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优秀3篇)
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 篇一
标题:汉语言文学中“自由”概念的演变与文化内涵探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汉语言文学中“自由”概念的演变与文化内涵。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我们发现“自由”这一概念在汉语言文学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本研究将以文献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实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深入挖掘“自由”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学作品中的演变与文化内涵,以期为深入理解和研究汉语言文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自由,演变,文化内涵
一、研究背景
自由作为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在汉语言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自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汉语言文学中“自由”概念的演变与文化内涵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中有关“自由”概念的文献综述和分析,探究其演变与文化内涵。具体目标如下:
1. 总结和梳理汉语言文学中“自由”概念的发展历程;
2. 分析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学作品中“自由”概念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3. 探讨“自由”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4. 提出对于汉语言文学中“自由”概念的新理解和思考。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梳理和总结汉语言文学中“自由”概念的演变历程和文化内涵。同时,结合实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挖掘和解读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学作品中“自由”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价值取向。
四、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对汉语言文学中“自由”概念的演变与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并提出对于“自由”概念的新理解和思考。同时,本研究也将为深入理解和研究汉语言文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于汉语言文学中“自由”概念的演变与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对于自由的理解和认识;
2. 通过对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学作品中“自由”概念的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汉语言文学中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内涵;
3. 为深入理解和研究汉语言文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
六、研究计划
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文献综述和分析:对汉语言文学中有关“自由”概念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总结梳理其演变与文化内涵;
2. 实例分析和比较研究:选取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实例,深入挖掘和解读其中的“自由”概念;
3. 理论分析和思考:结合实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的结果,提出对于“自由”概念的新理解和思考;
4. 论文撰写和修改: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论文撰写,并根据导师和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 篇二
标题:汉语言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与社会变革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汉语言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我们发现在汉语言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社会变革密不可分。本研究将以文献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结合实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深入挖掘女性形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学作品中的演变与社会变革,以期为深入理解和研究汉语言文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女性形象,演变,社会变革
一、研究背景
女性形象是汉语言文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塑造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对于汉语言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与社会变革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中有关女性形象的文献综述和分析,探究其演变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具体目标如下:
1. 总结和梳理汉语言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发展历程;
2. 分析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方式和特点;
3. 探讨女性形象在不同社会变革中的变化和反映;
4. 提出对于汉语言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新理解和思考。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梳理和总结汉语言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演变历程和特点。同时,结合实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挖掘和解读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具体表现和变化规律。
四、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对汉语言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并提出对于女性形象的新理解和思考。同时,本研究也将为深入理解和研究汉语言文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于汉语言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演变与社会变革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和把握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通过对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汉语言文学中的社会变革和价值观念;
3. 为深入理解和研究汉语言文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
六、研究计划
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文献综述和分析:对汉语言文学中有关女性形象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总结梳理其演变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2. 实例分析和比较研究:选取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实例,深入挖掘和解读其中的女性形象;
