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再见了,亲人》,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够捕捉到其中的情感。
2.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表达出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和心情。
3. 学生能够通过对文章的再创作,展示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表达情感和心情。
3. 学生能够通过再创作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
1. 《再见了,亲人》的课文。
2. 角色扮演的道具和服装。
3. 绘画和创作的材料。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10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一段有关亲情的故事或者图片,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和情感。
2. 阅读理解(15分钟)
教师让学生阅读《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并进行理解和分析。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
-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文章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情感和心情是怎样的?
- 你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3. 角色扮演(20分钟)
教师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描述和自己的理解,扮演出人物的情感和心情。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道具和服装,增加角色扮演的真实感。
4. 再创作(25分钟)
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通过绘画、写作、表演等形式,展示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物或者情节进行再创作,并在课堂上展示给其他同学。
5. 总结反思(10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会。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
- 你对亲情有什么新的认识?
- 通过角色扮演和再创作,你有什么收获?
6.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或者画一幅亲情的画作,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合作,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思考和情感。
教学重点:
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合作,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思考和情感。
教学准备:
1. 《再见了,亲人》的课文。
2. 讨论和合作的教学工具。
3. 写作的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10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一段有关亲情的视频或者短片,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思考和情感。
2. 阅读理解(15分钟)
教师让学生阅读《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并进行理解和分析。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
- 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 作者通过哪些方式表达了亲情?
- 你觉得这篇课文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3. 讨论与合作(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情节和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对亲情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讨论问题,如:
- 你觉得亲情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幸福有什么影响?
-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于课文中的情节?你是怎么处理的?
4. 写作(25分钟)
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讨论和思考,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学生可以选择写自己与家人之间的故事,或者写自己对亲情的思考和感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提示,如:
- 描述一个你与家人之间的温馨瞬间。
- 谈谈你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5. 分享与反馈(10分钟)
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分享自己的写作,并进行反馈和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倾听和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6. 总结反思(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会。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
- 通过讨论和写作,你对亲情有什么新的认识和理解?
- 你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理解和表达亲情有什么帮助?
7. 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自己的短文,并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三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6课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等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的朗读1、2、3自然段。
3、知道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在战斗中建立的深情厚谊。
四、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
1、(放《志愿军军歌》)同学们,你们听,这是《志愿军军歌》,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划出来。(板书:深情厚谊)
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
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⑵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
⑶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⑷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
板书:送打糕昏倒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⑴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⑵指导有感情朗读。
6、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
(丢——丢掉的是自己唯一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唯一)
(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7、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的?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感情朗读书上的有关句子
9、按“劝慰——回忆——抒情”分层,用“|”表示。
10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⑴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⑵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分层
(三)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1、按要求自学。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反馈讨论。
㈠检查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A、改陈述句
B、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
⑷分层。
⑸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
㈡检查第三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A、改陈述句。
B、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板书:挖野菜致残
⑶分层引读。
(四)小结。
1、有感情朗读123自然段
2、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别,来送行的人成千上万,志愿军战士多么想一一道别呀,可列车已启动,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模仿课文写法写一段你与亲人道别的情景的话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以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确保教师的首席地位。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为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的写法大体相同。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饱含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密不可分的亲情。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3个自然段中间叙述的内容又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所组成,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那段历史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从介绍抗美援朝战争或播放《英雄儿女》《上甘岭》电影片断导入,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进而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初读课文,交流: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从哪些事情中感受到他们是“亲人”?从而读懂课文叙的事,初步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再读课文,通过体会最令人感动的语句,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升华一的情感,体会前三个自然段共同的写法──先叙事,再抒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由指导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彼此之间依依异别的深情,引导学生思考:在与别时朝鲜人民一也回想起志愿军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例。从课文中找一找,结合着平日阅读,观看影视剧等说一说。使学生偏认识到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为亲人,志愿军用生命和鲜血浇铸了中朝人民间牢不可破的友谊。最后,引导背诵、抄写和进行小练笔:展开想象,写一件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的事。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景,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问导法、 暗示法、创设情景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内涵。
(四)技术准备
课件。
(五)前期教学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学生把朝鲜人民为什么是志愿军亲人理解清楚了,教学的基本任务就完成了,但是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思考:难道仅仅朝鲜人民是我们志愿军战士的亲人吗?在这个基础上,还能不能再深化下去呢?如:亲人仅仅是战争年代才有吗?和平时期呢?教师要用时代的精神引导学生去学习这样的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描绘的是战争时代,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他们能够成为亲人,那在我们的和平年代,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不能成为亲人呢?那些是呢?你能说一说吗?如果这样深入挖掘的话,就体现了一种时代的意义。只要我们老师有这样的一种意识,在很多课文里都能这样引导学生体验,而不仅仅局限在原来的解读上。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4、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义,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教学难重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志愿军进行曲录音带,让学生在“雄赳赳,气昂昂”的乐曲声中,跟随志愿军一起跨过鸭绿江,去感受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这是一曲高昂雄壮的乐曲,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就是以这样的姿态、精神面貌奔赴朝鲜的,为的是保卫祖国,解放朝鲜人民。我们的军队在那里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赶走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朝鲜的日日夜夜,我们的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亲如一家人,临别时他们都依依不舍。我们的课文记述的就是这难舍难分的场面。
(二)教师范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大娘惜别的情景。)
作者从三个方面记叙了这一内容。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把这一段分为三层,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是什么句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师:学习了这一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觉得这一段突出地表达了朝鲜大娘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慈母般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志愿军和朝鲜大娘之间的真挚情感。
朗读时要注意语调轻缓,读出志愿军与大娘依依惜别的情感。
(四)学习第二段。
这一段的结构,写法与第一段相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仿照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学习此段。
(五)学习第三段。
这一段的结构与写法也与第一段相似,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按照一、二段学习的方法自学这一内容。
(六)小结前三段。
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气与朝鲜人民话别,通篇都是志愿军在讲话。在这依依惜别之际,朝鲜人民是怎么想,怎么说呢?课文有这方面的叙述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有很难忘的人和事,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三个人物来写呢?
