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推荐6篇】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勇敢精神。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坚定信念和团结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飞夺泸定桥》情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3. 讨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 拓展延伸: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阅读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事迹和英勇斗争。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飞夺泸定桥》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学生的回答,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能否提出合理的观点和理由,是否能够综合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英勇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勇敢精神。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坚定信念和团结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让学生分组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3. 讨论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的主题和意义,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 拓展延伸: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阅读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事迹和英勇斗争。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学到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飞夺泸定桥》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并与同学分享。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学生的回答,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能否提出合理的观点和理由,是否能够综合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红军飞夺卢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3、体会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教具准备:
小黑板重点字词。大渡河的图片。资料及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教法学法:
讲授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区西边,有一座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反动派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学习当年红军战士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板书课题:飞夺泸定桥
释题 什么叫飞?什么叫夺?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师归纳整理
1.为什么夺,为什么飞夺。
2.怎样飞,怎样夺?
3.飞夺结果如何?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尽情的读课文,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
要求:
(1)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来解决。
(2)读了课文你从课文里面知道了什么?
2、再读课文出示小黑板填空
文章讲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的事。(小组合作交流)
三、研读泸定桥的情况
找找课文哪些段落是写泸定桥的?
第一、第五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写了大渡河的险?
第五自然段写了桥的哪些地方? 桥上,桥下,对岸
通过学习研究出桥的险。
有感情的读一、第五自然段,要读出桥的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红军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飞”,为什么要“夺”?继续学习飞夺泸定桥。
红军要夺泸定桥为什么要“飞”?研究怎样“飞”?
(一)学习“抢时间”部分(2至4自然段)板书:抢时间。
1.红军在飞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
(1)敌人的阻击 击溃
(2) 饥饿疲劳 不顾
(3)天雨路滑点火把与敌人赛跑
2.你佩不佩服红军战士的这种精神,佩服什么?
红军为什么能神速的飞?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2至4自然段。读出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
二、研究怎样“夺”
1.师引述泸定桥的结构,渲染气氛。
2.读课文5至7自然段学习夺桥的过程,理清夺桥的过程。看看他们是怎样攻天险,板书:攻天险。
发起总攻——二连突击,三连铺桥——穿过大火与敌人搏斗——夺下泸定桥。
那些句子使你感动?有感情的朗读。
3.这一段主要写夺桥,但作者花大量笔墨写桥,为什么?
三、最后结果如何?
红四团的战士们英勇夺下泸定桥,取得长征途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主力浩浩荡荡奔赴抗日最前线。板书:夺胜利。
“又”说明什么?
结尾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浩浩荡荡”什么意思?
四、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什么?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飞夺泸定桥
抢时间
攻天险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夺胜利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 篇四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战斗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红军战士,向红军战士学习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11个,生词12个,会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难点
认识景物描写与中心的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城西边,有一座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课文描写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二、教师板书课题,释题
1、什么叫飞?
2、什么叫夺?
3、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三、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想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四、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1、读课文,认生字。
2、理解词语。
五、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指名读、自读,同桌对读。)
增援、关键、宿营、铁链、手榴弹翻山越岭、山峡号召、狼狈、奔赴、震耳欲聋、千钧一发
2、注意难写、容易出错的字:
键(字形)瓢(字形)召zh4o(读音)
3、理解词语。
关键:事物最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诡计:阴险狡猾的计策。
千钧一发:非常重的东西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万分危急。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合十五公斤。
六、再读课文,把握文意
想想课文怎样分段,哪些部分是描写红军战士夺桥的。请同学们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一段:(1自然段)写北上抗日的红军要夺取泸定桥。
第二段:(2自然段)我军命令红四团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第三段:(3~5自然段)写红四团与敌人援兵“赛跑”,像飞一样行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
第四段:(6~8自然段)红四团英勇战斗夺下泸定桥。
第五段:(9自然段)写红军主力渡过了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审题
板书课题:飞夺泸定桥。课题中的“飞夺”什么意思?(速度快,时间急。)
二、通读全文,把握中心
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经过。
三、分析段落
(一)自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1、北上红军过大渡河、为什么非从泸定桥走不可?(指导学生抓词,抓句谈体会。)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泸定桥可以通过。)
重点词:“只有”,唯一,除此以外没有别的路。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渡河是“天险”?
