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弹力优秀教案【精选3篇】
八年级物理弹力优秀教案 篇一
标题:探究弹簧的弹力特性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弹簧的弹力特性;
2. 掌握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的方法;
3. 能够应用弹簧的弹力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掌握弹簧的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
2. 理解弹簧的拉伸和压缩的弹力特性。
教学准备:
1. 弹簧;
2. 弹簧测力计;
3. 实验台;
4. 各种不同质量的物体。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识(5分钟)
通过展示一个弹簧,引导学生思考弹簧的特点和应用,并提出以下问题:
1. 弹簧有什么特点?
2. 弹簧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Step 2 知识讲解(10分钟)
通过PPT展示,向学生介绍弹簧的弹力特性,包括拉伸和压缩的弹力。解释弹簧的弹性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Step 3 实验演示(15分钟)
老师在实验台上放置一个弹簧,并挂上不同质量的物体。通过测力计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并记录下拉力和伸长量的关系。
Step 4 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
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弹簧和不同质量的物体。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并写出实验报告。
Step 5 实践应用(10分钟)
提出一个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一个重物悬挂在弹簧上,求弹簧的伸长量。
Step 6 总结归纳(5分钟)
梳理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弹簧的弹力特性和计算方法,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自主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并写出解题过程。
篇二
标题:应用弹力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应用弹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弹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1. 运用弹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分析实际问题,确定适当的弹簧应用。
教学准备:
1. 实际问题案例;
2. 弹簧。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新知识(5分钟)
通过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弹力解决问题,并提出以下问题:
1. 弹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什么作用?
2. 如何合理选择和使用弹簧?
Step 2 知识讲解(10分钟)
通过PPT展示,向学生介绍弹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包括弹簧秤、弹簧阻尼器等,并解释如何选择和使用弹簧。
Step 3 案例分析(20分钟)
老师提供几个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如何运用弹力解决问题。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思路。
Step 4 小组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并接受其他组的提问和评价。
Step 5 实践应用(10分钟)
老师提出一个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解答,并写出解题过程。
Step 6 总结归纳(5分钟)
梳理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弹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方法,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自主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并写出解题过程。
八年级物理弹力优秀教案 篇三
八年级物理弹力优秀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1、弹力的引入,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2、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分析归纳法:通过观察及实际使用测力计归纳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会使用测力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用:弹簧、钢直尺、弹簧测力计、拉力器、气球、相同质量的钩码若干只等。
学生实验用:橡皮筋、橡皮泥、橡皮泥、面团、乒乓球、弹簧、长木板,钢直尺、钩码一组、弹簧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2分钟)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请同学们思考下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学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个弹簧、一根橡皮筋、一块橡皮泥和一段铜丝。分别请同学上来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挤压橡皮泥和弯折铜丝。松手后,观察他们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弹簧和橡皮筋松手后又恢复了原状;橡皮泥和铜丝松手后不能恢复原状。
教师: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类似现象。
学生甲:射箭时箭射出后弓会恢复原状;
学生乙:跳水运动运在跳板上起跳后跳板会恢复原状;
学生丙:面粉团可以捏成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不能够恢复原状。
教师: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造成这些不同现象的原因吗?学了这节课之后你们就能够明白了。
【设计意图】从力的效果着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发现力的作用效果能使物体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从而引入对新课的教学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弹力
(一)弹性与塑性
学生活动一:探究物体的形变
(1) 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任意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哪些物品与撑杆的特性相类似呢?
活动要求:用手对你实验桌上的橡皮筋、弹簧、气球、橡皮泥等施加力的作用,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请几个小组把他们设计的实验展示给大家。
请各小组讨论:类似橡皮筋、弹簧、尺子、橡皮擦、钢锯条、皮肤等,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了吗?除了这些物品还有其他的物品还有什么共同的特性呢?
