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小蜗牛》(最新6篇)
小班教案《小蜗牛》 篇一
《小蜗牛》是一本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绘本。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动物保护意识,并通过亲自观察和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了解蜗牛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培养幼儿的动物保护意识和观察力。
二、教学准备
1.绘本《小蜗牛》。
2.幼儿园附近的草坪或花园。
3.蜗牛模型或图片。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蜗牛的外观特征和生活习性。然后给幼儿展示蜗牛的模型或图片,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2.阅读绘本
读绘本《小蜗牛》,让幼儿跟随故事情节,感受小蜗牛的成长和冒险经历。读完后,与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蜗牛的行为和特点。
3.观察蜗牛
带领幼儿到附近的草坪或花园观察蜗牛。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透明的容器,让幼儿将观察到的蜗牛放进容器里进行观察。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表、触角、壳的颜色等特征,并帮助他们发现蜗牛爬行的方式和速度。
4.探究蜗牛的作用
通过绘本中的内容和观察实践,引导幼儿思考蜗牛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可以提问幼儿:蜗牛喜欢吃什么?吃了什么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蜗牛是有益的动物?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到蜗牛是一种帮助清理废弃物和腐植物的动物,对环境有一定的作用。
5.动手实践
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制作一个蜗牛家。可以使用纸杯、纸板、颜料等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一个蜗牛家。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并提醒他们要保护环境,不要乱扔垃圾。
6.总结
通过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蜗牛的喜爱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小班教案《小蜗牛》 篇二
《小蜗牛》是一本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绘本,通过这本书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和游戏活动,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体验蜗牛的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蜗牛的外观特征和生活习性。
2.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亲身体验蜗牛的生活。
3.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
1.绘本《小蜗牛》。
2.教具:蜗牛模型、纸杯、纸板、颜料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蜗牛模型和绘本封面的图片,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蜗牛的兴趣。
2.阅读绘本
读绘本《小蜗牛》,让幼儿跟随故事情节,感受小蜗牛的成长和冒险经历。读完后,与幼儿一起讨论故事中蜗牛的行为和特点。
3.情景模拟
准备一个蜗牛家的模拟场景,可以利用纸杯、纸板等材料搭建一个小小的房子,再加上一些草、树叶等装饰物,让幼儿在其中扮演小蜗牛,体验蜗牛在家中的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感受蜗牛在家中的舒适生活。
4.游戏活动
组织幼儿进行蜗牛寻宝游戏。将一些小物品(如小石子、小树叶等)隐藏在室内或室外的特定区域中,让幼儿模仿蜗牛寻找食物的过程,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找到隐藏的物品。这个游戏既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又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5.绘画创作
让幼儿利用颜料和纸板,画一幅属于自己的蜗牛世界。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他们心目中的蜗牛和蜗牛的家,同时也可以让幼儿思考如何保护蜗牛的家园。
6.总结
通过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蜗牛的喜爱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小班教案《小蜗牛》 篇三
一、活动目标
1、会运用搓长条、由内到外盘的技能,用油泥来制作蜗牛。
2、会将蜗牛的平面形象用立体形象表现出来。
二、活动准备:
橡皮泥人手一份、牙签、树叶背景图。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会运用搓长条、由内到外盘的用油泥来制作蜗牛。
四、活动方法和手段:操作法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今天有一个朋友来做客,它呀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原来是蜗牛来啦!(出示蜗牛)和它打个招呼吧!
二、学习制作蜗牛
1、观察发现蜗牛的制作材料和方法
师:我有一个小问题要来考考你们,知道这只小蜗牛是用什么做的吗?举手来告诉我!
幼:是用橡皮泥做的。
师:说的真好呀,除了用橡皮泥,还有其他的吗?
师:对了,小蜗牛的头上还有两个触角呢,他们使用牙签做的。
师:可是用我手上的橡皮泥和牙签怎么来做成小蜗牛呢?
