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实录【实用6篇】
月光曲教学实录 篇一
月光曲是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古典音乐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钢琴曲目之一。它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而深受广大乐迷的喜爱。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月光曲的基本演奏技巧和表达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月光曲的整体结构。月光曲分为三个乐章,分别是悲怆的第一乐章、欢快的第二乐章和激昂的第三乐章。第一乐章以柔和低沉的旋律开场,随后逐渐增强音量和力度,最后回到柔和的音色。第二乐章则以欢快的音乐节奏展现出活力和快乐。第三乐章则以激昂的音乐表达出内心的激情和力量。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月光曲的演奏技巧。在演奏第一乐章时,我们需要注重表达曲中的悲怆情感。可以通过加强左手的低音部分,突出主旋律,营造出低沉的氛围。同时,要注意掌握好音量的变化,通过细腻的音色转换来表达出曲中的情感起伏。在演奏第二乐章时,我们需要保持欢快的节奏感。要注意左手和右手的协调配合,保持清晰的音符分明。同时,要注意弹奏的速度和力度,以保证曲子的欢快感。最后,在演奏第三乐章时,我们需要展现出内心的激情和力量。可以通过加强右手的音符,强调主旋律,营造出激昂的氛围。同时,要注意音符的准确性和速度的掌握,以保证曲子的激情表达。
除了演奏技巧,我们还需要注意月光曲的表达方法。月光曲的整体氛围是悲怆而富有情感的,因此在演奏时要注重表达曲中的情感。可以通过细腻的音色转换和音符的延长来表达出曲中的悲伤和柔情。同时,要注意音符之间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以保证曲子的表现力。此外,还要注意节奏感和力度的掌握,以保证曲子的整体效果。
总之,学习月光曲需要掌握好演奏技巧和表达方法。通过认真练习和不断琢磨,我们可以更好地演奏出月光曲的美妙音乐,表达出其中所蕴含的深情。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学习,享受演奏的乐趣。
月光曲教学实录 篇二
月光曲是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古典音乐中最为脍炙人口的钢琴曲目之一。它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而深受广大乐迷的喜爱。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介绍月光曲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法。
在演奏月光曲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演奏技巧。首先,要注意手指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月光曲中有许多琶音和跳音,需要我们的手指具备良好的灵活性,才能够准确地演奏出曲子中的各种音符。其次,要注意手掌和手腕的协调配合。月光曲中有一些需要进行手掌翻转的地方,需要我们的手掌和手腕能够紧密配合,以保证音符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最后,要注意节奏感和力度的掌握。月光曲中有许多变化丰富的节奏和力度,需要我们能够灵活地掌握,以保证曲子的整体效果。
除了演奏技巧,我们还需要注重月光曲的表达方法。月光曲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曲子,我们需要通过细腻的音色转换和音符的延长来表达出其中的情感。在演奏时可以适当地加强左手的低音部分,突出主旋律,营造出低沉的氛围。同时,要注意音符之间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以保证曲子的表现力。此外,还可以通过音符的轻重和速度的变化来表达出曲中的情感起伏,以增加曲子的表现力。
总而言之,学习月光曲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法。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琢磨,我们可以更好地演奏出月光曲的美妙音乐,表达出其中所蕴含的深情。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学习,享受演奏的乐趣。
月光曲教学实录 篇三
一、引入新课
教师:我发现,同学们都挺喜欢听音乐的,并且听音乐后都有自我独特的感受。今日这堂课,我们就一齐来欣赏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曲。齐读课题。
教师:经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月光曲的美丽传说。有哪位同学能把这个传说讲给大家听呢?
学生一:略。
教师:讲的真不错。就在那一天,在柔和的月光下。一首美妙的乐曲就诞生了,这首曲子就是月光曲。同学们,你们觉得月光曲会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呢?
学生二: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柔和的曲子。
学生三: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平静的曲子。
学生四: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很美的曲子。
学生五:我觉得月光曲是一首恬静的曲子。
教师:我发现,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月光曲都是十分十分美的,今日这堂课,教师就带领大家一齐欣赏一下月光曲的美!
二、聊音乐
教师:同学们,今日一踏进电化教室来上课,有没有发现与以往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一:教室里来了很多教师听课。
教师:其他同学想来说一说吗?
学生二:教室里播放着音乐。
教师:(板书:音乐)其他同学发现了吗?
学生:发现了!
教师:听着音乐的旋律走进教室来上课,同学们的心境又如何呢?
学生三:我的心境很高兴。
学生四:我觉得心里很舒畅。
学生五:我觉得心里很平静。
教师:音乐能够使人心灵愉悦。同学们平时都听些什么音乐呀?
学生:略。
教师:那么同学们听了音乐后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学生:略。
点评:从课前让学生听着音乐走进教室上课,到教师和同学们一齐聊自我喜欢的音乐及听音乐的感受。学生的情绪因为有了音乐而异常兴奋,学生的兴趣因为自我喜欢而充分投入。在这样一种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会有丝毫的紧张和压抑,他们觉得他们只是在聊天,聊音乐,也欣赏音乐。事实上,听完了整堂课你会发现,孩子们真的只是在聊音乐和欣赏音乐。
三、读中感悟
教师:请同学们以自我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第8、9、10三个小节。要求把字音读准了,语句读通顺了。生读课文,师巡视。教师:哪些同学已经会读了,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指名学生读)
教师:其他同学也想来读一读吗?能够从这三个小节中找出自我最喜欢的段落来读一读。喜欢读几遍就读几遍。(生读,师巡视。)
教师:谁愿意把你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给大家听一听呢?其他同学认真听,待会请你当小评委。师指名读。
教师:哪位小评委愿意来评一评呢?(师指名评。)
教师:评的真好。你能读得更美吗?
教师:你读得也挺不错的。哪些小勇士愿意来挑战他?师指名读。
教师:多美的意境呀!一轮明月升起,月光流泻。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一层银纱。四周是那么幽静。在这样清幽的环境中,贝多芬手抚琴键,弹起了月光曲。其他同学想不想也读读这一小节呀!(生齐读。)
教师:其他同学呢?你喜欢哪一小节呢?也来读一读。师指名读。
教师:这一小节这么长,你能读的这么流利。真的很了不起。其他同学也能来读一读吗?(师指名读。)
教师:同学们,在这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又是哪些句子呢!(师指名读。)
教师:教师和你一样,也觉得这一段文字异常美。其他同学也想读读吗,能不能把你们的感受也读出来呢?自我先在下头试一试。(生自由读。)
教师:哪位小勇士能第一个站起来读一读的?(指名读)
教师:你读的真好,能把你的体会跟大家说吗?
