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教案(通用5篇)
《菩萨蛮》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菩萨蛮》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其主题和意义。
2.学习《菩萨蛮》的基本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菩萨蛮》的主题和意义。
2.学习《菩萨蛮》中的词汇和句型,能够流畅地朗读和理解诗歌内容。
三、教学内容:
1.导入:通过展示唐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引起学生对《菩萨蛮》的兴趣。
2.讲解《菩萨蛮》的背景和作者,介绍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3.学习《菩萨蛮》中的生字词,进行词汇梳理和理解。
4.分析《菩萨蛮》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5.通过朗读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菩萨蛮》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背景和作者,梳理词汇,分析句子结构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菩萨蛮》。
2.互动法:通过讨论和朗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增强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唐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引起学生对《菩萨蛮》的兴趣。可以播放一些唐代诗歌的音乐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2.讲解《菩萨蛮》的背景和作者,介绍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学习《菩萨蛮》中的生字词,进行词汇梳理和理解。可以使用词语卡片或词语表格,让学生逐个学习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4.分析《菩萨蛮》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句子进行解析,让学生理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5.通过朗读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菩萨蛮》的理解和感受。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评价学生对《菩萨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对《菩萨蛮》的读后感,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菩萨蛮》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菩萨蛮》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学习《菩萨蛮》中的诗歌形式和语言风格,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分析《菩萨蛮》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菩萨蛮》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2.学习《菩萨蛮》中的诗歌形式和语言风格,能够准确地朗读和理解诗歌内容。
三、教学内容:
1.导入:通过展示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唐诗的特点,引起学生对《菩萨蛮》的兴趣。
2.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如修辞手法、意象表达等。
3.学习《菩萨蛮》中的诗歌形式和语言风格,如平仄、韵律等。
4.解读《菩萨蛮》的主题和意义,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和结构,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5.通过朗读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菩萨蛮》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梳理诗歌形式和语言风格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菩萨蛮》。
2.互动法:通过讨论和朗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增强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唐诗的特点,引起学生对《菩萨蛮》的兴趣。可以展示一些经典的唐诗,让学生感受唐代文学的魅力。
2.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如修辞手法、意象表达等。可以选择一些诗句进行解读,让学生理解其中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
3.学习《菩萨蛮》中的诗歌形式和语言风格,如平仄、韵律等。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要点。
4.解读《菩萨蛮》的主题和意义,通过分析诗歌内容和结构,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
5.通过朗读和讨论,加深学生对《菩萨蛮》的理解和感受。可以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评价学生对《菩萨蛮》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对《菩萨蛮》的文学评论,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菩萨蛮》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
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要学习古典诗歌? 明确: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途径——鉴赏。
(二)作者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三)切入诗歌:
1、结合小注,自读。 提醒注意: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以小注②“小山”为例,结合导学案二—2分析证明此处理解为“眉”更好。
2、齐读,整体感知内容(鉴赏第一步,参见导学案三—1),结合词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指导学生完成)。 贵族、美丽、寂寞 整合答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3、导学案三—2(先解析题目,明确这是考察对艺术手法的把握,这也是鉴赏的第二步),讨论完成。 描写:肖像、动作(细节)、着装。
4、导学案三—3,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 明确: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5、整合前边的分析过程及结果,形成一段完整的赏析文字,由学生完成。
(四)板书设计:
菩萨蛮 温庭筠
目标:
1、鉴赏诗歌
2、感知风格
(五)作业:
参见导学案与《谒金门》的比较阅读。
《菩萨蛮》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4、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鉴赏这首诗似直而纡的表达艺术。
2、了解这首词赞美江南,同时借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也反衬游子不能返乡的苦衷之意的思想。
3、熟读背诵这首诗,简要了解韦庄。
自主学习
1、作者信息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孤贫力学,才敏过人。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自己困于长安三年。后离长安,来到洛阳,因洛阳也不安靖,于是携家迁至江南避难。避居江南十年,五十八岁时又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五十九岁时中进士,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六十六岁时,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
多媒体显示介绍文字及图片: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人。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二人齐名,号称“温韦”。长安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著有《浣花集》
2、花间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词,编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花间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还有极少部分是咏史征戍、行旅写景。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浮艳为主。
3、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诗人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韦庄浪游江南时,共写了五首以《菩萨蛮》为题的词。这五首词的内容、情意、风格相近。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合作探究
一、导入:
初中时我们曾学过白居易的《忆江南》,请同学背诵这首词。(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是白居易赞美江南的诗句,今天我们来学习韦庄的一篇赞美江南的词作《菩萨蛮》。
二、感知诗歌:
1、指定学生诵读诗歌:
2、教师评点,并指导诵读技巧:
这首每两句换一次韵,且平仄重复回环,有复叠之美。诵读时平声音应拖长,稍做停顿;遇仄声时则应急促一些。
3、全班齐读:
三、诗句赏析
1.“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这两句意思: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小结:这两句抒情。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2.“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小结:这两句写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小结: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
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小结:
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这抒情体现了花间词特点,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你想还乡,而现在没有老,不能还乡,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后面说“还乡须断肠”,这正是别人之所以敢跟你说“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你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哀。讲到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四、全诗主旨意境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五、艺术特点
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具体特点是:
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陈廷焯:“似直而纡,似达而郁”)
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
《菩萨蛮》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人物形象的解析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分析人物形象;
2.挖掘人物形象背后词人想表达的深层意蕴;
3.学会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来描述人物形象。
三.教学时长: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学生收集关于这首词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一)新课导入
以画入诗,明确画是用线条和色彩来塑造形象,而我们诗词是以文字来塑造形象。
幻灯片展示图画:柳宗元《江雪》
师:欣赏这幅画,同学们有没有联想到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诗呢?