师:怎么来做成小蜗牛呢?看仔细喽。
2、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过程
师:先拿一块橡皮泥,把它分成两半,一半做小蜗牛的身体,一半做小蜗牛的小房子。我们先来做小蜗牛的身体吧。拿起一块橡皮泥放在手心里,一前一后、一前一后,搓成长长地(引导幼儿空手做练习搓的动作),注意哦不要搓的太细,搓太细了小蜗牛就太瘦了没力气去找朋友啦;有了身体,接下就要做小蜗牛身上的小房子啦,我们再拿出一块橡皮泥把它搓地长长地但是要比它的身体还要长哦,比一比,是不是比它长?然后,看清楚了。我们把它从里往外将他们盘起来,要盘得紧紧的哦,这样小蜗牛的房子才更牢固哦。身体和房子都做好了,我们把小房子轻轻地按在蜗牛的身上。看,头上少什么?我们把牙签插在小蜗牛头的两边,看,小蜗牛是不是做好了!把它的头抬一抬,这样小蜗牛就更神气啦,记住哦,要让小蜗牛站好了,这样才能爬哦!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这一只小蜗牛自己有些孤独,我们来帮他做一些朋友吧!
幼儿制作蜗牛,重点指导幼儿运用搓好的长条由内到外盘成蜗牛身体。提醒小朋友橡皮泥、牙签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别人争抢彩泥,注意卫生。
三、活动评价师:看一看,你的小蜗牛有没有站起来?看看旁边小朋友的蜗牛,谁的好看?为什么)
师:小蜗牛在草地上等它的朋友们,轻轻地把我们做好的小蜗牛送过来吧!
小班教案《小蜗牛》 篇四
教材分析
本活动根据一则童谣《小蜗牛》创编而成。该童谣内容充满童趣,句式简短,韵脚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最后一句“走到哪儿哪是家”,开放式的意蕴,更是给孩子留下很多想象和游戏的空间,非常适合开展问答式的节奏对话游戏。因此,本园教师根据童谣内容谱写了曲子,由四个乐句组成一段体,四二拍,旋律优美,节奏明快,1~6六度音适合小班幼儿的歌唱音域范围。
活动目标
1、体验游戏意境,乐于参加音乐游戏,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2、熟悉歌曲旋律,在唱唱玩玩中掌握音乐游戏的方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音乐旋律;活动前积累一些关于小蜗牛的知识。
2、场地准备:活动室布置成一个小树林。
3、材料准备:可以背的坐垫人手一个,钢琴。
活动过程
一、情境游戏,引出主题。
教师一边屈膝走一边念童谣:“小蜗牛,力气大,背着房子走天下。走过秋冬和春夏,走到哪儿哪是家。”
师:我们是快乐的小蜗牛,宝宝们,跟着蜗牛妈妈一起来走天下吧!
师幼有节奏地诵读童谣,共同走进小树林,找到座位坐好。
二、讲解演示,引导幼儿理解童谣内容并学唱歌曲。
1、提问,理解童谣内容。
师:为什么说小蜗牛的力气大呢?
师:什么是走天下?
师:小蜗牛走过哪里?
师:为什么说“走到哪儿哪是家”?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2、教师弹奏钢琴,示范演唱歌曲,幼儿跟唱。重复多次,至幼儿可以熟练唱出歌曲。
三、手指游戏和对话。
1、教师示范手指游戏,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
教师边按节奏唱童谣,边用手指在手臂上做爬的动作。唱到最后一句“走到哪儿哪是家”时,手指停下来。此时教师问幼儿:“小蜗牛走到哪儿了呀?”幼儿根据教师手指停下来的位置回答,如“在肩膀上”。
2、集体手指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师:小蜗牛要走好多地方,我们小蜗牛还可以到哪里去走走呢?
教师音乐伴奏,幼儿边唱歌边用小手做蜗牛状在身体各部位爬。唱到“走到哪儿哪是家”时手指停,展开对话,规则同上。
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自由仿编,两两为伴相互问答。
3、师幼共同边唱边玩身体游戏,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师:刚才是用大家的小手做小蜗牛,现在小朋友自己来做小蜗牛,坐垫是小蜗牛的家,小蜗牛赶快背上,跟着妈妈,一起到教室里边唱边玩。
幼儿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背上“房子”,边爬边唱。唱到“走到哪儿哪是家”时,小蜗牛要马上停下,教师问:“我的蜗牛宝宝,你在哪儿呀?”幼儿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作答。
由师生问答过渡到同伴问答,巩固身体游戏的玩法。
四、活动结束。
师:外面的天气真好呀,小蜗牛想不想去外面看看天空,看看大树?我们一起出发吧!
