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论文范文【精选6篇】
高中生物论文范文 篇一
探究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首先介绍了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基因治疗、疾病预防和生殖健康等方面的应用,并讨论了其中的优势和局限。最后,本文探讨了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对社会伦理和道德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基因编辑技术,医学应用,社会伦理,道德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基因编辑技术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人类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人类基因组中的DNA序列来修改特定基因的技术。它可以用于治疗遗传性疾病、预防疾病的发生以及提高生殖健康水平。然而,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许多伦理和道德上的挑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首先,在基因治疗方面,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修复或替换患者基因组中的异常基因来治疗遗传性疾病。例如,科学家们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治愈了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和血友病。其次,在疾病预防方面,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改变人类基因组中的一些易感基因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例如,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利用人类基因编辑技术降低了乳腺癌和肺癌的发生率。最后,在生殖健康方面,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筛查胚胎基因,以避免遗传性疾病的传递。这种技术已经在一些国家开始使用,但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道德上的争议。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势和局限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精确地编辑人类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从而实现对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另外,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成本相对较低,操作简便,使得它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人类基因编辑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首先,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引发一系列未知的副作用,因为人们对基因组的了解仍然有限。其次,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导致基因多样性的减少,从而降低人类的适应能力。最后,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涉及到一系列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社会伦理和道德挑战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伦理和道德上的争议。首先,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导致基因改良的社会分化,加剧富贵之间的差距。其次,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导致种族歧视的加剧,因为一些人可能会强调特定基因的优势。此外,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涉及到人类生命的伦理尊严和人类基因组的完整性的问题。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和道德问题,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和伦理准则来规范其应用。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的科学素养和伦理教育,以促进人们对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
结论
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它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着许多伦理和道德上的挑战。只有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伦理准则并加强公众教育,才能确保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正确和负责任的应用。
高中生物论文范文 篇二
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植物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然后分析了植物光合作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以及对氧气和水的释放和消耗。接着,本文探讨了植物光合作用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水资源等方面的作用。最后,本文讨论了植物光合作用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浓度,氧气释放,环境保护
引言
植物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得以存在的基本过程之一。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植物光合作用不仅对植物本身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也对整个生态系统和环境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植物光合作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植物光合作用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这样,植物光合作用能够帮助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此外,植物光合作用还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一些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光合作用对氧气和水的释放和消耗
植物光合作用通过释放氧气和消耗水对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水分解为氢氧根离子和氧气,释放氧气到大气中。这样,植物光合作用不仅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了氧气,也维持了大气中氧气的平衡。另外,植物光合作用还消耗了大量的水分,为水循环和水资源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不仅体现在减少二氧化碳浓度和改善空气质量方面,还表现在其他方面。首先,植物光合作用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其次,植物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一些有害物质,净化土壤和水体。最后,植物光合作用能够保护水资源,降低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植物光合作用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
植物光合作用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和森林砍伐,从而破坏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平衡。这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生存都带来了威胁。因此,保护植物光合作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建议
为了保护植物光合作用和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包括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和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次,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森林砍伐和植被破坏。最后,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结论
植物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减少二氧化碳浓度、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水资源等方面。保护植物光合作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只有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加强环境教育,才能实现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高中生物论文范文 篇三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
2.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3.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
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高中生物论文范文 篇四