生:……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应该能抓住画中的人物)
师:同学们很聪明,画是用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而我们的诗词是以文字来塑造形象。二者之间有没有某种联系呢?这个问题咱们暂时搁置,今天我们新学一首温庭筠的《菩萨蛮》,看看这首词中又塑造了什么形象。
(二)初读课文,析形象
师:咱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词。
生:诵读课文,进入诗词境界
师:读完这首词,说说这首词写什么呀?
生:(各抒己见,七嘴八舌)女人、美女、女人起床梳妆……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回文本抓字词)
师:噢……原来这首词是刻画了一个人物形象,而且还是个女子形象,同学们还知道了词中写到这个女子起床梳妆打扮的全过程。那这个女子有什么特征呢?来,咱们再来读一读,同学们再关注得深入一点。
生:齐读课文。
师:再读课文之后,说说该女子形象有什么典型特征?
生:美、慵懒……
师:何以见得?(指导学生回到词中去找一些刻画人物最具表现力的词。)
生:……
师:(幻灯片展示关键字词)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明灭: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引入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用“颦”字来加深对“重叠”和“明灭”的理解。)
度:飞越,这里是纷披、散落之意。(这里形容头发蓬乱,丝丝袅袅,半掩着面容,呈飞飘之状。)
懒:慵懒。
迟:动作迟缓。
师:师(总结归纳):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用得精妙的字词在词性上都有规律可循。比如他们大都是些什么词?
生:动词、形容词。
师:很好!刚才品读的经验告诉我们,分析诗词的形象、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把握诗词的主题情感,要重点关注诗句中的那些能够传情达意的动词和形容词。
换而言之,把握住诗句中的精妙的动词和形容词,将有助于更为深刻的理解作品的主题情感。
(四)三读课文,悟情感
师:比如,三、四句写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吞地梳洗。同学们带着词中主人公的情感,反复的诵读三、四句,找出最能体现主人公情感的两个字。
生:大声诵读,应该较容易的寻找到。
“懒”字和“迟”字,其词人虽无一字写情,却句句含情,言有尽却意无穷,这就需要我们在鉴赏时能够充分调动想象和联想的能力,竭力去体会其中丰富的意蕴。同学们试想想,自古女子都爱美,词中主人公却懒得打扮,这“懒”和“迟”透露了她怎样的心情呢?(该形象传递出怎样的情感?)
生:(惆怅、郁闷、抑郁)
师:如此绝世美人为何惆怅?
①深闺寂寞x。“女为悦己者容”
②青春易逝。“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本句化用唐五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的诗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有道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跟花儿一样,易开易落啊!
③盛年独处。“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词人没有精工刻画女子穿衣的动作,而是把视角停留在了女子身上“罗襦”的图案上,为何?有道是“只羡鸳鸯不羡仙”。
师:由此可见,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的诗词来说,那些能够传情达意的关键词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它们才是诗歌的灵魂所在。
师:同学们刚刚分析得很深入,很到位。那请诸位不妨再想想,温庭筠一大老爷们,怎就如此了解女儿心思呢?而且刻画的还是个极美却极惆怅的女子?
生:……
师:同学们鉴赏诗词不要忘了其根本——“诗言志”,所有的诗词无论塑造什么形象,最终都是借以表达诗人自己的情感、志向。我们分析诗歌的形象,不仅要分析词人刻画的主人公形象,更要深入理解词人自己这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始终记住言为心声,诗山词海,声声传情。那么刚刚那个问题,同学们可否结合诗人生平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来谈谈你的认识呢?
生:……
师:词人表达了:对这种女性慵懒之美的赞赏,对青春年华虚度的感伤和惋惜,对自己抑郁不得志的苦闷。别忘了“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四)朗诵全词,练表达:
经过刚才一番探讨,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词又有了新的理解。下面,回到上课初搁置的那个问题。画是用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而诗词是以文字塑造形象
,二者之间有无关联呢?后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其实每一首诗都应该是一幅画,读者读诗时,浮现在脑海中的那副画。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用心里最美的语言,描写这幅情景交融的人物画面,尤其要注意重点将刚才我们分析过的最精妙的字词突显出来。
生:创作,选取两三个同学来展示。
师:评价(对学生创作中,表现出重点字词,突出主题情感的地方要重点评)。
(五)课外拓展:
赏析温庭筠的《望江南》,并分析词中哪些词用得精妙?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