理解: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
3、小结:这段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概括地写出了大渡河是天险,点明了泸定桥是必经之路,体现了飞夺的必要性。
4、教师板书:要北上飞夺泸定桥。指导学生说出段落大意。
(二)学习第2、3、6自然段。
1、过渡语:红军不仅要夺泸定桥,而且必须得飞快地夺取,这是为什么呢?
2、默读2、3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关键?为什么说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关键就是事件最紧要的部分。)
3、讨论: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取胜的关键。这是因为:
①时间紧,路程远。
②地形险,敌兵援。
4、读第6自然段。
①泸定桥这个地方怎样险?默读,把这段分三层。
②用“—”划出描写桥险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
第一,桥太高,十多米;
第二,桥太简陋,没有栏,没有桥墩,没有木板;
第三,桥太晃,人走在上面像打秋千。
③用“△”划出描写水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
第一,水深红褐色;
第二,水势急,像瀑布:倾泻,冲,飞溅3米多高。
第三,水势大,震耳欲聋。
④用“()”表示描写城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
敌人居高临下,背靠着崇山峻岭,且正堵住桥头,早有准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板书:敌人借天险有恃无恐。
⑤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节。教师小结:
泸定桥这个地方这样险,毛主席在《长征》诗中说:“大渡桥横铁索寒”,敌人已有两个团兵力把守,如果援兵一到,敌人就会如虎添翼,我军一个团要对付敌人两个旅两个团,敌众我寡,要取得夺桥的胜利就不大可能了,因此我们必须赶在敌人援兵之前到达泸定桥,必须“飞”速行军。
(三)读第4、5自然段。
思考:红四团是怎样赶在增援的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的?
①红四团遇到了哪些困难?找出有关词语、句子读一读。
阻击的敌人——击溃
饥饿、疲劳——忘记
暴雨——冒着泥泞——踩着
漆黑的雨夜——点起火把
与增援的敌人——赛跑
②红军怎样和增援的敌人赛跑?
齐读有关语句,读出红军不怕困难,顽强斗争的精神。
③我红军抢时间、争速度的词语
这段突出“飞”字,同样的自然环境,同样多的时间,为什么红军能抢先赶到泸定桥?体现红军什么精神?
(机智、顽强、无畏。)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利用自然物,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2、大胆的用语言表述测量的结果,体验合作测量带来的愉悦。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掌握对物体使用首尾相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活动难点:
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测量活动
活动准备
不同长度的积木、吸管、书本、纸条等材料若干,记录表、白板笔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师:在《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中,泸定桥被敌军炸毁了,我军在作战路线中需要通过泸定桥去攻打敌军,所以红军叔叔们决定修复泸定桥。
提问:红军叔叔交给小小兵们一个任务,帮他们一起修桥梁。
二、“作战路线有多长?”幼儿尝试测量
(一)鼓励幼儿用自然物(如长度相同的纸条、布袋等)进行直线距离的测量。
1、请幼儿观察测量材料,尝试用一种测量材料;
2、幼儿尝试测量,教师观察;
3、鼓励别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及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
(二)教师向幼儿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观看课件,了解测量的要领:顶端要对齐,末尾做标记,首尾要相接,结果要记录;
2、教师小结及介绍测量方法和测量统计表的使用方法。
(三)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再次测量,讨论交流并小结
1、让幼儿明确测量的要求及规则;
2、幼儿尝试操作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讨论测量的结果;
4、教师做小结。
三、游戏“桥梁有多长”感知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积木、吸管、书本、纸条、绳子等自然测量物品,请幼儿分别分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并记录;
2、幼儿自由分为两人一组,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引导幼儿自己分工:一个幼儿负责测量,一个幼儿负责记录;规则:顶端要对齐,末尾做标记,首尾要相接,结果要记录);
3、交流讨论测量结果,引导幼儿感知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间的关系;
4、教师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次数少,测量工具短,测量次数多
四、结束部分
教师提出带领幼儿一起去户外帮红军叔叔测量铺桥工具,活动自然结束。
《飞夺泸定桥》课文教案 篇六
一、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在学生已经具有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身喜欢的词语进行研究,进而理解。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课题中的“飞”和“夺”两个字,协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进而把文章各局部内容连起来形成文章的主要内容,渗透学法指导。
二、设计理念
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泞、湍、妄”等13个生字。
2、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含义,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分层理解第5自然段。
3、用自身喜欢的记号画出并品味“飞夺”、“天险”、“关键”、“浩浩荡荡”等重点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4、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围绕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5、培养对红军敬重的情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忠于革命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1、抓“飞”、“夺”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紧紧围绕“飞”、“夺”突出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五、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六、教学时间
计划三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介绍资料,了解背景
1、指名学生将搜集到的泸定桥的资料进行介绍。
2、师生交流有关红军长征信息。
点评:培养学生搜集处置信息能力,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二)解题质疑,引入内容
1、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请谈一谈。生生交流。
2、学生答,随机梳理问题并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结果如何?
