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备课教案范文【精彩6篇】
初中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篇一
标题:《《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教案》
教案目标:
1.了解《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分析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
2.理解人物形象对主题的体现;
3.发现并解读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综合影响;
2.理解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1.《红楼梦》全文;
2.笔记本电脑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5分钟)
教师出示《红楼梦》封面,引导学生谈谈他们对这本书的了解和感受。
Step 2 分组阅读(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人物形象的特点、行为和言语,以及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影响。
Step 3 小组讨论(15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发言,分享他们对所选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
Step 4 教师点评(10分钟)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分析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物形象的综合影响和象征意义。
Step 5 知识拓展(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学批评方法,如象征主义、形象思维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
Step 6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方法,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结合故事情节和主题,写一篇短文。
Step 7 总结与展望(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避免仅仅停留在表面理解上。同时,教师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课外阅读材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的背景和意义。
初中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篇二
标题:《古文诗词鉴赏教案》
教案目标:
1.了解古文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形式;
2.学习古文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古文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形式;
2.理解古文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3.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古文诗词。
教学难点:
1.理解古文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古文诗词。
教学准备:
1.古文诗词选集;
2.相关鉴赏方法的课件或PPT。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古代画作或一首古文诗词的诗句,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
教师讲解古文诗词的基本知识和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并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夸张等。
Step 3 鉴赏方法讲解(15分钟)
教师介绍一些常用的古文诗词鉴赏方法,如意境鉴赏、修辞手法鉴赏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和解读。
Step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文诗词,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和分析,并进行课堂展示。
Step 5 教师点评(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鉴赏和分析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提出问题。
Step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文诗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一些鉴赏方法和技巧。但是,由于古文诗词的内容和形式复杂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方法,避免陷入片面的理解和机械的分析。同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古文诗词朗诵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初中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篇三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词的方法。
2.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
学生对作品的写作背景缺乏一定的了解,给作品的整体感悟带来某种困难。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陶渊明的《饮酒》诗,好比我们这个旅游团观赏了陶渊明经营管理的一处田园风光,领略了它特有的风味。今天我们继续旅行来到我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唐诗和宋词。这两座高峰郁郁葱葱,蔚然深秀,美丽的景色令游赏者目不暇接。由于时间紧,我们在这两处景观中,重点欣赏孟浩然和范仲淹,走马观花看一看李白和白居易。同学们,同意吗?
(解说:这个导语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交代了这一课的教学安排,同时引发大家的思考和想像。)
二、解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范仲淹所处的北宋时期,其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扰。其间他作了《渔家傲》词数首,写边镇劳苦,今只存这一首。词中着力渲染了边塞的悲壮气氛,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情绪和抗击侵扰、巩固边防的意志。此词首开边塞词之作,其格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先声。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将三首唐诗和一首宋词的录音听一遍,之后再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渔家傲》的录音各听一遍。然后给6分钟时间让学生读背这两首诗词,看谁背得既快又准确。(解说: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快速读背的兴趣,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学生一般能较快背出。)(2)教师范背这两首诗词(学生注意教师是否有背错的地方),然后与学生共背一遍。
初中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篇四
一、教材分析
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动人的一曲,因为他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层层推进,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乡关之思、故国之恋。全诗构思精巧,复沓手法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品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
2、 通过比较赏析,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象美。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鉴赏能力,激发学生表达情感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诗中的四种意象。
五、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六、教学过程
(一) 听一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间多媒体播放音乐)
导语: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音乐中听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乡愁)是的,游子思乡、故土难忘,这是人类的普遍情感。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台湾与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台湾人民对大陆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对两岸和平的渴望日趋强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作——《乡愁》。
(二) 读一读:感受诗味,体会诗的情感美。
⒈ 教师示范朗读。
⒉ 学生自由朗读,师指导、解疑。
⒊ 学生试读课文。
⒋师生点评指导。
⒌ 把握诗歌主题。
(1)设疑:大家读过不少抒写乡愁的诗,与一般乡愁诗相比,这首诗在情感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从哪儿可以看出?这一处该怎样读?
(2)补充资料图片,进一步体会两岸同胞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⒍深情齐读诗歌。
(三)议一议:比较鉴赏,体会诗的意象美。
1.出示改诗,引导学生比较、品评。
设疑:(1)乡愁是一种大家都可能曾经体验过可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读了原诗,你觉得余光中是怎样将乡愁形象展现出来的,使你对乡愁有了一些具体的感觉?(运用了几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
(2)乡愁怎么是邮票、坟墓?这些事物会使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老师改写的诗有没有这种效果?
2.学生思考、交流、发言。
3.引导学生理解何谓意象。
初中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篇五
创意说明:分角色、分角度、分主题,进行朗读、品读、说读等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
教学步骤:
一、分角色朗读
1.检查课前预习,指点生字生词。
2.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文中人物及其关系。
3.指导朗读,略举几例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交代朗读要领。
4.分角色朗读课文——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的妈,故事叙述者。读后教师及时评点。
5.准备课堂讨论。教师布置如下问题,请同学们思考:(1)简要复述故事情节;(2)“我”与父母的这次矛盾分歧,究竟谁是谁非,请谈谈你个人的看法。
6.组织课堂讨论,先小组议论,后全班交流。
二、分角度品读
1.品精巧的结构
(1)提问思考:文中写了哪三件事?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
(2)引导讨论:①万芳拿自己的新裤子换“我”的破裤子,上星期。②送羚羊木雕,昨天。③逼“我”要回羚羊木雕,今天。
初中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篇六
教学目标:
1. 能比较流利地熟练地朗读课文
2. 能对照注释掌握一些实词,读懂文章的意思
3. 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4. 能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狼》教学设计1。
教学重点:目标1、3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胶片、小黑板
教时安排:一教时
教学流程:
一.提问导入,揭发兴趣: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狼外婆的故事。那么,狼在人们心目中是怎样的动物?蒲松龄笔下的狼又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