(七)学习第四段。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
学习这一段主要以朗读为主,读出志愿军对朝鲜人民、朝鲜国土依恋的感情,读出志愿军发自内心的“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的呼声和决心。
“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要称“亲人”?
这一段表达了志愿军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一段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依依惜别之情。)
(八)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主要记叙了志愿军归国时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
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文中每一段都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我想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
课文是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的?
(作者选取了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的惜别及火车开动后志愿军发自内心的呼喊来表现中心的。)
(九)总结全文。
对关系亲密,感情深厚的人称为亲人。课文中志愿军战士把朝鲜人民看作亲人,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也体会到了,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同学们,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十)巩固知识,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幻灯片,读句子,着重理解带点的词语。
(1)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2)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同归于尽:尽,完结。一同死亡或毁灭。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样的代价:代价,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耗费的物资、精力甚至生命。
(4)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又一次,再一次。
2.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来。
这三段的结构及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比较相近,可让学生自行选择一段背诵。
3.小练笔。
要求:写你周围的同学是怎样讲礼貌的;要围绕中心选材,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题目自定。
这个练习可以做为课外练习去完成,主要是训练学生写文章要有中心。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精读其中一段(按学生要求)。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
背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选择典型材料表达中心的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是伟大的。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明确重点
1、复习导入:
(结合前节课的板书。)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在千万个送别的人群中,选取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劝慰”(板书)她们不要难过,“回忆”(板书)她们与志原军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2、交代任务:
那么,通过这些典型事例,如何表达文章的中心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重点,以读为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读悟学法、理解重点
1、了解学生,确定精读重点:
⑴ 自由快速浏览前三个自然段,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
⑵ 你最受感动的是哪段?(按多数意见)
2、精读重点段:
⑴ 提出要求:(屏幕显示)
细读这个自然段,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一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说明什么?
⑵ 学生自读、自画、思考。
⑶ 让学生谈对受感动的语句的理解,并读出受感动的语气。
⑷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思想感情。
⑸ 领悟学法:
刚才我们怎样理解这段内容?
3、学法迁移,自学另外两个自然段:
⑴ 按照刚才的学习思路,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其它两段的内容。
(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交流。)
⑵ 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⑶ 指名朗读。
⑷ 教师点拨:
同学们,读了这些感人的故事,你知道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吗?
4、以读代讲、读中悟情(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⑴ 引读:
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共同战斗生活了八年,此刻,他们坐在已经开动的回国的列车上,望着车窗外泪流满面的亲人,他们不得不挥挥手,做最后的告别……
生:“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师:他们多么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多么希望列车能停下来,他们呼唤列车──
生:“列车呀,你慢点开,让我们再……再停留片刻!”
师:然而,列车越开越快了,离朝鲜的亲人越来越远了。他们只能在内心深处对亲人们说──
生:“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⑶ 自由读,想象场面,领悟情感。
三、延深教材、深化中心
1、提供数据资料:
⑴ 总结过渡: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站在志愿军的角度,选择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来表达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板书)。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是,同学们是否知道,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朝鲜的解放,也同样付出了重大代价。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份资料
⑵ 屏幕显示:志愿军烈士统计数据。
⑶ 谈感想:看到这一串串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2、提供图片资料:
⑴ 导语:
在这千千万万个烈士中,有许多特等英雄。他们的英勇壮举,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在中朝两国人民中间传颂。请同学们看图片资料。
⑵ 发图片,每小组一份。
⑶ 看英雄形象,读英雄事迹,交流感受。
四、自主练习、创造想象
1、导语:
当年,这些英雄的事迹,传遍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小金花在送别为他们流血牺牲的志愿军叔叔时,会是怎样的心情,会想到什么?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了这篇课文后,不想对当年的亲人们说点什么吗?
