年均增长23.2%。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全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XX年以来,凤庆县大力实施山区综合开发,强势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着力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上半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3860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48元,同比增长29.3%,农业整体发展良好。
以下介绍凤庆县主要农业产业的发展特点。
茶叶生产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1639年游风庆时曾在游记中写到:“又下三里,过一村,已昏黑,又下二里,而宿于高枧槽(今大寺乡马庄村),店主老人梅姓,颇能蔚客,特煎太华茶饮余”。说明早在16世纪以前,凤庆就有著名的太华茶和玉皇阁茶。
凤庆是云南大叶茶种发源地之一。茶树资源普查表明,全县很多地方都遍布野生茶树群落,其中以澜沧江畔小湾镇香竹箐栽培型野生大茶树为世界之最,是世界上最粗的大茶树。凤庆是云南“滇红”茶的故乡。1939年试制“滇红”成功,成为中国出口名茶—“滇红”的发源地。新中国成立后,全县共有茶园面积3.15万亩,茶叶产量500吨。改革开放以来,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茶叶生产,全县各乡(镇)80%的农户种茶。
据统计, 20XX年,全县拥有茶园面积301079亩,同比增加6797亩,增长
2.3%。其中:采摘面积266555亩,同比增加6397亩,增长2.5%;实现春茶总产量10741吨,同比增产1522吨,增长16.5%。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09年3月开展了全国重点产茶县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凤庆县茶产业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重视下,产业发展规模已步入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前列,茶园面积占全国第三位、产量占第七位,但产值较低,未进入前十名。
核桃产业
凤庆核桃因果大、壳薄、肉厚、仁白、味香的优良品质受人青睐,1976年凤庆就被定为全省发展泡核桃基地县,1979年6月被列为全省25个核桃基地县之一,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
到目前为止,全县13个乡镇174个村共有7万多户农户种植核桃,占全县农户总数的71%。有五个乡镇发展面积突破10万亩(鲁史、勐佑、三岔河、洛党、凤山),有4个乡镇接近10万亩(新华、小湾、郭大寨、雪山),有23个村发展面积在1万亩以上(西密、瓦屋、金马、宝华、鲁家山、沿河、德乐、平河、和顺、大寺、鱼塘、中和、勐统、春光、锦绣、三水、新民、松林、干马、柏木、雪华、涌金、太平寺)。
全县核桃基地规模累计达123万亩,2008年挂果面积15万亩,产量1.51万吨,产值3亿元,人均核桃收入7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2501元的28.7%,核桃收入达万元以上的农户近1000户。
到20XX年,全县将建成核桃基地140万亩,并实现全部投产,按照亩均10株计算,全县核桃总株树为1400万株,以每株200元产值测算,全县农民核桃收入为28亿元,人均收入达6200元左右。届时,核桃将真正成为我县小康社会建设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县核桃总产量为1.51万吨,95%是向外地销售原料,销售量为14345吨(其中原料果占63%,9037吨,核桃仁占37%,5308吨),5%为当地企业以深加工产品或小包装形式外销(如核桃粉、核桃油、核桃含片),年加工量为755吨。
蔗糖产业
凤庆县因地制宜,不断壮大蔗糖产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真抓实干,确保甘蔗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
20XX年,全县整个榨季工业入榨量264700.579吨(其中:凤庆县辖区营盘、勐佑两镇260287.47吨,永德县亚练乡4413.109吨),比上榨季增32273.579吨,增长13.89%;本榨季收购甘蔗平均价为338.51元/吨,比上榨季平均每吨增98.51元,增长41.05%;生产成品糖32365.7吨,比上榨季增2042.7吨,增长6.74%;生产酒精2139.136吨(2649千升),比上榨季增157千升,增长6.3%;产糖率12.23%,比上榨季下降0.82个百分点。
今年年初全县下达甘蔗新植任务20000亩,实际完成24000亩。
烤烟产业
烤烟已成为凤庆一大支柱产业,主要分布在江外三个乡镇。
20XX年,凤庆县共投入烤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803万元,建设管网工程7件115公里,配套水池103个,沟渠57条108公里,机耕路12条15公里,架设饮水管道530公里。建盖卧式密集型烤房1445座,外电架设已全部完成,烘烤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毕;计划建盖小烤房1450座,现已完工1293座;计划建设小水窖2000口,现已完工1842口。烟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烟区群众生产生
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20XX年,凤庆县共收购烟叶23.24万担,完成计划的109.52%,收购金额21752.64万元,实现烤烟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
五、发展展望
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凤庆县提出“林果畜稳县、工商业强县、茶文化兴县,把凤庆县建设成为全国茶叶名县,全国核桃大县,全省教育强县,全省绿色经济强县,全省生态文明县。把县城建设成为最适宜人居住、最适宜人创业发展的国家级园林城市”的目标。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凤庆县的明天将会更加的美好,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
篇二:高县主要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一、引言
(一) 调查目的和意义
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通常称为自然资源,可分为有形自然资源(如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等)和无形的自然资源(如光资源、热资源等)。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谋福利,我们就要对自然资源进行调查,从而进行区域的规划和开发。
(二) 调查对象
