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经典5篇)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一
第一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背景故事和历史事件;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
2.难点: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诺曼底号遇难记》的封面图片,激发学生对这个故事的兴趣,并让学生猜测故事的背景和主题。
2.阅读与讨论(25分钟)
让学生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并在阅读过程中记录故事的重要情节和历史背景。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诺曼底号的遇难事件对二战有何影响?
- 你认为这个故事中的人物有何特点和行为?
- 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3.学生展示和讨论(15分钟)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进行全班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意义。
4.写作练习(1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诺曼底号遇难记》的理解和思考,撰写一篇文章,描述他们对这个故事的观点和感受。学生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5.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背景故事和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考和写作能力。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文学价值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文学价值和人物形象;
2.难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与《诺曼底号遇难记》相关的文学评论和评论家的评价,激发学生对这个作品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阅读与讨论(25分钟)
让学生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的选段,并在阅读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你认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何特点和价值?
- 这个作品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 你对这个作品有何评价?
3.学生展示和讨论(15分钟)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并进行全班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学价值。
4.写作练习(15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诺曼底号遇难记》的理解和思考,撰写一篇文章,描述他们对这个作品的评价和感受。学生可以结合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分析,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5.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文学价值和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弄清文章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2、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及形象意义。
2、设想自己对灾难突降将会有何行动和感受。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小心翼翼(yì)、湍急(tuān)、你推我搡(sǎnɡ)
猝然(cù)、酣睡(hān)、蓦地(mò)、肇祸(zhǎo)
屹立(yì)、须臾(yú)、铁铸(zhù)、侧舷(xián)
2、解释下列词语。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疏忽。
幽灵:人死后的灵魂(迷信的说法)。
湍急:水势急。
猝然:突然;出乎意处。
酣睡:熟睡。
蓦地:出乎意料地;突然。
肇祸:闯祸。
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历程,但贯穿其创作始终的依然是人道主义,相信"仁爱感化"、"善心战胜恶",同情被压迫者,这在他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里都有所体现。除了小说创作外,他还创作有诗歌、散文、剧本等。雨果以其丰富而出色的创作成为世界文坛的一流作家。
2、解题
"诺漫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它装货容量600吨,船体长220尺,宽25尺,1863年造的。可在1870年3月1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撞船灾难发生了,哈尔威船长沉着应变,最后以身殉职。
借助多媒体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中沉船的片段,让学生有形象的感受。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找出文章故事的六要素,理清文章层次。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一部分(1-5),雾海夜航。
第二部分(6-9),海难发生。
第三部分(10-46),舍己救人。
第四部分(47-50),赞扬英雄船长。
2、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注意口头表达要清晰、流利,要抓住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讲述。
四、探究
学生阅读课文后,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讲人物形象特点及形象意义,或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谈自己对英雄的理解和感受,或结合美国9o11事件`《泰坦尼克号》、《紧急迫降》等影片设想自己对灾难突降将会有何行动和感受……
五、学生朗读课文第16段以后"简短有力的对话",要读出语调、语气
思考:
1、面对突如其来的撞船灾难,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沉着应变、最后以身殉职的?
2、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理解哈尔威船长这一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船长的语言描写中把握这一形象。
明确:哈尔威船长先是平定人心,维持秩序,后组织用救生艇救出妇女、其他乘客和船员,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3、学生谈自己对船长这一形象的看法。
讨论、交流。
明确: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子"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船长虽然结束了他的生命,但他的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将永驻人间。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二。
2、先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学生复述哈尔威船长面对撞船灾难,沉着应变、最后以身殉职的动人故事。
二、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
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在撞船灾难发生的过程中,作者在写景时主要抓住大海和雾来写。写大海如"夜色正浓""茫茫大海""周围一片漆黑""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深深的海水"等等,都给大海增加了黑暗、阴沉、可怕的色彩,预示着灾难的发生。而写雾,更是抓住特征,如"薄薄弥漫""雾愈来愈浓""沉沉夜雾""阴惨惨的薄雾"等都与可怕的灾难相一致,渲染了悲剧气象,更衬托了哈尔威船长的伟大形象。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三、探究
(一)文章中有两个"谜",请你解开。如有不同,可以展开讨论。
1、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长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
2、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
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
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感受,允许有多种看法。
(二)一条木船破了,舱里进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的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试想像并描述当时的情景,设想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可联系其它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播放影片《紧急迫降》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飞机遇难时的情形,同本文作比较,加深课文理解。
五、小结
本文情节扣人心弦,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令人难忘。学习本文,重视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四。
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师的带动讲解,学生掌握本文中的字词和作者的`简介。
2、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朗读、讨论,掌握朗读课文时重读的技巧,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明确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感受船长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尚情操,并有所感动。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应注意的事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高尚品质。
教学设想:
这是初一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小说,它位于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是否落实小说的有关知识性的问题我觉得不是很重要,以读带动学生进入课文,以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以写作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实效性,所以这篇课文我的设计主要是上述几个环节。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天祥有句名言“时穷节难见”,(板书)说的是在非常危急危难的时候,一个人的品行、节操就能显现出来。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的这样的例子,文天祥誓死不降元朝就是其中之一。国外也有这样的例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表现人物“时穷节乃见”的文章。
(说明:上课伊始先调动学生的情感,以进入课文。)
二、介绍作者
学生读注释,了解作者的资料。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提出要求:
1.画出你不认识的字词或不好理解的字词。
2.对于文章中的内容,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3.阅读之后,请你说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段落,为什么?