2、屏幕显示练习题(学生可任选一题):
⑴ 请你以小金花的身份,仿照课文的写法,对志愿军叔叔说几句话。
(可选择图片中的人物和事例。)
⑵ 现在,你想对志愿军或朝鲜人民说点什么?(可选择其中一个人物)
⑶ 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下来。
3、学生自练,然后小组交流。
4、典型汇报。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结合板书,总结写法。
2、征求学生对教师上本课的意见。
3、作业:
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想写在日记中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上下文重点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
继续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技能目标: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综合训练听说读写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之间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亲情,感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写文章要有中心”。注意在前一组课文教学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怎样做到写出的文章有中心的。
教学难点: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教法设计:围绕中心,层层推进。情境教学。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第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强化中心。
1、同学们,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归祖国。岁月如梭,一晃动年过去了,作家魏巍将当年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留在了人们永恒的记忆里。现在就让我们再次以志愿军的身份走进惜别的人群,让我们深情呼喊:“再见了,亲人!”
2、从血缘关系上看,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是亲人吗?(板书:不是亲人)
3、但在漫长岁月中,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我们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结下了深情厚谊,虽然不是亲人板书(胜似亲人)
二、抓住中心,自读感悟。
1、当我们打败了侵略者,当我们完成了历史使命,当离别的日子不顾人们深重的感情而来临的时候,有多少人赶来为我们送行啊!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大娘,有泪流满面的小金花,有架着双拐的大嫂,她们虽然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此时此刻,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呢?(生质疑)
2、多媒体出示:为什么说大娘、小金花、大嫂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史亲人呢?自读课文找到那些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用体会到的感情来朗读,并能发现,大胆的提出问题。
3、学生自读思考。
三、以读为径,以练为纬。
1、大娘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因为:(多媒体出示)
A洗补衣,几夜没合眼。送打糕,昏倒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B指名读,送打糕的事例。
C理解“雪中送炭”找出课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大娘雪中送炭的艰难与危险。指导感情朗读。
D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来了打糕,送来了战胜敌人的力量和胜利的希望,送得多么及时啊,因此作者说着真是“雪中送炭”啊。在志愿军心目中,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生答)。
E指名读,救伤员的事例。
F理解“唯一”抓住“丢下”“背进”
G一个是与自己相依为命的亲人,还未成年的小孙孙,一个是为了朝鲜人民流血负伤的志愿军战士,敌机来了,大娘毅然绝然地背起伤员,而丢下自己的小孙孙,从这一丢一背里可以看出,在大娘心目中,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生答)
H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女,足以说明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I多媒体出示: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J指导感情朗读,理解“八年来、多少、慈母般的”
K大娘不是我们的亲生母亲然而就像亲生母亲,胜似亲生母亲,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生答)
2、小金花、小金花的妈妈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因为:
A指名朗读,理解“同归于尽”小金花妈妈的死重于泰山,敌人的死轻于鸿毛。
B生质疑:妈妈牺牲了,小金花没有哭,志愿军叔叔要走了,却泪流满面,这是为什么?
C多媒体出示:同志们伤心地痛苦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
D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对妈妈的爱,对敌人的恨。这说明在小金花的心目中,志愿军叔叔“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那为我们失去妈妈的小金花,在志愿军的心目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生答)。
3、大嫂与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是因为:
A指名朗读。
B多媒体出示: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你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
C指导学生质疑前沿阵地那么危险,为什么大嫂还要去挖?
D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嫂的心目中,志愿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那失去双腿的大嫂,在志愿军的心目中,“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4、(导读)当我们想到大娘,为了给我们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当我们想到大娘为了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再夜忍不住了,动情地对大娘说:
当我们想到小金花为了我们失去了妈妈,我们亲切地对小金花说:
当我们想到大嫂为了我们失去了双腿,我们深情地对大嫂说:
四、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1、回忆往事,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催人泪下,朝鲜人民为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生命代价,这足以表达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种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有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洒下的鲜血当然还长眠着像黄继光、邱少云这样的许许多多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所以我们把这块土地叫做“亲爱的土地”。自由联系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大段。
多媒体出示音乐和画面:当离别的抽泣声与汽笛的长鸣声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吧。
3、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呼喊一声吧:“再见了,亲人!”
五、课后作业:
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前三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诵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