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征文作品(优质6篇)
三八征文作品 篇一
我是女人,我骄傲
三八妇女节,是属于我们女性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可以放下一切身份的束缚,展现我们真实的自我,展现我们独特的魅力。作为女人,我们要骄傲地活出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在这个世界上,女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无论是作为女儿、姐妹、妻子还是母亲,都展现出了我们独有的温柔和坚强。我们担负着照顾家庭的责任,同时也在职场上奋斗,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不再被束缚于传统的角色定位,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事业发展。我们是坚韧的战士,我们是聪明的智者,我们是优雅的女神。
作为女性,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己的优点。我们拥有细腻的感觉,懂得关心和照顾他人,我们善于倾听和理解。我们有着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抓住关键。我们勇敢地面对挑战和困难,永不放弃。我们的坚持和努力,让我们在职场上傲视群雄,在家庭中成为支撑的力量。
同时,我们要对自己的外貌和身材有自信。不同的身材、不同的容颜都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恩赐,我们要学会接受和热爱自己的样子。我们要穿出自己的风格,展现自己的魅力。不要被社会的标准束缚住,我们要活得自由、开心、自信。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要向那些为女性权益奋斗的前辈们致敬。正是因为她们的努力和牺牲,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平等和自由。我们要感谢她们为我们争取到的权利,同时也要继续努力,为自己和其他女性争取更多的权益。
让我们在这个节日里,骄傲地活出自己。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家庭中,我们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让我们一起用行动向世界展示,女性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是女人,我们骄傲!
三八征文作品 篇二
她的微笑,我的力量
三八妇女节,是向所有女性致敬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分享一个我所见证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女性的力量和坚韧。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母亲。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她用她的坚持和勤劳,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的条件非常艰苦。父亲是一名农民,收入微薄,难以养活我和我的两个兄弟姐妹。而母亲却从不气馁,她辛辛苦苦地劳动,为我们提供了温暖的家。
母亲是一名农村妇女合作社的成员,她每天早早起床,去田里劳作。她的辛勤劳动和耐心细致,让她成为合作社的骨干成员,也让她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认可。
尽管生活很艰辛,但母亲总是微笑着面对。她说,笑容可以让她忘却疲惫,让她更加坚强。她的微笑,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力量和勇气,让我们有信心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通过努力和勤奋,逐渐改变了家庭的命运。她积攒了一笔钱,帮助我们完成了学业。我们都走出了农村,成为了城市的一员。而她也在农村妇女合作社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帮助更多的妇女实现自己的梦想。
母亲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她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明白了女性的力量是无穷的。她的微笑是我的力量,是我战胜困难的动力。我要向我的母亲致敬,同时也向所有的女性致敬。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家庭,女性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和力量。
在这个节日里,让我们一起庆祝女性的力量和成就。让我们相互鼓励和支持,携手前行。女性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自己和其他女性争取更多的权益和尊重。让我们一起为女性的未来而努力!
三八征文作品 篇三
三八征文作品就在下面,下面就是为大家带来的以“年”为主题的三八征文作品,欢迎大家阅读!
三八征文作品 篇四
年味
咻……咻……
烟花在空中开出绚烂的花朵,
躲在爸爸身后,
捂着耳朵,
睁着眼睛,
不敢眨眼生怕那一瞬间花朵的消失,
一朵,两朵,三朵,好多好多,
和姐姐开心的数着,
小脸儿早已红成了苹果。
爸爸收起那半截未燃尽的烟头,
朝地上泯了泯,
双手抱起姐姐和我,
掂了掂分量冲进了家,
掀起门帘,
一股热气夹带着肉香,
姐姐和我顺势下了地,
趴在了桌边。
我给姐姐望风,
姐姐塞给我满口的肥肉,
我们笑着,
我们吃着,
彼此间品评着妈妈的手艺。
妈妈转身,
我们停止了一切活动,
嘻嘻哈哈。
我们围坐在桌边,
开始了年夜大餐,
爸爸给我们倒上了最喜欢的饮料,
我们举起酒杯欢呼,
庆祝这喜悦的时刻,
腐乳肉,酥肉,大排骨……
油花爬满笑脸,
妈妈剔除着鱼刺,
我们争抢着嘴边的鱼肉,
好开心!
长大后,
年还是那个年吗?
深深嗅一嗅还有那个年味吗?
