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优质3篇)
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 篇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我国公众对于网络安全的意识逐渐增强。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和态度,我们进行了一项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本报告将分析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公众对网络安全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的网络安全措施和应对方法了解不足。其中,有80%的受访者表示曾经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如个人信息泄露、账户被盗等。另外,约60%的受访者表示对于网络安全事件的防范和应对不知所措。这一结果表明,尽管公众对网络安全问题有所重视,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知识和技能缺口。
调查还发现,公众在网络安全意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年轻人更加关注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而中老年人更加关注金融诈骗和网络购物安全。此外,受教育程度和职业背景也会对网络安全意识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高学历和从事信息技术相关工作的人群更加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并且更有能力应对网络安全风险。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和技能,为其提供更多的网络安全知识和实用的防范方法。可以通过开展网络安全宣传活动、举办网络安全培训班等方式来进行。
2. 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安全问题的立法和监管,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于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形成有力的网络安全防线。
3. 提升网络安全服务水平:加强网络安全服务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企业和机构要加强自身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4.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如媒体宣传、社区教育等,加强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同时,建立网络安全意识的长效机制,让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
总之,我国公众在网络安全意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通过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完善法律法规、提升服务水平和强化意识培养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 篇三
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
在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正式发布。该调查为我国首次开展的全国性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活动,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回收有效问卷25万余份,调查对象覆盖我国31个省(区、市),年龄跨度从7岁的儿童至60岁以上的老年人。
《报告》显示,定期更换密码的被调查者仅占18.36%,而遇到问题才更换密码的被调查者有64.59%,有17.05%的被调查者
从来不更换密码。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洪京一表示,定期更换密码对保证个人账户安全、防止个人隐私泄露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个人网银等较为重要的账号应该定期更换密码。同时,我国多账户使用同一密码的问题也非常突出,有44.42%的被调查者使用生日、电话号码或姓名全拼设置密码,将近10.88%的被调查者使用“abcabc”“123456”等简单字母或数字作为密码。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手机网民已达5.57亿,面对如此庞大的手机网民群体,手机应用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报告》数据显示,使用过正规网站或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下载手机应用软件的被调查者达71.68%,利用第三方安全软件提供的下载平台进行下载的占42.16%,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和通过点击他人推荐链接下载的分别占38.39%和10.83%,青少年被调查者利用百度等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下载手机软件的比例为各年龄段最高,达41.94%。洪京一强调,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下载的`手机软件,往往很难判别是否安全,而他人推荐链接下载软件的行为更容易招致病毒、木马侵袭。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网络诈骗事件日益增多,已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此次调查显示,遇到过网络诈骗的被调查者高达55.18%,网络环境不容乐观。而对照网民维权情况不难发现,网民整体维权意识不高,老年网民缺乏应对网络诈骗的知识技能问题尤为突出。”洪京一说,作为维护个人权益的有力武器,公民有必要了解并熟悉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而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熟悉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被调查者仅为9.05%,这说明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依然任重道远。
以下是《报告》图解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