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范例(最新3篇)
人美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范例 篇一
标题: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1. 认识基本的颜色:红、黄、蓝、绿、橙、紫、黑、白。
2. 能够正确区分不同颜色。
3. 通过色彩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和辨别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彩色画笔、彩色纸、颜料、颜色卡片。
2. PPT或白板、黑板。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展示不同颜色的物品,如红苹果、黄瓜、蓝天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颜色的名称。
2. 认识基本颜色(15分钟)
- 展示红、黄、蓝、绿、橙、紫、黑、白这些颜色的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颜色的名称。
- 引导学生用画笔在纸上画出不同的颜色,帮助他们熟悉和记忆颜色。
3. 颜色辨别游戏(20分钟)
- 准备好不同颜色的纸张或物品,让学生用手指或眼睛指出老师说出的颜色。
- 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辨别更多的颜色。
4. 小练习(10分钟)
- 发放颜色绘画任务,让学生根据老师说出的颜色,在纸上用颜料或画笔画出相应的颜色。
-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颜色,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5. 总结(5分钟)
- 老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颜色,加深对颜色的认识。
人美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范例 篇二
标题:感受绘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了解不同绘画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3. 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
1. 画纸、彩色铅笔、彩色画笔、水彩颜料、绘画用的海绵、毛笔等。
2. PPT或白板、黑板。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展示一些有趣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2. 了解绘画材料(10分钟)
- 展示不同的绘画材料,如彩色铅笔、彩色画笔、水彩颜料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名称和用途。
- 讲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如彩色铅笔可以更细致地绘画,水彩颜料可以调和各种颜色等。
3. 绘画活动(25分钟)
-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材料,自由创作一幅画作。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场景。
-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绘画的主题,如家庭、动物、植物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创作。
4. 分享和讨论(10分钟)
- 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作品的特点,如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
5. 总结(5分钟)
- 老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多进行绘画创作。
- 提醒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享受绘画的乐趣。
人美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范例 篇三
【#一年级# 导语】美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孩子们对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感受力、欣赏力、表现力,还能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今天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只有创造性的人才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以下是©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一】
《让大家认识我》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并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活动及与人交往的乐趣,初步建立集体观念与大胆表现自我的自信心。
能力: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发表能力。人美版第1册教案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感知并说出形、色、制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大胆自由地进行造型敢于大胆介绍自己、发表想法。
教学难点:
感知体验剪贴艺术的美,学习以色彩、形状、线条的造型方法制作大树并介绍自己、发表想法。自我介绍及感受的发表,人美版第1册教案树干的制作、树叶的粘贴布局。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自行制作一棵与教材中“大树”图片不同的“大树”作品,供教学中学生进行欣赏。
2、教师及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树木图片供教学中欣赏,增进学生的环保意识。
3、师生共同准备好纸材、剪刀、胶水或双面贴、彩色水笔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课件引入:介绍老师自己的名字,爱好,并且出示教师介绍自己的树叶卡片,你认识我了吗?
2、本课为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上的第一节美术课,同学之间彼此都有想相互认识一下的愿望。你想认识你的新同学吗?让我们在一起制作大树的游戏中互相认识吧!
二、感知引导:打开课本进行作品欣赏(让学生自己说说图片上的内容)。
第一组:学生制作的“大树”作品;
第二组:学生自我介绍小卡片;
第三组:自然景观中的树木图片;
第四组:教材中的学生活动图片其他小朋友做的这棵大树好看吗?它的树叶有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叶子上有什么东西?树上除了叶子还有什么?你们喜欢这棵大树吗?为什么?大树是我们的班集体,每个小朋友都是大树上的叶子,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班增添美丽的光彩。向大家说一说,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兴趣和爱好是什么,你有什么心愿,今天的课你上得开心吗?
三、人美版第1册教案合作探索:小组讨论:本组想做一棵怎样的树,用什么材料、制作方法?分工是怎样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及建议。(出示一些植物的树叶的资料供学生参考)
四、自由创作: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制作一片树叶或其他能表现自己的自我介绍卡,可用撕.剪、贴、画的不同方法进行制作,并可添加图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采用的方法(撕.剪、贴、画)。
二、教师给予鼓励及改进建议、安全作用工具的提示。
三、继续完成制作一片树叶或其他能表现自己的自我介绍卡,教师巡视。
四、引导学生将做好的自我介绍卡贴在大树的树干上。引导学生分组分批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兴趣爱好、心愿及上本节课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大胆发表,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一下今天上课的情况和自己刚认识的老师和同学的情况。学着制作一棵心愿树。
【篇二】
《看谁涂得更好看》教案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熟悉工具,认识颜色;应会:不同风格线色的表现。
2、隐性内容与目标:创新精神,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具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由选择油画棒、水彩笔,或水粉颜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
赏引入:课本小朋友的作品,你觉得漂亮吗?他们分别用了什么工具完成的?你知道那些画材可以使用?(蜡笔、油画棒、水彩、水粉等)二、感受:
1、师生共同欣赏一组以线条与色块构成,抽象风格的绘画作品。例如蒙德里安、米罗,重点分析一个作品。教师“刚刚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或色彩?”“你觉得画画的人心里在想什么?是很高兴?很恐怖?还是有点伤心?哪些笔触让你有这种感觉的?”