教师:其他同学,你们体会到了吗?能不能也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呢?(师指名读)
教师:听你读,教师也仿佛来到了波涛汹涌的海边,领略到大海的雄浑壮美。你能不能来当一回作曲家,猜想一下,月光曲的曲调会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我觉得应当是从低到高的。
点评:多种方式的自读、指读、评读、赏读,让学生在读中加深了对月光曲的理解和体验。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表此刻阅读教学中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而读应当是这种语言实践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种读的氛围,注重学生在自我的语言实践中去理解,体验,和感悟正是体现阅读教学实践性的重要方式。
四、音乐欣赏
教师:月光曲是不是正如同学们所猜测的那样呢?想不想一齐来欣赏一下。
学生:想。
教师:大家能够闭上眼睛,边听边展开丰富的联想。(板书:联想)
(打开页面,生欣赏月光曲)
教师:月光曲美不美啊?
学生:美。
教师:听着这么美的曲子,你的眼前浮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呢?能够用自我的话说,也能够用书上的语句来描绘描绘。
教师:哪位小勇士先来?师指名答。
教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还有哪位同学愿意来说一说呀?
教师:你对音乐的感悟本事也很强。谁还想来谈一谈吗?
教师:听着你的描绘,教师也好象来到了月光照耀下的大海了!其实,所有完美的音乐都会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而正是这些丰富的联想,加深了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同学们,想不想带着各自的理解和感受,再来读一读刚才那段文字呢?
学生:想。
教师:教师给大家配上月光曲,同学们能够在音乐声中尽情地朗读,喜欢读几遍都能够。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供给的文章〗
五、配乐朗诵
(师打开页面,生配乐朗诵。)
教师:同学们,教师有个主意,不如我们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来一段精彩的配乐朗诵,赞成吗?
(全体同学推荐一名同学配乐朗诵。)
教师:你读的多好呀,感情多深呀!你真了不起。
教师:听了这么美的音乐,读了这么美的文字,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感觉到贝多芬的情感也是在变化着的呢?能够联系上节课的资料来谈一谈。(板书:情感)
学生:略。
教师:是啊,所以完美的音乐都寄予着作曲家强烈的情感。不管是诗人写诗,作家写文章,还是作曲家创作乐曲等等,都是因为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而正是这些强烈的情感能够更加震撼读者的心灵,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贝多芬创作月光曲就是这样。
点评:到这儿为止,教师已经把“音乐、联想、情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理得一清二楚。而学生对这三者的感悟并不是凭空来自于教师的讲解,他们在自我的阅读实践中感悟到了音乐的内涵;在音乐声中领略到了作者的情感,展开了自我丰富的联想;并在与其他同学交流自我的联想过程中,加深了对音乐和情感的理解。整个这个过程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这种自我的实践活动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着审美的乐趣。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体现吗?
六、联想起飞
教师:好,学到这儿,教师相信同学们对音乐肯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今日,教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段音乐,想听吗?
学生:想。
教师:好的,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用心领会音乐的意境和资料。能够闭上眼睛,展开丰富的联想。这首音乐可是和月光曲的曲调截然不一样的哦!
(打开页面,生欣赏音乐——《步步高》。)
教师:听着音乐,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画面?赶快拿出你的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捕捉下来。以“我静静地听着,我好象看到了……”开头写一段话。
学生:写小练笔,师巡视,相机指导。
教师:下头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想不想把你描绘的画面讲给教师和同学们听一听呢!
学生:我好象看到新年到了,人们都在敲锣打鼓的庆祝新年。有的在贴春联,有的在吃年夜饭,有的在看春节联欢晚会,大家都很高兴。
教师:你的画面又有人又有物,还有声有色的呢!
学生:我好象看到了傣族人民正在欢度泼水节,人们你泼我,我泼你,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教师:真不错,你的描绘也很富有情趣。
学生:我好象来到了大草原上,看到草原上的姑娘和小伙子们正围着火篝在唱歌跳舞,我仿佛也来到了他们中间,和他们一齐跳起了舞。
教师:听你这么一说,我的眼前也仿佛浮现了那样完美的画面了。
学生:我好象看到了过新年的时候,人们在舞龙灯,舞狮子,鞭炮声震耳欲聋,五颜六色的烟花漂亮极了。
教师:多么热闹的新年呀。教师仿佛也感受到了那分欢乐了,让我们用掌声感激他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喜庆的画面。
……
教师:听同学们这么一读,教师也深深地感受到同学们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课后,同学们能够对自我的文字做适当的修改,小小组内能够交流一下。
点评:听着学生们一段又一段精彩的发言,我真的很激动。没想到学生对一段他们并不熟悉的音乐会理解得这么准确,感悟得这么深刻。我觉得当我们的教学触动了学生心灵的时候,他们封存的记忆被激活了;他们沉睡的潜能被唤醒了;他们幽闭的心智被开启了;他们囚禁的情愫被放飞了。这是令人多么震撼和鼓舞的课堂啊!
七、小结
今日这堂课,我们领略了月光曲的美,之后又听了一段音乐,并对音乐展开了丰富的联想。音乐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能够愉悦我们的心灵,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想象本事。教师期望同学们课后能够去搜集一些世界名曲来听一听,像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这些著名的乐曲家的作品,将会是你的首选。
月光曲教学实录 篇四
课前准备:
板书课题,课件打开:月光下的大海,贝多芬的照片。
放音乐《致爱丽斯》
课前准备: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聊几句好吗?刚才有一首优美的曲子,你们听到过吗?
生:听到过。
师:那这首曲子的曲名明白吗?
生:月光曲
师:月光曲,我能够很肯定地告诉你,这首曲子不是月光曲,可是我觉得他很聪明啊,他是想当然的认为是月光曲,因为今日我们学的就是月光曲嘛,有人明白吗?
生:献给爱丽斯
师:对,我觉得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据我所知,是《致爱丽斯》也就是献给爱丽斯的意思那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你们明白吗?
生:贝多芬
师:想当然啊,因为今日我们学习的就是贝多芬的《月光曲》,你们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你简单地讲一讲。
生:我明白贝多芬被称为乐圣。
师:因为贝多芬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比方说我们古代有一位诗人,叫诗圣,是谁啊?
