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春》的教案设计(推荐3篇)
初一语文《春》的教案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春》这首诗的作者和背景;
2.理解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色和作者的愉悦心情;
3.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春》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1.理解并表达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课件:诗歌《春》的全文和注释;
2.课堂布置:准备一些春天的图片和音乐。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春天的音乐,引发学生对春天的美好印象。
2.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特点和感受。
Step 2 导入课文
1.呈现诗歌《春》的全文和注释,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深意。
2.了解杨万里这位诗人的背景和写作风格,培养学生对他的欣赏和尊重。
Step 3 阅读理解
1.教师朗读诗歌,并解释生字词和短语的意思。
2.学生跟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Step 4 诗歌鉴赏
1.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Step 5 小结归纳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和诗歌的喜爱和热爱。
教学延伸:
1.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关于春天的诗歌进行欣赏和鉴赏;
2.可以组织学生朗读和背诵《春》这首诗歌;
3.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份关于春天的手工作品,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祝福。
初一语文《春》的教案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春》这首诗的意象和意境;
2.学习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春》这首诗的情感表达;
2.学习诗歌的韵律和韵脚。
教学难点:
1.理解并表达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习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方式。
教学准备:
1.课件:诗歌《春》的全文和注释;
2.课堂布置:准备一些与春天相关的图片和文章。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春天的音乐,引发学生对春天的美好印象。
2.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特点和感受。
Step 2 导入课文
1.呈现诗歌《春》的全文和注释,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深意。
2.了解杨万里这位诗人的背景和写作风格,培养学生对他的欣赏和尊重。
Step 3 韵律鉴赏
1.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和韵脚。
2.分组讨论诗歌的韵律和韵脚对于诗歌的表现力的作用。
Step 4 诗歌修辞
1.教师介绍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学生分组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表现力和意境。
Step 5 创作表达
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春天诗歌。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Step 6 小结归纳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和诗歌的喜爱和热爱。
教学延伸:
1.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关于春天的诗歌进行欣赏和鉴赏;
2.可以组织学生朗读和背诵《春》这首诗歌;
3.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份关于春天的手工作品,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祝福。
初一语文《春》的教案设计 篇三
初一语文《春》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点】
一、学语言
1、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
2、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二、学观察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发挥多种感觉器官的作用、深入细致观察景物的方法。
三、体会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小学学过的一些咏“春”的古诗句。学生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从什么角度写的?春风,春风一吹江南岸就——绿了,绿满天下!同学们刚才背的是绝句,只能选择一个角度来写。今天我们学的这篇《春》,写景的内容可多了,都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课文。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朗读: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语调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
正音:水涨( )应和( )迷藏( )酝酿( )晕( )
结合课文旁注,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盼春。
第二部分:(2—7)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第三部分:(8—10)赞春。
(三)重点学习与训练
1、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问:文章的前两个自然段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为什么?
明确:好就好在作者把春天写活了,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春天写得形象鲜活,别有风致。如“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提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重点讨论:这段描写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征,并找出表明这一特征的语句。
明确:这段描写抓住了春草生命力强,质柔,色鲜,生长茂盛的特征。“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就形象地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如果换成“露”或“长”,这一特征就显现不出,可见
作者用词的功夫。“草软绵绵的”“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突出了春草质柔、色鲜、生长茂盛的特点。3、默读第4自然段,要求:
(1)在默读过程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2)本段文字描写非常细致,这表明作者对春花作过细致的观察。看看作者观察了春花的哪些情况。
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争春的热闹场景。赋予花树、万物以人的表情、动作、感情、生机更为盎然。用比喻的句子,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体生动。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为鲜明。
语言优美,极富表现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的“闹”字,野花“眨呀眨呀”的“眨”,能够绘声绘色,刻画出勃勃生机。语言的音韵也很注意,长句短句结合,排比句穿插其中,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像眼睛”“像星星”是花的形态;“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花的色彩;“花里带着甜味儿”是花的气味;“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是花里传出的声音。作者细致观察了春花的形、色、味、声,因此作者对春花的描写才会有态有声,有色有味。
4、学生分组学习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一个学习小组重点研读一段文字。
出示学习问题,各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检查,点拨。
春风图:风是无形的,难以描绘,可是作者娴熟地运用了触觉、听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请你从文中找出这些描写。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观察大自然不仅仅用眼睛,还要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这样的观察才会细致,只有观察细致,才会有细致的描写。
春雨图:
(1)哪些语句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2)本段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从静景写到动态,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3)本段文字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什么感情?如果将“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后边的“像牛毛……”改为:“看,天地间灰蒙蒙,阴沉沉的,像一张巨大而无形的网,笼罩着整个大地”,这样写行不行?
明确:喜欢。这样写不行,因为这样写抒发的是一种凄凉、悲伤的感情,和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不符。写景是为了抒发真实的情感,不是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是借以抒情的手段,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借景抒情”。
迎春图:
5、齐读、背诵8—10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这三个自然段所展示的比喻义。
新。春天一切都是新的,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美。春天是美好的,春天将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
力。春天是有力量的,春天将给人们带来无穷的力量。
(四)梳理、总结、扩展
《春》是我们初中课文里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结构的匀称美,语言清新、简洁、生动、形象的清丽美,向往春天,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美。课下同学们要把课文背熟。
【布置作业】
根据这节课学到的观察景物的方法,认真观察秋天的景物,写一篇《秋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