高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东经104°21′~104°48′、北纬28°11′~28°47′。东邻珙县、长宁县,西接宜宾县,南界筠连县,北与宜宾市翠屏区相望,东北、西南分别与南溪县和云南省盐津县毗连。高县县境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32公里,面积1321平方公里。山地、丘陵、槽坝相间地形,分别占43.88%。43.72%、12.4%。有大小溪河31条,分属金沙江和长江水系,其中南广河为县内最大河流。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1℃,降水量1021毫米,无霜期360天。
(三) 调查方法
文献法
二、调查内容
1、 土地资源
高县土地总面积198.0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0.60万亩,园地面积9.14万亩。林地面积49.64万亩,水域面积5.10万亩,未利用地29.72万亩,其它13. 82万亩。
2、 矿产资源
高县境内广泛分布有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并相关地赋存有无烟煤、烟煤、石灰岩等矿产资源。
通过对高县矿产资源的初步调查和资料收集,基本查清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空间分布,平面展布。全区共查明和发现矿产达22种。能源矿产有无烟煤、烟煤、油页岩,黑色金属矿有铁矿、有色金属矿产铜矿,稀有金属矿锶矿(天青石),其余为非金属矿产。
无烟煤主要赋存在文江、蕉村、四烈、庆岭、大窝、月江、双河等乡镇,石灰岩主要分布在文江、四烈、双河、月江、蕉村等乡镇,其余砖瓦用页岩、建筑用砂岩等矿产遍布全县。根据高县矿产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确定无烟煤、石灰岩、石英砂岩等为本县主要矿产资源。
3、 森林资源
高县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林地面积63万余亩,森林资源业主100余户。拥有国内少见的“植物活化石”桫椤树群落——红岩山桫椤森林公园。
4、 水能资源
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南广河、宋江河、清溪河、姜家河、二夹河、贡溪河六条河流域,水电资源较为丰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8.3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466万千瓦,已开发 462万千瓦;人均可开发电能101.6瓦。现已建水电站23座,装机50台,容量51355千瓦,年发电量达2.1亿度,高低压线路7070.5公里。南广河的高县境内的最大河流,高县的水能资源也主要集中在南广河。南广河因流经川南地区,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流域内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南广镇年平均流量111m^3/s,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35亿立方米,由于流经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区域,水能蕴藏量大。现建有来复水电站、罗布水电站等多座水电站。
5、 旅游资源
高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境内湖光山色于历史名胜相映生辉,与历史名城宜宾市、兴文石海洞乡、珙县悬棺融为一体,并与蜀南竹海形成环线连接,成为川南旅游长廊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里自然景观与风景名胜众多,拥有国内少见的“植物活化石”桫椤树群落——红岩山桫椤森林公园;有全市最大的山区蓄水型湖泊,神奇秀丽的七仙湖以及柳湖公园;有飞花碎玉的甘家沟瀑布和千姿百态的籁棚地下溶洞;有川南道教名寺——流米寺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硕勋故居、纪念馆;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阳翰笙故居以及清澈蜿蜒的南广河等众多旅游景区。
三、调查结论
高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具有较高的价值,但有些资源却严重不足,这不利于高县经济的发展。
四、建议与思考
在进行区域的总体分析与规划时要考虑区域内自然资源的数量和分布,以便能充分发挥其区域优势,为人类造福。
篇三:风景资源调查报告
一、调查准备
第一阶段:在进行本次调查之前,本小组查阅了大量关于大圩生态农业示范园的相关资料,包括省内外同类型的.风景名胜区和生态农业相关的旅游项目的规划文本、合肥市域范围内的已建成的风景名胜区的周边情况和大圩镇的基础规划及其上位规划等。根据所查阅的资料,对本小组成员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了分工,并进行了简单的组内讨论,明确了调查方向和内容。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1)准备实地调查所需的设备如简易测量仪器、影像设备等;2)准备多份“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见附录1)3)收集与旅游资源调查区有关的各类图形资料和与之有关的各种照片、影像资料(见附录2)4)制定调查线路,为便于实施和此后的旅游资源评价、统计,将整个调查区分为小块,线路贯穿所有小块。
第三阶段:本小组于20XX年9月14日、15日对位于派河边的1号调查地块展开为期两天的实地调研工作。根据既定方案完成对调查地块约6平方公里的调查工作,获取了大量资料,培养了团队默契度,
为接下来的方案构思和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
图1.1 路线讨论 图1.2 实地测量
二、小组成员名单
郑艺涵,11202050130,11景观①班
总负责人,协调全组工作
范鹏辉,11202050110,11景观①班
拍摄,图片处理
张 旭,11202050128,11景观①班
风景资源分类
孟 勇,11203050322,11景观①班
风景介绍
荆 晶,11202050113,11景观①班
后期资料处理、分析
徐 震,11202050103,11景观①班
保护与开发建议
王智帅,11202050203,11景观②班
风景资源评价,文本整理归总
三、目录
一、风景资源类型…………………………………………………4
1、风景资源分类……………………………………………………4
2、主要风景资源介绍………………………………………………6
3、风景资源的数量结构与类型特征………………………………10
二、风景资源综合评价…………………………………………………14
1、大圩生态农业示范园资源的定量评价…………………………14
2、风景资源定性评价………………………………………………20
三、特色与潜力风景资源分析…………………………………………22
1、风景资源特色分析………………………………………………22
2、潜力风景资源分析………………………………………………22
四、风景资源开发方向…………………………………………………23
四、调查报告正文
1、风景资源类型
1)风景资源分类
本规划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的风景资源分类体系(8主类、31 亚类、155基本类型),在对大圩生态农业示范园的资源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其主要风景资源可归为7 个主类,22亚类,70个基本类型。其结果如表1.1
表1.1 大圩生态农业示范园旅游资源分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