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优秀教案【优质3篇】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态度。因此,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未来观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的变化和挑战。
2. 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的勇气和信心。
3. 提高学生的创新和适应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应对未来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2. 培养学生积极的未来观念。
3. 提高学生的创新和适应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
2. 与未来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未来科技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和想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和挑战。
2. 学习
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担忧。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与未来相关的文章,让他们了解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3. 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未来相关的活动,例如编写未来的自我介绍、设计未来的城市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创新和适应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
4. 总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让他们思考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面对未来。
五、拓展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一些与未来相关的文章或书籍,并写一篇关于未来的作文。通过这些拓展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未来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这个教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未来观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相信未来,我们可以克服各种挑战,创造美好的未来。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 篇二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变革的时代,培养学生积极的未来观念和适应能力变得尤为重要。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相信未来,并为未来做好准备。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未来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的创新和适应能力。
4. 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帮助学生认识未来的机遇和挑战。
2. 培养学生积极的未来观念。
3. 提高学生的创新和适应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
2. 与未来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未来机遇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2. 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了解未来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未来发展相关的文章,让他们了解未来的新兴行业和职业。
3. 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未来相关的活动,例如模拟未来职业的工作场景、设计未来的创新产品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创新和适应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
4. 总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让他们思考如何为未来做好准备。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五、拓展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一些与未来相关的研究和调查,并进行展示。通过这些拓展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为自己的未来规划做好准备。
通过这个教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未来观念,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相信未来,我们可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 篇三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相信未来》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大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赏析当代诗歌的能力
具体的目标:
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法
注意问题:
让学生参与活动与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二、课题导入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
,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难》,其中有两句话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誓为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诗人用同样的激情,写下了《相信未来》的醒世之作。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要求:听课文录音,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
明确:课文基本结构:
1—2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痛斥现实
第3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表明信念
第4节: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相信未来
第5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
第6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
第7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决心战斗
四、分析鉴赏,把握主旨
(一)揣摩语言:
1.诗歌意象的运用:
问题: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4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第5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2.比喻的用法:
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上面三个句子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谓关系。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
全节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二)表现形式
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
明确: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
五、讨论交流,自由欣赏
注意: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透过形式体悟内容。
六、组织朗读,加深体验
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诗文,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七、学生提疑,师生交流
组织学生质难问疑,师生共同交流,以加强对本文的体验与感悟。
八、补充内容
食指诗二首:
1.世纪末的中国诗人
添加些我们无用的尸骨做干柴
经寒冬的狂风一吹便吹大火熊熊
在物欲漫天的冬夜,火焰被吹得
像民族精神的旗帜迎风抖动
化苦难的生活为艺术的神奇
净化被金钱异化了的灵魂
如此我便没有虚度
自幼追求艺术的一生。
2.《热爱生命》(1979)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到墓地寻找我的碑文
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法码
我有信心:以人生作为天平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那条弯弯曲曲的荒草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
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
这使多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恶势力挑战的个性
虽是缕经挫折,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生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