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选3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
原文:
乌鸦喝水
有一天,乌鸦口渴了,找了半天水,终于找到了一口水井。
乌鸦俯下脑袋往水井里看,井水离乌鸦的嘴巴太远了,它喝不到水。
乌鸦聪明地找来一块石头,把石头扔进水井。乌鸦再俯下脑袋往水井里看,它发现石头溅起了水花,水位上升了一些。
乌鸦高兴极了,它又找来一块石头,又把石头扔进水井。乌鸦再次俯下脑袋往水井里看,水位又上升了一些。
乌鸦又找来一块石头,再把石头扔进水井。乌鸦一次次地重复这个动作,水位越来越高。
最后,水位终于升得乌鸦的嘴巴旁边了,乌鸦高兴地喝了一口水,又喝了一口水,又喝了一口水……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读课文《乌鸦喝水》中的生字词。
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明白乌鸦如何喝水的过程。
3.学生能够复述课文的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乌鸦如何通过扔石头喝到水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文卡片、乌鸦、水井模型、石头模型、图片。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乌鸦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乌鸦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教师出示水井模型和石头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让乌鸦喝到水。
Step 2 阅读课文
1.教师出示课文卡片,让学生自己读一读。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重点解释生字词。
3.教师提问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Step 3 学习课文
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描述乌鸦喝水的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乌鸦为什么要扔石头,石头的作用是什么。
3.教师和学生一起模仿乌鸦扔石头的动作,并配合课文朗读。
Step 4 小结与反思
1.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文的内容,并复述乌鸦喝水的过程。
2.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和讨论。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模型演示和学生参与讨论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考和互动,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了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通过模仿乌鸦扔石头的动作,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乌鸦如何通过扔石头喝到水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也比较明显。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我在课前导入环节的设计上可能不够生动有趣,需要进一步改进。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巩固与拓展环节没有很好地设计,需要更多地让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以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另外,我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很好地考虑,有些学生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和指导。
综上所述,这节课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仍需要改进。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小学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三
【#一年级# 导语】《乌鸦喝水》是一个伊索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一只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人们遇到困难不要放弃,要运用身边可以利用到的任何东西帮助自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有突破精神,不达到目的不放弃的精神,在一次次的坚持过后,总会看到胜利的曙光。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原文
一只乌鸦口渴了,它在低空盘旋着找水喝。找了很久,它才发现不远处有一个水瓶,便高兴地飞了过去,稳稳地停在水瓶口,准备痛快地喝水了。可是,水瓶里水太少了,瓶口又小,瓶颈又长,乌鸦的嘴无论如何也够不着水。这可怎么办呢?乌鸦想,把水瓶撞倒,就可以喝到水了。于是,它从高空往下冲,猛烈撞击水瓶。可是水瓶太重了,乌鸦用尽全身的力气,水瓶仍然纹丝不动。
乌鸦一气之下,从不远处叼来一块石子,朝着水瓶砸下去。它本想把水瓶砸坏之后饮水,没想到石子不偏不倚,“扑通”一声正好落进了水瓶里。
乌鸦飞下去,看到水瓶一点儿都没破。细心的乌鸦发现,石子沉入瓶底,里面的水好像比原来高了一些。
“有办法了,这下我能喝到水了。”乌鸦非常高兴,它“哇哇”大叫着开始行动起来。它叼来许多石子,把它们一块一块地投到水瓶里。随着石子的增多,水瓶里的水也一点儿一点儿地慢慢向上升……
终于,水瓶里的水快升到瓶口了,而乌鸦总算可以喝到水了。他站在水瓶口,喝着甘甜可口的水,心里是那么痛快、舒畅。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案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
小朋友见过好多的鸟,可你们注意观察了没有,有一种鸟叫乌鸦,是什么样的?你们别看它样子不美丽,可它喜欢动脑筋,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段有趣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教学“乌、鸦、喝”。
二、范读课文
1、乌鸦喝水是怎么一个故事呢?乌鸦喝水碰到了什么困难?它想了什么办法?乌鸦有没有喝着水?请小朋友听老师读课文,思考问题。
2、教师范读。
三、自读课文,弄清图意,随图文识字
1、自由轻声读,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看看课文中有几幅图,有几个自然段。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乌鸦为什么找水喝?
引出“渴”与“喝”比较学习。
(2)乌鸦喝不到瓶子里的水,怎么办?
引出“面”、“办”,指导写法。
(3)乌鸦是怎样想办法的?
引出“围”,掌握笔顺。
(4)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哪句话告诉我们?
引出“终于”,指导写法。
(5)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
引出“叼来、一颗、渐渐”,指导读音。
指名认读上面的词语
。齐读。四、试读课文
1、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2、指导读好长句。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按笔顺描红。
3、抄写生字。(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
乌()喝()于()冬()
鸟()渴()干()终()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
(2)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a、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到处”是什么意思?乌鸦口渴地难受,东找西找,找了好多地方,我们读第一句要把“到处”重读。(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b、乌鸦找到水了么?它喝了水没有?你从哪句话看出来?
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谁能想象一下,乌鸦会怎样喝瓶子里的谁?
乌鸦找到水时心情怎样?喝不到水时心情又会怎样?(感情读课文)
(3)小结。
a、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b、小结板书。
2、讲读第二段。
(1)看图想象:乌鸦面对困难,会怎么想怎么做?
(2)指名读。
(3)乌鸦想出办法来了么?怎么想出来的?
(4)比较句子。
哪中说法好?为什么?
a、它叼来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
b、它叼来小石子,放到瓶子里。
a、瓶子里的水升高了。
b、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5)指导朗读。
(6)小结板书。
三、作业
1、口头扩词。
乌()()()办()()()
围()()()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
二、指导背诵
引导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弄清自然段中句与句的联系的基础练习背诵。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想一句话夸夸乌鸦,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我们应该向它学习什么。
四、课堂练习
1、写笔顺,数笔画。
乌——————()画喝―――――()画
办――――()画围——―――()画
2、填空。
乌鸦口()了,到处()水()。
乌鸦()着瓶子边走边想,()()出了一个办法。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乌鸦喝水》教学反思
《乌鸦喝水》一课内容通俗易懂,很适合阅读。教学中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同时,教育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乌鸦如何喝到水设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
在学完“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后,学生明白了乌鸦能喝着水在于它的仔细观察、爱思考,另外拓展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想到的请举手。”两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用吸管吸。”“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学生们的办法各种各样,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富有创新意识的,我想这堂课上我不仅与孩子们一起体会到了文中那个小乌鸦的聪明才智,更让我感受到学生们的智慧。
当然,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指导朗读不到位;由于时间安排欠合理,导致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匆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