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拾金不昧表扬信案例(精简4篇)
学生拾金不昧表扬信案例 篇一
尊敬的校长:
我非常高兴地向您报告一起令人欣喜的事件。我们学校有一名学生在校园内拾到一笔较大数额的现金,并主动上交给了学校。我觉得这个学生值得我们表扬和鼓励。
这位学生名叫张明,是我们学校高二年级的一名优秀学生。在上周三的下午,当张明在校园内散步时,他注意到地上有一堆纸币。经过仔细数算,他发现这是一笔总额达到5000元的现金。与其它学生不同的是,张明并没有选择自己私自保留这笔钱,而是立即将这件事情报告给了学校。
张明找到了学校的值班室主任并真诚地向他说明了情况。主任立即采取措施,将这笔现金妥善保管,并通过广播系统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寻找失主的呼吁。经过一番努力,失主终于在第二天上午被找到,他对学校和张明的诚实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我认为,张明的行为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价值观。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他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并做出正确的选择。他的行为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品格,也为我们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因此,我向您强烈推荐对张明进行表扬和奖励。这将是对他正直行为的肯定,也将鼓舞他和其他学生继续秉持道德准则、努力成长。我建议学校可以在校园广播中公布这一喜讯,同时在学校的荣誉墙上展示张明的事迹,以激励其他学生效仿。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诚实和正直的品质变得更加稀缺。因此,当我们发现有学生像张明这样做出了积极的行为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赞扬和奖励。这样的案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也能够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声誉。
谢谢您对这件事情的关注和支持。
此致
敬礼
学生家长:李华
学生拾金不昧表扬信案例 篇二
尊敬的校长:
我写信给您,想向您汇报一起令人敬佩的事件。我们学校有一名学生在校园内拾到一笔较大数额的现金,并毫不犹豫地将其上交给学校。我相信这个学生值得我们给予表扬和鼓励。
这位学生名叫李晓,是我们学校初三年级的一名优秀学生。在上个星期,当李晓在校园内进行晨练时,他突然发现地上有一叠钞票。仔细一看,他发现这是一笔总额达到10000元的现金。这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然而,李晓并没有选择保留这笔钱,而是毫不犹豫地将其上交给了学校。
李晓找到了学校办公室的老师,并真诚地向她说明了情况。老师立即采取措施,将这笔现金妥善保管,并通过班级群和学校广播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寻找失主的呼吁。经过一番努力,失主终于在第二天被找到,他对学校和李晓的正直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我认为,李晓的行为展示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价值观。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他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并做出正确的选择。他的行为不仅彰显了他个人的品格,也为我们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因此,我强烈建议对李晓进行表扬和奖励。这将是对他正直行为的肯定,也将鼓舞他和其他学生坚守道德准则、做出正确的选择。我建议学校在班级会议上宣布这一喜讯,并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上发布李晓的事迹,以激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
在当今社会,诚实和正直的品质变得越来越珍贵。因此,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这样的学生赞扬和奖励。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也能够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声誉。
感谢您对这件事情的关注和支持。
此致
敬礼
学生家长:王明
学生拾金不昧表扬信案例 篇三
尊重的校领导:
你好!首先我为贵校能造就出优秀品德的孩子而致敬!
事件是这样的:自己于20xx年xx月xx日丧失钱包(钱包内有现金660元,卡3张,暖气费收据一张),由于雪下的很大,钱包被雪笼罩,第二天贵校3年级7班xx同窗在雪地里捡到了钱包,并交给物业,物业依据暖气费收据接洽到我,他并不留下姓名,后来他家长找到我确认我收到了钱包,我才知道他是贵校的学生。
本人的感谢之情无奈言表。xx同学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学习,值得赞扬,她的举动充足体现了贵校高贵的'道德情操跟精神风貌。所以盼望贵校能在公然场所给予表彰,以示激励,让这份美德更好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孩子能从中学习,承前启后,发挥优良传统的良好品德!
再次为贵校能培育出精
良品格的孩子而致敬!
此致
敬礼
失主:xxx
20xx年xx月xx日
学生拾金不昧表扬信案例 篇四
2008年12月12日星期五下午,机械工程系工模S08-1班学习委员段宏斌在执行本班工作时,在楼道口碰见宿管阿姨,因有一位学生家长来办理退学手续,宿管阿姨一时离不开,便让此时正打算外出的段宏斌代她去查看下这位退学的学生床位是否有损坏,热心的段宏斌一口答应了,但在他检查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一个附有三张银行卡和一张身份证的钱包,经家长证实不是其孩子物品,问其他寝室成员也一一否认之时,段宏斌毅然将偶得的钱包交给了学校老师。
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里,金钱无不是最大的诱惑,段宏斌能这样拾金不昧确实是难能可贵,他的行动充分体现了工院学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传承了中华民族拾金不昧的美德。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拾金不昧这种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大力提倡,一起传承。
机械系团总支新闻部
2008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