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最新3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标题:探索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教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掌握利用实验方法验证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基本步骤;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 通过实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1. 利用实验方法验证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基本步骤;

2. 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铁球、计时器、直尺、垂直高度测量仪等;

2. 实验环境:室内或室外平坦地面;

3. 教学资源:教学PPT、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通过展示一段自由落体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并提出问题:“在同一高度上,如果同时从两个不同的位置释放两个铁球,它们是否会同时着地呢?为什么?”

Step 2:实验准备

1. 将两个相同的铁球放置在不同的高度上,确保它们能够自由下落;

2. 利用直尺和垂直高度测量仪测量两个铁球的高度;

3. 准备计时器,用于测量铁球下落的时间。

Step 3:实验操作

1. 同时释放两个铁球,并开始计时;

2. 观察两个铁球的下落过程,并记录下落时间。

Step 4:实验记录与分析

1.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2.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两个铁球的下落时间,并得出结论。

Step 5:实验总结

1. 结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 提出“为什么两个铁球会同时着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Step 6:拓展应用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进一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设计、运动员的训练等。

Step 7: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各自的实验结果和思考,进一步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Step 8: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实验中的关键步骤,以及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验证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其他方面;

2. 引导学生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与重力、摩擦力等力的关系。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课堂讨论,评价他们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标题:运用数学模型解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结果

教学目标:

1. 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

2. 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和解释《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结果;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

2. 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教学难点:

1. 运用数学模型解析实验结果;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实验数据:学生在实验中记录的铁球下落时间;

2. 教学资源:教学PPT、实验数据分析表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模型解析实验结果,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知道铁球下落的时间和高度,能否通过数学模型推导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条件呢?”

Step 2:数学模型介绍

1. 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s = ut + 1/2gt^2,其中s为下落距离,u为初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t为时间;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Step 3:实验数据分析

1. 将学生记录的实验数据整理成实验数据分析表;

2. 运用数学模型计算铁球下落的高度,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Step 4:实验结果解析

1. 比较两个铁球下落的高度和时间差异;

2. 通过数学模型,解析实验结果,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条件。

Step 5:实际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物体下落的时间、速度、高度等计算。

Step 6:课堂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分享各自对实验结果的数学解析和思考,进一步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数学模型的理解。

Step 7: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设计更复杂的实验,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探究其他因素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

Step 8: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从不同高度下落所需的时间、速度等。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探究其在其他物理现象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数学模型的结合,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验数据分析和课堂讨论,评价他们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篇三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基础上回答“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教学目标1、2。

  2、难点:教学目标2、3。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为什么?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⑴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

  (课件出示)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

  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

  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

  2、学生说,师总结:

  两个铁球____着地(板书)

  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同时补充板书)

  过渡:谁对谁错呢?

  四、质疑讨论,精讲研究

  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

  ⑴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

  ⑵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⑶读两个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两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大屏幕出现:两个结论,讨论后总结(一慢一快)板书。

  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

  3、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

部分:

  ⑴提问:

  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a、自己试验;b、公开试验)板书。

  ⑵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

  ①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结果如何?

  ②大屏幕出示填空题,学生边报边填空。

  ③提问: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许多次)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马马虎虎。)

  B、从结果“都”、“的确”、“总是”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把“速度与重量有关”划掉。

  ④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伽利略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⑤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因为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⑶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部分:

  ①屏幕出现比萨斜塔的照片:

  师述: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塌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开始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

  ②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

  (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

  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

  ③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请看:

  (动画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④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惊讶)为什么?

  (因为,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⑤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全是对的。)

  ⑥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

  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怀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怀疑,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献身科学、打破迷信)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同学们要不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要)

  2、假如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

  ⑴出示句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⑵师:这句话就有错误,你们谁敢于提出疑问?

  做两个试验:

  第一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时放下。

  第二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处,小的放在稍低处,再同时放下。

  ⑶得出结论:

  这句话应该改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3、再给你们一个机会:开头,我们说过高尔基的一句话,谁来质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

  【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慢一快

  伽利略

  试验

  亚里士多德

  速度与重量有关

  自己试验

  公开试验

  打破迷信

  献身科学

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语文《雾在哪里》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雾在哪里》原文及教案 【#二年级# 导语】《雾在哪里》是谢尔古年科夫写作的一篇科学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
教案大全2011-03-08
小学二年级语文《雾在哪里》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

开学第一课交通安全教育教案【推荐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开学第一课交通安全教育教案,供大...
教案大全2016-03-05
开学第一课交通安全教育教案【推荐5篇】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教学反思【经典3篇】

一、文本的解读:《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讲的是一场鳄鱼和牙医之间的心理较量,用简单、反复的语句刻画了鳄鱼和牙医每时每刻戏剧性的心理变化。一只鳄鱼患了蛀牙,去看医生,它不断在心里对着自己嘀咕“我真的不想看到...
教案大全2011-07-04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教学反思【经典3篇】

《太阳》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太阳》精品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太阳》教案 篇1  教学目...
教案大全2014-03-09
《太阳》教案(通用6篇)

《外国诗》教案【通用3篇】

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意外地发现:学生头脑里有教师所意想不到的潜能和想法,有时他们能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们来看看《外国诗两首》教案,仅供大家参考!教学目标1、写景诗的特点2、分析写景诗的...
教案大全2019-08-03
《外国诗》教案【通用3篇】

小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彩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案大全2016-07-01
小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彩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