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推荐3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篇一
标题:用画笔记录美好时光——《画》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绘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创作的激情。
【教学重点】
1. 学习课文《画》,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主题。
2. 学习绘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1. 课文《画》的教材和课件。
2.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笔、颜料、纸张等。
3. 学生绘画作品展示区。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观察课堂环境中的绘画作品,并与他们一起讨论作品中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绘画是怎样表达情感和意义的?
Step 2 学习课文
1. 首先,教师朗读课文《画》。学生跟读。
2. 分组合作阅读课文,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Step 3 学习绘画的基本概念
1. 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引导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概念,如线条、色彩、形状等。
2. 展示不同类型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Step 4 绘画实践
1. 分发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
2. 引导学生用画笔记录自己的美好时光,可以是家庭、朋友、校园等。
Step 5 作品展示和分享
1. 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放在展示区,并与同学分享作品的创作灵感和想法。
2. 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多参观画展和美术馆,增加对绘画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组织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绘画才华。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篇二
标题:用画笔展现内心世界——《画》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绘画可以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
2. 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创作的激情。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习课文《画》,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主题。
2. 学习绘画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1. 课文《画》的教材和课件。
2.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笔、颜料、纸张等。
3. 学生绘画作品展示区。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答:绘画有哪些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绘画可以表达我们的内心世界吗?如何表达?
Step 2 学习课文
1. 首先,教师朗读课文《画》。学生跟读。
2. 分组合作阅读课文,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Step 3 学习绘画的基本概念
1. 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引导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概念,如线条、色彩、形状等。
2. 展示不同类型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Step 4 绘画实践
1. 分发绘画工具和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
2. 引导学生用画笔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是自己的梦想、愿望、快乐等。
Step 5 作品展示和分享
1. 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放在展示区,并与同学分享作品背后的故事或情感。
2. 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2. 组织学生参加绘画展览,展示他们的绘画才华,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作品。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篇三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2个偏旁“x”“x”。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二、教材说明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整幅画面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读读这首诗,使人仿佛看到了诗中所描绘的充满勃勃生机和浓浓春意的画面。
教学的重点是练习朗读,认字。教学的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带领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准备一幅山水画。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利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字音是否读准,注意容易读错的字音,如“色”的声母是平舌音,“声”“春”的声母是翘舌音,“近”“春”“人”的韵母是前鼻音,“听”“声”“惊”的韵母是后鼻音。如果有的学生读错,就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帮助正音。
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可能已认识了一些汉字,教师应尽量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如“元”加上“辶”是“远”,“斤”加上“辶”是“近”,“不”加上“辶”是“还”。“”“”是新学的偏旁,学生认识它以后,让他们自己认记“春”“惊”的字形。此外,要指导学生比较区别“人、八、入”和“无、天”的音形义。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笔画都比较简单,可在学生对字形有了印象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把字写匀称。“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x处偏左一点起笔。“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x处起笔。
(三)词句
要让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读熟诗句,然后引导学生弄懂每行诗在字面上说的是什么意思,再结合看图和启发学生回忆郊游时看到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诗中说“山有色”,那么山会是什么颜色、流水会发出哗哗的声音,为什么诗中却说走近流水仍听不到声音、使学生弄清诗句说的是画中的山和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理解第三、四行诗句与画上内容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把课文完整地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是画。
诗中有几对反义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它们的意思。如“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来说的。可以举例说明,如“小明的.家离学校远,小英的家离学校近”,让学生知道远和近所表示的距离不一样。
(四)朗读、背诵
1、学生理解诗意后要反复朗读。朗读时要注意掌握好停顿和重音。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可以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还可以教师引读,如“远看——,近听——,春去——,人来——”。
2、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根据板书“山、水、花、鸟”,回忆诗句的顺序和内容,自己先小声试背,再齐背,最后指名背。
(五)实践活动
1、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找朋友”音乐伴奏下跳舞,做找朋友的游戏。
2、布置学生回家找
谜语,课后开展谜语竞猜活动。在规定的时间里谁说得多,猜得对,并说清楚是怎么猜出来的为优胜。先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优胜者,然后在全班比赛,评出优胜小组。(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指导看图
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二)理解诗句
让学生借助拼音读熟诗句,然后启发他们说说每行诗的意思。最后完整地读一读,说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三)创设情境
指名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啊!”又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四)指导朗读、背诵
(五)复习巩固字词
1、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2、做反义词找朋友的游戏。