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十三岁的际遇教案设计(实用3篇)
初一语文十三岁的际遇教案设计 篇一
目标: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了解和体验十三岁的际遇,培养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十三岁的际遇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生对于十三岁的际遇的理解;
2.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十三岁的际遇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如何培养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
1.课件;
2.教学素材:关于十三岁的际遇的文章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关于十三岁的际遇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场景和人物,激发学生对于十三岁的际遇的兴趣。
2.阅读理解(15分钟):
教师分发一篇关于十三岁的际遇的文章给学生阅读,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a.文章中提到的十三岁的际遇是什么?
b.这个际遇对于主人公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c.你在十三岁时有过类似的际遇吗?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3.情感表达(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关于自己十三岁的际遇的文章。鼓励学生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a.你在十三岁时经历了什么?
b.这个际遇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c.你对未来的人生有什么期许和思考?
4.分享和展示(15分钟):
学生可以自愿分享自己的文章,并对其他同学的文章进行评论和讨论。教师可以从中选取一些优秀的文章进行展示和点评。
5.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对于十三岁的际遇的理解和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初一语文十三岁的际遇教案设计 篇二
目标: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了解和思考别人的际遇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合作意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别人的际遇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合作意识;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学生对于别人的际遇的理解;
2.学生的同理心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别人的际遇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如何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
1.课件;
2.教学素材:关于别人的际遇的文章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关于别人的际遇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场景和人物,激发学生对于别人的际遇的兴趣。
2.阅读理解(15分钟):
教师分发一篇关于别人的际遇的文章给学生阅读,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a.文章中提到的别人的际遇是什么?
b.这些际遇对于这些人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c.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别人的际遇吗?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3.同理心培养(15分钟):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体验别人的际遇,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际遇对于这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4.合作意识培养(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别人的际遇,设计一份帮助这个人的计划,并进行展示。鼓励学生在设计计划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5.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对于别人的际遇的理解和对于同理心和合作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培养更多的同理心和合作意识。
初一语文十三岁的际遇教案设计 篇三
初一语文十三岁的际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并学习作者“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的精神。
2.积累语汇。
[难点、重点分析]
作者入学之初有句“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这个誓言和上文中一再强调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有没有联系?如果有,它们之间是怎样的联系?
分析:有联系。誓言中强调“要让北大为我感到骄傲”,而“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正是因为“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教学过程设计]
(一)速读测试。
1.本文题目是: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本文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
3.作者第一次知道“北大”,是什么时候?是怎样知道的?答:
4.作者十岁时,乘汽车从北大校门口经过,为什么固执地扭过头去,不看呢?答:
5.北大图书馆对作者的最大影响是什么?答:
6.“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作者对“北大的人”喜欢的是什么?答:
7.文章共3段(以空行隔开为标志),第1段写的是什么内容?答:
8.文章第2段写的是什么内容?答:
9.文章第3段写的是什么内容?答:
10.综观全文,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意?答:
测试记录:
阅读速度:_________字/每分钟
理解率:_________%
阅读效率:______字/每分钟
(二)激疑质疑。
1.结合上下文,理解解释下列词语:
(1)际遇:
(2)尘缘:
(3)穹隆:
(4)呜咽:
(5)迷离:
(6)涉足:
(7)徜徉:
(8)絮语:
(9)犀利:
(10)古朴:
(11)凝重:
(12)安恬:
(13)撷取:
(14)惆怅:
(15)沉淀:
(16)似曾相识:
(17)白驹过隙:
(18)茫然若失:
2.本文三个段落之间有什么联系?
3.参见“难点、重点分析”
(三)精读导引。
第1题,可以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结合课文内容加以理解。
第2题,要结合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理解。
第3题,参见“难点、重点分析”。
(四)疑难讨论。
第1题:
(1)际遇:遭遇(多指好的)。文中是指作者十三岁被北大破格录取的机会。
(2)尘缘:佛教称尘世间的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人心与‘六尘’有缘分,受其拖累,叫作尘缘。泛指世俗的缘分。
(3)穹隆:指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也泛指高起成拱形的。
(4)呜咽:低声哭泣。
(5)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6)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7)倘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8)絮语:絮絮叨叨地说。
(9)犀利:锐利。
(10)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11)凝重:端庄,庄重。
(12)安恬:安逸恬适。
(13)撷取:摘下,取下。
(14)惆怅:伤感,失意。
(15)沉淀: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文中用以比喻凝聚、积累。
(16)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见过。形容过去一度见过的事物又在眼前出现。
(17)白驹过隙: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如同骏马在极小的缝隙前飞越而过。形容时间迅速流逝。
(18)茫然若失:失意的样子。
2.文章第一段,写过去向往北大,以及到北大两年来的感受;第二段写的是北大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子,使“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第三段写自己的理想,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渴望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全文充满了对北大的向往、感激、热爱之情。行文以时间为序,先写来到北大前、初到北大时的感受;又写两年来北大对自己的教育、影响;最后写要从海洋深处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的誓言。按感情发展的脉络自然写来,联系紧密,同时在内容上也随之层层加深。
3.参阅“难点、重点分析”第3题。
速读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十三岁的际遇》(5分);田晓菲(5分)。
2.1987年10月(5分);燕园(5分)。
3.“我”第一次知道“北大”是七岁时,是从一张旧照片上看到的。(10分)
4.“现在看了,以后再来上学就不新鲜了。”(10分)
5.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微风吹进的窗口,透进一片纯洁的真理之光。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面目向“我”揭示和呈现,“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个“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10分)(意思对即可)
6.①刻苦学习的精神;②清新自由的气氛;③带领学生攀登科学高峰的老师;④平易而自然的师生关系。(10分)
7.时候向往北大,以及进北大两年来的感受。(10分)
8.北大为“我”打开了一扇窗子,使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10分)
9.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渴望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的理想。(10分)
10.表达了“我”对北大由向往到感激、热爱的情意。(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