小班教案《小蜗牛》 篇五
有益的学习经验:
运用已掌握的美术技能制作小蜗牛。
准备:
较厚的长条纸、笔、剪刀、胶水。
活动与指导:
1、引导幼儿讲述捉蜗牛、玩蜗牛的经验,引起制作蜗牛的愿望。
2、看老师用长条的纸作一只可爱的蜗牛,示范:
(1)将纸条剪一段作为蜗牛的身体。
(2)将剩余的纸条用笔卷起来做蜗牛壳。
(3)将螺旋形的蜗牛壳粘在蜗牛身体上,做成―只蜗牛。
日常生活
1、丰富幼儿生活,丰富美工区内容,增加幼儿动手制作的材料。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日常观察昆虫,观察蜗牛等小动物。
家园配合
支持并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搞些力所能及的手工制作。
小班教案《小蜗牛》 篇六
【设计意图】
喜欢动植物是宝宝的天性。春天气候适宜,植物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小动物也开始出现在宝宝的身边,它们吸引着宝宝的视线,让宝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节活动正是顺应宝宝这一需要而设计的。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蜗牛身体的外形特征。
2、学说象声词“轰隆隆”、“哗啦啦”。
3、萌发关爱动植物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在饲养角养殖小蜗牛,带领宝宝观察。
2、雷声、雨声录音磁带,《蜗牛的房子》故事磁带,录音机。
3、《蜗牛的房子》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课件,了解蜗牛的外形及生活特点。
1、教师一边说一边操作课件。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宝宝们,看,它是谁?(小蜗牛)
2、教师以蜗牛的口气自我介绍,引导幼儿了解认识蜗牛的外形特征。
教师小结:小蜗牛的身体软软的,还背着一个硬硬的贝壳,为了保护自己的,遇到敌人,藏进去。小蜗牛头上还长着两只小犄角,是为了看方向,小蜗牛喜欢吃植物的茎和叶。
二、播放录音,引导宝宝听听、说说。
1、教师分别播放打雷、下雨的录音,引导宝宝倾听,并学说象声词“轰隆隆”、“哗啦啦”。
师:春天来了,小蜗牛从窝里慢慢爬出来,来到草地上,快乐的唱呀、跳呀。忽然,从天那边飞来好多好多乌黑的云彩,不一会铺满了天空。呀!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2、引导宝宝学学打雷和下雨的声音。
三、播放课件,引导宝宝听听、看看、讲讲。
1、教师逐一播放课件,边讲边问,引导宝宝看看、讲讲故事内容。
“天空中飞来好多黑黑的云彩,轰隆隆、哗啦啦!发生什么事?”
“地上有些什么小动物?下蚂蚁正在做什么?”
“树上的小鸟在跟谁说话呀?说了些什么话呀?”
“小蜗牛的身体怎么不见了?藏到哪里去了呢?”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四、带宝宝玩“小蜗牛避雨”游戏
请宝宝手膝着地模仿蜗牛自由爬行,听到教师说“轰隆隆”、“哗啦啦”时,宝宝紧缩身体,停止不动。“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小蜗牛们快再出来玩吧”。游戏再次进行。
【活动延伸】
1、把故事挂图、故事磁带、幼儿用书投放在阅读区,带宝宝经常听听故事录音,说说故事里的对话。
2、在宝宝自由活动时间带说唱儿歌《小蜗牛》,感受儿歌表达的情趣。
【教后反思】
托班年龄的孩子,思维形象具体,语言理解能力差。为此,我先通过引导宝宝饲养、观察小蜗牛,使其初步了解小蜗牛的外形特征;再用通俗的语言边引导宝宝看图,边讲故事,这样使宝宝加深对蜗牛的认识和对故事语言的理解,为故事中的问题做了铺垫;最后引导宝宝通过游戏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学说“轰隆隆”、“哗啦啦”等词语。这不仅丰富了宝宝的词汇,体验到游戏带来的快乐,而且加深了对故事情节的印象,一举二得。
本节活动设计合理,层次清晰,环节紧凑,达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宝宝积极性高,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教师语言欠精炼,问题的设计缺乏技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