不想长大,
只想思绪那份纯真,
享受那份淳朴的年味。
三八征文作品 篇五
回家,过年
小时的我,未曾有过任何离经叛道的举动,大部分除夕夜和父母家人在一起度过。
腊月二十九,和大人一起贴春联,热糊糊的浆糊刷好后,脚踩风火轮往屋外送,常常是还没贴好,连浆糊和春联就一并冻住。
小手冻得通红。
三十日要请神位、请老祖宗三代牌位,酒水瓜果盒碗肉一样不少,学着父亲神情庄重焚香磕头,这种仪式感让我觉得,就算故去的人,在这一天,亦与我们同在。
三十晚上要守岁,到凌晨,院子里燃起旺火,1000响的鞭炮系在晾衣绳上,点了就跑,捂着耳朵站在屋檐下雀跃地看着,再过了年,父亲又开始买烟花,放过了鞭炮又开始放烟花,璀璨的烟花在黑漆漆的夜里绽放开来,落在眼睛里,那么漂亮。
初一早上,放寒假的孩子都要早起,去给同村长辈拜年。
一路小跑,走家串户,一户不落,敲门问好,收获是满嘴的夸赞和揣满口袋的糖果。
我觉得那是一年里最安心的日子。
哪怕我闯祸,大人也都高抬贵手,宁可日后处置,绝不在正月里发作,如同孩子们的大赦日,可以胡吃海喝,上天入地。
所谓过年,就是在一起。
不用数据统计,我也知道,以家庭为组织单位聚集在一起的,无一例外是这一天。
团圆成为唯一的关键词。
这一天所有的商店都打烊,只有家不打烊。
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几亿人的迁徙。
人们南上北下,空中地上,通过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城镇乡村,方向不同,但大家奔往的却是同一个地点,那就是家。
所谓爱,就是陪伴,愿意和你在一起。
光阴流转,成家立业,有很多事不再一起做了,比如一起去放烟花,呼朋引伴去给长辈拜年。
所谓爱,就是想念,在除夕夜,忆起过往琐碎。
给已经归家的亲们说,过年好,么么哒。
给还在路上的亲们说,快点回家。
愿你我都有家,有爱,不孤单。
三八征文作品 篇六
儿时的年味
春节是中国老百姓众多节日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标志着旧一年的结束。
随着时代的变化,生活水平的进步,到处弥漫着浓厚的商业气息,过年似乎除了家人团聚带来的温馨和快乐之外,很难再找到一点新年来临的喜悦感觉,一切的庆祝活动都好像是人为刻意的生硬行为,与这一传统节日格格不入。
而记忆中的儿时,到处充满着一股泥土般气息的年味,充满了人情味的年味,儿时过年那一幕幕场景仿佛就在昨天,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妈妈忙前忙后做的团圆饭,你一句我一句畅想未来的说语,满大街挂着新年的装饰……春节,是那样的令人充满期待 。
记忆中首先闻到年味,大概是从喝着热滚滚的腊八粥开始。
腊八以后,在外的人们陆续回家过年,伴随着淘气小孩子们放炮仗,大人们开始准备练社火、玩龙灯、敲锣鼓,杀年猪新年好似从这时便已经开始。
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过小年,各家各户必做的功课就是把丰盛的食物献给一家之主——灶爷,把贴在灶台前的灶爷像烧成灰,放在一碗水里,然后洒向房顶,恭送灶爷上天多说好话,这就叫做“祭灶”。
小年过罢,家家户户便开始清扫一年来室内积聚的灰尘,这叫做“扫灰”。
从屋顶到墙壁、地面、桌椅、盆碗,直至每个角落都清理一遍,之后一家人都像从土灰里爬出来似的。
然后,一家人再去澡堂洗个澡,把自己打扫干净,准备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之后的每一天都是在更加忙碌和兴奋中度过。
一般家庭都要开始买米磨面,压细面条,做豆腐,购买肉食、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而村里管事的人也开始筹划着如何营造村里浓厚的年味。
到了腊月二十七、八,家家户户都要蒸馍和包子,并准备好春节期间走亲戚送的礼馍。
记忆中礼馍有三种:一种是媳妇给娘家带的“大馍”,状如蜗牛壳,一种是带给不太走动的远方亲戚的“小馍”,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馍,做成老虎、小手、鱼等各种吉祥动物的形状,在馍顶部表面会用红色颜料点上红点,象征吉祥。
而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便是“早膳”家家户户摆放着弥勒佛一般的早膳蒸馍,仿佛请回来的一尊尊财神一般。
大年三十下午前,家家户户必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整洁,接着请祖先回家过年,树一牌坊,或挂一神单,焚香祷告,寓意把先人请回家一起过年,然后开始贴对联及门神、窗花等。
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点腊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
晚上,各家灯火通明,炉火熊熊,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俗称“坐年根”。
待到子时,万家鞭炮齐鸣,意为“接天星”,“迎财神”,据说谁家鞭炮响得最先,财神就先光临谁家。
大年初一,从一阵急促的鞭炮声中惊醒后,每个人都迅速的穿好新衣新鞋,生怕起晚了错过这新年的第一天。
饭前一碗红糖水,寓意甜美生活正式开始,接着便开始了一年来的第一顿饭。
然后,便是晚辈为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也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那个高兴劲……
初一的上午似乎比平日来得早一些,一群穿着新衣新鞋的小孩子们在村里跑来跑去,细数着昨天晚上谁家放的炮仗多,看看哪里还有剩下未燃的炮可以再放,然后借拜年的名义逐家逐户的去搜刮些糖果,待到衣服口袋实在装不下后,便循着大人的脚步去看热闹了。
而此时,大人们则准备好各项欢庆活动用的家伙,开始舞龙舞狮耍社火了。
一阵阵锣鼓喧天,一条长龙和两条雄狮开始在街道上前行,走到哪家门口,便稍作停留,待主人放完鞭炮后便离开,接着到下一家门口。
整个上午,你都可以听到鞭炮声、锣鼓声和孩子们欢快的笑声。
在整个正月十五以前,大多数的北方农村都沉浸在春节的喜悦中,大概从初三开始,大规模的走亲戚开始了。
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初四之后,便是一些稍微远一点的亲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三左右。
待到正月十五过后,新年基本宣告结束。
于是,村里的人们开始下地干活,外出务工的人也要再次奔赴他乡,孩子们也背起书包回到学校,期待着下一个春节的来临。
其实,年味只是我们的一种感觉。
只要生活在变,作为生活形式的年味,也一定会变。
然而,无论怎么变,过年的传统不会变。
年,是现在生活的源头,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知道年味会变,就更应该珍惜每一次过年的机会,感受随着年纪阅历生活的变化而带来新的年味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