3. 理论分析和思考:结合实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的结果,提出对于女性形象的新理解和思考;
4. 论文撰写和修改: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论文撰写,并根据导师和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汉语言文学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本 篇三
题目:湘西乡梦——《边城》与沈从文小说的人性内涵课题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
(一) 目的、意义:
本文通过《边城》等一系列充满浓厚湘西情味的作品,来展现“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命理想状态,并以“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式”来阐释这种原始的人性美。它虽然带着不可抹灭的人性简陋和愚昧无知,但也不失本真自然和勇敢宽厚,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沉思的年代里作者对特色湘西世界的眷念和思考,并揭出了湘西世界朝现代转型过程中,文化碰撞带给乡下人生存方式及历史命运的转变,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或能给人以教益。
(二) 研究动态:
郭沫若等人在《斥反动文艺》中把沈从文“定性”为“桃红色的”反动作家后,不仅影响了沈从文的前程,也影响了中国将近半个世纪的文学史研究。上世纪80年代文坛掀起了经久不衰的“沈从文热”,沈从文在1988年诺贝尔奖评选期中,是接近这个奖项的作家,沈从文从边城走向世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凌宇是最早从事沈从文研究的人,他的《沈从文正传》、把沈从文与外国文学联系起来,突出了他既善于吸纳西方观念又能保持独特文化心理的鲜明民族特性。张家界吉首成立了“沈从文研究室”研究沈从文与湘西系类的中西学者越来越多,渐渐的发展为全面的系统的文学研究体系。
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创新之处:
(一) 主要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沈从文小说中的文化内涵着手,介绍小说中的两种创作风格,以湘西乡土特色为主要叙述点的湘西乡土小说和以都市上流社会生活为视角的都市题材小说。其次用细腻朴素的语调描述着湘西风情美、人情美的湘西情味,以此展现湘西自然的人性美,在论文的开展中,以《边城》为例,通过对人物情节的描写,来体现自然中生活的淳朴人民的人生现状,展现着人性的优美、健康与和谐。在作者的小说中,也体现着充满“善”意的悲悯和对爱情之“悲”的同情,小说中和平、静谧的湘西同时也在时代的不断前进中显露出它简陋、原始的人性悲剧。作者以一个“乡下人”的眼光给大家讲述“城市化”给民族文化带来的歧路和“现代化”是带给人类退化的根本原因。表现了对现状的担忧。
(二) 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创作视角投注到对于沈从文的小说中人性的研究。 通过沈从文小说《边城》来描述了湘西淳朴自然的乡土民情,表现了一种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生命形式,抒发了作者对纯真人性的赞美和眷念。通过”都市世界“和“乡土文明”的对照,表达了一个“乡下人”对生命形式的探索和反省,充满了对人生道德的隐忧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希望通过建构心中的“希腊小庙”,来探求拯救现代都市人不健全的,虚伪愚昧灵魂的良方,给身处“中国问题”中的民族和个人带来勇气和信心,奏响生命理想之歌。
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一)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 2、文献研究法 3举例分析法 4、对比研究法
(二)论文提纲
1,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涵
1.1 两个世界
1.2 湘西情味
1.2.1 风俗的美
1.2.2 人情美
2,《边城》中的自然人性文化
2.1 人性和谐的体现
2.2 充满“善”意的悲悯
2.2.1 爱情之“悲”
2.2.2 人性之“悲”
3,“希腊小庙”与“城市化现代化”
3.1 “现代化”与“城市”的歧路
3.2 “人性”——“希腊小庙”的供奉
4,结语
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
20XX年9月20日—9月30日 学生确定选题上报
20XX月31日前 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20XX年11月30日前 指导教师召开开题报告会,学生填写开题报告表
20XX年12月—20XX年3月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初稿
20XX年3月31日前 学院中期检查。
20XX年4月1日—4月28日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修改补充完善论文。
20XX年5月1日——5月12日 毕业论文上交学院教务办。评阅教师填写评阅人意见。
20XX年5月14日——5月30日 毕业论文答辩与成绩评定。
主要参考资料:
[1]赵海燕﹒都市人生与湘西世界的对立互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6):56~57
[2]沈从文.《沈从文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12
[3]]爱德华•W•萨义德(美)[M].《东方学 》.王宇根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5
[4]旷新年.《解读沈从文经典》[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3.4
[5]沈从文.《大山里的人生》[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2
[6]沈从文.《沈从文经典作品选•边城•传奇不奇》[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2
[7]彭晓勇.《边城圣手——沈从文》[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8]金介尃.《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9]龙迎春.《走进沈从文的家乡•品读湘西》[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
[10]邵华强.《沈从文研究资料》[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
[11]巴金、黄永玉.《长河不尽流:怀念沈从文先生》[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12]吴立昌.《沈从文作品-欣赏》[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88
[13]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室.《沈从文研究•第一辑》[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
[14]凌宇.《沈从文传:生命之火长明》[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版社,1988
[15]沈从文.《沈从文选集•第五卷》[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16]高扬﹒论沈从文小说的湘西民俗文化内涵[J]﹒固原师专学报﹒1998,67(5):41~75
[17]杨芳芳.《沈从文作品精选•阿黑小史》[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1
[18]沈从文.《沈从文别集•萧萧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19]田中阳.《湖湘文化精神与二十世纪湖南文学》[M].长沙:岳麓书社,2000
[20]谭其骧.中国年内地移民史•湖南篇[A]长水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1]沈从文.《边城•长河》[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1
[22]凌宇.《沈从文正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