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案设计【经典3篇】
《琵琶行》教案设计 篇一
教案设计目标:
1. 使学生了解《琵琶行》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2. 培养学生对于古文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琵琶行》;
3.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表达对《琵琶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
1. 《琵琶行》的课文;
2. 录音机或者电子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古筝演奏《琵琶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琵琶的独特音色和情感表达。
Step 2 学习课文(15分钟)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语调。
Step 3 了解背景(15分钟)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的生平,让学生对这首诗有更深入的了解。
Step 4 分析诗歌结构(10分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琵琶行》的结构,包括押韵、诗句的长度等。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结构对于情感表达的作用。
Step 5 感受诗歌情感(20分钟)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读《琵琶行》,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表达的情感。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于《琵琶行》的理解和感受。
Step 6 创作小作文(15分钟)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琵琶行》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可以是对诗歌的赏析、对作者的评价或者对琵琶音乐的感受等。
Step 7 总结(5分钟)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小作文,并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古文诗,培养学生对于古文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琵琶行》教案设计 篇二
教案设计目标:
1. 使学生了解《琵琶行》这首古文诗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于古文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琵琶行》;
3.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表达对《琵琶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
1. 《琵琶行》的课文;
2. 录音机或者电子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古筝演奏《琵琶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琵琶的独特音色和情感表达。
Step 2 学习课文(15分钟)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纠正他们的发音和语调。
Step 3 了解背景(15分钟)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的生平,让学生对这首诗有更深入的了解。
Step 4 分析诗歌结构(10分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琵琶行》的结构,包括押韵、诗句的长度等。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结构对于情感表达的作用。
Step 5 感受诗歌情感(20分钟)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读《琵琶行》,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表达的情感。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于《琵琶行》的理解和感受。
Step 6 创作小作文(15分钟)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琵琶行》为题目写一篇小作文,可以是对诗歌的赏析、对作者的评价或者对琵琶音乐的感受等。
Step 7 总结(5分钟)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小作文,并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古文诗,培养学生对于古文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古文诗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琵琶行》教案设计 篇三
《琵琶行》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 朗读诗歌,解决问题
1、 何谓“行”?(了解)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注意读音
浔阳( ) 枫叶( ) 瑟( ) 声声思( ) 捻( ) 霓裳( ) 间关( ) 舫﹙ ﹚ 秋夜白﹙ ﹚
⑵读出节奏
3、 弄清诗歌层次
⑴江边送客闻琵琶
① 时间、地点、环境
② 事件
③ 侧面烘托琵琶声美——主人忘归客不发
④ 这一部分在全文起到什么作用
⑵琵琶女的演奏(在文分别标出即可)
① 琵琶女出场:
② 调音:
③ 起始:
④ 发展:
⑤ 跌宕:
⑥ 高潮:
⑦ 结束:
四、精读琵琶女演奏部分,回答问题——弹奏者的情感,是全诗的主线。
[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
1、找出本部分中写景句、抒情句。
2、找出本部分中描写音乐的句子。
3、八个比喻句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音乐旋律有什么变化?
4、描写音乐手法有哪些?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1: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
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材料2: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於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作者对琵琶女的演奏表现的如此精彩。诗歌表现的仅仅是琵琶女的情感吗?
六、拓展延伸:
比较《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异同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