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推荐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和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能够正确比较大小。
2. 理解和应用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3. 能够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并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数字的大小关系。
2.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3. 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 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教案、教具、课件。
2. 学生:教材、练习册、作业本、文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数字的大小关系。
2. 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快速比较大小,并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讲解(15分钟)
1. 通过示例和图片,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2. 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加法和减法的规律和特点。
三、练习(20分钟)
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题目。
2.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和指导学生的练习,及时纠正错误。
四、拓展(10分钟)
1. 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并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五、总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2.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加法和减法计算的熟练度。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掌握二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 理解和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进位和退位运算法则。
3. 能够熟练地进行二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并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二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 加法和减法的进位和退位运算法则。
3. 加法和减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 加法和减法的进位和退位运算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教案、教具、课件。
2. 学生:教材、练习册、作业本、文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二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 出示一些二位数,让学生快速读出来,并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二、讲解(15分钟)
1. 通过示例和图片,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进位和退位运算法则。
2. 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加法和减法的规律和特点。
三、练习(20分钟)
1.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二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题目。
2.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和指导学生的练习,及时纠正错误。
四、拓展(10分钟)
1. 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并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五、总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2.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加法和减法计算的熟练度。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三
《数一数》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数一数"。
活动一:体会生活中有大数。
教师出示教科书中的四幅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读出图中的说明,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一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像笑笑和淘气那样,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活动二:数小正方体,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进位关系。
教师出示一个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可能会想:这么多,怎么数呀?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每个同学准备2条小正方体,每条有10个小正方体。5人一小组,摆出100个小正方体,要求让大家很快看出是100个。在小组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数出来的,复习已学过的"个"、"十"、"百"三个计数单位。
每小组摆出的100个是一层,让10个小组(如果班上没有那么多学生,教师可以设法补上)把一层正方体逐一放到讲台上,组织学生一层一层地数,数10层是一千个,和教师一一开始出示的正方体是一样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千个小正方体的模型。
以一千个小正方体为单位,出示图片,组织学生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活动三:感受一千、一万有多大。
教师出示10本同样厚的书,让学生感受一下一千页的书有多厚。随后,教师出示小学生敬礼图,让学生结合本校实际,想像一下一千名学生在操场集会是什么样的,像10所这样的学校有多少人,万人体育场有多大。
仿照上面的例子,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对一千、一万的感受。
《数图形的学问》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数图形的学问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数图形的学问》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同学们,看了这一课的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学生汇报,板书:(1)什么是学问?(2)数什么图形?(3)数的方法是什么?(4)这一节课要学习什么知识?
2、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个学习上的伙伴,你们看看,他是谁?(出示鼹鼠图片)。看,这时鼹鼠在干什么?是啊,鼹鼠长得小巧玲珑,他特别喜欢打洞。而且他打的洞还有好几个洞口呢!每当有危险的时候,他总会选择最安全的洞口逃生。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小鼹鼠在逃生的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有趣的数学知识?
二、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1、出示教材学习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带着问题(1)鼹鼠钻洞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画出示意图。(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两个问题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6分钟左右自学。自学后站起来,想一想,怎样组织好语言进行小组交流。
2、小组交流预习:每个组员分别说说鼹鼠逃生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自己是怎么数的?
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进行指导。
3、全班预习反馈:
指名汇报。
点拨;(1)、数的方法:2种。第一种是抓线段数:也就是按照基本线段、二合一线段、三合一线段来数。第二种是抓点数:就是从一点出发,能数出几条线段,再依次从下一点出发,依次数。同时板书计算的方法。3+2+1=6 3×4&pide;2=6(不出现可以不讲)
4、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尝试有序思考,从而来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板书: 有序思考
三、巩固方法,发现规律:
1、小鼹鼠非常高兴,同学们这么聪明,她只打了4个洞口,你们就帮助他找出了10种逃生的线路。他太高兴了。于是,他又想,我如果再接着打一个洞口,现在又会有多少种逃生路线呢?
2、学生动笔画一画。
3、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4、(投影)反馈方法。指2名学生讲。关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板书计算方法。
5、自己选择一种方法讲给同桌听一听。
6、哇,小鼹鼠太高兴了。他想,现在我钻了5个洞口,就有15种逃生路线了。那我如果钻6个洞口呢?同学们,你们还能知道这只勤劳的小鼹鼠会有多少条逃生路线吗?动笔做一做。
7、反馈。
8、引导学生观察黑板算式,你能说一说,如果鼹鼠钻7个洞口,会有多少条逃生路线呢?
9、汇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10、运用规律计算计算:8个洞口有多少条逃生路线。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学生总结学习内容(知识)和收获(情感)
2、课堂检测:小鼹鼠钻了9个洞口,会有多少条逃生路线。
3、总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用眼睛仔细观察,去感受数学、热爱数学吧!
4、拓展延伸: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数洞口的题目,你能举例子说一说吗?(数角,数三角形等等
)教师举例子:大连到夏家河子买单程车票,得准备多少种不同面值的车票?
课堂板书:
数图形的学问
1、图形? 有序思考——发现规律 抓
点数 抓线数
2、怎么数? 4
个 3+2+1=6(条)
5个 4+3+2+1=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