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综合体调研报告【实用3篇】
新农村综合体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新农村综合体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摘要:新农村综合体是指在农村地区建设的集农业生产、农村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发展模式。本篇文章通过对新农村综合体的调研,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新农村综合体的发展现状
目前,新农村综合体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纷纷投资建设新农村综合体,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农村综合体的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农业产业链延伸、农村旅游开发、农产品加工等。一方面,新农村综合体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它也丰富了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农村形象。
二、新农村综合体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农村综合体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新农村综合体的建设规模和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地方过分追求规模而忽视了质量。其次,新农村综合体的运营和管理不够专业化,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模式。此外,新农村综合体的发展往往受制于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其发展受阻。最后,新农村综合体的发展也面临着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经营模式。
三、解决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动新农村综合体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首先,政府应加强规划和指导,明确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目标和发展方向,确保建设规模和质量的统一。其次,加强新农村综合体的运营和管理,吸引专业化的人才和机构参与,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模式。同时,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新农村综合体发展受阻的问题。此外,新农村综合体也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模式,提供更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结论:新农村综合体是推动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模式,但其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通过加强规划和指导、改善运营和管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调整经营模式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促进新农村综合体的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增收。
新农村综合体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新农村综合体的成功案例分析与启示
摘要:新农村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发展模式,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篇文章通过对一些成功的新农村综合体案例的分析,总结了其成功的经验和启示,为促进新农村综合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案例分析
通过对一些成功的新农村综合体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成功的新农村综合体具有以下共同特点。首先,它们注重整合农业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和服务的一体化。其次,成功的新农村综合体注重农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和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此外,成功的新农村综合体还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通过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特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消费者。
二、成功案例的启示
成功的新农村综合体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启示。首先,要注重整合农业资源,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衔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其次,要注重品质和品牌建设,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此外,要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通过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特色,吸引游客和消费者,提升农村形象和知名度。
三、促进新农村综合体发展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促进新农村综合体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新农村综合体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和技术支持等。其次,要加强新农村综合体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农民的经营和管理水平,增强其创业和创新能力。同时,要鼓励企业和专业机构参与新农村综合体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和支持。最后,要加强新农村综合体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结论:通过对成功的新农村综合体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在促进新农村综合体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整合农业资源、提高品质和品牌建设、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同时,政府需要提供支持,农民需要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企业和专业机构需要参与建设和运营,宣传和推广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共同努力,可以进一步推动新农村综合体的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农民的增收。
新农村综合体调研报告 篇三
2015年新农村综合体调研报告
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内容,是丰富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强xx县农村文化建设, 5月下旬,县财政局与县文广新局组成联合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县14个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
一、xx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素有“梅花鹿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美誉的xx县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一颗明珠。它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属“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是著名的“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绿化先进县”。县域面积2522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总人口40.8万,其中农业人口近28万。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xx县的农村文化建设也有了长足进步,全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蓬勃健康的发展势态。
1、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
近几年来,xx县以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扎实有效地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为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先后投资100多万元,新建扩建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县乡镇文化站建成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在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建设的基础上,近年来,该县立足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文化服务,将组建各类文体社团、协会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作为繁荣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县有文化中心、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县14个乡(镇)已建设农家书屋229个,文化大院229个,实现了行政村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建设全覆盖,并在229个行政村都配设了文化志愿者。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小广场78处,室外活动场地面积达28万多平方米。
2、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服务体系,农民文化生活越来越精神。
xx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能人层出不穷。多年来,一些农村文化能人依托自家庭院或村级活动场所,自发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文化大院应运而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下,全县文化大院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县委、政府一直关注民间文化的发展,把发展群众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组建各类业余社团、协会、演出队伍,把文化大院建起来。一是整合文化资源。引导各乡镇利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书屋,充实文化大院的内容。利用村委会闲置房屋或公用场地,通过整修粉刷,绘制文化墙,建成文化大院、活动广场。小四平村利用村中闲置的一块低洼地,平整出了1500平方米的广场,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二是整合人才资源。发挥乡村文化带头人组织和建设文化大院,带起一个甚至几个村的文化活动。北屯基村的“张家文化大院”集中了戏曲、书法、绘画、舞蹈等各类人才,常年开展文体活动,涉及周边多个村组,吸纳聚集和涌现出了众多的文艺人才,形成了“能人”建大院、大院出“能人”的良好机制,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三是不断加大投入。县财政与文化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使用上,顺势推动,通过政府采购集中为文化大院配发秧歌服、音箱、锣鼓镲唢呐等器材,吸引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用最简单、最普通的活动方式,让老百姓跳出健康、舞出快乐。目前,全县已成立各类农村群众文体活动组织500多支,常年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农民有近5多万人。这么多的队伍于劳作之余排练节目,在节庆或农闲时进行演出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也进一步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受群众欢迎。现在农村文化大院已经成为了各村村民的娱乐健身、学习休闲的好地
方。我们在对xx镇的调查中,了解到该镇活跃着神鹿艺术团、中老年艺术团、喜洋洋秧歌队、火苗健身舞队、太极拳、广场健身操队、诗词协会、读书协会、农民书画院等30多支队伍,每支队伍都在50人以上。每当夜幕降临时,参加文体活动的人们,脸上洋溢出喜悦的笑容,手舞足蹈,欢声笑语,如痴如醉地享受着幸福生活,与围观欣赏的群众喝彩声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一提的是xx镇的神鹿艺术团所演出的文艺节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主要是针对个别群众出现的`封建迷信、不赡养老人、邻里不团结、赌博、酗酒等陋习和群众中涌现的文明新人新事来编排节目,所表演的内容在群众中有原型,深受群众喜爱,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像小四平镇的小阳村、那丹伯镇屏风村、南屯基镇的张家大院在村干部和文化带头人的组织下,纷纷建起了农民秧歌队、广场舞表演队、二人转小剧团等。只要“喇叭一响”,男女老少齐上阵扭起大秧歌、跳起广场健身舞,全村的村民都积极来参加,已经成为村里主流娱乐方式,使得各村多年来没有发生治安案件,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整个村组在一片和谐中快乐的生活着。这些看得到、摸得着的“文化惠民”措施的深入实施,让全县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精彩。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xx县的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必需看到,当前的农村文化发展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存在地区差异。在调查中,xx镇、小四平镇的总体情况远远好于拉拉河镇和三合乡,在xx镇湾龙村我们不仅看到该村有报栏、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村民活动广场,而且该村还建有健身路径和篮球场。另一方面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发展不平衡。我们在调查村组里是否有文体队伍的问题时,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比如南屯基镇、横道河镇、xx镇基本上每个村组都有2-3个民间文艺体育组织;而文化基础条件不好或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组,如二龙山乡、大兴镇等,一个村里只有1支文体队伍或者只停留在庭院活动中。
二是免费开放资金尚未到位,缺少文体活动设施器材。国家要求乡镇文化站每年免费开放资金不少于5万元,应由县级配套的25%资金始终没有到位,经费不足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乡镇文化站的正常业务工作及开展活动。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文化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特别是村组一级的文化建设,至今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薄弱的环节,严重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在对各乡镇村级文化设施调查中,目前现有的农村文体活动设施器材根本不能满足农民群众需求和农民的“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有的文化大院虽然配发了音响、乐器和服装,建设了文化大院小广场,但对于更多的农民群众需求(比如一个村有多个组有秧歌、健身舞蹈队)还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