生:李白
师:那叫诗仙,诗圣是
生:杜甫
师:还有哪些了解?
生:就是贝多芬学音乐并不自愿学的,而是他父亲逼着他学的。
师:是这样的,其实贝多芬从小本来就很喜欢音乐,只是他的父亲太
生:刻苦了,
师:太刻苦以至于有点残酷了。
生:我明白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之一,其中有几首曲子流传至今,例如《命运》,《田园》等,经久不衰。
师:这位同学说话很严密,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之一,可是他用音乐赢得了全世界人的心啊
生:我明白他终年57岁,
师:哦,你了解到这一点,你是怎样明白的?
生:我上网查的,和看书看的。
师:两条途径,利用上网查资料,挺便捷的。
生:我还明白贝多芬8岁登台演出。
师:说明他很有音乐天赋,8岁呀,不简单。
生:我还明白贝多芬到了晚年失聪了。
师:你是怎样明白的
生:我是上网查的
师:恩,其实课后资料袋也写着呢,说明他生活坎坷。同学们,对于一个音乐艺术家来说,失去了听力几乎等于失去了一切,可是,有人明白我想说什么吗?可是
生:可是贝多芬用他自我的顽强的毅力,不断的努力,赢得了更多的观众,逾越自我音乐上的最高峰
师:说得多好啊,贝多芬之所以能成为音乐家不仅仅因为他有天赋,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他意志十分地坚强,我们初步了解了贝多花,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生:好
师:上课
生:教师好
教师:请坐。刚才我们已经了解贝多芬是一位十分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月曲,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这首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大家已经预习了,对吧。
生:对
师:我们先来听写一组词语,请大家准备好。(生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听写,有吗?好,那位女同学,在黑板上写字能够稍微把字写大一点。
1,听写词语
师:月光曲这篇课文是一个传说,请写下(传说),这个传说啊,讲的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第二个词语(谱写),一笔一画工整有力。下头听写一组词语,注意几个词语的笔画,先听后写
一组词语:盲姑娘,蜡烛,琴键。
师:这组词语里面,盲,蜡,键,都是生字。(生写)
师:行,同学们抬起头来,和这位同学一齐看,写的对吗?
生:对
师:写的时候注意这个蜡字,很多同学误认为它跟“烛”一样是火字旁,其实是虫字旁,最初的意思是动植物的油。这个键他写对了,但我观察了一下,笔顺不是很正确,左中右结构。最终写“建之”,明白吗?
生:明白
师:最终一个词“清幽”
学生写
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样的月光?
生:就像轻纱铺在地上一样,十分渺茫的那种感觉
师:十分善于联想
学生:我认为清幽的月光是皎皎的月光,是宁静的,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师:给人感觉到是皎洁的月光
生:我觉得是异常轻柔,异常柔和让人觉得舒服
教师:恩,蒋教师课前还特地查了一下字典,发现这个幽字有三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清幽的幽应当取哪一种解释呢
生:第二种
师:第二种,清幽的月光让感觉是沉静的安闲的。同学们,这个传说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请你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说一说,请大家先自我准备一下,说一说。
生小声说。
师;没事儿,放出声音也没关系
师:同学们,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贝多芬谱写月光曲时被人们说成是一个传说,因为他谱写月光曲时,借着清幽的月光,因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的感染,没有蜡烛的时候,月光是清幽的,这也是贝多芬当时的心境,所以他按动了琴键,让思绪跟着月光飞扬,所以创下了这首不朽的月曲――月光曲
教师:说得真不错,他说的时候强调了月光曲构成的原因和当时的情境,请愿意再说说,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一讲
学生:就是当贝多芬在莱茵河散步时,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盲姑娘热爱音乐的情感感动了,受到了感染,于是按动了琴键,创作了这首月光曲
教师:是吗?我们再来一齐回顾故事资料。有一天傍晚,贝多芬走进了一间茅屋,贝多芬谈了一曲又一曲,这后一曲就是著名的
师生:月光曲
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生默读,师巡视,师:恩,有的同学很自然地拿起了笔,把一些句子画了下来,我相信他的理由,他或许觉得这些句子所描述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
教师:同学们,咱们此刻交流,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请你先读一读,谁先来读,好,请你读吧。
学生:读“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谈啊,……”
教师:这个同学读得这段话就是兄妹俩的对话,被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听见了,咱们再往具体项,你认为贝多芬是听到了兄妹俩的哪句话时就开始心动了呢的呢,先不要说,再读读。
学生:我认为应当是这句话“这首曲子多难谈啊……那有多好啊”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按照自我的理解自我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要能打动贝多芬的心啊,读一读,来,读出声音来。
生读。
师:恩。谁再来读一读?打动贝多芬的心
学生:朗读“贝多芬走进茅屋……那该有多好啊。”
教师:好的,他后边强调了那该多好啊,读出了盲姑娘内心的向往,我相信贝多芬听了心里会微微一动,谁再来读?
学生读
教师:同学们,他又强调了贝多芬自我,贝多芬从姑娘的口中听到了自我名字能不激动吗?
我们一字一句要读到贝多芬的心哪,来,我们一齐来读。一个姑娘说,读
学生齐读
教师:同学们,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他从这句话里听出了什么?
学生:贝多芬从这句话听出了这个盲姑娘很渴望听到贝多芬的曲子。
师:是,贝多芬听出了他内心满心的渴望。他还听出了什么
生:他还听出了这位小姑娘她很喜欢音乐。
师:很喜欢音乐你听出来
生:贝多芬从这句话里感受到姑娘对音乐的追求
师:追求,而不仅仅是喜欢,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我是从“要是能听到贝多芬自我是怎样弹的,,那该有多好啊,……”
师:我也感受到了,这是他内心梦寐以求的愿望。
生:我是从“那该多好啊”这五个字当中感受当的,这表现出她内心的渴望,这是她一向以来梦寐以求的梦想,我从课下明白贝多芬立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能做到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一点就能够打动贝多芬,从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和渴望贝多芬为他们弹奏曲子。
教师:我感觉到了,你真正是以贝多芬的身份,音乐家的身份来体会,富有同情心的贝多芬从这句话中还听出了什么呢?