以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为例,3册教材共有插图194幅,其中必修一教材中有插图60幅、必修二教材有插图66幅、必修三教材中有插图68幅.这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插图具有一定的深度与难度,从插图在教材中的比例不难看出,它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些插图可以归为四类,即生物的形态的结构图、线条图以及照片、绘图扫描图.无论是哪种图形都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教材插图能够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生物体构造、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生命现象,与文字讲解同等重要.但是,大多数学生只能看到图中表象的内容,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利用这些插图并进行分析,将观察与思维有效结合,掌握并灵活的运用知识,从而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
高中生物论文范文 篇五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内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的,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但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2、能力目标: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1)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讲述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地球上的环境千变万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质组成,比如地壳表面的水、岩石以及空气,那么这些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些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那么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组成?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
3
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组成细胞的元素: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缺锌导致DNA复制和RNA合成不能正常进行,胰岛素里有两个锌;缺铁会贫血;碘、硒甲状腺激素不可少)。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问题引导: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含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
4、板书设计
5、布置作业。
高中生物论文范文 篇六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增加,教学课时不足。与旧教材相比,高中生物新教材增加了较多的实验内容,其中考试大纲要求的必修模块的学生实验有19个。学校要在规定的模块教学时间内完成各个实验教学,实施中存在困难,部分地区在高二才开设生物课,各地区生物学科开设的课时有差异,个别学校还削减了生物学科的课时。教学课时不足对生物实验教学影响较大。
2、教师缺少对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不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教师对实验教学缺乏研究。教师的实验计划、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等能力普遍较差,对如何组织实验教学和对实验教学的课型研究不足。尤其是探究性实验。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实验指导能力和实验技能,在这方面教师显得力不从心。
3、实验要求提高,课堂实施困难。高中生物新课程提高了学生实验的要求,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方法、理论指导和实验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计划、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等)。有些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如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法和理论的指导。完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实验计划等环节,然而,课堂中教师在讲述实验原理、归纳讲评学生提出的问题之后,学生用于实验操作的时间已不多了,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进一步探究。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1、明确实验教学目标。明确目标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认真。
2、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地方性的季节性的限制。有些实验还需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实验结果。因此,在实验课前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多数学生把实验简单地理解为“看”,对实验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后往往答不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的结论。如果缺乏严格的训练,将会导致教师疲惫不堪,学生一无所获。因此,应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注意维持实验纪律,规范实验习惯合理指派实验大组长、小组长等。以确保实验教学质量。
4、分析实验程序和分析实验现象。—个较为复杂的实验过程是计划人员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它往往是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复摸索。所以,学生实验中,不能单纯地用实验指导进行“按方抓药”出现结果就行了。而要指导学生去分析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每一个处理意义以及各步骤之间的联系,从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大致为:培养→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要让学生了解根尖放在解离液中是为了使根尖细胞间变得松散,便于压片,否则根尖细胞很难压散,不利在镜下观察。另外。通过解离液的处理,使细胞迅速死亡。让细胞分别保留各自的分裂状态。漂洗是为了冲洗解离液,否则影响染色效果。在实验中。应根据学生程度和涉及原理的难易不同,由教师讲清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既知道实验应怎么做,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三、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高中生物问题,验证高中生物规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检测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那么,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检测呢,双缩脲试剂除可以检测到蛋白质的存在,那么乳制品中的蛋白质的含量有什么规定。蛋白质的含量如何测定呢?根据不同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怎样调整人们的饮食,才能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和延年益寿,所有这些都可以在实验中向学生提出。培养他们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总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定会事半功倍,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思维的逻辑性主要指能正确运用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的结果。生物实验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推理,主要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生物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比如探究“镁元素对植物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在缺镁元素的“完全营养液”中,一株小麦幼苗叶片发黄生长瘦弱,两株小麦幼苗叶片发黄生长瘦弱——当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含镁元素的无机盐溶液后,小麦的生长恢复正常。归纳出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的结论。
五、加强计划型实验题训练
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的高考生物试题更体现了这种趋势。高考生物实验题多以根据要求计划实验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和现象、得出或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评价和优化实验计划方案等形式呈现。如果还是按照以前老一套的实验训练模式,只重视做一些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型实验题,学生是很难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的。因此,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采取以上一些实验改革措施外,还必须要有意识地精选和精编一些实验习题,特别是一些不同类型的实验计划题(例题略),让学生进行全方位训练。
总之,学生在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思考,积极探索,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实验思想、实验方法而进行创新计划,实现能力的迁移,锻炼自己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