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教案教学设计(经典6篇)

《桥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桥梁的基本知识与分类

引言:

桥梁作为人类工程的杰作之一,不仅是连接两地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将通过学习桥梁的基本知识和分类,培养学生对桥梁的兴趣,并了解桥梁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一、桥梁的定义与作用

1. 定义:桥梁是建筑在河流、湖泊、海峡等水体上的工程结构,用于连接两地的交通工具。

2. 作用:桥梁能够缩短交通距离,便利人们的出行,促进经济的发展。

二、桥梁的分类

1. 按结构形式分类

- 梁桥:由上部结构梁和下部结构墩组成,如梁桥、拱桥等。

- 悬索桥:通过悬吊在主塔之间的主缆梁和吊索支撑桥面的一种桥梁结构,如金门大桥。

- 斜拉桥:通过斜拉索将桥面悬吊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结构,如东京湾横贯桥。

2. 按材料分类

- 石桥:以石材为主要材料建造的桥梁,如赵州桥。

- 木桥: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建造的桥梁,如日本的琵琶湖大桥。

- 钢桥:以钢材为主要材料建造的桥梁,如曼哈顿大桥。

三、小组活动:桥梁设计与制作

1. 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桥梁结构,进行设计与制作。

2. 使用纸板、胶水等材料,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桥梁的制作。

3. 完成后,小组进行桥梁展示,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知识巩固与评价

1. 回顾课堂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桥梁的定义与作用描述。

2. 针对小组活动,进行桥梁设计与制作的评价。

3.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于桥梁分类的掌握情况。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桥梁的基本知识与分类,培养了对桥梁的兴趣,并通过小组活动进行桥梁设计与制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桥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桥梁的文化意义与艺术欣赏

引言:

桥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城市的文化符号和艺术品。本节课将通过学习桥梁的文化意义和艺术欣赏,培养学生对桥梁的审美能力,提高对桥梁的欣赏和理解。

一、桥梁的文化意义

1. 建筑文化:桥梁作为建筑工程的代表之一,展示了人类智慧和建筑技术的发展。

2. 历史文化:许多古老的桥梁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中国的赵州桥、英国的伦敦塔桥等。

3. 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桥梁代表着当地的地域文化,如中国的石拱桥、日本的曲线桥等。

二、桥梁的艺术欣赏

1. 结构美:桥梁的结构设计既要满足工程要求,又要追求美观,如悬索桥的优美曲线、拱桥的雄浑气势等。

2. 材料美:桥梁所使用的材料也是一种艺术表达,如石桥的古朴质感、钢桥的现代感等。

3. 灯光美:夜晚的桥梁常常通过灯光的设计,展现出不同的美感,如东京湾横贯桥的彩色灯光秀等。

三、欣赏与分析

1. 展示桥梁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从结构、材料、灯光等方面进行讨论。

2. 分析桥梁的文化意义,了解不同地区的桥梁与当地文化的关系。

3.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表达对桥梁的欣赏和理解。

四、总结与评价

1. 总结桥梁的文化意义和艺术欣赏的重要性。

2. 针对学生的欣赏作品,进行评价和点评。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桥梁艺术,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桥梁的文化意义和艺术欣赏,培养了对桥梁的审美能力,并通过欣赏和分析桥梁作品,提高了学生对桥梁的欣赏和理解水平。

《桥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3、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教学难点】

  很好地理解本文内容。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

  2、方法:自读、朗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3、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三、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1、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3、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四、研读课文

  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

  (结合文中四个例子分析)

  1、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2、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3、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4、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五、美句赏析

  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结合练习一)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六、拓展延伸

  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结合练习二)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八、作业

  从身边众多的桥梁中选取一座你最熟悉的写一篇说明文字。

《桥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篇四

  教材简析:

  此单元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的一个说明文单元,学生对说明文的认知结构才刚刚建构。因此根据本文的特点(本文是一篇美学小品文,诗意化的描写文字和说明性的文字相互间出),教学中一方面旨在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常识。

  课文简析:

  这篇美学小品的作者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文中具有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我们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文章的语言也极具个性色彩。此处,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从独特的角度发掘了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同时,也让我们读者能够从美术工作者的独到的视角,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并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焕发着美的灵性与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能根据说明文的常识和小品文的特点去学会自我分析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掌握段落中心句的方法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

  2、通过与《中国石拱本桥》的对比阅读,来进一步掌握本文在内容与写法上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由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2、找出文中说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引导学生能对本文的重点语句,学生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学手段:

  本文借助两个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媒体之一:有关卢沟桥、宝带桥、赵州桥、风雨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英国的康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乡间的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小桥等图片。

  媒体之二: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及一些问题的提示答案等。

  教和学的过程

  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所提及的桥。

  二、提问:为什么看了这些图片之后,能给人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之感?

  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画家吴冠中先生,是怎样告诉大家这个答案的?

  1、欣赏桥之美

  2、思考并回答问题

  整体感知(约6分钟)提出默读要求:

  1、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不发出声音来读。

  2、对默读的内容要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记忆。

  1、默读课文

  2、根据记忆,简单复述课文的内容

  细研课文(约10分钟)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所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答案提示)

  一、说明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1、从作者的角度看,桥之美主要体现在何处?