生:从这句话他还听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
师:用另外一个词形容,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生:从这句话里还体会到盲姑娘之所以不能听贝多芬亲自弹的音乐是有苦衷的,他在异常压抑自我的情感
师:他的苦衷是什么
生:他的苦衷是家境贫寒,所以他没有本事亲自听贝多芬弹
师:他用了一个词,什么词
生:贫寒
师:贫寒哪,你从哪些细节感受到盲姑娘家境贫寒
学生:我从他们点的是微弱的烛光,烛光很微弱,住的是茅屋,并且钢琴是一架旧钢琴,说明他们的家境十分贫穷
师:种种细节让你感觉到了
生:我体会到的是一个男的说“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两个太字让我感到了他家境贫穷
教师:两个太字让你感受到他家境的贫寒,生活的艰辛
学生:还有我还从男的正在做皮鞋看到他家境贫寒
教师:是的,贝多芬听出了这个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依然热爱着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没放弃过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他的心被触动了,我们一齐带着这份理解这一份理解再读一读盲姑娘的这段话,“这首曲子多难谈啊,”起
学生读
教师: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继续读妹妹的话
学生之后读妹妹的话(哥哥,你别难过……)
教师:听到那里,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呢?
生:我感觉贝多芬又听出了姑娘的善解人意,因为他想听贝多芬弹钢琴是她一向以来的愿望,但她之后又说随便说说,说明他想安慰哥哥,她不想让哥哥为她听不到贝多芬弹的钢琴而难过。
师:你也是善解人意的姑娘,明明是十分想听却说是随便说说,贝多芬听出了什么呢
生:贝多芬实际上听出了盲姑娘十分热爱音乐,盲姑娘一向压抑着自我的内心,真期望能听到贝多芬弹,但却说只是随便说说。随便说说并不是指真的是随便说说,而是压抑了他内心的情感。
师:你用压抑这个词我倒还不至于,但我跟你同样的感觉是盲姑娘在掩饰自我的愿望,明明是梦寐以求的愿望,却说成随便说说。贝多芬听出了什么呢
生:贝多芬还听出了姑娘的难以抉择的一种情感,一方面是情同手足的哥哥,另一方面是自我热爱的音乐,可是盲姑娘异常善解人意,还是选择了哥哥,因为他家境贫寒,不想再给他哥哥造成负担。
师:体会得真好。我们来读读这段话。我们来分主角,分头体会一下他们的情感好不好。你读妹妹的话,我读哥哥的话,不读提示语。
师生分主角读
教师:同学们,贝多芬就是从那里听出了,他不仅仅热爱音乐,并且十分懂事,我相信他被感动了,所以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还有哪些句子所描述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呢?
学生:我觉得贝多芬自我也说过他是为穷人服务的。而他这家十分贫穷,没办法听贝多芬的音乐,书上也说了“他们……”这说明他们家十分穷,而贝多芬却没办法实践他自我的话,也就是他的音乐是为穷苦人服务的,我觉得他在那里不光感动于姑娘热爱音乐,并且也很痛心,他想满足他们的愿望
教师:你在用心体会一个音乐家的心境,去揣摩他的创作的心理,还有哪段话所描绘的情景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呢?
学生:是这段话“他多纯熟啊,……”
师:听了盲姑娘的这句话,贝多芬是怎样反应的,我们一齐来读后面的这句话,读
学生读“贝多芬没有回答……。
教师:这是贝多芬和盲姑娘之间的对话,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想问为什么再谈一曲呢
师:哦,我想贝多芬被感动了,所以再来一曲,第一个问题还有吗?
生:我的问题是当盲姑娘问他是不是贝多芬他为什么没有承认。
师:假如你是贝多芬,你会怎样说
生:我会先弹一曲,然后再说
师:所以你会有此一问,这是你的问题,第二个问题,还有吗?
生:贝多芬是有名的音乐家,为什么还要称一个十分贫穷的姑娘为“您”
师:是呀,我的认为是既是出于礼貌。也是出于对盲姑娘的尊重。
生:我还有一个问题他为什么要弹琴给她听
师:就是他为什么再弹一曲给他听。
生:我的问题是为什么盲姑娘一听就明白是贝多芬
教师:是呀,这是你的问题,第三个问题,同学们,我们一边交流一边思考,这些问题提得很好。我们此刻思考,盲姑娘双目失明与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他能猜到弹琴的是贝多芬呢?
学生:从他说“弹得多娴熟啊”“多深情啊”我感觉到他听得很认真,并且他对音乐的酷爱以及执着使他认为这是贝多芬的弹的曲子
教师:他强调了盲姑娘在用心听,并且是个热爱音乐的姑娘,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理解吗?
学生:因为盲姑娘热爱音乐,也是贝多芬的知音,所以他能确定这个音乐确确实实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弹的
教师:这位同学的发言当中出现了一个词“知音”,知音,上一篇课文《伯牙绝弦》是一篇传说,对吗?
生:对。
师:这个传说里面写到钟子期是于伯牙的知音,因为他十分喜欢听于伯牙弹琴,并且能从他的琴声里面听出高山听出流水,那那里能够从哪里感受到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吗?