2、“除了艺术家表现的笔触与线条,你还能使线条和色彩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体验:从看一看、调一调开始,进入教学。教师与学生一起以游戏的心情,观察色彩的变化,对水粉有初步的认识。学生认识不同的色彩,了解蜡笔、油画棒、水彩笔、水粉这些画材的相关工具及使用方法。提供工具,让学生试用,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很均匀地去涂色某一个笔触,引发学生对奇妙的色彩世界的探究。
了解:学生认识不同的色彩,了解油画水彩笔画出来的效果有何不同——油画棒粗力,水彩笔柔和匀净。
三、创作:看看哪个小组能够合作创造出最多种涂色方法?小组合作完成。
四、欣赏:举起来,欣赏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同学的作品,评论交流自己的绘画体验。联想“这样画出来的痕迹使你想到什么?”这样的笔触适合表现什么?”五、小结:尝试着用不同力度、不同疏密的点、圈、线等笔触体会不同的涂色方法所带来的不同的画面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欣赏上一课小组合作的同学的作品,评选出优秀作业:并且请这些同学上来介绍自己创造的涂色方法,说说“这样画出来的痕迹使你想到什么?”这样的笔触适合表现什么?”
二、感受:
1、欣赏画作,体会色彩的感情,说明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你快乐,你的线条也会跳舞;你悲伤,你的色彩也会暗淡。
2、灵活地开动脑筋,结合线、色等造型因素进行组织创造;
三、创作:以个人为单位,比比看谁涂得更好看:创作一幅自由的色彩画。
教师辅导:不应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学生,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要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勇于尝试。相比较而言,应更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而不是结果,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
四、评价:让学生介绍自己画中采用的涂色工具和方法,选出好看的作品。
五、课后作业:鼓励同学回家后与父母家人欣赏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可爱的家。
【篇三】
《滚动乐园》教案
教学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其中感知行为是显性的,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是隐性的。
应会:1、会有序而友好地合作游戏,隐性的道德行为。2、会观察和提出问题,包含着内在的隐性活动。3、随意大胆的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出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滚动现象,创造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教学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主动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表现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课前准备:
①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感兴趣的能滚动的物件,做为课上大家共用的感知材料。
②根据学生的条件,使用便利的画笔。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五、探索:
让每位学生举起手中自己带来的圆形物件,大家互相观赏。给滚动物件起名字。如:足球大哥、香瓜大王、秃瓢西红柿、红脸苹果。整个感知活动赋予童话色彩和幽默感。全班分成几小组,推选小裁判,发令并指挥滚动游戏。其他成员围成圈,推动教具滚动并抵挡物品滚出场地。
六、感受:
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着学生对物体的认识。滚动现象,在儿童的认识中展开的是:形、体(有大小、多少之差别)、色(用于画点、面、线)、动力(作用力、速度、方向、轨迹)。
七、体验:
玩耍的经历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
八、联想:
滚动中物体位置不断地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弹蹦、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通过滚动的东西所具有的滚动功能,大家很容易地理解滚圆的东西是没有棱角的圆鼓鼓的球体。
1、欣赏课本上四幅学生作品展现了学生在体验性的学习中,思维也随玩乐而活跃起来。自此,儿童会很自然地列举出众多具有滚动共性的物体,联想也会随认知展开。他们手中的画笔是那么无拘束地描述着自己喜爱的皮球、糖球,有童趣表情的有大有小的果子,他们想到了车轮;石子,想到了圆溜溜的小动物。画面描述着很多彩球被踢、被投而滚向球门;好吃的果实站不稳而滚;斜坡上会发生滚、宽厚的车轮歪歪斜斜地飞滚;震动会发生滚,滚动是有原因的。这些都是学生可思考的问题。
2、刚才在游戏中,你想到了什么?
九、表现:
学生作品中丰富的形、色、线充分体现了儿童的感受和思维。
十、评价探索:
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教师做学生和每件物品的牵线人;如教师取学生手中的物去和另一学生手中的物说话、碰撞、贯穿出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圆物与方物的比较。
二、依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和上节课的展开不?耐嫠7绞剑?寤峁龆?问骄?椋???灾骰?闹衷残挝铮?惺裁辞榻凇O蚶鲜?屯??腔惚?
三、引导再观察,以写生方式成创作绘画。结合上一课学习的采用各种不同的画材用相应的涂色方法来表现圆形物滚动的状态。
四、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六、在课后总结和评赏作业。
七、探索:放飞学生理想,课后思考完成。
1.滚动现象的用处:省力、轻便、平稳移动……
2。哪些地方利用了滚动道理?
3。用滚动现象能发明什么?
4.滚动的不稳定性有什么缺点?怎样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