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包公祠观后感【精选4篇】
合肥包公祠观后感 篇一
合肥包公祠是我近期去过的一座历史文化景点,也是对包公文化的一次深入了解。这座祠堂位于合肥市瑶海区,是纪念北宋包拯的地方。在游览过程中,我被这座祠堂的独特建筑和包公的故事所吸引,同时也对包公的清廉正直深感敬佩。
合肥包公祠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古老的气息。祠堂由大门、正殿、左右厢房和后殿组成,整体布局严谨而庄重。大门上方有一块“包公祠”的匾额,显得庄严肃穆。进入祠堂,正殿内供奉着包公的神像,周围摆放着香炉和祭品。殿内的壁画描绘了包公的生平事迹,让人对他的事迹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在左右厢房中,陈列着包公的文物和相关展品,包括他的书法作品、法官服饰等,这些展品都展示了包公的才华和他对法治的追求。
在参观过程中,我对包公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他以廉洁公正的形象闻名于世。他办案严谨,不畏权贵,对百姓公平正义,因此被尊称为“包青天”。包公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甚广,他的形象被塑造成了一个勇敢正直、无私奉献的楷模。在祠堂中,我看到了一些关于包公的故事和他的名言警句,这些都让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合肥包公祠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场所,它不仅展示了包公的形象和事迹,更是传承了包公文化的精髓。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包公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对社会的影响力。在当今社会,廉洁勤政、公正执法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包公的故事和他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合肥包公祠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了解包公的故事和参观祠堂,我对包公的形象和他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时刻铭记包公的精神,努力做到廉洁奉公,正直公正,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合肥包公祠观后感 篇二
合肥包公祠是一座我一直想要去参观的历史文化景点。这次终于有机会去了解包公的故事,参观了这座祠堂,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合肥包公祠的建筑风格古朴庄重,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祠堂的大门上方挂着一块“包公祠”的匾额,显得非常庄重。进入祠堂,正殿内供奉着包公的神像,四周摆放着香炉和祭品。殿内的壁画生动地展示了包公的生平事迹,让人对他的故事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在祠堂的左右厢房中,有关于包公的文物和展品,如他的书法作品、法官服饰等,这些展品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包公的才华和他对法治的追求。
在参观过程中,我对包公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包公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官员,他以廉洁公正的形象闻名于世。他办案严谨,不畏权贵,对百姓公平正义,因此被尊称为“包青天”。包公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他的形象被塑造成了一个勇敢正直、无私奉献的楷模。在祠堂中,我看到了一些关于包公的故事和他的名言警句,这些都让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合肥包公祠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场所,它不仅展示了包公的形象和事迹,更是传承了包公文化的精髓。在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包公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对社会的影响力。在当今社会,廉洁勤政、公正执法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包公的故事和他所传递的价值观念,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合肥包公祠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了解包公的故事和参观祠堂,我对包公的形象和他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时刻铭记包公的精神,努力做到廉洁奉公,正直公正,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合肥包公祠观后感 篇三
