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端午教案(优选6篇)
中班端午教案 篇一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班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节日。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我设计了以下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2. 回顾相关的词汇和知识。
3.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1. 端午节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
2. 粽子的材料和工具。
3. 纸、颜料、毛笔和墨汁。
教学过程:
1. 欢迎与导入(10分钟)
- 与孩子们一起观看端午节的图片和视频,引起他们的兴趣。
- 询问孩子们是否听说过端午节,了解他们对这个节日的认知。
2. 学习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15分钟)
- 向孩子们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让他们了解屈原和粽子的故事。
- 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包粽子、赛龙舟等。
3. 学习相关词汇和知识(15分钟)
- 教授端午节相关的词汇,如粽子、赛龙舟、屈原等。通过图片和示范,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些词汇。
- 学习端午节的传统食物和器具的名称,如粽叶、竹签等。
4. 动手制作粽子(20分钟)
- 准备好粽子的材料和工具,并向孩子们介绍制作粽子的步骤。
- 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粽子,引导他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包裹粽子。
5. 制作端午节的画作(20分钟)
- 给孩子们提供纸、颜料、毛笔和墨汁,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力,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端午节场景。
-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画作,让他们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创作。
6. 教学总结与延伸(10分钟)
- 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与孩子们一起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孩子们与家长分享今天的学习成果,并与家长一起制作粽子或参加端午节相关的活动。
通过这个教案的设计,孩子们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同时,通过动手制作粽子和绘画,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希望孩子们在这个端午节中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时光。
中班端午教案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对于中班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节日。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文化,我设计了以下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2. 掌握端午节相关的词汇和知识。
3.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1. 端午节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
2. 纸、颜料、毛笔和墨汁。
3. 粽叶、竹签、糯米和馅料等制作粽子的材料。
教学过程:
1. 欢迎与导入(10分钟)
- 与孩子们一起观看端午节的图片和视频,引起他们的兴趣。
- 询问孩子们是否听说过端午节,了解他们对这个节日的了解程度。
2. 学习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15分钟)
- 向孩子们讲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让他们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
- 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端午节的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等。
3. 学习端午节相关的词汇和知识(15分钟)
- 教授端午节相关的词汇,如粽子、赛龙舟、屈原等。通过图片和示范,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些词汇。
- 学习端午节的传统食物和器具的名称,如粽叶、竹签等。
4. 制作端午节的画作(20分钟)
- 给孩子们提供纸、颜料、毛笔和墨汁,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力,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端午节场景。
- 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画作,让他们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创作。
5. 动手制作粽子(20分钟)
- 准备好制作粽子的材料和工具,并向孩子们介绍制作粽子的步骤。
- 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粽子,引导他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包裹粽子。
6. 教学总结与延伸(10分钟)
- 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与孩子们一起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孩子们与家长分享今天的学习成果,并与家长一起制作粽子或参加端午节相关的活动。
通过这个教案的设计,孩子们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同时,通过绘画和制作粽子,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希望孩子们在这个端午节中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时光。
中班端午教案 篇三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
2、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3、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体验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赛龙舟的图片、鼓
2、大粽子
3、端午节PPT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入故事,导入本次的端午节活动。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个孩子,虽然这四个孩子都在很远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顺,一到过节都会回家来看望自己的亲人。
小朋友你们都知道有哪些节日呢?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个孩子都回来了。他们每人给花婆婆带回来了一件礼物。
花婆婆非常高兴,惊奇的问:“你们怎么回来了,还带礼物。”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因为今天过节呀?
花婆婆说“今天什么节日啊”孩子们说,打开礼物你们就知道啦。
2、教师讲完故事后,带领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教师出示端午节课件PPT,观看第一个礼物盒——艾蒿。请幼儿观察猜节日。
(2)教师继续出示香包、划龙舟的图片、粽子请幼儿猜节日。
3、现在你们告诉花婆婆,过的是什么节日呀?
(1)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在这一天人们就会用这些特别的方法来庆祝。
(2)端午节的各种来历和传说,最常见的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3)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秦国攻破楚国时,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
教师小结:农历五月初五日,在写下了诗歌《怀沙》之后,抱石投泪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老百姓非常悲痛,纷纷涌入泪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人们就把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定为端午节。
4、教师请幼儿交流:你们过端午节都干些什么?介绍端午节的习俗。
(1)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2)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5、教师出示端午节课件PPT,引导幼儿观看制作粽子的过程。
(1)看完课件后,你们想不想自己尝试包粽子呢?