生:因为盲姑娘一听他弹的曲子就能猜出他是贝多芬,因为喜欢他平时经常听,所以一听他弹曲子就明白是贝多芬在弹
教师:盲姑娘熟悉贝多芬的音乐,还有其他细节能够感受出他是贝多芬是知音呢。
生:从开始盲姑娘弹琴弹的断断续续的,还在练能够看出他十分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一听到弹的曲子就猜出是贝多芬,所以她是贝多芬的知音
师:你联系上文谈了自我的理解。
生:我是从盲姑娘第一次听贝多芬弹,并且只听了一遍,就理解出来贝多芬弹得么多娴熟,多么深情,所以是他的知音
教师:这是你的理解。
生:我觉得盲姑娘只听贝多芬弹了一遍,就能到达贝多芬弹的曲子那种境界,所以我觉得盲姑娘是十分能够理解贝多芬,所以是他的知音。
师:所以说盲姑娘既热爱贝多芬的音乐也懂得贝多芬的音乐,是贝多芬知音,难怪盲姑娘会猜到是贝多芬为他弹奏的,也难怪此时此刻他的心境是那样的激动,请同学们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读出盲姑娘内心的那一份激动。拿出声音读。
学生读。
师:自我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
师:我能听出盲姑娘内心十分激动,谁再读一读
生读
师:我能感受到她内心万分的激动。咱们为了更深的理解这句话,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为什么听一首曲子能这么激动呢
生:我觉得因为盲姑娘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能听一听贝多芬弹奏,她最终实现了这个梦想,所以她十分激动
师:一个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突然实现了,她会怎样说这句话呢,请你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她这么激动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生:并且我觉得他也十分的难以置信,贝多芬是十分著名的音乐,这样的大音乐家会为他这么贫穷的姑娘弹一首曲子,他不敢相信,所以他很激动
师:你从这句话里的哪里看出他不敢相信,难以置信啊。
生:我从这句话里的两个您看出来的
师:第一个您表示猜测能够读得声音稍微拉长一些,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是的,同学们,知音难求啊,贝多芬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里面遇到了自我的知音。我相信他和盲姑娘一样内心十分的激动。所以他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于伯牙摔琴谢知音,我相信贝多芬再弹一曲为的也是知音啊。对吗,刚才有个同学还提了个问题,为什么此时贝多芬没有回答,我相信各个有各人的理由,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贝多芬可能觉得盲姑娘已经猜出他是贝多芬,没有回答就是默认了。
师:贝多芬默认了,这是你的理解
生:我觉得贝多芬不回答,是因为他明白盲姑娘是自我她的知音,不想在他面前明白的说他是贝多芬。
师:我想起两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心有灵犀一点通,打通两个人心灵的就是这,这
生:这一句
师:音乐。对吗?还有其他的理解吗?
生:和我们上回学于伯牙和子期一样,在那里盲姑娘明白贝多芬,我感觉他们之间是互通的,所以我感觉他们心有灵犀
师:联系上文再次证明了音乐能够打通两个人的心。
生:我觉得贝多芬已经明白盲姑娘明白是他弹的了,他们已经心心相印了,所以没有必要他非得点明出来他就是贝多芬,只要让盲姑娘感觉到他的音乐是多么好听就能够了
教师:是的,音乐才是最重要的,最终一位同学。
生:我的理解是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语言,所以他并想用自我的语言来表达,他只想用自我的音乐来表达对盲姑娘回答,这是他感激盲姑娘的一种行为。
教师们鼓掌。
师:教师们的掌声说明你能够成为一个艺术家,你具备成为一个艺术家的潜质。好,同学们,贝多芬这时候决定再弹奏一曲,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俩,有所触动,他想用音乐来抒发自我的情感,他这时候心里究竟再想什么呢,请再次拿出作业纸,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
学生写,师巡回指导
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贝多芬的内心吧,他心里再想什么呢?
学生:他心想多么善解人意的姑娘,多么痴迷音乐的姑娘,多么深的手足情,让我满足这个姑娘的愿望吧,让我多谢这个知音吧,让我为他们献上一曲吧。
鼓掌
教师:三个多么,一个排比,说明此时贝多芬百感交集,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学生:贝多芬心想知音难觅,能听懂音乐的人多如牛毛,可是能听懂我的心的又有几人,虽然我没有力量能让她的眼睛重见光明,可是,我能用音乐把她的心中照亮,这是一首为知音弹的曲子,这时我最幸福。
鼓掌
教师:是啊,同学们,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什么比找到知音更感幸福的呢,还有什么比弹上一曲感激知音更感幸福的呢,他心里再想什么呢?
生:我认为他会想兄妹俩如此的热爱音乐,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我要为他们去创造音乐,圆他们的梦想,真正的音乐为让他们听到,为知音开的音乐会。
师:是的,很多同学强调了,贝多芬立下誓言一生一世要为贫苦人民作曲,为知音作曲,他心里想了很多很多。贝多芬自我也说过,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最终他用月光曲,用音乐释放了自我的情感,同学们,听
播放音乐,师配读,(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涌过来,继续听
师:同学们,这就是月光曲的片断,贝多芬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围绕这段话,再次走进贝多芬。下课。
月光曲教学实录 篇五
《月光曲》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
一、以词串文,轻叩心扉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写词语。
《月光曲》这篇课文是一个传说,请写下──“传说”。这个传说讲的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第二个词语──“谱写”。下头听写一组词语,注意先听后写──“盲姑娘、蜡烛、琴键”。
师:这组词语里面,盲、蜡、键都是生字,注意“蜡”字,有的同学误认为它跟“烛”一样是“火字旁”,其实是“虫字旁”。“蜡”古代的意思是动物的油。这位同学“键”字笔顺
不规范,“键”是左右结构,最终写“建字底”。
师:最终一个词“清幽”。你们觉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样的?
生:就像轻纱铺在地上一样,十分朦胧的感觉。
生:清幽的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宁静的,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生:我觉得异常柔和,让人觉得舒服。
师:教师课前查了一下字典,发现这个幽字有三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清幽”的“幽”应当取哪一种解释呢?
生:第二种。
师:是的,清幽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沉静的安闲的。同学们,这个传说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你选择刚才听写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来说一说。请大家先自我准备一下。
(生自由练说。师指名说,教师作了肯定。)
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点评:《月光曲》一课从听写词语开始,表现了教师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本事的重视。本课安排的听写是具体语境中的复合型听写,力求识记字形、规范笔顺、理解词义一举多得。然后以这些词语为线索,帮忙学生抓住课文主要资料,使学生对全文资料有整体的把握。听写之后,教师提出了本节课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这个问题没有再去重复课文的故事情节,需要学生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有必须的思考价值;这个问题提纲挈领,使得本节课教学的主体部分线索清晰,脉络分明;这个问题从贝多芬的角度提出,引导学生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切入口”十分重要,这节课正是找到了一个具有阅读价值的切入口,才能引发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比较深入的对话〕
二、一番对话,聆听心声
语段一:
“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我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可是随便说说罢了。”
师:请同学们好好读一读这段对话。(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你认为他会从这句话里听出什么?
生:贝多芬从这句话听出了盲姑娘渴望听到自我的.曲子。
生:贝多芬从“那该多好啊”这五个字当中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执著和渴望,听自我弹一首曲子是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生:盲姑娘之所以不能参加自我音乐会是有苦衷的,她在压抑自我的情感。
师:你认为她的苦衷是什么?
生:她家境贫寒,买不起票,没有机会亲自听贝多芬弹琴。
师: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盲姑娘家境贫寒的?
