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上册知识总结【精选3篇】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总结 篇一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总结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初中阶段学习的核心科目之一。初二数学上册主要包括了代数、几何、函数等多个知识点。在上册的学习中,我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逐渐掌握了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下面我将对初二数学上册的知识进行总结。
首先是代数部分的知识。在代数部分中,我们学习了多项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多项式是由若干项组成的代数式,其中每一项由一个系数和一个字母的幂次组成。我们学习了如何对多项式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并且学习了如何进行因式分解和提取公因式等技巧。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掌握了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
其次是几何部分的知识。在几何部分中,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相关定理。我们熟悉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点,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在学习这些图形时,我们需要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相关定理,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相交线段的垂直性等。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掌握了计算三角形、四边形、圆的面积和周长的方法。
最后是函数部分的知识。在函数部分中,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函数是一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它将一个变量的值映射到另一个变量的值。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图像和函数的性质,如奇偶性、单调性等。此外,我们还学习了线性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了如何求解线性方程和二次方程。
通过对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的总结,我发现数学的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运用不同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理论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总结 篇二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总结
初二数学上册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阶段。在这个学期中,我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函数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我逐渐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下面我将对初二数学上册的知识进行总结。
首先是代数部分的知识。在代数部分中,我们学习了整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整式是由若干项组成的代数式,其中每一项由一个系数和一个字母的幂次组成。我们学习了如何对整式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并且学习了如何进行因式分解和提取公因式等技巧。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二次根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掌握了如何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运算。
其次是几何部分的知识。在几何部分中,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相关定理。我们熟悉了各种平面图形的定义和特点,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在学习这些图形时,我们需要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相关定理,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相交线段的垂直性等。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掌握了计算三角形、四边形、圆的面积和周长的方法。
最后是函数部分的知识。在函数部分中,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函数是一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它将一个变量的值映射到另一个变量的值。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定义、函数的图像和函数的性质,如奇偶性、单调性等。此外,我们还学习了线性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了如何求解线性方程和二次方程。
通过对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的总结,我发现数学的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运用不同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还要注重理论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我会在数学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总结 篇三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总结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结构图
边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高中线角平分线三角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二、知识定义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三、公式与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多边形的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n(n-3)
2条对角线。(2)n边形共有
第二章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
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
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
第三章轴对称
一、轴对称图形
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也叫做对称点
4.轴对称的性质
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四、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角对等边)五、等边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四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
一、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m、n为正整数)
5.零指数幂的概念: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指数幂都等于,即a?1(a?0)4.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
二、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与单项式乘法法则: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用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4.乘法公式:
①平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乘,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即(a?b)(a?b)?a?b;②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即22m(a?b)2?a2?2ab?b2。
三、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四、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的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掌握其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分解对象是多项式,分解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且积的因式必须是整式,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②因式分解必须是恒等变形;
③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2.弄清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内在的关系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变形,因式分解是把和差化为积的形式,而整式乘法是把积化为和差的形式。
3.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
(1)提公因式法
①提公因式法的关键是找出公因式,公因式的构成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A系数——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B字母——各项含有的相同字母;C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数。
②提公因式法的步骤:第一步是找出公因式;第二步是提取公因式并确定另一因式.需注意的是,提取完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致,这一点可用来检验是否漏项.③注意点:A提取公因式后各因式应该是最简形式,即分解到“底”;
B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的系数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是正的。(2)公式法(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实质是把整式中的乘法公式反过来使用)
①平方差公式:a2?b2?(a?b)(a?b)②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3)十字相乘法:x2?(p?q)x?pq?(x?p)(x?q)
4.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时负号,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第十五章分式
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增根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其值应使最简公分母为0,二是其值应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1)审;(2)设;(3)列;(4)解;(5)答.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公式是什么?
基本上有五种:(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2)数字问题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3)工程问题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4)顺水逆水问题v顺水=v静水+v水.v逆水=v静水-v水.
8.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a?10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的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n位整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n?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正小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第一个非0数字前面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