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教学设计【推荐4篇】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篇一
己亥杂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它以其特有的韵律和表现方式吸引了无数读者和学者的关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己亥杂诗,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 了解己亥杂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2. 学会分析和欣赏己亥杂诗的形式和意义;
3. 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于己亥杂诗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己亥杂诗作品,引发学生对己亥杂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己亥杂诗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史,包括它的韵律、格律、以及表现方式。
3. 分析欣赏:选择一些经典的己亥杂诗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欣赏,让他们理解其形式和意义。
4. 创作实践: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首己亥杂诗,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5. 作品分享: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和讨论,从中学习和借鉴。
教学评价:
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他们对于己亥杂诗的兴趣和热情。
2. 分析能力评价:通过学生对己亥杂诗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评价他们对于其形式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3. 创作能力评价: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看他们是否能够写出符合己亥杂诗要求的作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己亥杂诗,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并培养对于己亥杂诗的兴趣和热爱。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篇二
己亥杂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它以其多样的表现方式和丰富的意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己亥杂诗,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 了解己亥杂诗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会分析和欣赏己亥杂诗的表现方式和意义;
3.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于己亥杂诗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己亥杂诗作品,引发学生对己亥杂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己亥杂诗的背景和特点,包括其表现方式、意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3. 分析欣赏:选择一些经典的己亥杂诗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欣赏,让他们理解其表现方式和意义。
4. 创作实践:让学生自己尝试写一首己亥杂诗,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5. 作品分享:学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和讨论,从中学习和借鉴。
教学评价:
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他们对于己亥杂诗的兴趣和热情。
2. 分析能力评价:通过学生对己亥杂诗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评价他们对于其表现方式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3. 创作能力评价: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想象力,看他们是否能够写出独特且富有意义的己亥杂诗作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己亥杂诗,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培养对于己亥杂诗的兴趣和热爱。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联想想象法: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比较阅读法、讨论点拨法: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野情操。
【重点难点】
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介绍创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朗读、背诵,对内容相近或体裁相同
的诗作比较阅读。
3、组织一次古代诗歌(不限于学过的)朗诵比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漫步在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就是一支美妙动听的歌,就是一颗执著跳动的心,就是奔涌的热血,就是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继续欣赏五首古诗,相信“这边风景独好”!
1、龚自珍(1792—1841),清末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易简,字(王瑟)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人。道光进士。曾任内阁中书、 礼部主事。他支持林则徐禁烟,建议加强战备。他反对清末土地兼并,反对君主独裁。其为文纵横,自成一家,诗风瑰丽奇肆,有《龚自珍全集》。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
《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即道光十九年(1839)。他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统名日《己亥杂诗》,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2、赏析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3、小结
这首诗写了三种心境,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表示以后仍要有所作为)。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这首诗
五、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十、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