生:他们家点的是蜡烛,烛光很微弱,住的是茅屋,钢琴也是旧了,说
明他们家家境贫穷。
生:盲姑娘的哥哥说“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两个“太”让我感到了他们家境贫寒。
师:贝多芬听出了这个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依然热爱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没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他的心被触动了。我们一齐带着这份理解再读一读盲姑娘和哥哥的对话。
(学生读)
师:听到那里,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呢?
生:我感觉贝多芬还听出了姑娘的善解人意,因为想听贝多芬弹琴是她一向以来的愿望,但她之后又说“可是随便说说罢了”。她想安慰哥哥,她不想让哥哥为家里穷听不到贝多芬弹
琴而难过。
生:那里的“随便说说”并不是真的是“随便说说”。盲姑娘一向压抑着自我的内心境感。(师提议把“压抑”改为“掩饰”。)
生:贝多芬还听出了姑娘一种难以抉择的情感,一方面是情同手足的哥哥,另一方面是自我热爱的音乐。可是盲姑娘异常善解人意,还是选择了哥哥,因为家境贫寒,不想再给他哥
哥造成负担。(师生分主角读。)
师:同学们,贝多芬就是从这段话里听出了盲姑娘不仅仅热爱音乐,并且十分懂事,我相信他被感动了,所以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
〔点评:阅读课要主线清晰,但又不能仅有几根“筋”而没有血肉。好的做法是选好几个“点”,让学生经过朗读、思考、体验、感悟、表达等多种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在语言、思维、情感、认识等多方面得到发展。选什么“点”大有讲究。这节课选的教学“点”其实仅有两个:一个是兄妹俩之间的对话,另外一个是贝多芬与盲姑娘之间的对话。这两段对话文辞简洁,意蕴丰富。反复阅读、体会,能够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同时养成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阅读本事,是两个兼具人文内涵和语言因素教育价值的语段,做到了“以少胜多”。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着重启发学生交流“贝多芬会从这句话里听出什么?”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学生读出了自我的体会,再经过与同学、教师的交流,逐步构成比较完整、丰富
的认识。教师在“对话”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点拨,在学生的认识已经水到渠成时适当小结。“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个环节的教学让我们对阅读教学的
“对话”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三、两次对话,心灵互通
语段二: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师:这是贝多芬和盲姑娘之间的对话。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贝多芬已经弹了一曲满足了盲姑娘的愿望,为什么还要再弹一曲呢?
生:当盲姑娘问他是不是贝多芬时,贝多芬为什么没有承认?
生:为什么盲姑娘会明白为她弹奏的是贝多芬?
师:同学们,这些问题提得都十分好。我们先来思考,盲姑娘双目失明与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她能猜到弹琴的是贝多芬呢?
生:从她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我感觉到她听得很认真。
生:盲姑娘热爱音乐,也是贝多芬的知音,所以他能确定这首曲子确确实实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弹的。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当中出现了一个词──“知音”。上一篇课文《伯牙绝弦》是一篇传说,这个传说里面写到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因为他十分喜欢听俞伯牙弹琴,并且能从他的琴声里面听出高山听出流水。那我们能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呢?
生:盲姑娘是第一次听贝多芬弹琴,并且只听了一遍,就听出贝多芬弹得很纯熟,感情很深,所以是他的知音。
生:我从“入了神”“激动”这些描述盲姑娘神态的词中感受到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
师:盲姑娘既热爱贝多芬的音乐也懂得贝多芬的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所以盲姑娘会猜到是贝多芬为她弹奏的,也难怪此时此刻她的心境是那样的激动。请同学们把这句话再读
一读,读出盲姑娘内心的那一份激动。
(指名读。)
师:盲姑娘只是听了一首曲子,为什么如此激动呢?仅有我们走进盲姑娘内心,我们才能真正把这段话读好。
生:我觉得因为盲姑娘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能听一听贝多芬弹奏,她的愿望最终实现了,所以她十分激动。(生有感情地朗读。)
生:我觉得她难以置信,贝多芬是十分著名的音乐家,这样的大音乐家会为她这么贫
穷的姑娘弹一首曲子?她几乎不敢相信,所以她很激动。(师指导第一个“您”表示猜测,读音能够稍微拉长一些。)
师:知音难求啊!贝多芬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里遇到了自我的知音。我相信他和盲姑
娘一样,内心十分的激动,所以他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贝多芬再弹一曲为的也是知音!
师:刚才有个同学还问,为什么此时贝多芬没有回答,我相信各人会有各人的理解。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生:贝多芬可能觉得盲姑娘已经猜出他是贝多芬,没有回答就是默认了。
生:我觉得贝多芬会想,盲姑娘明白是他弹的了,他们已经心心相印了,所以没有必要非得承认他就是贝多芬,只要让盲姑娘感觉到他的音乐是多么好听就能够了。
生: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语言。所以他并不想用语言来表达,他只想用自我的音乐来回答。(鼓掌。)
〔点评:一节课的两个“点”,如果教法相同,难免让人有重复之感。蒋教师因文而异,采用不一样的方法展开对这两个“点”的教学。前一“点”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让学生细读文本,自读自悟。后一“点”让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抓住疑点进行研讨,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对学生的质疑,教师是有估计的,所以能迅速把学生的问题归纳起来,分步探究。学生的感悟中,“知音”是一个亮点。其实,刚学过《伯牙绝弦》,学生
不难想到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教师准确把握文本,引导学生沿着“知音”这条线索去思考,刚才提出的疑难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学生的发言闪耀着智慧的火花。由此我们感觉到,
一堂好的课,教师应当对学生的知识、本事有充分的估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才是有效的教学。〕
四、释放心境,曲终意犹
师:贝多芬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俩,有所触动,他想用音乐来
抒发自我的情感,这时候他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请拿出作业纸,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
(学生写,师巡回指导。)
生:他心想:多么善解人意的姑娘,多么痴迷音乐的姑娘,多么深的手足情,让我满足这个姑娘的愿望吧,让我多谢这个知音吧,让我为他们再献上一曲吧。(鼓掌。)
师:三个“多么”,一组排比句,说明此时贝多芬百感交集。
生:贝多芬心想:知音难觅。能听懂音乐的人多如牛毛,可是能听懂我的心的又有几人?虽然我没有力量能让她的眼睛重见光明,可是,我能用音乐把她的心照亮。这是一首为知
音弹的曲子,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鼓掌。)
生:贝多芬想,兄妹俩如此热爱音乐,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我要为他们创作音乐,圆他们的梦想。真正的音乐是为知音创作的,真正的音乐会是为知音开的。