(说明: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课文)
四、学生质疑:大胆说出读课文时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相互说说朗读课文感受最深的地方。
设计说明: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了解学生读课文时不明白的地方,解答学生的疑惑,并组织学生交流朗读课文后的感受,一则锻炼学生敢问、会问的能力;一则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为下节课做准备。
五、讲讲课文中的字词,用多媒体展示。
说明:字词是初中阶段最基础的知识,教师必须借助课文落实这些,而且这篇课文中有几个很重要的多音字:强、载,教室讲解区分多音字的方法,利于学生很好的掌握。
六、朗读课文
说明:在学生对课文的字词和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和掌握后,教师再采用教师范读或学生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并作适当的指导,以调动学生更深入课文中,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有更好的感受。
教师鼓励和表扬学生大胆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时穷节难见”,一位船长在危难时候的表现值得我们每个人钦佩,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这位船长是?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是?
板书: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解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或者说结合课文内容,你从这篇课文的题目读出了什么信息?)
说明: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题目,一则复习课文的内容;一则锻炼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以学生的发言引出下一个环节:朗读时间
过渡语: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诺曼底号遇难的段落。
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学生简单概括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有气势地朗读课文中重要的段落,如描写灾难来临的段落、哈尔威船长与船员对话的段落。
说明:锻炼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下一个环节:人物分析。
过渡语:大家刚才重读的地方都很好,我想问问大家为什么这些词要重读呢?
三、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从描写危难的场景引出问题:把危难描写的很紧张很可怕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人物形象),再问: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什么形象呢?
教室引导学生回答,并注意写板书。
分析完哈尔威船长的形象之后,教室转入下一个环节:记者提问。
过渡语:如此一位伟大而崇高的人,如果搁在当今时代肯定是一位人气指数值五星的人,假设你是一位记者,哈尔威船长站在这儿,你会问他一些问题吗?
四、设计活动:假设学生是一名记者,面对哈尔威船长,你最想提什么问题?请写出两个问题。
说明: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对课文的提问,参与对课文的回答和理解,共同分析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形象。教师起鼓励和点拨作用,并最后总结。
记者提问活动结束后,教师再引入最后一个环节:写作时间。
过渡语:大家问的问题都很好,可见对哈尔威船长很了解,也很钦佩。但是我们可曾想过他的家人,他也会有善良而可爱的妻子,会有懂事的孩子,临死之前他会想到这些吗?如果你认为会请你代替哈尔威船长给妻子写封信,如果不会请你写出理由。
五、写作活动
说明:学习课文,学生激烈地讨论、分析,也只是流于表面,能反映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非写作莫属,故设计写作活动,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镇定自若
指挥有方伟大的灵魂
舍己救人崇高的精神
忠于职守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的:
1、检查指导学生归纳整理词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引导学生感悟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并教给学生感悟的一般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文学、热爱文学、走进文学之门的兴趣。
教学设想:
怎样进行语文教学(特别是日常的语文教学)才能体现新课程大纲的精神,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这是摆在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经过教研室的假期培训,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对这篇课文如何上,我有了几点粗浅的想法,不当之处,请斧正。
1.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了界定,这也给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方向,当然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完全体现这三方面的目标,理应有所侧重。这篇课文侧重的是后两点。所以课堂学习的大部分时用在完成目标2上。
2.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如何落实到教学中去?
我是这样做的:预习以“自主”为主,教师通过布置检查预习作业的方式来落实,比如,识字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自己解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构建他们的“词库”;又如“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可以让学生借助图书资料、网络资源来搜集信息,筛选整理。教师做好检查督促工作,保证学生坚持自学下去,这对学生能力的养成将大有裨益。课堂教学以“合作、探究”为主,避免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几人一小组,轮流发言,一人记录,形成小组结论或者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对师生的要求比较高,如何拟定讨论题?(起始阶段可能还是教师先提出议题,慢慢让学生自己学会提问)如何保证小组学习不沦为过场形式?这些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当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是一个不可截然分开的整体,各个阶段有所侧重罢了。在这节课上,我且作一些尝试,抛砖引玉。
3.语文课是不是一定要用多媒体课件?简单的肯定与否定都有公允,我个人认为,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文字,而不是简单的把文字变成形象。而这篇小说的情节、人物关系都很简单,学生不难理解,完全可以借助文字来想象体悟,因而本节课的课件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只是代替了黑板,节省了板书时间罢了。这样的课件是不是体现出现代教学理念?我个人认不尽然,现代教学理念首先应是观念的变化,而不仅仅看有没有使用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直接导入,交流自学成果
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诺曼底”号遇险记>,首先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自学的成果。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为我们展示一下自己整理的生字词、成语、作家常识?
