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设计(优选4篇)

《劝学》教案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劝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劝学》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动力;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理解《劝学》中的主旨和情感表达;

2. 掌握《劝学》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运用学到的知识,提升学习动力。

教学难点:

1. 理解《劝学》中的寓言意义;

2. 培养学生对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文《劝学》;

2. 课件、教学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3. 视频资源:相关名人劝学演讲视频。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劝学的名人演讲视频,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思考和讨论。

Step 2: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情感表达和寓言意义。

Step 3:词汇与短语学习(10分钟)

1.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呈现相关例句。

2.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活动,运用所学词汇和短语造句。

Step 4:学习方法分享(15分钟)

1.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

2.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不同学习方法的优缺点,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Step 5:学习动力激发(15分钟)

1. 学生分小组,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分享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提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Step 6: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和感悟。

教学延伸: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学习动力的文章,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2. 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提升学习动力。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文章内容充实、有深度。

《劝学》教案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劝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劝学》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 理解《劝学》中的寓言意义和主旨;

2. 掌握《劝学》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 运用学到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难点:

1. 分析《劝学》中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1. 课文《劝学》;

2. 课件、教学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3. 学习方法指导手册。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故事,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Step 2: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义和寓言故事的主旨。

2.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活动,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Step 3:词汇与短语学习(10分钟)

1.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并呈现相关例句。

2. 学生进行词汇和短语的拓展运用,完成相关练习。

Step 4:学习方法指导(15分钟)

1. 教师介绍几种常用的学习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2.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心得。

Step 5:学习效果提高(15分钟)

1. 学生分小组,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提出改进建议。

Step 6:课堂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和感悟。

教学延伸: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学习方法,制定一份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2. 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学习计划具体、可行。

《劝学》教案设计 篇三

  教学要求

  1.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获得良好教养的途径。

  2. 了解本文比喻论证的写法。

  3. 掌握积累课文中文言虚实词、古今字和通假字。

  教学重点

  探究词义,学习比喻论证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第1段。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其起句“学不可以已”似易而难,因为全篇论述皆发源于此;其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反对儒家“生而知之”这一先验论的立场,联

  系荀子的基本哲学思想才能获得比较透彻的理解。

  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同学们,也许我们有的同学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也许我们有的同学整天或冥思苦想,或埋头看书,但效果不佳,因而苦愁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学习荀子的《劝学》,它将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希望大家能有所借鉴。

  2. 解题

  (1)《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为什么要劝学?

  (2)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人性恶”之说,是作者劝学之因,学而知之,完善自我。

  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获得良好教养的途径。

  3. 整体感知

  课前同学们通过自读、查找相关资料、研讨和交流等途径,已经基本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我们来大声齐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朗读要求:读音准确、断句正确、感情充沛。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4.质疑,讨论,分析

  从朗读这个角度看,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当然,尽管如此,

我们还不能说我们已经读懂了荀子的这篇文章。可能我们还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下面请各小组把你们讨论交流后把难以解决的字、词、句方面的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生质疑。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1) 实词:劝、已、中、就、励、疾、彰、假、致、绝、兴、功、舍、一、躁;虚词:于、而、焉

  (2) 通假字:揉、知、暴、有、生

  (3) 词类活用:日、水、上、下、高

  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形容词作名词:登高而招

  (4) 古今译义:博学、用心、爪牙、寄托

  (5) 句式:

  判断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倒装句: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介宾短语后置: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问题探究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学不可以已。

  2) 荀子在文章中是从哪几个方面阐明“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的?

  明确:①从学习的意义方面。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论证,人如果要“知明而行无过”,就必须“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新产生的意思。本文中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作者在这基础上,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后面两个比喻并列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它们是对后面推论的有力衬托。综上所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②从学习的作用方面。荀子用了5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能弥补后天不足,并得到结论:君子的天赋本性和其他人并无异样,而君子只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假于物”,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先来阐说,接着就用“揉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为了把道理说得更透辟,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您现在阅读的文章出自语文轩,我们的域名是舟楫”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处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综上所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③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方面。荀子用了十个比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要平时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用心专一。

  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3)《劝学》全篇人文性很浓,从开篇到结尾始终讲述“人”要怎样。对此你怎么认识?

  明确:全篇写了两种“人”:一种是“君子”,一种是“吾”。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善假于物”,结果“知明而行无过”。

  吾:“吾尝终日而思”,“跂而望”得出“不如须臾之所学”。“登高之博见”,得出“假物”的好处,两者相比,“君子”比“吾”高一个境界。

  4)《劝学》这部古代作品为什么到今天还能有生命力?

  明确:《劝学》是两千多年前的著述,至今读起来,仍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时代变了,学习的条件和环境都大大地变了,可是我们可以看出,荀子论述的基本规律,对今天的学习仍然有指导意义。而正因为它已经为两千多年的实践所验证,所以更具有权威性。

  5)本文是阐述学习道理的议论文,通篇设喻,使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设喻特点是什么?

