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学教案设计(最新3篇)
《雨巷》教学教案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雨巷》这首诗的基本意义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抽象意义。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探究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图。
教学难点:
1. 分析诗歌中的隐喻和比喻。
2.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黑板。
2. 诗歌《雨巷》的复印件。
3. 学生的诗歌分析笔记。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诗歌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2. 向学生展示一张雨巷的图片,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雨巷的第一印象。
阅读和分析(15分钟):
1. 分发《雨巷》的复印件,让学生默读。
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然后与全班分享。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隐喻和比喻。
讨论和思考(15分钟):
1.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图。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诗人可能的写作意图。
3. 汇总各组的讨论结果,全班讨论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图。
欣赏和创作(15分钟):
1. 向学生展示一些与雨巷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摄影和音乐等。
2. 学生欣赏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于雨巷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和评价(5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作业布置(5分钟):
1. 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于《雨巷》的理解和感受。
2. 提醒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诗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雨巷》教学教案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雨巷》这首诗的基本意义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诗歌写作水平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探究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图。
3.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学难点:
1. 分析诗歌中的隐喻和比喻。
2.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 运用诗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黑板。
2. 诗歌《雨巷》的复印件。
3. 学生的诗歌分析笔记。
4. 学生的创作作品。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向学生展示一张雨巷的图片,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雨巷的第一印象。
2.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诗歌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阅读和分析(15分钟):
1. 分发《雨巷》的复印件,让学生默读。
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然后与全班分享。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隐喻和比喻。
创作和分享(20分钟):
1. 学生运用诗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创作。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3. 教师提供具体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创作。
欣赏和评价(10分钟):
1. 向学生展示一些与雨巷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摄影和音乐等。
2. 学生欣赏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学生对于自己的创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和回顾(5分钟):
1. 教师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诗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创作。
作业布置(5分钟):
1. 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创作,写一首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2. 提醒学生在创作中运用诗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雨巷》教学教案设计 篇三
《雨巷》教学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把握意象,感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2、掌握姑娘的象征意义。
【探究重点】
1、把握意象,体会诗人感情。
2、掌握象征意义。
【探究难点】
把握丁香这个意象,体会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体会感情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感情。
2、思考:整首诗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忧愁、苦闷、惆怅。
三、局部鉴赏,体会感情
1、意象:
⑴ 本诗题目为雨巷,全诗为我们展示了一条怎样的雨巷?请从诗中进行归纳。
(朗读、思考)
巷──悠长、寂寥、狭窄、衰败,曲折。 封
闭,沉闷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雨──这封闭、沉闷的环境中下着绵绵细雨,这里,没有阳光,没有活力和生机。环境的压抑衬托内心的孤寂、苦闷。
⑵ 在这条令人窒息的雨巷中,我在干什么?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彳亍,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⑶ 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又是怎样的姑娘?朗读第二节,回答。
丁香姑娘──美丽、高洁、忧愁。
⑷ 丁香一样地忧愁,以丁香来表现愁情不是戴望舒的独创,在中国古诗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① 写愁的名诗名句:
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丁香结即丁香花蕾。以此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
② 以丁香结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来表现忧愁,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结着愁怨的姑娘由丁香之愁过渡到写姑娘之愁。结字将抽象的情绪写得具体可感,突出了愁之深(层层紧紧包裹起来 )、愁之浓(浓得难以化开)、愁之美(如一个美丽的结,一个忧郁的结)。这是一个愁结,也是一个心结。
③ 中国古诗中有许多意象,古代文人常常对花伤春,对月伤神,梅、兰、竹、菊是高洁的象征,折一枝柳代表相思离别,诗人为何借丁香来抒发愁怨?
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但易凋谢,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是写愁的传统意象。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④ 为什么我希望逢着的,是一位结着愁怨的、冷漠、凄清又惆怅的姑娘,而不是一位美丽、大方、开朗、充满青春活力的姑娘?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继续欣赏。
⑸ 我与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相逢了吗?结局如何?朗读3~6节。
⑹ 我真的与这样一位姑娘相逢并且又擦肩而过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假设的情节?为什么连假设的情节都不完美?这又是一个疑问,我们仍然带着这个疑问继续欣赏。
⑺ 首尾两节都强调了希望,首节希望逢着,末尾希望飘过,由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感情有什么变化?朗读体会。
首节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是因为对未来充满希望,渴望着这样一位姑娘与自己相依相伴走完寂寞的旅程;末节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中,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地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我在彷徨中思索,迷惘中向往的结果。我一方面觉得这样的姑娘不可能出现,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这种希望,国此是渴求与痛苦的矛盾心情的写照。此时,我是继续彷徨,继续渺茫的希望。
四、象征意义
为什么我希望逢着的,是一位结着愁怨的、冷漠、凄清又惆怅的姑娘,而不是一位美丽、大方、开朗、充满青春活力的姑娘?为什么连假设的情节都不完美?结合1927年夏天的背景思考,姑娘有无象征意义?
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曾因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和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象征意义:
雨巷──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
我──孤独的彳亍着的彷徨者。
姑娘──这种美好理想、朦胧的希望。
(幽长寂寥的雨巷中,苦闷忧伤的我在痴痴地等待着自己心中的姑娘,她远远地走来,又静静地飘过,将自己从希望的顶峰抛入幻灭的.低谷而这一切竟是我幻想的情节!其中又有多少的苦闷、忧伤和无奈!)
五、再次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六、拓展延伸
丁香是愁品。李商隐用它来表达愁思,李璟用它来表现愁情,七十七年前,诗人戴望舒用这个传统意象创造了一个美丽忧愁的姑娘,七十七年后的今天,唐磊再一次借用了丁香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崇高而感人的形象,请听歌曲《丁香花》:
丁香花
唐 磊
口白:暖风吹过的季节,天空飘过丁香雨。山间里,来了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从此,孩子们的生命不再像他们生长的土地一样贫瘠,丁香花开,丁香花落,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痕迹,病魔把无情的双手伸向了她。终于,在那个落寞的秋季,风又吹起,秋风带走了落叶,也带走了她的笑脸。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天空中,却再也唤不回那熟悉的声音。
唱: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她。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当花儿枯萎的时候,当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编织的梦啊,这样匆匆你走了,留给我一生牵挂,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那满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那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尘世间多少荒芜,从此不必再牵挂。
七、作业
运用熟悉的意象,写一首短诗,抒发某种情感。
例:
无题
南高新校区07级3班 汪垚岑
杯中的清酒,
醉了夕阳下最后一抹余晖。
那河畔的杨柳早已落尽芳华,
随风散开离别的愁绪。
揣在怀里的红豆,
是否遗落异乡的土壤,
在牵挂里结出相思。
悠远的清笛和着月光,
凉秋夜半,
吹起那首共婵娟的歌谣。
让沉寂的心湖荡开一团漪沦,
低声,轻问:
远方的你,还好吗?
意象可以使你的烦躁、你的忧伤凝固成永恒的美丽,去感染更多的人,甚至流传到将来。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行走在文学的殿堂中,徜洋在诗意的世界里,我们年轻的生命将更芬芳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