(2)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自身的感受。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并分析,感悟到弹性与塑性的区别。
实验现象分析:
生1: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伸长,松手后恢复原状。
生2: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撤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生3:用力拉弹弓伸长,撤去力恢复原状。
生4:用力扭动橡皮,撤去力后恢复原状。
生5:用力弯钢锯条,撤去外力后恢复原状。
学生交流归纳总结: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如:橡皮筋、气球、海绵、弹簧、钢锯条、格尺、橡皮擦、皮肤等。
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如:橡皮泥、面团等。
【设计说明: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多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使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分析、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弹性与塑性、弹性形变和弹力。】
学生活动:弹力的产生
[学生实验] 用不同的力拉橡皮筋或压弹簧,你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将直尺一端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压弯(几次尺弯的程度不一样),手的感觉如何?
[教师演示实验]将一小车放在水平台上,让弹簧处于原长观察小车将会静止,然后压缩弹簧变形后小车将会在弹簧的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或者将弹簧拉在小车的前面通过拉长弹簧也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弹力及弹力的产生条件。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2)物体互相接触。
[学生实验]用手指按压桌面,手指发生形变,对桌面有一个力的作用(即压力),同时,桌面对手也有力的作用(即支持力)。这时同学们能否看到桌面发生形变呢?是不是这个时候桌面没有发生形变呢?
讨论与交流:坚硬的物体在很小的力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形变吗?如用力压讲台桌或用力跺脚、用力压玻璃瓶等,讲台桌或地板、玻璃瓶发生形变了吗?又属于什么类型的形变?
【学生猜想】没有,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我们怎样来体现微小的形变量?
总结: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一些物体比较坚硬,虽发生形变,但形变量很小,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
总结弹力的类型:压力、拉力、支持力、推力
弹性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生讨论交流:蹦极、跳水跳板、弹弓、弓箭、篮球……。
学生活动三:拉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学生利用试验台上老师准备的:带钉子的长木版、弹簧、钩码、直尺进行实验探究。
活动要求:在弹簧下挂钩码,记录钩码的个数和弹簧的伸长量,分析得到的数据并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像。
分小组进行实验,然后让小组的一学生代表,演示实验过程得出试验结论并画出相关的函数图像。
实验结论:弹簧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强调:弹性限度
【教师演示】取一根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它,再使劲拉。两次都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吗?教师点拨: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 ,超过了这个限度不能完全复原。
【设计说明:此环节教师应强调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及设计实验及归纳总结等的能力。最后由组内的汇报得出结论,弹簧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从数据中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及赞扬,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根据物体形变的大小可以测定力的大小,根据这个原理做成的测力计叫做弹簧测力计。学生学生活动四:阅读课本,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构造、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阅读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介绍]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出示演示测力计):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外壳、挂环构成。
2、单位:标识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上方,是“N”。
3、量程:弹簧测力计刻度盘上的最大示数。
最小刻度:从O到1N之间有十个小格,每一小格代表O、l N。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及体验力的大小。
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看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否则要调零。
2、体验,学生用手拉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指到1 N、5N、10 N,观察弹簧测力计长度的变化,感受1N、5N、10 N的力。
3、交流,、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1)测量文具盒等F1= F2= F3=
(2)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拖动桌面上的物体,测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 F2= F3=
让学生分别演示自己所测量的力:
生1:演示测量物体重力的'实验过程。
生2:演示测量水平桌面上拉力的实验过程。
生3;演示不同方向上,不同力的大小的感受。
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
①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②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③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④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实际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的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摩擦。
归纳总结: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首先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也就是弹簧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2)认清弹簧测力计上的最小刻度值,即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正确读出测量值。
(3)测量前要把指针调到零点,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4)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一致,不可用力猛拉弹簧或让弹簧测力计长久受力,以免损坏。
[介绍]为了满足不同的测力需要,人们还制成了其他形式的测力计,如握力计、拉力计、托盘秤等。
【设计说明:由学生自己
观察桌面上不同的弹簧测力计了解其构造、量程及分度值。最后让学生分组使用弹簧测力计去测量身边的物品,并注意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最后由组内成员汇报。不全面的其他组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全面补充。整个过程的设计中教师应敢于放开手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了,创设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