  明确:A.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如说明“学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色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而必须有所造就的道理。这样化深奥为浅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悦诚服。

  B.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C.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①有的是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6)同学们学过了这篇哲理性很强的文章后,你对文章中哪些观点比较认同,你不赞同哪些,谈一谈感想。

  7.课堂小结

  同学们,两千多年前的荀子在《劝学》全文中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论述了环境能够影响人的道理。我们大家要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分清善恶,选择环境,以利于自身发展。但是,我们还必须有超越荀子的想法和胆量,也就是通过学习,还要改变环境。

  8.教后感

《劝学》教案设计 篇四

  文本解读:

  《劝学》节选自战国后期最后一位儒学大师的作品《荀子·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勉励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议论文。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中,运用比喻手法灵活自然,生动鲜明。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教学设想:

  根据学情和文本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拟以诵读为主要活动,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的方式落实课文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本课设计二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古文中的重点字词;学习文本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体会课文所论述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学习《劝学》的主要观点,领会学习的能力;学习本文的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

  今天很偶然发现了一个有蕴味的句子,可惜它是残缺的,大家可尝试将它补充完整。(投影残句:可以使人免除人生的三大痛苦:贫穷、烦恼与孤独。如工作、学习、奉献等。)大家补充的都很有道理。对于同学们来说呢?关于学习的名言举不胜举,大家可以说说(指名交流),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下两千多年前的儒学大师荀子关于学习的谆谆教诲。它的题目是:《劝学》。(激发兴趣,启发谈话,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导入新课,使学生生产急于阅读的欲望。)

  二、美文品读。

  1.教师示范朗读,扫清难点字音。提问学生题目的含义 。明确:《劝学》中的“劝”是“劝勉”之意,说明本文是一篇论说文,“劝学”即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

  2.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用笔画出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根据你对荀子的了解思考文章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同桌间交流)

  (板书:性恶论 学不可以已)

  3.背诵第4段,同桌相互检查。提问:这段主要论证的内容是?

  明确: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4.齐声朗读第4段,读后将开始学习小组学习活动。各小组任务:①借助工具书和书中注释,疏通第4段字词句的解释与翻译。② 各小组汇总难点字词句,老师讲解。

  三、问题探究。

  学生齐读,教师点拨,思考问题:这一段论述关关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用什么方法论述的?明确:比喻。

  问:用了几个比喻?分几层论述?各是论述哪个方面的?明确:十个比喻。分三层论述,论述了(积累、坚持、专心)?

  每一层的比喻之间是什么关系?明确:对比关系。板书:正反对比设喻

  积 第一层:积累--写积与不积达到的不同的效果,积从正面论证,不积从反面论证,以此比喻说明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见识广博

  第二层:坚持--写舍与不舍达到的不同的效果,先从反面论证,舍会怎样,再正面论述,不舍又会如何。以此比喻说明人只有坚持才会有所成就

  第 三层 :专心--写专与躁分别达到的不同的效果。蚯蚓的专是从正面论述,螃蟹的躁是从反面论述以此比喻说明,人只有专心一意才会有收获。

  提问:三层都采用了对比设喻的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明确:使中心论点更生动鲜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联系现实来小结: 去年我校高考状元是洪汉寺,考取华中科技大学。他学习方法是什么呢?据他的班主任说:把平时做错题目整理在一本很厚的本子上,及时抽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错题,找出原因,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地思考类似的题目。这种学习方法他坚持了三年,状元就是这样炼成了。之所以能成为状元是因为他做到了荀子所提倡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不断反思,积累,坚持

  四、积累与提高。

  我们很多同学喜欢在课外收集名人名言,诗词对联之类的,现在,我们就这积累、坚持、专心各举出一句名言警句或者对联来。(学生答,教师私下也作准备,以防学生答不上来)

  (教师准备)积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泰山不辞小土,方能成其大。

  坚持: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专心:人生有三只兔子不可追,少年时,课堂外的嬉戏玩耍,这只兔子不可追,它会带给你荒废的人生;青年时,校园外的功名利禄这只兔子不可追,它会带给你虚荣的人生;中年时,社会上的灯红酒绿这只兔子不可追,它会带给你堕落的人生。这也告诉我们要专心:少年时,专心于读书,青年时,专心于学业,中年时专心于家庭事业。

  现在我们分角色背诵一下第四段:男生读正面设喻的句子,女生读反面设喻的句子。

  总结: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因为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所以,就是不能停。这样,运用了大量的比喻,采用正面设喻,反复设喻,正反对比设喻的方法论证了中心论点。

  五、作业:背诵第3段。

  板书设计:

  劝学

  观点:学不可以已 性恶论

  第四段: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论证方法

  积累 坚持 专心 设喻 对比(反衬)

相关文章

少先队队前教育教案(推荐6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少先队队前教育教案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少先队队前教育教案1一、活动...
教案大全2018-01-07
少先队队前教育教案(推荐6篇)

牧场之国教案【最新6篇】

牧场之国教案1牧场之国一、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4.搜集查阅有关荷兰的图片及资料。5.实物投影仪。...
教案大全2012-09-07
牧场之国教案【最新6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白鹭》课文原文及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白鹭》课文原文及教案 【#教案# 导语】《白鹭》是近现代诗人、作家郭沫若于1942年10月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以真诚的笔触描绘了白鹭的生态特征,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内在...
教案大全2018-02-01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白鹭》课文原文及教案【优选3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
教案大全2018-06-02
小学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6篇)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精简6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 篇1  几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
教案大全2015-04-06
初中地理教学反思(精简6篇)

滑稽的脚先生教案【推荐6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教案大全2013-06-07
滑稽的脚先生教案【推荐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