  (让学生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在文画出能表示这些说明顺序的句子或词语。

  3、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4、从说明的角度看,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如何?

  5、本文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试举例说明。

  二、从小品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1、什么是小品文?

  (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化。)

  2、找出文中诗意化的描写性语句,并简述这些句子中所蕴含的情味。

《桥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爱桥的原因。

  2、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3、学会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桥梁专家茅以升笔下的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在画家眼里,桥的魅力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板书课题,“美”字写大,突出一下)

  二、作者简介

  吴冠中教授,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

  三、整体感知

  1、吴冠中先生在文中说“美术工作者大都喜欢桥,”他自己对桥当然也是情有独钟,他对桥的喜爱是否有其独特的视角呢?请同学们找出作者的眼中桥之美在何处?

  明确:“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2、本文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桥之美?

  学生回答,老师明确。

  明确:作者列举了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小结:作者就是借助对这些桥的具体说明详尽的阐述了他所认为的桥之美,即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四、研读与赏析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让学生学习观赏四幅桥之画面,理解桥要与周围环境既对照又和谐才能构成美景。

  芦苇石桥:密密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柳枝的动、细弱、年年发芽和石块的静、厚重坚硬、历久不变形成对比。令人销魂。

  长桥卧龙:在宽阔的水面上的长桥,打破了单调的背景,整个环境充满了灵气和生命。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廊和厅的安闲自在和亭下水流的湍急、山峰的险峻又形成对照。形式独特。

  五、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桥之美》教案教学设计 篇六

  一、设计理念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和各种必需的能力,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桥之美》这一课的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味,学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掌握科普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分清科普说明文与科学小品文的不同。

  本文涉及到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八年级的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时要加以引导和解释。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把握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哪里。

  3、分清科普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的区别。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2、品味本文优美而富有意蕴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2、指引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中形象优美的语句。

  教学难点: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教学关键点:桥之美“美”在哪里。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法、学法

  教法:

  1、比较阅读法。

  2、语境解读法。

  3、分组讨论法。

  学法:

  1、联系:将词放在句中品,将句放在文中悟。

  2、转化:将文字与画面、音乐结合,多角度品味。

  3、讨论:互相合作、交流。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桥“美”

  1、用多媒体展示多幅桥的优美画面,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2、师问:看了图片后,给人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受?

  师引入: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桥之美》,去听听画家吴冠中先生是怎样告诉大家这个答案的。

  (二)感知桥“美”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出示默读要求和思考内容:

  默读要求:

  (1)集中注意力默读,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不发出声音来读。

  (2)对默读的内容要进行最大限度的记忆。

  (3)学会在关键的地方作记号。

  思考内容:

  (1)作者眼中的桥美在何处?

  (2)为了说明桥的美,作者主要举了哪几个例子?

  (三)赏析桥“美”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段落,自由朗读。

  2、用优美的语言与同桌互相描绘一下自己选择的这一幅画面。

  3、全班交流。

  (四)探究桥“美”

  1、从文中找到自己认为对桥的描写优美的语句,小组内诵读交流,并理解其蕴含的情味。

  2、全班交流,并且选择好的段落或句子全班朗读。

  2、归纳一下,从文中可以得到怎样的审美原则。

  (五)整合桥“美”

  1、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学了课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与《中国石拱桥》相比,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区别?

  3、让学生欣赏《江雪》的flash动画,用所学的审美原则谈谈画中的意境美。

  4、课外练笔: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写自己所见过的最美的桥。

  (六)总结桥“美”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去领略了桥的风采。我们学了文章,学习了一种新的审美视角,即: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寻求美或新的发现。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吧!

  学生齐读:用心感受,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美!结束教学。

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小学音乐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自然而有弹...
教案大全2012-04-05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通用6篇】

杜郎口中学教案与课堂【推荐3篇】

“在到杜郎口中学之前,老师们大部分都准备了笔记本或听课本,但等上课后,才发现本子根本就派不上用场,那样的课堂也根本无法记,杜郎口中学教案与课堂(教案篇)。”这是淄博五中的孙永增老师参观了杜郎口中学的课...
教案大全2018-08-08
杜郎口中学教案与课堂【推荐3篇】

小学语文《军神》优秀教案设计【优选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军神》优秀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军...
教案大全2015-09-07
小学语文《军神》优秀教案设计【优选6篇】

7的乘法口诀教案【优秀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7的乘法口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7的乘法口诀教案1教学目标:1、经...
教案大全2013-06-03
7的乘法口诀教案【优秀6篇】

《女娲补天》教案【精彩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女娲补天》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女娲补天...
教案大全2018-09-03
《女娲补天》教案【精彩6篇】

春开学第一课教案(精简5篇)

2017年春开学第一课教案 2017年春开学第一课教案:幼儿园小班开学第一课教案 一、教育教学目标 1、巩固幼儿已有的一日生活常规和各种生活习惯。 2、引导幼儿实现以家庭生活为主到以幼儿园生活为主的转...
教案大全2018-09-06
春开学第一课教案(精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