(2)此活动环节可以分为两个活动:意识手工活动、而是游园活动。
6、教师播放端午节PPT,引导幼儿观看划龙舟视频。
教师组织幼儿一起参与游戏:赛龙舟。
四、活动总结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中班端午教案 篇四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4、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
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3、讲述屈原的故事。
教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5、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6、品尝粽子。
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中班端午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活动介绍: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师: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请小宝宝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
(1)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2)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
(3)"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4)五月节,天气热,放下锄头歇一歇;山上清风爽,杨梅红出血。
中班端午教案 篇六
设计意图:
积极回应孩子们的兴趣——设计活动满足孩子体验、表现“划龙舟”的愿望。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儿歌《过端午》改编成了旋律欢快的歌曲,并自己录制了改编版《过端午》;活动中,用图卡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并用沙锤来表现“划龙舟”的热闹氛围。希望通过和孩子一起学习歌曲、表现歌曲充分体验划龙舟的习俗和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过端午》,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2、感知××和×O的节奏,并能初步表现。
重点难点
表现××和×O的节奏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划龙舟视频、音乐《过端午》、图谱、沙锤;
2、经验准备:幼儿对划龙舟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已学习儿歌《过端午》。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播放划龙舟视频,引导幼儿回顾儿歌《过端午》。我们一起去看看视频里的人在干什么?
2、和幼儿聊聊划龙舟场景,引导幼儿了解划龙舟的角色分工。他们是怎样划龙舟的?
幼:有人划龙舟,有人敲锣鼓什么时候要划龙舟呢?
幼:端午节
我们之前学过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吧!
【设计意图:从观看划龙舟视频,引导幼儿回顾划龙舟经验,引出儿歌《过端午》。】
二、学习歌曲
1、初步欣赏、感知歌曲。
教师清唱歌曲,幼儿与教师一同欣赏歌曲《过端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不一样的《过端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学唱歌曲
(1)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小声跟唱歌曲。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小声地唱一唱这首歌吧!
(2)重复练习,熟悉歌词内容。
刚才我听到小朋友们的声音真好听,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来试试吧,老师来找找谁的声音最好听呢!
(3)学习歌曲节奏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初步认识图谱,重点引导幼儿学习××和×O的节奏。
①教师用引导幼儿用拍手表示×、用握拳表示0,带领幼儿用“拍手”
“握拳”方式练习两遍节奏难点部分。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当我们看到“粽子”就拍手,看到“0”就握拳,我们来试一试,看看谁做得最棒,张老师要找找谁的小眼睛看的最认真哦!
②教师带领幼儿边拍手边完整进行一遍节奏练习。
③跟随音乐完整进行一遍节奏练习。
3、再次演唱歌曲
(1)将歌词加入节奏图谱中,师幼共同演唱一遍歌曲,教师注意关注幼儿是否表现出休止部分,并适度进行针对性指导。
(2)教师带领幼儿边拍手边演唱一遍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练习、跟唱环节,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和节奏,感受歌唱活动带来的乐趣;借助节奏图谱,帮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难点——休止符】
三、用乐器——沙锤表现歌曲
1、教师出示沙锤,并示范一边用沙锤打拍子一边唱歌,间奏做划船的动作。
这是谁呀?沙锤宝宝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唱歌,我们来听听它们是怎么唱的呢?
2、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唱歌一边根据节拍摇沙锤,间奏时做划船的动作。沙锤宝宝唱歌真好听,我们班还有很多沙锤宝宝来到了我们班,想和我们一起唱歌,我们请它们出来吧!
3、分成两组,以划龙舟的形式,一边摇沙锤一边唱歌并走出教室。我们一起来一场划龙舟比赛吧!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沙锤演奏歌曲,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使用乐器的过程中,幼儿能进一步掌握歌曲的节奏,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总结
活动反思:
因为本次活动的选材来源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契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中,我借助多种方式帮助幼儿从熟悉歌曲到解决难点问题,到大胆表现歌曲,过程体现出小步递进、层层深入,这是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
学习方式的。所以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情绪比较愉悦,参与积极性比较高,以下是我对本次活动的一些反思:
一、创编旋律,“悦享”音乐
音乐能熏陶幼儿的情操。本次活动,我契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将儿歌《过端午》大胆创编旋律,改编成了歌曲。在歌曲学习过程中,幼儿充分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从而喜欢这首歌曲。从幼儿的表现可以看出,孩子喜欢《过端午》这个音乐活动,并且享受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
二、图文并茂,“解读”音乐利用节奏图卡,分解难点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本次活动的难点是掌握休止符的表现。活动中,我利用节奏图卡帮助幼儿了解《过端午》这首歌的节奏,并通过看图、拍手等多种方式尝试理解和表现休止符,大部分幼儿通过这种方式基本能够掌握休止符表现。
三、乐器演奏,“趣玩”音乐
为了增强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给幼儿搭建大胆表现音乐的平台,我在活动后半部分投放了乐器,让幼儿尝试演奏,在感受演奏乐器的同时大胆表达表现乐曲,深化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孩子们很喜欢这个环节,积极专注参与其中,乐于用乐器进行演奏,从他们的演奏中可以观察到孩子基本掌握了歌曲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