合肥这座城市景点不多,兼并巢湖之后或许以此为依托提升旅游业的档次,但老市区的逍遥津、包公祠和明教寺以及李鸿章故居还是有点意思的。
尽管天气炎热,还是谢绝朋友好意出门转了转。
真是赶巧了,在周老虎被捉之后寻访包公祠,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大名鼎鼎的包拯,是中国妇孺皆知的人物,包公祠也有很多处,不仅“开封有个包青天”,安徽的池州、天长和广东的肇庆等地也有。
当然,坐落于他故乡的包公祠,被认为是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久的。
这座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的祠堂全称包孝肃公祠,“孝肃”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
绕过照壁,进了立有抱鼓石的大门,便被几朵荷花和大片藕荷所吸引。
据说,此处所产莲藕无丝,不像别处的藕断丝连纠缠个没完,那是因为包公正直无私。
清末启蒙思想家宋衡拜谒包公祠后有诗曰:“孝肃祠边古树森,小桥一曲倚城阴。清溪流出荷花水,犹是龙图不染心。”记得在圆明园观荷花时听说,红色荷花好看,但藕身发暗不好看也不好吃,不如白色荷花的藕清脆爽口。
忽然觉得,包拯在官场上也是这种“味道”吧,许多人欣赏、宣扬却不“消化”他。
这些年来,相继落马的高官引发安徽官场地震不断,那些人不可能不知道包拯,而且大多数也曾参拜过包公祠。
沿着祠堂中轴线游览完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古院,又看了包拯历史文化长廊和包公故事蜡像馆。
包公祠前身是包公书院,乃明代庐州知府宋鉴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拆除了原有的小庙而改建的。
1539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公祠。
原先的建筑群毁于太平天国战乱时期,李鸿章于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筹措白银2800两予以重建,规模依旧,只增添了东西两院。
李鸿章忙活一整,本来写了一个匾额,但包公坐像上头那个中心位置却让其兄李瀚章的“色正芒寒”给先占了。
他不好相争,又不愿屈居偏旁,只得另写一篇《重修包孝肃公祠记》刻石立之。
行至湖畔,但见那只寂寞威武的石狮子正用忧郁而孤独的眼神凝望包公祠。
家喻户晓的包青天,早被官方和民间此起彼伏的造神运动演绎成了一种文化和一种符号。
千百年来,庙堂之上,江湖之远,都在传颂青天美名,尤其是那些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的人们更是渴盼青天降临,对包拯、海瑞、况钟等青天大老爷崇敬有加。
当然,争当青天的也不在少数,假青天的闹剧也一再上演。问题是关键是,反腐不能只靠“包青天”。
管长远和根本的,还是制度。
唯有科学健全的廉政制度,才能真正营造一个不能贪、不敢贪乃至不想贪也不必贪的廉洁社会。
合肥包公祠观后感 篇四
在合肥的地图上最明显的两处景观就是包公祠和逍遥津。
通常来说最容易看到的不是最佳就是最烂。
但这两个地方的名字对我来说都很是有吸引力。
便先选一处观来。
抉择之后,决定先去那铁面无私的地方。
在包公祠里最先看到的是清风阁,在清风阁门前的小广场上,一副巨大的广告盘首入眼帘,标题是庆祝“包公文化节”,一看这名字,不去多想,就知道包公他老人家笑了。
但我要笑的是那广告牌被一罐“嘉多宝”凉茶占去大面篇幅,包公被挤到一个小角落,估计包公对这种待遇是不以为然的'。
不知道这广告牌是谁立的,因为牌面上的一些什么局什么办的模糊小字让人迷惑。
带着一份惘然之心进入了清风阁,这是一座新建的仿古建筑,几层阁楼都是展厅,全是关于包公故事的艺术品,有木雕、绘画、书法等。
在清风阁走动过程中,由于自己贫乏的艺术鉴赏能力,一直没能有趣味,但心中却一直肃穆,似乎像被催眠的状态。
从清风阁里出来,便跟随别人的脚步来到对面的包公墓,由于刚才的肃穆还在,所以犹豫去参观一个人的墓是否合适。
这时,一个导游的声音说:“包公墓里供有包孝肃公的灵牌。”此时才打消了犹豫,想来这包公墓也是一群建筑。
在神门通往神宫的石路上,两边雪松矗立,这使本已有的肃穆更加凝重了。
神宫和神门这两个词是听的导游的声音,不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名字。
神宫供奉着包孝肃公及其子孙的排位,排位前的地上放有几个蒲团垫子,本想进去,突然觉得这几个垫子摆在这里不合适,同时里面传
来两个女人的嬉笑声,原来殿的角落有一个卖高香的摊子。
这种笑声越发的使我不愿意走到里面去了。
在门口举了三个躬之后,继续向这群建筑的里处走去,不久两个字赫然出现在指示牌上:“墓室”。
这是万万不能再向里走了。
包公祠,让我肃穆了一个下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