师:是的,贝多芬立下誓言,一生一世要为贫苦人民作曲,为知音作曲,他心里想了很多很多……贝多芬说过:“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最终他用月光曲、用音乐释放了自我的情感。同学们,听──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
上……涌过来。(播放《月光曲》片断,教师配音朗读。)
师:同学们,这就是月光曲的片断。贝多芬在这首乐曲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下节课我们围绕这段话,再次走进贝多芬的内心。
〔点评:近年来,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常常能够看到“随文练笔”。这种练笔或是对文本的“空白”作补充,或是让学生写下阅读后的感受,如果组织得好,既有利于深化学生对课文人文价值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蒋教师安排的这个写话练习,引导学生经过想象,再次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一位伟大音乐家博大的情怀,同时也是本节课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和提升。从现场看,效果不错。
可是,这个环节还能够做得更好一点。在学生交流写话时,教师不仅仅要在资料方面及时回应,使交流充盈而丰富,还要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加以点拨和指导。这节课的讲评中教师对学生语言的发展关注得不多,如果能在交流精彩发言的同时,也关注有代表性的缺陷,具体地给予指导,学生的表达本事能够更切实地得到提高。〕
〔总评:总体来说,这是一节比较优秀的阅读课。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对教学资料作了取舍:一条主线两个“点”,使教学脉络清晰,资料丰满。在深入阅读阶段,着重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中人物对话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本事。经过多次有感情的朗读,逐步感受贝多芬“触动──感动──激动”的心理变化,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感受一个博大而慈爱的音乐家的灵魂,感受艺术的魅力。最终经过随文练笔提升学生的
认识,发展学生的语言,巩固和拓展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课末播放的《月光曲》片断,配上了优美的画面和教师有声有色的朗读,使课堂教学进入了美的境界。
这节课像缓缓流淌的小溪,自然流畅,师生一齐走近莱茵河畔的小镇,走进贝多芬的心灵世界,在语言、思维的碰撞和震荡中,完成了一次难忘的阅读历程,也是一次心灵的完美历程。〕
【执教者课后说课】《月光曲》公开课课堂教学实录
整整一个多月,我像着魔了一般,在体会,在揣摩,在思考:在清幽的月光下,在望了望身旁兄妹俩的一刹那,贝多芬心里究竟在想什么?10月22日上午九点十分,我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会”太原赛区第一会场的讲台上,结束了《月光曲》一课的教学。在课临近结束时,在《月光曲》尾声激扬的曲调走向最强音时,我似乎找到了我苦苦寻觅的答案,学生的写话(学生的心理体验)那样丰富而充盈,从他们的写话来看,他们将心比心了,他们入情入境了,他们正用心经历着一次音乐家的温暖的百感交集的精神之旅。
回过头来想,我要庆幸自我没有急于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方法,而是静下心来解读文本。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沉浸在“《月光曲》究竟是怎样构成的?”这个问题里不能自拔。六七十年代的“同情说”,八九十年代的“知音说”,我都觉得理解得比较单薄。贝多芬自我也说过“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许多想法要释放出来”。我能不能提出整合开放的问题让学生在文本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是对我提出的一个巨大的挑战。之后我发现,这个传说只是描述了贝多芬的所见所闻,可是他的所思所想未见一字。我灵机一动,我不妨就将文本的暗线化为十分明晰教与学的主线,整堂课就努力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于是,我课堂中的中心问题就产生了: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教学主线确定后,我又害怕这堂课会陷入没有节制的一味感悟的清谈的泥淖。于是开始思考怎样杜绝非语文化,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在语言训练和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走进贝多芬的内
心。正因为有这样的思考,所以,最终我的课堂中,有实实在在的复合型听写,有入情入境的感情诵读,有深入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的感悟质疑,还有依托文本的想象写话……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内涵蕴其中。
当然,课后也有人笑问,我的《月光曲》里为何没有“月光”?确实,月光是《月光曲》产生的重要条件。我在备课时仔细琢磨过这月光,月光是清幽的优美的,艺术家仅有在优美的环境中情感才能流淌得更自然。并且,对于月光的理解我个人觉得不能停留在“优美”这一层次上,因为大多触发艺术家创作灵感的“景”都有必须的意象积累,在中国诗人眼里,“月光”就是怀念、思乡。之后我看了《贝多芬传》了解到,“月光”在音乐世界里的象征意义几乎是特定的,那就是:“平静、完美”。我一下子豁然开朗,难怪无论大海怎样变化,月光始终同在;难怪乐曲如何起伏变化,盲姑娘一脸恬静;难怪生活如何坎坷,贝多芬依然成就伟大……这月光是鼓励,是寄托,是向往……如有机会连上第二课时,我不会忘记这月光,因为这不是《太阳曲》《星星曲》。但如果仍然上第一课时,我或许保留原设计不变。因为一节课的容量是必须研究的因素。多了教不完,势必“蜻蜓点水”;少了又太单薄,时间没有充分利用。目前的情景主要是偏多,追求一节课的“完整效果”,结果不是拖堂,就是浮光掠影。
月光曲教学实录 篇六
《月光曲》课堂教学实录
(一)以词串文,轻叩心扉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听写词语。《月光曲》这篇课文是一个传说,请写下——“传说”。这个传说讲的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第二个词语——“谱写”。下头听写一组词语,注意先听后写——“盲姑娘、蜡烛、琴键”。
师:这组词语里面,盲、蜡、键都是生字,注意“蜡”字,有的同学误认为它跟“烛”一样是“火字旁”,其实是“虫字旁”。“蜡”古代的意思是动物的油。这位同学“键”字笔顺不规范,“键”是左右结构,最终写“建字底”。
师:最终一个词“清幽”。你们觉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样的?
生:就像轻纱铺在地上一样,十分朦胧的感觉。
生:清幽的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宁静的,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
生:我觉得异常柔和,让人觉得舒服。
师:教师课前查了一下字典,发现这个幽字有三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清幽”的“幽”应当取哪一种解释呢?
生:第二种。
师:是的,清幽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沉静的安闲的。
同学们,这个传说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你选择刚才听写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来说一说。请大家先自我准备一下。
(生自由练说。师指名说,教师作了肯定。)
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打动了音乐家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传世名曲《月光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二)一番对话聆听心声
语段一:
“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我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可是随便说说罢了。”
师:请同学们好好读一读这段对话。(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家,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里面听出言外之意。你认为他会从这句话里听出什么?
