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精彩3篇)
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篇一
第一篇内容
在现代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注点。居民对环保意识的认识和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为了了解居民对环保的认知和态度,我们对一百名居民进行了环保意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意识。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这一结果显示了居民对环保问题的普遍认可和支持。
然而,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只有少数受访者实际采取了行动来保护环境。虽然大部分人表示支持环保,但只有不到30%的人每天都会采取具体措施来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这说明了居民的环保认知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其次,调查还发现了一些居民对环保问题的误解。约有40%的受访者认为环保工作应该由政府和相关机构来负责,而不是每个人的责任。这表明了一部分居民对环保问题的认知还不够深入,缺乏对环保责任的正确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居民的环保宣传和教育。通过开展环保知识普及活动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环保问题的认知和理解,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该加强对环保责任的宣传,让居民明白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并持续推动环保教育和宣传工作。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篇二
第二篇内容
环保意识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了解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程度,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意识。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这一结果显示了居民对环保问题的普遍认可和支持。
同时,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虽然大部分人表示支持环保,但只有少数人每天都会采取具体措施来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这说明了居民的环保认知与实际行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其次,调查还发现了一些居民对环保问题的误解。约有30%的受访者认为环保工作应该由政府和相关机构来负责,而不是每个人的责任。这表明了一部分居民对环保问题的认知还不够深入,缺乏对环保责任的正确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居民的环保宣传和教育。通过开展环保知识普及活动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环保问题的认知和理解,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也应该加强对环保责任的宣传,让居民明白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并持续推动环保教育和宣传工作。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篇三
关于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上海交通大学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2015年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态度行为调查报告,上海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学院院长、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主任钟杨教授介绍《2015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的研究成果。研究测评体系由“环境污染评估”、“环保知识认知”、“环保意识测评”、“政府行为评价”和“邻避情结测评”五个维度组成,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最终得出“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态度与行为指数”并根据核心测评数据对35个主要城市的得分进行排名。
从调查报告的数据上来看,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
环保公众宣传缺乏科学性
先看两组数据:53.9%的民众认为城市污染状况非常堪忧,这个数字两年前是51.6%,比两年前上升了2.3%;仅有不到一半的受访者(43.2%)表示他们了解PM2.5,而这个数字两年前是45.2%,比两年前反而下降了2%。
这两年间,雾霾也好PM2.5也好几乎天天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耳边:哪个地方出现了空气污染事件,哪个地方便会成为媒体争先报导的对象;每天我们打开电视电脑,当地PM2.5实时数据便和天气预报一起向公众播报;柴静自费拍摄《穹顶之下》深度调查雾霾问题,轰动了整个社会;如此环境之下,民众对PM2.5的了解程度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出现了倒退,这是何等的讽刺。
越来越多的民众对城市污染状况表示担忧,然而这种担忧,并不是建立在对污染有着正确科学的认识上的,相反,我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是建立在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之上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曾在他的《柳河东集》中,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恐惧源于无知。人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便如这虎对于从未见过的驴的恐惧一般,只凭借自己主观的第一印象而对事物作出判断,而没有对这事物造成正确的认识。
我国过去在环保宣传上过于注重渲染污染造成的危害,而不怎么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进行科学的探究认识,直接造成了这种无知恐惧的非理性扩大化。而这种“不求甚解”的非理性的恐惧,正是近些年一系列事件的元凶之一。人们开始抵制PX,抵制垃圾焚烧项目,甚至开始抵制变电站、抵制移动信号基站,尽管前两者的污染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已经可以大幅度缩小,尽管后两者的所谓辐射在科学上对人体根本毫无危害。
知易行难
调查显示,有81.9%的民众意愿将垃圾分类,74.5%的人愿意自带购物袋去超市购物,57.1%的民众甚至愿意向环保组织捐款,67.8%的城市居民愿意为环保组织作义工,而在两年前这四个数据分别是超过90%、87.1%、67%和77.1%。
在人们对污染问题日益关注,环保意识日益高涨的今天,这四个需要人亲自身体力行的数据为何反而不约而同地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
再看看垃圾分类。两年前高达90%以上的居民愿意将垃圾分类,到今年,也有81.9%的人支持垃圾分类。这两个数据如此之高,看起来似乎“垃圾围城”问题随时都能解决。但是,为何据统计在这两年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仍以平均每年以近9%的速度增长,北京等城市的增幅更高达15%-20%呢?
知易行难,不外乎是。我们的环保意识在精神上提高了,在行为上却在倒退,这真的是环保意识的提升吗?
信息不透明加剧邻避效应
数据显示,只有不到一半的民众认为政府关于环保方面信息是公开的,而两年前的这个数据更是只有37.4%。
政府信息长期不透明,民众
缺乏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现状,以及信息飞速传递的现代网络技术,都成为了群众对环境污染造成健康问题可能性感到不安的土壤,而部分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发展的考虑而选择对污染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则更是助长了他们心中的不安。而政府信息不透明以及部分地方政府自身的失信造成了政府公信力的缺失,而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使得它在邻避效应引发的事件中的宣传效果形同虚设。
这次的调查显示,当可能会给邻避设施建在住所附近时,65.3%的民众会态度坚决地选择“联合受害邻居向相关部门抗议”,而在两年前这个数据只有51.3%。短短两年之间,邻避效应加剧近15%,政府公信力缺失可见一斑。相信环保部近日公布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正如发布该调查的钟杨教授所说,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未来的努力之路还相当漫长。“首先,大众媒体应充分发挥作用,加强环保知识普及,引导民众准确、及时了解科学的环保知识。其次,各级政府需进一步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投入,由其是需加强环保制度和法规的执行力度。最后,为有效规避“邻避情结”可能引发的冲突,建议政府部门适当公开邻避设施建设项目的决策过程,引入多元主体共同商定选址,建立多主体的长效合作机制。”环境问题中的社会问题,丝毫不比污染物容易处理。两年一度的“中国城市居民环保意识调查”,正是对环境保护“社会课”的“成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