2.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讲解、展示。
3.师生评价补充。(教师注意归纳筛选作家信息的五个方面及搜集信息的途径)
二、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有想法可在书上划划写写)
1.船被撞以后,乘客们是什么表现?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2.哈尔威船长是什么表现?他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3.在你眼中哈尔威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表现看出来什么的?
4.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准备小组讨论。
三、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1.分成学习小组,轮流发表自己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指定一人作好小组记录。讨论结束后举手示意。
2.教师巡视做好组织工作,保证学生的发言时间。
四、三维对话,体悟形象。
教师
1.小组讨论结束后,组织“学生—学生”三维对话交流,深入体悟形象。(各位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来发表对以上问题的想法并提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分析船长的动作语言心理来体悟哈尔威船长在灾难面前的沉着冷静,果断指挥、舍已为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形象。特别是语言描写,可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深入体会。
3.教师小结哈尔威船长的形象。(在没有同学要求补充发言之后)
4.反向提问,加深理解。(先听同学的发言,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没有自己提出下列问题)
a.一些人认为哈尔威船长不够称职,让自己的船出现了重大的事故,沉入大海,损失惨重。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我的看法:这个观点不对,因为错不在船长,船长“小心翼翼地”驾驶,船速较慢;海上的雾渐渐变浓,船长无法事先预测;“玛丽”号超载,船速太快,撞上“诺曼底”号。)
b.船长太不爱惜自己的生命,救出其他人后,应该积极逃生,没有必要和船一起沉下去,白白浪费生命。你认为呢?他沉入海底的那一刻心理是如何想的呢?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能一下子不能作出判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倒数最后两段,然后假设自己是哈尔威船长,揣摩一下他沉船前的心理活动)
(我的看法: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对。生命毕竟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珍惜,绝不能轻意放弃宝贵的生命,我们会觉得哈尔威船长如果能活下来,那该多好啊。但对于哈尔威船长来说,选择与“诺曼底”号共沉大海是他的信念决定,因为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或许当他踏上“诺曼底”号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决定和它共存亡。现在他用自己的生命为自己的崇高信念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你或许会觉得他很傻,为自己的信念送掉生命,但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这样的人,比如刘胡兰面对敌人锄刀,宁死不屈,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不顾自己的安危,把敌人引进了包围圈。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做?因为他们都和哈尔威船长一样,有崇高的信念,有自己的做人之道。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精神的人活着,那只是行尸走肉。所以,哈尔威船长觉得自己死得其所,死得有意义。而我们对哈尔威船长的选择还能指责什么呢?所以雨果在小说的最后两节这样说:“在英伦海峡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船员能与他相提并论。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英雄的权利。”(再请同学朗读,加深体会)
5.问:此时此刻,你想对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呢?请你仿照“实话实说”节目的做法,对哈尔威船长说一句你的心里话。(学生自由说)
6.雨果写这篇小说的时候,在小说一开始就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强者是有自制力的人。哈尔威船长就是这样的人,在灾难在面前,他克制了自己的恐惧,克制了可耻的利已主义,沉着冷静,忠于职守,履行了自己的做人之道。同学们以后不一定会碰不上这样的灾难,但你们依然可以成为强者,只要你们能克制那些悲观消沉的情绪,自私自利的想法,忠于自己的职责,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信念,你们就是哈尔威船长那样的强者。
五、总结方法,激发兴趣。
1.激发兴趣:这节课,在短短一篇小说中,我们感受到了100多年前,遥远的英伦海峡上,“诺曼底”号遇险沉没时惊心动魄的场面,更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明白了人生的真谛,这就是文学独特的魅力。它能穿越时空,拔动你的心弦,让你观看到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我想课后同学们一定会积极迈进文学这扇大门的。
2.总结方法:如何更好的感悟文学作品?有一些方法推荐给大家:
读:书读百遍(多种方式的读)
思:圈点批注(写下思维的火花)
悟:披文入情(换位思考感情共鸣)
演:感同身受(改编成课本剧)
有的方法,我们已不知不觉中用到了,还有些方法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祝愿同学们在文学的天地中展翅飞翔,尽情领悟文学的真、善、美,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的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