点评: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阅读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同桌互相读、读通长句子。
3、小声读,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出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师板书:
(起因)(经过)(结果)
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奔赴前线
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需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5、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交流分段情况。
点评:理清文章的思路,是学习分段的前提。
(四)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从哪几方面介绍天险大渡河?用波浪线画出重点句子、用点标出重点字词。
2、指名读出三个方面:(水)大渡河水流湍急,(岸)两岸高山峻岭,(桥)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3、根据以上意思,说一说对“天险”的理解。
4、课文用了一个成语形容天险大渡河,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找一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点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意思。]
学习描写“抢时间”(飞)局部
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课文内容了解为什么要“飞”一样的夺下泸定桥?
1、轻声读课文三、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体现了飞兵急奔?你认为哪些词句写得好,读给你的同桌听。
2、理解“关键”的意思。
指名读“时间……关键”这段话说说自身的看法。
3、默读课文,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文中用困①困②……标出;这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用克①克②……标出。
4、采用对读的方式,请一组学生读标出的困难,另一组学生跟着读出标出克服困难的方法。
5、读了这些语句,你想对红军战士说些什么?
6、应该怎样读出红军战士的机智勇敢、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7、师生朗读竞赛。
点评:让学生充沛地自身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情、入情入境,置身于当时的环境中,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受到心灵的震撼。]
分层理解第5自然段
1、利用多媒体出示天险泸定桥的图片,配上震耳欲聋的流水声,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感知。(没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联系生活经验感知。)
2、教师范读第5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读。
(1)这段从哪几方面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画出具体描写大渡河天险的语句。
(2)指名说出三方面:水、桥、岸。读出具体语句。男生读出描写水的句子,水色—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水声—震耳欲聋;水势—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女生读描写桥的句子;分角色读描写两岸和敌人的语句。
[点评:学习用声音、形态、颜色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读后激发学生的体验:假如你站在这泸定桥上,会有怎样的感受?红军夺桥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呢?
4、根据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的体验理出本段的层次:桥险、水急、两岸敌人凶。这样写出了红军夺桥非常困难。连敌人也说“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里表示了敌人的什么心态?(敌人非常疯狂,认为我军从桥上根本过不去,除非长了翅膀才干飞过去。)我们的红军能够飞过去吗?
点评: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中想像交流,感受真切、自然。
品读“夺”。(6~7)自然段
师:红军战士怎样夺桥?
1、将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读出来,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
2、出示填空,体会动词的用法。
(1)读课文填空。
(2)用换词比较法说一说这些动词好在什么地方?
二十二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格斗)。
点评:通过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学习用词的准确性。
3、范读,学生评议。
4、对照插图用自身的话复述6、7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将本课的优美词句抄在摘录本上。
2、仔细观察插图,选一两位英雄写下来,要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写具体。
点评:在读、摘的基础上,进一步体味理解重点词句的用法,并将其变为自身的话写下来,体现了读写结合。
八、案例点评
1、扣题眼,找重点,整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