生:贝多芬从这句话听出了盲姑娘渴望听到自我的曲子。
生:贝多芬从“那该多好啊”这五个字当中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和渴望,听自我弹一首曲子是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生:盲姑娘之所以不能参加自我音乐会是有苦衷的,她在压抑自我的情感。
师:你认为她的苦衷是什么?
生:她家境贫寒,买不起票,没有机会亲自听贝多芬弹琴。
师: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盲姑娘家境贫寒的?
生:他们家点的是蜡烛,烛光很微弱,住的是茅屋,钢琴也是旧了,说明他们家家境贫穷。
生:盲姑娘的哥哥说“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两个“太”让我感到了他们家境贫穷。
师:贝多芬听出了这个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依然热爱生活;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没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他的心被触动了。我们一齐带着这份理解再读一读盲姑娘和哥哥的对话。(学生读。)
师:听到那里,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呢?
生:我感觉贝多芬还听出了姑娘的善解人意,因为想听贝多芬弹琴是她一向以来的愿望,但她之后又说“可是随便说说罢了”。她想安慰哥哥,她不想让哥哥为家里穷听不到贝多芬弹琴而难过。
生:那里的“随便说说”并不是真的是“随便说说”。盲姑娘一向压抑着自我的内心的情感。(师提议把“压抑”改为“掩饰”。)
生:贝多芬还听出了姑娘一种难以抉择的情感,一方面是情同手足的哥哥,另一方面是自我热爱的音乐。可是盲姑娘异常善解人意,还是选择了哥哥,因为他家境贫寒,不想再给他哥哥造成负担。(师生分主角读。)
师:同学们,贝多芬就是从这段话里听出了盲姑娘不仅仅热爱音乐,并且十分懂事,我相信他被感动了,所以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了一曲。
(三)两次对话心灵互通
语段二: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为您弹一首吧。”
师:这是贝多芬和盲姑娘之间的对话。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贝多芬已经弹了一曲满足了盲姑娘的愿望,为什么还要再弹一曲呢?
生:当盲姑娘问他是不是贝多芬时,贝多芬为什么没有承认
生:为什么盲姑娘会明白为她弹奏的是贝多芬?
师:同学们,这些问题提得都十分好。我们先来思考,盲姑娘双目失明与贝多芬素不相识,为什么她能猜到弹琴的是贝多芬呢?
生:从她说“弹得多娴熟啊!”“感情多深啊!”我感觉到她听得很认真。
生:盲姑娘热爱音乐,也是贝多芬的知音,所以他能确定这首曲子确确实实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弹的。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当中出现了一个词——“知音”。上一篇课文《伯牙绝弦》是一篇传说,这个传说里面写到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因为他十分喜欢听俞伯牙弹琴,并且能从他的琴声里面听出高山听出流水。那我们能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呢?
生:盲姑娘是第一次听贝多芬弹琴,并且只听了一遍,就听出贝多芬弹得很娴熟,感情很深,所以是他的知音。
生:我从“入了神”、“激动”这些描述盲姑娘神态的词中感受到盲姑娘是贝多芬的知音。
师:盲姑娘既热爱贝多芬的音乐也懂得贝多芬的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所以盲姑娘会猜到是贝多芬为她弹奏的,也难怪此时此刻她的心境是那样的激动。请同学们把这句话再读一读,读出盲姑娘内心的那一份激动。(指名读。)
师:盲姑娘只是听了一首曲子,为什么如此激动呢?仅有我们走进盲姑娘内心,我们才能真正把这段话读好。
生:我觉得因为盲姑娘梦寐以求的愿望就是能听一听贝多芬弹奏,她的愿望最终实现了,所以她十分激动。(生有感情朗读。)
生:我觉得她难以置信,贝多芬是十分著名的音乐家,这样的大音乐家会为她这么贫穷的姑娘弹一首曲子?她几乎不敢相信,所以她很激动。(师指导第一个“您”表示猜测,读音能够稍微拉长一些。)
师:知音难求啊!贝多芬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里遇到了自我的知音。我相信他和盲姑娘一样,内心十分的激动,所以他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贝多芬再弹一曲为的也是知音!
师:刚才有个同学还问,为什么此时贝多芬没有回答,我相信各人会有各人的理解。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生:贝多芬可能觉得盲姑娘已经猜出他是贝多芬,没有回答就是默认了。
生:我觉得贝多芬会想,盲姑娘明白是他弹的了,他们已经心心相印了,所以没有必要非得承认他就是贝多芬,只要让盲姑娘感觉到他的音乐是多么好听就能够了。
生: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语言。所以他并不想用语言来表达,他只想用自我的音乐来回答。(鼓掌)
(四)释放心境曲终意犹
师:贝多芬决定为盲姑娘再弹一曲,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仿佛披上了一层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身旁的兄妹俩,有所触动,他想用音乐来抒发自我的情感,这时候他心里究竟在想什么呢?请拿出作业纸,联系上文展开联想,把贝多芬内心的想法写下来。
(学生写,师巡回指导)
生:他心想:多么善解人意的姑娘,多么痴迷音乐的姑娘,多么深的手足情,让我满足这个姑娘的愿望吧,让我多谢这个知音吧,让我为他们献上一曲吧。(鼓掌)
师:三个“多么”,一组排比句,说明此时贝多芬百感交集。
生:贝多芬心想:知音难觅。能听懂音乐的人多如牛毛,可是能听懂我的心的又有几人?虽然我没有力量能让她的眼睛重见光明,可是,我能用音乐把她的心照亮。这是一首为知音弹的曲子,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鼓掌)
生:贝多芬想,兄妹俩如此热爱音乐,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我要为他们创作音乐,圆他们的梦想。真正的音乐是为知音创作的,真正的音乐会是为知音开的。
师:是的,贝多芬立下誓言,一生一世要为贫苦人民作曲,为知音作曲,他心里想了很多很多……
贝多芬说过:“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最终他用月光曲、用音乐释放了自我的情感。同学们,听——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涌过来。(播放《月光曲》片段,教师配音朗读)
师:同学们,这就是月光曲的片断。贝多芬在这首乐曲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下节课我们围绕这段话,再次走进贝多芬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